2020年8月,時隔52年神秘象鼩(qu,讀二聲)重現非洲!
應該有很多人不知道象鼩是一種什麼動物,畢竟它已經消失了52年。它曾被全球野生動物協會列為「最渴望找到的25個消失物種」之一,也是地球15種活化石物種之一,它的體型在過去0.23億年都沒有過變化。
「消失又被找到」、「地球活化石」、「最渴望」這些名號在前面,大家一定很好奇這個象鼩到底長什麼樣子吧。象鼩這個名字最開始是因為科學家覺得它的長長的鼻子很像大象,但是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來看,即使這個傢伙有長長的鼻子,也絲毫沒覺得它長得像大象。因為它實在太小了,僅僅老鼠大小,除了鼻子之外,長得也像只老鼠。
但是神奇的是,象鼩還真的跟大象有血緣上的關係。
有關象鼩的基礎認識
象鼩後腿長一點,耳朵和眼睛都大大的,尾巴細長,從外表上看就很像老鼠,成年象鼩也不過成年人手掌那麼大,只有一種巨型象鼩可以長到50釐米長。毛色是棕黃色,非常靈活,跳高技術很好,畢竟它們的食物中有很擅長跳躍的螞蚱。
而所有的象鼩都長著長長的鼻子,雖然不太一樣,但都非常靈活,可以扭曲來尋找食物,鼻子的嗅覺和觸覺非常靈敏。它們能靠鼻子感知氣味、風向和振動,躲避敵人和追趕獵物。
象鼩體型嬌小,但是代謝非常高,它們的主要食物是各種各樣的小昆蟲。白天出來覓食,晚上回到地下它們巢穴。象鼩主要棲息在巖質的地面、草地、山丘、森林和雨林等溫暖的地方,現在主要生活在非洲。
2020年8月發現的象鼩在索馬利亞,因此將它稱為索馬利亞象鼩。上次發現這種動物還是在1968年,在這之後,人們對它的認識和研究全部來自於博物館裡的39個標本。
為什麼象鼩是突然出現的?而且這麼長時間都沒有被人類發現蹤跡呢?這個小傢伙非常謹慎,在它的腦海裡有一張龐大的逃生路線圖,而這張逃生路線圖是它們自己一點點探索周邊路線,清掃樹葉繪製出來的,這些路線被稱為象鼩小徑。
有幾種象鼩它們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是修建這些逃生通道,這些路徑隱藏在灌木叢中,一直通到它們居住的洞裡。但是很神奇的是這條小路上甚至會沒有樹葉和樹枝,因為象鼩每天都會花費自己40%的時間在上面奔跑,清理障礙路。在逃生的時候,象鼩會以極快的速度沿著這條路徑奔跑,這個時候如果這條小路上有一根小樹枝,都可能會把象鼩絆倒,給它帶來死亡威脅。
所以,象鼩在自己家附近修建了很多很多這樣的小路,記在腦子裡就是一張逃跑路線圖。而每天小路上又不能有障礙物,所以象鼩每天都要清理,累了就停下來吃路上的蟲子補充體力。
也許也因為它們奔跑在灌木叢中,不肯輕易出來,所以觀察者始終沒有觀察到它們生活的蹤跡,才有了消失53年重新出現這樣的事情。
象鼩與大象、土豚和海牛血緣關係更加親近
不管是大象,還是土豚和海牛,象鼩除了一條鼻子相似,跟它們的體型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有一種圓耳象鼩,從遺傳學的角度看,它不是鼩鼱(jing,讀一聲)科。它的體型比其他象鼩要小,棕黃色的皮毛,尾巴下方有大型無毛腺,缺乏深色皮膚色素。基因分析表明,與鼩類動物相比,它們與大象、海牛、土豚等大型動物的關係更密切。
在白堊紀大滅絕前期,大象、海牛、象鼩都在非洲獸總目下,基因結構非常相似。最早的象鼩化石甚至可以追溯到古新世時期,現在所有的象鼩也不是鼩鼱科,而是單獨的象鼩目象鼩科。
它們再過去0.23億年的時光裡,形態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這就是它被稱為活化石的原因。
即便是經過這麼多年沒有進化,如今的象鼩也並沒有滅絕的風險,數量還是可觀的。據科學家估計,到2013年為止僅僅巨型象鼩就有1.5萬~2.4萬隻。
只不過象鼩的壽命只有2~3年,這樣的數量除了象鼩生活的機警外,全賴它們強大的繁殖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象鼩是一夫一妻制,而且夫妻情深,一般雄性沿著自己的小路出發去尋找雌性,一直走幾百幾千米。當它遇到一隻雌性的時候,就會不停地在樹幹上摩擦尾部,散發出強烈的性腺氣味,以此來吸引雌性象鼩的注意。
如果雌性象鼩沒興趣,雄性就只能再次踏上漫漫尋妻路,如果同意了,兩隻就碰碰鼻子,開始在小路上你追我趕,最後一起用樹葉搭建一個新房,在裡面用長鼻子互相纏繞。
之後雌性就跟雄性回家,在路上一般雌性就會懷孕。一到家雌性就待在家裡,雄性為雌性尋找食物。孕期一般為40到60天,每次一到三隻幼崽。而幼崽一出生就能睜開眼睛,哺乳期僅僅兩周,幼崽就能獨自生活了。
也許這麼強大的繁殖能力才是象鼩如此弱小依然沒有滅絕風險的原因吧!
象鼩消失52年重新出現,這對人類來說是好事。環境破壞、經濟發展、森林毀滅,造成了多少動物的滅絕,近00年由於人類活動的參與物種滅絕速度大大加快。然而現在,消失的物種重新出現,是不是說明人類對環境的保護已經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