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貓奴的我,嗜貓如命,即便感冒時也不能阻止我涕淚橫流地吸貓。同時我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書店病人',對書的喜愛超越了一般的欲望。"
所以,有貓的書店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完美的地方。
上次帶大家看了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貓,今天我們來探探有貓的書店,它們是愛書又愛貓者的天堂!
森記應該是最有名的一家貓書店了,幾乎所有關於貓書店的文章中都會提及這個位於香港北角英皇道英皇中心地庫的二手書店。在這個小格子間裝修的「簡陋」書店裡,不僅有叔本華、老舍等大家們的老舊經典著作,還有收養的二十八隻流浪貓。
森記現在的主理人是一位陳姓女士,有報導稱在接手森記的三十多年裡她經手照顧的流浪貓至少有七、八百隻,這些貓有的找到了新的主人,有些則留在了森記,成為「書貓」。
對於森記我最喜歡的一句評價是「這裡沒有昂貴的貓玩具,沒有精美的貓床褥,但也沒有籠子。它們的生活不奢華卻足夠自由有尊嚴。」
對於書店迷來說,巴黎布舍列街37號是一個傳奇,因為這家逼仄小巧的書店有一個閃耀的名字,莎士比亞書店。
從1919年西爾維婭-比奇拉開大幕開始,這家書店便成為近代文壇的神壇,海明威、艾茲拉-龐德、菲茨傑拉德、斯泰因、曼雷,這些已經踏入不朽的巨匠在少年時都是莎士比亞書店的常客。
但其實在莎士比亞書店的歷史上不只有文學巨匠,還有萌學巨喵,從1951年重返人間開始(原莎士比亞書店在二戰期間關閉,後由喬治-惠特曼在布舍列街37號重新開設並得到了西爾維婭-比奇準予使用莎士比亞書店的名稱),分別住過七隻貓,它們的名字大多叫Kitty,這個名字出自於《安妮日記》中安妮的好友Kitty。
最近一次聽到莎士比亞書店的消息還是店裡那隻待了六年的Kitty不幸因病去世,店裡還特別劃出來一塊位置擺放Kitty的舊照,還有如 James Joyce《The Cats of Copenhagen》、TS Eliot《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等跟貓有關的書籍,以表懷念之情。
沒有Kitty的莎士比亞書店並不影響遊人們的熱情,但是於我來說,卻是一件憾事。
來北京這些年,最吸引我的應該就是北京那些千曲百折的胡同,在我看來這是最能代表老北京精氣神的空間,而在磚塔胡同,老崔、磚磚和他們的正陽書局無疑是我最愛的一處「京味」。
老崔是地道的北京土著,家族七代都生活在大柵欄,但是隨著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還有他的「鄉愁」。
2014年4月2日,26歲的老崔辭掉了外企的工作,成為了正陽書局的「崔掌柜」,也就在兩周之後,他遇到現在比他名氣還大的磚磚。崔勇對磚磚的評價是一隻「自來熟」的貓,「跟誰都不認生,好多人都特別喜歡它,誰抱都行。它就像以前四合院裡吃百家飯長大的孩子一樣。」
「《吳越春秋》裡說,築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我希望『著書以衛城』,留下老北京的精神與記憶」,也許對於老崔來說,正陽書局就是他的「鄉愁」。
南京秦淮河邊有一家名為「一間很小的書店」的小書店, 12平方米,24小時營業,這家開在民宿裡的書店,自帶網紅氣質。白牆木門的店面設計很有江南風味,一旁的盆栽綠意盎然,在這炎炎烈日下令人心曠神怡。
沒有店員,不需要消費,可以傾訴自己的難過,還有粘人又治癒的貓,人總是有數不清的煩惱,而「一間很小的書店」則像一個寧靜溫暖的避風港,可以讓人暫時放下包袱,歇息一下。
這間書店其實是我在網上偶然看到的,最吸引我的其實是這間書店的主理人,確切地說,應該是主理喵,因為平時看店的是三隻「貓掌柜」。
現在,「一間很小的書店」也成為一些人的「解憂雜貨鋪」,有一面留言牆讓大家寫下想說的話。書店的老闆趙禕依在採訪的時候說「有些客人想說的話不適合公開,比如有些小心願或者感情、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我們也拿了個小信箱,投進去後對方留下地址或聯繫方式,我們會回信,或者加個微信跟他聊一聊。」
有人說:無論在何方,有貓的書店,就是最好的書店。
書海讓我們浮躁不安的心沉靜下來,而貓咪們悠閒踱步和呼嚕安睡的畫面,更"碰撞」著我們的心靈,輕輕的、軟綿綿的感覺。
樂嘟話題
LET'S TALK
評論區告訴我
你去過哪些貓書店?
更多精彩硬核養寵知識,關注「樂嘟寵物圈」微信公眾號(ID:ledu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