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手機能在發布之前就預定開售後的好評,而一加7 Pro在發布前就預定了年度屏幕最佳旗艦手機的稱號。如今它已經開售一段時間,相信不少人體驗到了90Hz的魅力。但實際體驗之後,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感覺到它有多驚豔,這是什麼原因呢?明明是最好屏幕,明明國內和海外媒體齊誇「回不去」,但上手體驗卻沒有那麼驚豔。通過這一段時間的體驗和思考,我認為原因在於,絕大多數人手中可參考的對象極少。但「90Hz」很可能會像視網膜屏一樣,逐漸成為智慧型手機的主流。
屏幕:不必神化,只管縱享絲滑
首先需要聲明,一加7 Pro的屏幕素質堪稱業界頂尖,不論是廣泛的使用評價還是嚴格的機構測試都讓這一結論毋庸置疑。我們要討論的是,為什麼這塊屏幕沒有給人特別的驚豔效果。
首先,一加7 Pro的默認亮度要比我慣常習慣的稍微暗了一點,儘管不多,但「眼前一亮」這詞一點也不假。點亮屏幕的一瞬間我原本期待像小當家掀開餐盤蓋一樣金光閃閃讓人驚喜,但實際上因為它在室內辦公照明環境下的自動亮度大概在45%,加之默認壁紙不是鮮豔風格,給人抹上一層霧蒙蒙、暗沉沉的失望,只有動態壁紙呈現出的「流體」感讓人有些欣慰。但這一動畫也並不是常態的,只在每次點亮屏幕後幾秒鐘內顯示。
當我拉高屏幕亮度,在雙曲面的加持下,這塊2K+解析度的屏幕才讓人不覺雙眼睜大,精神一振。但90Hz的流暢,體現在哪裡呢?即便在設置裡切換60Hz和90Hz分別使用一段時間的常用應用、玩一些遊戲大作,似乎也沒有感覺到什麼驚人的表現。
如今的電競顯示器已經開始普及144Hz甚至240Hz的刷新率,不少遊戲本也逐步跟進,iPad Pro因為120Hz的刷新率備受好評。手機在絕大多數人的肉眼下,其實很難感知出60Hz與90Hz的區別,是否有必要強推90Hz?
答案是,當然有。
通過視頻可以看出,一加7 Pro因為屏幕採樣率更高,觸控表現更跟手。在慢鏡頭下可見,滑動過程中一加7 Pro的刷新率明顯更高,滑動更為流暢。並且,一加專門重新設計了滑動的動畫,在滑動結束得更為緩慢。要知道,這一點是絕大多數安卓手機與iPhone的差別所在。滑動結束時刻意減緩會給人更加流暢的觀感,這種看似玄學的設計實際上是投眼球所好,相信會慢慢在安卓手機中普及。
高刷新率從主機顯示器到遊戲本,再到平板的延伸趨勢本也是一個力證。從源頭看,更高刷新率的出現也本就是用戶天然的需求。不過,30幀的遊戲配60Hz的刷新率,每一幀畫面要停留2幀,60幀的遊戲配60Hz的畫面,每一幀才會停留一幀。這就是為什麼這塊90Hz「流體屏」沒有帶來太大驚喜,太多應用的幀率還沒提升上來。
PC主機大作往往能提供很高的幀率,高刷新率自然與之匹配。手機應用如果天生就是為60Hz刷新率而設計,90Hz也得聽應用的話,按60幀顯示。不過,相信越來越多的應用會朝著這個方向演進。
在瀏覽信息流時,90Hz的滑動效果顯然是更流暢的。只是絕大多數人感覺不到,因為與之同水準的三星S10系列和iPhone Xs系列的用戶並不算太多,熱衷對比的更少,也就是「回不去」的問題——又有多少人會買了新機再折回去專門對比一下舊手機是不是相對卡了一些。所以只有更多的廠商跟進了這種不計成本提升體驗的做法,才能提升用戶整體對90Hz甚至更高刷新率的需求。
高刷新率,其實很多用戶不知道自己需要,到時候給他們便是。這和當初iPhone 4的視網膜屏出世一樣,那種無顆粒的觀感宣傳時震天響,拿到手其實只道是平常。如今人們經過幾年對ppi的錙銖必較,回歸平常,是因為任何一部智慧型手機的ppi都已經超過326。這可能就是一加7 Pro在90Hz刷新率上嘗鮮後,未來可能會達到的效果。
90Hz,不像華為P30 Pro的50倍變焦來得驚人,沒有「能拍月亮」的說法來得接地氣,體驗提升短時間內也不明顯,但有的好東西就是最開始被一小撮人追捧,最後才衝破圈層,普及到大眾。對於絕大多數用戶來說,不必聽信一些人對90Hz的神化,即便目前只有滑動效果更流暢、觸控更跟手,也可以只管縱享絲滑。
何況,它還有更多亮點值得追捧。
亮點:旗艦怎麼會缺亮點
旗艦怎麼會缺亮點,只不過是給90Hz讓位罷了。一部新機往往只能貼一個標籤,這和提起「農夫山泉」腦袋裡肯定是「有點甜」,說「好空調」肯定腦袋裡冒出「格力造」一個道理——爆款思維。那麼排在90Hz身後的諸多亮點有哪些呢?
首先,外觀的質感。
屏幕設計的趨同已經讓智慧型手機的正面沒什麼驚喜,「真·全面屏」和雙曲面在見過世面的消費者眼裡早不新鮮。所以,後殼的文章值得大書特書。在這眾多「文章」裡,一加的「文採」非常突出。
一加6T就給過人捨不得開機的質感,除了屏幕純黑的一體感,後殼的觸感、握感、觀感都屬上乘。不過在漸變上頗為克制的一加,用色也一貫低調務實,一加6T只有兩款黑色可選。所以到了一加7 Pro,星霧藍的加入讓人豁然開朗,光線漸變不張揚,藍色打底又添了一些明快。
一加7 Pro同樣讓人不著急開機。後殼在靜止狀態下四個邊緣隱隱發亮,有類似三星S9「側屏閃光」或者小米MIX3推拉滑蓋光效的效果。一旦變換角度,霧面下透出的閃光雖然算不上變幻莫測,但絕對帶來驚喜。雖然只有一種顏色,但這種迎著光、拿著手機看後殼變化的新鮮感,和我第一次見漸變色後殼的時候不相上下。一加7 Pro和一加6T一脈相承,能在顏色極度克制的前提下做出有變化的光效,沒有固定的紋理又比後者的S形光紋更進一步。
第二,更快。
「流暢」是一加的標籤之一,但這次我們還是換成一個字——「快」。90Hz帶來的快如果很多人難以辨別,屏下指紋識別的速度之快,就任誰也無法無視了。
一加從一加6T開始就已經明顯快於大部分友商,這次一加7 Pro更快,快得很明顯,快到讓我必須承認,放棄電容式指紋識別是早晚的事情(目前我手裡的主力和備用機都是電容式)。目前二者差距只在,電容式指紋識別模塊是24小時等你觸摸,屏下指紋識別模塊的息屏指紋圖標(識別區域的圖案)並不是常亮的,總需要多一步操作激活它,要麼拿起手機,要麼輕觸屏幕。
反正多一步,為什麼不用人臉識別呢?所以,一加7 Pro的人臉識別解鎖也很快,在你嫌麻煩的情況下給你另一種快。
目前這一升一降的速度達到堪用水平,相比OPPO Find X的整體升降,一小部分的升降更無感。不過大概為了避免誤觸發,一加7 Pro沒提供抬手亮屏的同時進行人臉識別的機制,只能點擊電源鍵亮屏。
第三,夠「振」撼。
一加7 Pro使用了Haptic振動馬達。這又是一個在圈內加分但很難成為大眾標籤的特色。簡單來說,作為一款安卓陣營尺寸最大的橫向線性馬達,它提供了更強的震感,更快的振動反饋和更精細的振動力度分級。再直觀一點說,它讓一加7 Pro做到了全局振動,幾乎任何點擊都能振,玩兒遊戲的時候振得比其他手機更猛,通知和來電有3檔振動可選,打字的時候如果使用搜狗等能調節振動反饋級別的輸入法,振動級別多到總有一款適合你。
第四,雙立體聲揚聲器。揚聲器開孔調整為只在底部右側,橫握看視頻時不遮擋。
第五,UFS 3.0。安裝大型應用用時更少,和電腦互傳文件更快。
儘管有些亮點一筆帶過,但不代表他們不夠亮,只是很多內在的東西需要親身深入體會。還以後,它們排在90Hz之後註定關注度會指數下降,令人感覺有些可惜。
拍照:不必糾結,3倍也可以當望遠鏡
一加7 Pro在包裝上貼出的slogan是「趁年少,多拍照」。初見讓人詫異,因為擺在最顯眼宣傳位置的竟然不是「90Hz」。
瀏覽京東的評價時我發現,一加7 Pro的外包裝不是一成不變的,還有「每一面,都是動人曲線」、「用我拍大片,贊爆朋友圈」、「吉時已到,開箱」、「90Hz,了解一下」等字樣,也就是說,拍照有兩個文案,還是讓人多了點期待。
有了AI和大像素加持的智慧型手機,拍照觀感和細節表現已經不用深究,這一價位自然有和旗艦梯隊匹配的實力。我們只簡單看看變焦和夜景。
變焦能力方面,一加7 Pro「只」支持3倍光學變焦和10倍數字變焦。之所以用「只」,是因為華為P30 Pro的確珠玉在前。但3倍和5倍差別很大嗎?其實並不大。
在用戶真實使用過程中,廣角的應用場景要比變焦多得多。合影拍照或者參加活動,用廣角圈住更大的畫面非常實用。至於變焦,望遠鏡一般的混合數字變焦能力在嘗鮮之後並沒有太大的實際用處,不損失畫質的3倍或5倍光學變焦才落入討論範圍。
經過實際測試,一加7 Pro的3倍光學變焦和華為P30 Pro的5倍光學變焦大差不差,都是絕大多數用戶足夠使用的程度,10倍數字變焦也有一定的望遠鏡的效果。
鑑於變焦的概念來自相機領域,而相機領域從來沒有越長焦越好、越長焦越貴的規律或道理,所以我們沒必要因為行業第一的高度強求其他人見賢思齊,或者未到第一就苛責其不夠優秀。實際上,在相機界面中,一加7 Pro歷來簡潔的畫面再次提供了極強的實用性。默認界面提供「三棵樹」、「兩棵樹」和「一棵樹」三個選項,分別代表「廣角」、「1倍」和「3倍光學變焦」,按住任何「一棵樹」滑動則顯示一個轉盤,最多轉到10倍數字變焦。這要比華為P30 Pro的相機界面短短幾釐米的空間提供0.6到50倍變焦選擇,操控性強不少。
夜景方面,一加7 Pro也有明顯的提升。
一加的夜景模式名為「城市夜景」,側重優化城市環境的夜景拍攝。即便如此,很多人手持一加7 Pro也拍不好城市夜景,但這怪不得手機。通過一定量的觀察,我發現好看的夜景往往有更多的黃色燈光點綴,通常在一定高度拍攝,拍攝對象是一線大城市,而大部分用戶的居住環境不是高樓大廈,提供不了俯瞰全市的視角,這種情況下,巧婦自然難為無米之炊。或許旅遊或外出就餐時,它才能派上大用場。
提升的部分,拋開拍攝對象對出片的影響,一加7 Pro的提升大概在觀感的差異化。
眾所周知,夜景模式是拍攝多張照片合成為一張,以華為P系列為代表的機型給出的畫面都有明顯的拉亮效果。但一加7 Pro不同,它拉得沒那麼亮……這不是說它的夜景模式不好,反而它的出片觀感更自然。用戶對夜景模式的需求是越亮越好還是觀感好就好,劉作虎已經通過微博投票證明。所以不是它不提供更亮的照片,而是它不想把夜景拍沒了夜色。
另外,此次一加7 Pro的夜景模式相比默認的自動模式有明顯的區別,相比一加6T兩種模式差別不大的成像有很大進步。在夜景模式下,室內暗光環境的感光能力也更強。
結語:它給你很多熟悉與不熟悉的感覺
今年以來,很多人發現身邊用華為手機的人多起來,其實是華為Mate 20系列的保時捷之眼(浴霸後置三攝)辨識度實在太高,相比之下一加7 Pro在人海中靠90Hz刷新率刷不出什麼存在感。即便用戶很多可能也無濟於事。
但是,它絕對值得擁有。對於不熟悉一加的用戶來說,一加7 Pro能給你很多熟悉和不熟悉的感覺。它是一加又一部均衡的高端旗艦,它還是帶著極簡流暢的系統,它仍然停留在相對少一部分人的認知裡。想買華為的人你不需要向他推薦華為,但想買一加的人肯定懂一加。
一加7 Pro是有遺憾的,沒有無線充電。無線充電是大勢所趨,一加6T時就有用戶反饋過,但劉作虎「非是不聽,非是不聽呢」。在整體均衡的前提下,能忍受這一點缺憾的用戶,能享受到業界最好的屏幕,應該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