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餐,舅舅帶我到印尼國家民俗景區參觀。
這個景區濃縮了印尼國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築展示。
首先參觀蘇門答臘島jambi省的特色建築。
佔碑省(Jambi)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東海岸中部,東臨南中國海,分別與西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和廖內省相鄰。
該省面積約,人口約(2010)。
原住民主要為馬來族,此外還有爪哇族、葛林芝族和米南加保族等。
佔碑市為其省會。
佔碑省資源豐富,擁有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錫礦等資源,森林覆蓋面廣。
農林業為支柱產業,棕櫚和橡膠為主要經濟作物。
佔碑省已加入了兩個經濟合作區,即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經濟三角區和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三角區。
慕阿拉沙巴(MuaraSabak)港是該省重要的貨運港口,達哈蘇丹(SultanThahaSyarifuddin)機場是省內唯一一座民用機場。
佔碑省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旅遊景點包括慕阿拉(Muara)佛塔遺址、佔碑人民鬥爭博物館和葛林芝(Kerinci)湖等。
它們的建築裝飾採用了大量的石雕,複雜、精緻、傳神。
印尼人喜歡赤腳入屋,土著人甚至喜歡席地而坐,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們的地面是一塵不染的。
景區的演員們在赤腳排練歌舞。
歌舞在他們的生活裡也佔很重要的位置。
景區裡的的閒逛婦幼。
參觀著名的峇里島景區。
峇里島(Bali),行政上稱為峇里省,是印度尼西亞33個一級行政區之一,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面積約5623平方千米,人口約247萬。
地勢東高西低,山脈橫貫,有10餘座火山錐,東部的阿貢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島最高峰。
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乾季約6個月。
峇里島距該國首都雅加達1000多公裡,與爪哇島之間僅有,峇里省省會設於島上南部的丹帕沙。
峇里島是印度尼西亞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區。
80%的人信奉印度教。
通行印尼語和英語,普通話在景點及購物點一般也通行。
峇里島因歷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響,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
但這裡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義和峇里島風俗習慣的結合,稱為峇里印度教。
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溼奴、溼婆神)和佛教的釋迦牟尼,還祭拜太陽神、水神、火神、風神等。
教徒家裡都設有家廟,家族組成的社區有神廟,村有村廟,全島有廟宇125000多座,因此,該島又有「千寺之島」之美稱。
所以它的建築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元素,雕塑也以神像為主題,顯得更精緻傳神,以表達信徒們的信仰和虔誠。
遊園時,遇到拍攝模特,於是也上前蹭拍兩張。
神像雕塑帶有典型的印度教色彩,舞姿和神態惟妙惟肖,整個雕塑栩栩如生。
參觀西蘇門答臘省建築園區。
印度尼西亞一級行政區。
位於蘇門答臘島西海岸中段,西濱印度洋,包括明打威群島。
面積49,778平方公裡。
人口(1990)。
省會巴東。
巴裡桑山系縱貫南北,多火山峰、熔巖高原、山間盆地與地塹湖,峽谷深邃。
有葛林芝等活火山。
礦藏有煤、金和銀。
農業產水稻、甘蔗、菸草、咖啡、茶等。
工業主要集中於巴東和武吉丁宜,以水泥、紡織、皮革、橡膠、食品、木材與金屬加工為主。
蘇門答臘的古名為suvaradvpa(梵文:「金島」),中國文獻中也稱為「金洲」,馬來語稱為PulawEmas,也指金洲,顯然是因為自古以來蘇門答臘山區出產黃金。
16世紀中葉時「金洲」之名名聲,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
世界第六大島,印度尼西亞第二大島嶼,僅次於婆羅洲。
大巽他群島島嶼之一,經濟地位僅次於爪哇島。
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南海和爪哇島東南與爪哇島遙接。
南北長1790千米,東西最寬處435千米。
面積,包括屬島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
西半部山地縱貫,有90餘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
東半部為平原,南寬北窄,最寬處約100千米以上。
常年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降雨則有明顯差異。
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30031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
河流眾多,主要有穆西河、巴當哈裡河、因德拉吉裡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
富熱帶森林,覆蓋率60%。
有石油、煤、鐵、金、銅、鈣等礦藏。
農產以稻米、咖啡、橡膠、茶葉、油棕、菸草、椰子等為主。
工業有煉油、採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
重要城市有棉蘭、巴東、巨港等。
西蘇門答臘的傳統房屋稱為「庫屋」,其特色是尖房頂。
而且還帶點西雙版納地區吊腳樓的味道。
在園區裡,見到各式各樣的「流浪貓」,它們可愛也友善。
參觀北蘇門答臘省園區。
印度尼西亞一級行政區。
位於蘇門答臘島北部,北濱馬六甲海峽,西南臨印度洋,包括印度洋中尼亞斯、巴都等島群。
面積70,787平方公裡,人口1,(1990)。
省會棉蘭。
馬達高原盤踞北部,多2,000米以上的火山峰,高原中心有全國最大的多巴湖。
沿海平原除東北部已墾殖外,仍為沼澤。
高原植被蔥蘢,尤以熱帶松著名,還有鐵木、柚、榕、櫟、楓、月桂等混交林,竹林普遍。
盛行遊耕,種植稻米、木薯、水果和蔬菜。
高原東北麓及沿海平原以棉蘭為中心是全國最大的種植園帶,有菸草、劍麻、橡膠、油棕等。
北端火水山與龐卡蘭蘇蘇的石油工業和港口是本島北部油田區的組成部分。
工業有食品、木材與五金加工、紡織、橡膠、捲菸、皮革、化工、機械及運輸設備。
北蘇門答臘省的建築與西蘇門答臘省的很相像,只是吊腳部分更高和更懸空。
這塊大石頭就是北蘇門答臘省【尼亞斯島】最出名的跳石頭。
印度尼西亞尼亞斯島位於蘇門答臘以西,是北蘇門答臘省最大的島嶼。
這裡是歐美人熟知的「衝浪天堂」,當地至今保留了一些特色風俗。
尼亞斯島最有特色的風俗要說跳石頭的傳統了。
以前,村落之間發生爭鬥時,都用高達2米的石頭或者竹子進行堅固防衛,勇士們必須跳過這些障礙。
當地人都喜歡閒慵地聚在一起嘻戲聊天,不乏家庭以及親情的溫馨,與國內緊張的略帶壓抑的生活形成強烈的反差。
據說這是已故的第一任總統蘇加諾的座機。
參觀亞齊省建築園區。
參觀南蘇拉威斯省。
印度尼西亞一級行政區。
位於蘇拉威西島的西南半島,包括島的中部毗鄰地區及附近卡比亞等島。
面積72,781平方公裡,人口(1990)。
省會烏戎潘當。
斷層交錯,高山深谷相間,多海拔二、三千米以上的高峰,半島東北部的蘭特孔博拉山海拔3,455米,為全島最高峰。
海岸曲折陡峭,多巖礁。
山地熱帶叢林密布,有柚木、櫟木、鐵木和熱帶松。
農業產稻米、玉米、咖啡、椰子、菸草、柚木和藤條。
工業有碾米、椰油、製革、橡膠、化工、紡織、木雕、草編等。
坦佩湖為全國淡水魚最大產地之一,海上捕撈發達。
開採白銀、錫、鎳和鐵礦。
牛角也是他們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