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高速磁浮是世界軌道...

2021-01-16 東方財富網

1月13日上午,採用西南交通大學原創技術的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在成都正式啟用,這標誌著我國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具備了工程化試驗示範條件。

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認為,作為一種國際尖端技術,高速磁浮是當前世界軌道交通技術的一大「制高點」。在商業運營之外,該技術對我國形成高速磁浮全系統全速度級的試驗驗證能力,構建完整的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實現我國軌道交通技術的持續領跑,亦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首臺工程化樣車有哪些創新技術?

從普通列車到高鐵再到磁浮列車,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有哪些創新技術和難點呢?

據介紹,該車採用軌抱車安全結構技術、大載重高溫超導磁浮技術、長定子永磁同步直線電機、全碳纖維輕量化車體、低阻力頭型、電渦流制動與安全導向一體化等新技術和新工藝。

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項目的建成,是推動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列車技術走向工程化的重要實施步驟,可實現高溫超導高速磁浮樣車的懸浮、導向、牽引、制動等基本功能,以及整個系統工程的聯調聯試,滿足後期研究試驗。結合西南交通大學校內磁浮列車模型試驗臺(400+彈射試驗臺、700滾動試驗臺),可驗證高溫超導磁浮列車高速化及長期運行可靠性,對於技術轉化、工程示範、學科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

高溫超導磁浮技術誕生於西南交大

高溫超導磁浮技術作為革命性的技術創造,首先誕生於西南交通大學。

據了解,西南交通大學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磁浮的研製,1997年獲批國家863計劃項目「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車」,正式開展高溫超導磁浮車的研究。

2000年12月31日,該校研製成功世界首輛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車「世紀號」。2001年,該成果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2004年,西南交大提出了600公裡/小時及以上載人超高速高溫超導磁懸浮交通系統方案,得到了包括12位院士在內的50餘位專家的肯定,從此開始了高溫超導磁浮車工程化的探索。

2013年,該校研製完成我國首條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試驗線,是當時國際上同等載重能力,截面最小、永磁用量最少的超導懸浮系統。

2014年,該校建成國際首條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懸浮車環形試驗線。

2019年,學校建成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浮車高速試驗平臺,最高試驗速度400公裡/小時,可開展高溫超導磁浮車動力學、氣動、振動、噪聲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西南交通大學誕生世界首個高溫超導磁浮樣車,世界一流大學穩了?
    交通大學作為我國交通人才培養和交通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我國更是存在赫赫有名的「交通大學」體系,即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臺灣交通大學。五所交通大學同根同源,是我國乃至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公立大學系統之一。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貴為C9高校,是我國重點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則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試驗線在西南交通大學啟用
    1月13日,採用西南交通大學原創技術的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在四川成都正式啟用。這標誌著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從無到有的突破,具備了工程化試驗示範條件。  西南交通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高溫超導磁懸浮是理想的新型軌道交通技術,適用於多種速度域,尤其適合高速及超高速線路的運行。
  •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建築,新突破!
    項目的成功獲批,充分展示了西南交通大學在交通綜合體建築設計與規劃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業界影響力。該項目由西南交通大學作為主持單位,聯合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共同申報,西南交通大學研究單位總體負責,同濟大學研究單位主要負責交通綜合體站城集聚和站城融合的研究,東南大學研究單位主要負責交通綜合體全程出行鏈和活動鏈的研究,項目研究周期為四年。
  • 西南交通大學:時速620公裡!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下線
    本報成都1月13日訊(記者 倪秀)今天上午,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在西南交通大學正式啟用。該試驗線是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真車驗證線,標誌著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 西南交通大學,能排進西南地區高校前五嗎?看完就知道了
    西南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土木工程、礦冶工和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是國家211、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著名的研究型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的西南地區排名怎麼樣?請參考3個排行榜。
  • 毛主席親題校名,創造多個世界第一,此雙一流高校坐擁頂尖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軌道交通領域產生的院士幾乎全部出自西南交通大學,鄧小平同志給予學校高度評價:"這所學校出了不少人才"。沈志雲參與、推動和見證了中國高鐵技術從無到有的全部發展歷程。"一生之中最重者,莫過於高速鐵路"是他對自己人生的界定。沈志雲於1983年發表的非線性輪軌蠕滑力計算理論(沈氏理論)至今仍在國際上被廣泛引用。
  • 西南交通大學崔樹勳教授在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發表專題評述論文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崔樹勳教授系統評述了近年來各研究組在高分子單鏈彈性環境響應方面的研究進展。綜述首先簡要介紹了AFM-SMFS的工作原理以及單鏈力譜的判定標準;其次介紹了高分子單鏈理論模型的發展歷程;介紹了高分子單鏈固有彈性的概念(高分子主鏈結構的固有焓彈性),並匯總了若干高分子主鏈結構的固有彈性數據。
  • 西南交通大學:喜報!
    電氣工程學院高仕斌教授主持完成的「牽引供電廣域保護測控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得科學技術一等獎。研究團隊針對牽引供電系統故障/負荷準確辨識、複雜網絡快速重構和保護測控裝備質量評價等重大技術問題,研製了牽引供電動態模擬平臺和廣域保護測控成套裝備。
  • 直播預告|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剛教授來我校做講座
    ●中科院院士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數學會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 田剛院士簡介 田剛,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原副校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 西南科技大學和西華大學,誰的實力更強
    西南科技大學辦學歷史:2000年8月23日,在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西部大開發和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批准西南工學院與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學。師資力量:學校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293人,副高級職稱人員642人;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585人;從董事單位等聘任院士13人;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四川省教學名師等160餘人次。
  • 中科院院士和首席科學家分享「活過99秘訣」-首席科學家 針灸經絡...
    原標題:科技點亮生命⑤中科院院士和首席科學家分享「活過99秘訣」    由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解放日報上觀共同主辦的「上海衛生科技活動周閉幕式暨第34屆解放健康講壇」, 7月19日在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舉行。一位中科院院士和三位首席科學家,與大眾分享了「科技點亮生命」的主題。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金善寶(1895-1997),農學家,曾任江南大學(現蘇州大學)教授、農學系主任,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高產育成了京紅1、2、3、4、5、6、7、8、9號和"6082"等優質高產品種,其中"雲南小麥"是世界上獨有的小麥新種,對小麥種類及其分布的系統研究,為中國小麥育種打下了基礎。
  • 祝賀四川大學丁顯平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0年12月24日,我國著名的優生遺傳學專家丁顯平教授收到俄羅斯自然科學院第一副院長、首席學術秘書伊凡尼茨科婭和院士庫金致的賀信。他們祝賀丁顯平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長庫茲涅佐夫奧列格.列昂尼多維奇和第一副院長、首席學術秘書伊凡尼茨科婭聯合籤發了院士當選證書與院士工作證書。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蔡小強院士籤約數果,構造現代智能交通體系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蔡小強」院士正式籤約數果智能。籤約時刻數果智能將攜手「蔡小強」院士,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研產學一體化基地,為未來智能交通領域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再創新、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和高端人才培養提供平臺。
  • 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學術夏令營招生通知 西南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2020年優秀大學生暑期學術夏令營招生通知為促進全國各高校之間優秀大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優化我校碩士研究生的生源結構
  • 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在成都下線...
    當日,在位於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九裡堤校區舉行了「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啟用儀式」。啟動儀式上,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楊丹說,高溫超導磁浮交通技術擁有無源自穩定、結構簡單、節能、無化學和噪聲汙染、安全舒適、運行成本低等優點,是理想的新型軌道交通工具,適用於多種速度域,尤其適合高及超高速線路的運行。在他看來,具有自懸浮、自導向、自穩定特徵的高溫超導磁浮交通技術,是面向未來發展、應用前景廣闊的新制式軌道交通方式。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陳新滋: 用無盡的熱情去追逐夢想
    近日,在觀看廣州越秀區文德路小學的學生展示無線電測向等科技項目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陳新滋讚許不已。&nbsp&nbsp&nbsp&nbsp走進文德路小學,陳新滋以《讓夢想燃燒》為題,跟孩子們分享了自己的求學和科研經歷。「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們有夢想、有才學、有能力,國家就會變得更富強。」
  • 錢七虎坐鎮、10位院士齊聚!這所高校斬獲多項「重量級」特等獎
    此前,第十七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頒發了第11屆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科技進步獎,西南交通大學喜獲2項特等獎和2項二等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學院構建了高水平"123"重點科研平臺體系與"2+1"國家實驗教學平臺體系。即1個國家級研究平臺——"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教育部平臺——"高速鐵路線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四川省重點平臺——"抗震工程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道路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和"風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 奮楫揚帆 逐夢前行——西南交通大學2021年新年賀詞
    值此辭舊迎新之際,我們謹代表西南交通大學黨政,向全體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以及長期關心支持學校改革建設和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最親切的問候和最誠摯的祝福!2020年,學校改革、建設、發展、安全穩定等各項事業取得豐碩成果,在全校師生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全力支持下,學校在創建交通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徵程上邁出堅實步伐,深刻影響學校未來發展的多項重要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學校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這一年,黨建和思政引領各項事業向一流挺進。
  • 緬懷「高鐵院士」王夢恕 北京交通大學師生八寶山送別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代表在八寶山追悼會現場淚別王夢恕院士。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王冬偉 通訊員 袁芳)9月22日上午,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北京交通大學師生來到現場送別王夢恕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