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iPhone 7系列身上取消3.5mm耳機孔後,便順勢推出首個「真無線」概念的AirPods耳機,隨後這類「真無線」耳機如雨後春筍般大規模出現。如今除了產品數量的爆發性增長外,真無線耳機的產品能力也不斷攀升。
從最初只是為了擺脫有線的束縛,到現在語音助手、通話降噪等各類應用的引入,真無線耳機所附屬的功能愈發強大。然而回到真無線耳機最根本的時延效率上,這麼多年過去了卻依舊沒有迎來革命性的提升。
什麼是時延?
任何電子產品在邁向無線化的同時,時延效率都是無法逃避的一個問題。真無線耳機採用藍牙方式進行無線連接,手機通常是「發送數據信息」的一端,耳機則是「接收數據信息」的一端,而兩端之間所需要的傳輸時間可以被理解為時延。
不過這只是最理想狀態下的時延表現,真無線耳機還存在手機端的發出所需時間、耳機端的接收所需時間,以及耳機端內部的音頻解碼所需時間。在這幾種「所需時間」的共同作用下,真無線耳機的體驗就會出現「慢半拍」等情況。
或許很多用戶對「時延」感知不強,但是對於喜歡戴耳機打遊戲的用戶,往往很容易察覺到時延有多嚴重。這裡以「吃雞」遊戲舉例,當遊戲人物按下「開槍」後,開槍的聲音並非與操作同步,而是稍微慢上一些才發出。
當然不同的耳機對「音畫同步」的表現也不同,但它們無非就是個「高與低」之分,畢竟當下的真無線耳機普遍存在時延問題。其次由於真無線耳機存在時延的問題,導致類似於遊戲玩家等對「音畫同步」有要求的人群,在時延沒有解決前仍會選擇有線耳機。
時延能不能解決?
儘管真無線耳機市場的規模不斷龐大,相關「真無線」解決方案不斷成熟,但時延問題到目前依舊沒有實質性解決。什麼時候可以忽略傳輸距離、傳輸所需時間,真無線耳機的體驗也就可以不再受「時延」所影響。
因此對於能不能解決時延這個問題,目前很難有答案且未來有很長一段時間,真無線耳機產品會繼續以「低時延」為賣點。當然,真無線耳機的時延問題會繼續被優化,也會有各種針對「降低時延」的技術出來。
比如蘋果AirPods系列採用的Snoop監聽技術,讓左右耳之間不存在信號的轉發,而是左右耳直接與手機連接,並以監聽的形式去降低時延。由於左右耳都是與手機直接連接,蘋果的AirPods系列可以實現任意單耳使用。
另外隨著「真無線」解決方案的迭代更新,安卓陣營這邊也出現了「雙耳同傳」技術。其和蘋果的Snoop監聽技術略有相似,都是左右耳直接作為主機與手機連接。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百元價位段耳機使用這種方案,比如綠聯的HiTune T1真無線耳機。
相較於之前安卓陣營的真無線耳機解決方案,採用雙耳同傳技術的綠聯HiTune T1真無線耳機,在與手機連接時不再區分左右耳,且左右耳耳機共用一個藍牙名稱,甚至也和AirPods系列的Snoop監聽技術般,單雙耳隨意使用、隨連隨用。
此外得益於雙耳同傳技術的使用,其還告別了音頻數據轉發的過程,將左右耳的聲音做到同步播放。至於綠聯HiTune T1真無線耳機的時延表現,同樣也會因為雙耳同傳技術大幅度降低,進一步緩解音畫不同步的問題。
除了雙耳同傳等技術的出現外,真無線耳機也會通過提高傳輸功率、解碼速度等方式,去降低時延並做到不被人察覺的地步。與此同時真無線耳機的連接穩定性、音質和功耗表現等更多維度的產品力,也會因此不斷提升且豐富。
不過屏幕前的你,知道真無線耳機為什麼叫真無線耳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