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6月,曾經追著中興名臣,號稱「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吊打的翼王五千歲石達開,在大渡河畔陷入絕境,無奈之下主動「請降」,受凌遲處死。翼王石達開,太平天國一代「戰神」,居然落得如此悲慘下場,著實可悲、可惜、可嘆。那麼,大渡河之戰,究竟是誰擊敗了石達開,他們可否是清朝名將呢?
俗話說,「虎落平陽被犬欺」,大渡河畔擊敗石達開的並非名將,而是2位名不見經傳的三流將領:王應元、嶺承恩,都是土司千戶。從戰爭經驗,以及軍事能力上看,王應元、嶺承恩實在太過一般,在清軍中排不上號。但是,最終擊敗石達開,並迫使他「請降」的,就是這2位三流將領。大渡河之戰:2個三流將領,追著「戰神」石達開弔打,詳細說說。
石達開抵達大渡河畔,錯失戰機,處境被動
1860年7月,彭大順的70多位將領率20萬大軍脫離翼王,石達開差點成了孤家寡人。但是,廣西天地會起義軍眾多,石達開很快又招募6萬餘人,繼續執行既定計劃——進軍四川,建立根據地。1863年5月14日,翼王石達開抵達大渡河畔,進行人生最後一戰,也是他敗亡之戰。
抵達大渡河畔時,對岸尚無清兵,石達開還派遣軍隊渡河偵查敵情,晚上又將其撤回來。薛福成日記中說:「初到大渡河邊,北岸實尚無官兵」,駱秉章所謂的唐友耕鎮守北岸,乃是事後「邀功請賞」,並不真實。此時,唐友耕振武軍還在數百裡之外的邛州,短時間內無法趕來增援。
此外,大渡河西面的松林河對岸也沒啥兵力,這對石達開而言,絕對是千載難逢之良機。可惜,石達開錯過了,因為他媳婦生了兒子,翼王下令全體慶祝三天三夜,「弄璋生香,傳令將士,休養三日。」但是,三日不到,河水暴漲,石達開處境被動,悔之晚矣。
轉攻松林河,被王應元擊敗,一路追殺
給兒子設慶功宴還未結束,河水暴漲,唐友耕抵達北岸,部署大量火炮,準備「迎接」太平軍渡河部隊。沒有水師掩護,又沒堅固戰船,石達開連續強渡三次,都以失敗告終,還損失了萬餘兵馬。如此,石達開掉頭往西,準備跨越松林河,直奔瀘定。此時,松林河守將是王應元,也是第一個對付石達開的三流將領。
太平軍抵達松林河後,石達開下令士兵強渡,被王應元一頓炮轟,船隻還未抵達河流中線,全部被摧毀。夜晚,石達開組建500人「敢死隊」,泅水過河,試圖搶佔對岸陣地。王應元早有防備,派士兵沿江搜索,用長矛刺入水中,過河將士無一倖存,太平軍再次失敗。
偷渡不成功,石達開書信王應元,希望他能讓開一條路(有賞賜),或者允許軍民自由貿易,互通有無,各取所需,否則雞犬不寧。王應元不理會,繼續炮擊太平軍,石達開連續渡河,都被殺得片甲不留,狼狽不堪。如此,石達開撤兵,再次從大渡河尋找渡口,王應元則渡江追擊。
嶺承恩偷襲馬鞍山大營,石達開彈盡糧絕,連戰連敗
石達開與王應元激戰,無法取勝,但糧食補給還足夠,軍心比較穩定。可惜,石達開太小瞧土司兵,屯糧地馬鞍山大營疏於防備,結果被嶺承恩偷襲,全部糧草輜重被焚毀。馬鞍山大營陷落,不但全軍沒了糧食,連退路也被截斷,石達開軍團陷入絕地,若不能決戰突圍而出,只能全軍覆沒。
處境危急,石達開採納軍師曹偉人建議,決定孤注一擲,但決心不堅定。嶺承恩佔領馬鞍山後,直接從背後抄襲,與太平軍交戰。此時,大渡河對岸唐友耕火炮轟擊,嶺承恩、楊應剛白日與太平軍廝殺,夜晚則連續偷襲,搞得石達開心神不寧,坐臥不安。
嶺承恩、楊應剛偷襲,王應元又追殺而來,石達開一怒之下誅殺200不願意充當嚮導的當地「夷人」,然後與土司兵交戰。誅殺嚮導,土司兵痛恨太平軍,作戰更加賣力,石達開連戰連敗,太平軍士氣低落到極點,內部也出現動搖。
王應元、嶺承恩合兵一處,清軍士氣旺盛,石達開被迫「請降」
王應元、嶺承恩合兵一處,構成南岸清軍主力,圍著石達開打。此時,駱秉章害怕土司兵奪取首功,更害怕石達開會絕境中自盡,於是讓曾國藩親家,署理四川布政使的劉蓉前往大渡河,「搶奪」勝利果實。王應元、嶺承恩自然不想將戰功拱手相讓,便連續出擊,同時採取「誘降」政策。
土司圍攻,王應元、嶺承恩「誘降」,石達開將計就計,決定「詐降」,乘機奪取糧食物資,補充軍需。可惜,太平軍多數已經沒了往日鬥志,「詐降」成了真投降,石達開欲哭無淚。對此,謀士曹偉人、曾仕和建議,讓翼王帶領全軍做最後一戰,以求絕地逢生,但石達開不採納,曹偉人投河自盡。
王應元、嶺承恩「誘降」,駱秉章心急如焚,他讓劉蓉加快速度,給石達開許諾更好的「投降」待遇,讓他放下武器。突圍不成,彈盡糧絕,石達開讓將士摧毀渡河工具,將武器投入江中,表示誠意。6月11日,石達開「請降」,駱秉章背信棄義,屠殺2000放下武器將士,4000老弱遣返。
大渡河之戰,前後歷時近一個月,翼王石達開本有機會渡過長江,但沒能抓住機會,著實可惜。此次戰鬥,石達開在南岸對手主要是土司王應元、嶺承恩這2位三流將領,按理說壓力不大。但是,號稱「戰神」的石達開,硬是沒能突破土司兵封鎖線,還被追著吊打,最終被迫「請降」,受凌遲處死。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