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生憶父親王兆相:陝北名將「黑狸虎」

2021-01-08 中華兒女報刊社

這位在黃土高坡上走出來的開國將軍,曾帶領中國抗日人民紅軍獨立第一師戰鬥在抗日戰場,指揮所部粉碎日寇圍剿和掃蕩

    中流砥柱
  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英雄氣概,匯成全民族抗戰的滾滾洪流和汪洋大海。
  從一代開國元勳到每一個普通戰士,代表著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肩負歷史重任,以自己的政治主張、鋼鐵意志和模範行動,一直奮勇戰鬥在抗日戰爭中的最前列。
  白山黑水、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珠江兩岸,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和人民傾灑在一起,和人民勝利在一起,鑄就了無數永垂不朽的英雄史詩。

  文 本刊記者 李玲
  陝西省最北端的神木(舊稱麟州),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北宋年間名垂千史的楊家將就是神木縣境內的楊家城人。在這裡的老百姓中還流傳著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是天上的星宿黑狸虎下凡,危難時刻,他可以化作黑狸虎脫險。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只要抖一抖衣襟,朝他打來的子彈就會掉落在地」。人們在陝北民間口口相傳的「黑狸虎」說的就是陝北名將王兆相。
  王兆相從一個放羊娃變成了紅軍的一個指揮員,帶領著一支英勇善戰的紅軍部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浴血苦戰,勝利地創建、鞏固和擴大了神府革命根據地,由最初只有7個人的紅軍特務隊,發展為2000餘人的中國抗日人民紅軍獨立第一師。
  抗日戰爭時期,王兆相帶領著這支隊伍戰鬥在抗日的戰場,指揮所部粉碎日寇圍剿和掃蕩,率領所部解放多座縣城;解放戰爭時期,王兆相率部在東北、湖南等地參加多次戰役,戰功赫赫;建國後,他又任工程兵學院院長、軍委工程兵顧問,為國防事業培育高素質人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繼續做出貢獻……
  羊倌將官教官,
  彈指間白髮蒼蒼。
  揚鞭舉槍揮筆,
  崎嶇路奮進匆匆。
  王兆相這位在黃土高坡上走出來的開國將軍,曾寫下了這首詞總結自己的一生。將軍的一生銘刻於歷史,傳頌於民眾,在抗戰70周年之際,記者結識了王兆相之子王延生、孫女王薇,並通過他們的講述再一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位傳奇的開國將軍。
  創建紅色武裝
  ——令敵軍聞風喪膽的「黑狸虎」
  1908年10月12日,王兆相出生在陝西省神木縣沙峁鄉王家後坬村一戶家風純樸的農民家庭,他自幼受到楊家將鎮守邊關、抵禦外敵故事的滋養。幼時在家放了7年羊,十四五歲才開始念書、識字。在王兆相的哥哥王兆卿(曾任中共陝北特委委員、陝北特委軍委書記)的影響下,王兆相1928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王兆相牢記劉志丹把紅旗打到底的誓言,找到陝甘邊特委軍委書記習仲勳,要求回陝北家鄉去開展武裝鬥爭。1933年10月,一支名叫特務隊的武裝組織成立,隊長是從紅26軍任過連長的李成蘭,王兆相任政委,全隊只有7個人。不到一個月時間,特務隊便打開了局面。老百姓傳說:特務隊隊員個個是「千裡眼」、「順風耳」、「飛毛腿」,誰辦了什麼壞事,特務隊馬上就能知道。土豪劣紳們驚恐萬狀,紛紛逃進縣城和白軍駐守的集鎮。地主不敢催逼地租了,衙役不敢下鄉收捐收稅了,連放高利貸的財主也不敢討債逼命了,老百姓的日子好過多了。
  1934年9月18日,陝北特委決定在神木縣王家莊村「紅三支隊」改編成中國工農紅軍陝北獨立師第三團。團長王兆相、政委楊文謨。紅三團「繞圈子、捉迷藏、敵來我去、避實就虛」遊擊戰法將國民黨「追繳軍」拖得疲憊不堪、士氣低落,王兆相趁機指揮部隊跳出國民黨軍的合圍,大踏步向北挺近,連續殲滅多座集鎮的民團組織和晉軍、蒙騎,繳獲不少武器彈藥和物資。在陝西省檔案館中,保存的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的《匪情周報表》上,王兆相的名字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國民黨把劉志丹和王兆相同列為共匪匪首,宣稱花2000塊大洋收買他的人頭。為消滅紅三團,捉住王兆相,使出渾身解數,曾精心部署了一個假起義的圈套,在神木縣太和寨後山企圖誘捕他。
  據王兆相之子王延生講:「當時特委為保護王兆相的安全,那段時間給他配了八個戰士總在他身邊左右圍著。在與假起義敵人隊長握手的時候,王兆相發現對方的眼神一直盯著他提著的手槍看,手也發抖得非常厲害,既然現在已經起義了,紅軍也在你的身邊,怎麼害怕成這麼個程度,王兆相一想不對頭,這人並不是起義,馬上甩手後退,這時候敵人看到這種情況就馬上喊,帶白帽子的就是王兆相,王兆相一聽,一把把頭上的白帽子抹下來一扔,好在對面是個土山坡,王兆相在戰士們的掩護下幾步退後就從土山坡上跳了下去了。毛鳳翔政委也帶部隊竭力掩護,王兆相與一塊的戰友們突圍了出來。那個假起義的隊長沒法向團長交代,團長說你和王兆相握了手,怎麼還讓他跑了,隊長說,當時情況不一樣,我剛與他一握手的,就感覺飛沙走石,只看到一隻碩大的黑虎一陣風就過來了,再看王兆相一下就不見了,我開槍,可是槍也打不響了。」
  此後,國名黨官兵紛紛哄傳,王兆相是天上的星宿「黑狸虎」下凡,凡人不可能抓住他。70多年過去了,「黑狸虎」王兆相的故事仍然在陝北神木、府谷、佳縣、榆林、山西興縣、保德、內蒙古準格爾旗、烏審旗一帶流傳著。
  1936年8月1日,神府佳榆的紅色武裝整編為中國抗日人民紅軍獨立第一師,成立大會在神木縣花石崖舉行,當年只有7個人的特務隊,發展成了千餘人的獨立師,神府紅軍的發展,是王兆相從遊擊隊長到支隊長到紅三團團長,一直都是他再領導著這個部隊的建設,他是神府佳榆紅軍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西北紅軍武裝的創始人之一。
  1938年3月在延安鳳凰山麓,王兆相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主席,毛主席向他詢問了神府佳榆根據地的情況,問得很細,主席專注地聽完,思索著說:「神府佳榆人民群眾為創建和保衛這塊根據地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現在神府佳榆已經成為晉西北八路軍的穩固後方,在抗戰中戰略地位很重要,神府堅持下來很不容易,黨中央是滿意的!」

相關焦點

  • 陝北說書:《串門子》太現實了!
    陝北民歌網 Weixin ID shanbeimingewang
  • 陝北長城的「鹽馬古道」在這裡!
    百集大型系列報導《行走長城》第九十九篇《陝北長城的「鹽馬古道」在這裡!》從衡山波羅堡向西,長城進入陝北著名的「三邊」:靖邊、安邊、定邊,不難看出,這些地名表達著人們期盼邊塞安寧、和平的強烈願望。定邊,位於三邊的最西部,北望內蒙、西鄰寧夏,「邊」的意義在這兒更加凸顯出來。長城報導組來到定邊,在這裡有哪些發現呢?
  • 陝北寫意:沙柳 窯洞 小毛驢
    陝北人創造了窯洞,窯洞為他們提供了依賴和生存的保護。窯洞裡冬暖夏涼,地氣充足,切合自然四季變化的規律。窯洞的頂端光滑飽滿,仿佛圓通的蒼穹,有無盡的承載力、親合力、應變能力。頂著土,踩著土,立於土;土養人,土聚氣,土生萬物。陝北人的堅韌和耐性,與窯洞息息相關。住過窯洞的人,心性綿實,腳步穩健。幹事只要上勁兒就不會放鬆,走路只要向前就不會後退。
  • 《裝臺》後張嘉譯閆妮又一部陝北味的《山海情》來了,1月12號
    山海情原名閩寧鎮該劇主要講述了脫貧帶頭人馬得福(黃軒飾)一開始便接到了一個艱巨的工作,為了能使西海固的村民們過上好日子,馬得福在父親馬喊水(張嘉益飾)的幫助下動員鄉親們搬遷,而移民過程中卻問題不斷,用馬得福自己的話來說那便是「一個困難接著一個困難」。從說服鄉親們勇敢走出來,再到通電用水等問題,無一不在困擾著他。
  • 商朝名將,一個凡人,卻殺死闡教一高手,孤身對抗西岐五大名將
    黃天華的父親黃飛虎更是又驚又怒,決定為黃天華報仇。高金能既然能打敗黃天華,自然也有可能打敗黃飛虎,黃飛虎知道,以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為兒子報仇的。為了打敗高繼能,黃飛虎邀請西岐四大名將組成五大名將參戰。五大名將中的另外四位分別是:衝黑虎、文品、崔瑩和江雄。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高晉能實力雖強,卻是五大名將的對手嗎?然而,高覽見五位將軍都是凡人,竟然站出來反對。
  • 三國名將裡誰的兒子最出色?唯有他超越了自己父親,名字聽著耳熟
    王翦是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之一(其他三人分別是白起、廉頗、李牧),他先是幫助嬴政應對相邦呂不韋的亂政,之後參與了秦朝對外的戰爭,帶兵滅亡了趙國、燕國、楚國等,是秦始皇能夠統一天下的最大功臣之一,被封為武成候。
  • 陝北窯洞,黃土高原的精靈
    整個黃土高原的降雨量總的趨勢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也就是從河南西部、陝西關中和山西南部的半溼潤地區,到晉中、陝北、隴東等中部的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就成了半乾旱區域,再向西北就成了完全的乾旱區。以陝北的黃土高原為例,這裡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50毫米—650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66%—78%,非常適合建造窯洞。就是這些由黃土層構築的獨特地理環境,成了窯洞天然的建造場。
  • 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凌統 為救孫權率300多士兵戰死
    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凌統 為救孫權率300多士兵戰死時間:2020-03-11 16:33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凌統 為救孫權率300多士兵戰死 這個人到底是誰?
  • 掬一捧陝北黃土 戀這方山水人情
    響應蘇陝對口協作號召,今年5月份,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社會事業局的陳鋮踏上了陝北大地。一方面,作為橫山區第七小學的掛職副校長,他參加學校管理和對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指導示範;另一方面,作為生態科技新城社會事業局、橫山區教體局互派幹部,他還定期下鄉到基層學校視導。半年援陝期即將結束,陝北的同事和老鄉,在他歸鄉的行囊裡塞滿了小米和紅薯,他也將自己對黃土高坡的眷念留在了心底。
  • 党項和陝北拓姓┃文化論壇
    段雙印先生對陝北拓氏有研究,「鮮卑拓跋氏合党項拓跋氏為陝北拓姓的主要族源。而党項拓跋又源自鮮卑拓跋。現在拓姓的主要聚居區域,又與唐宋時党項拓跋氏在陝北活動的地區大體相吻合。拓姓為鮮卑拓跋氏後裔,而且與党項拓跋氏的關係更近,更為密切。(2007年3月2日《延安日報》)也就是說,陝北拓姓,源於党項。
  • 陝北陪嫁「壓箱底兒」的那些秘密
    陝北陪嫁「壓箱底兒」的那些秘密作者丨魯翰(書房記專欄作家)中華民族文明五六千年,已然有無數頑強的文化積澱,竟然火盡薪傳,百世不磨。就如結婚這等人間好事,《儀禮·士昏禮》裡就有了最早的記載,「昏禮,下達。納採,用雁」。 古時候男家去女家迎親和舉行婚禮時,原在黃昏,唐代以後才改在早晨,沿襲至今。
  • 黃土風情郭家溝 陝北鄉村文化的一個縮影
    「羊啦肚子手巾喲三道道藍,咱們見個面面容易,哎呀拉話話難……」陝北民歌手賀國豐一曲悠揚深沉的信天遊,把人們帶到陝北農村那個平凡的世界裡。2015年2月26日,根據路遙先生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在國內多家電視臺熱播,讓這部影響了無數青年人的文學巨著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 霸業傳如何獲得名將 霸業傳名將獲取方法
    霸業傳劇情關卡內有不少不錯的名將,華雄,馬岱,祝融,龐德…,名將的屬性要比一般的金將屬性要好。下面講講如何獲得劇情關卡內的名將。 名將獲得: 想要拿到劇情關卡內的名將,需要收集起這個名將的名將道具傳家寶,收集起數量後,可以在包裹裡直接使用這個名將道具,使用後就可以直接得到這個名將了。
  • 窯洞與門窗,陝北人的阪依之所,獨特的藝術神秘窯洞
    陝北地處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在早期就呈現出黃土丘陵溝室風貌。從陝北地名用詞便能知曉陝北舊日的地理地貌區域差別,如南邊有堡、賽、溝、坡、梁、窪、峁、畔、砭、河、坪、灣、川、渠、北、龍、塔,北邊有灘、海子、場、窩子、河子等。這些無不是形容陝北黃土高原溝連溝,山連山,有河有川,形態萬千的風貌。陝北的地理狀況和地理區位造就了陝北和陝北人的命運。
  • 陝北民俗文化《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展現了黃土風情
    陝北是中國地面上一塊特殊的地方。一半是陝北黃土高原,另一半是毛烏素沙漠。長城線從兩者之間,橫貫其境。民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會因其地域環境和歷史發展而形成富有鮮明特點的民間習俗。
  • 陝北民歌《淚蛋蛋掉在酒杯杯裡》歌曲背後的感人故事
    陝北民歌是陝北地區的傳統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遊、小調三類。這些自成體裁又各具特點的傳統民歌,都從各方面反映了社會生活,唱出了陝北人民的苦樂和愛憎,並且當社會制度根本改變的時候,民歌的內容和形式也隨著發生變化,表現了新的社會生活和新的人物形象,同時也使各種體裁具有了新的意義。
  • 一對對鴛鴦水上漂丨柳強強演唱·陝北民歌第525期
    ▲題圖:朱加合 油畫作品《信天遊》系列之陝北愛情▼點擊下方音頻,即可收聽,反映了陝北人民對愛情的嚮往之情,作品旋律悠揚起伏、語言質樸、音域寬廣,聲調高亢,作品曲式結構較為簡潔,充分體現了信天遊的藝術特徵。
  • 歷史上被遺忘的名將之——北周名將韋孝寬
    歷史上被遺忘的名將之——北周名將韋孝寬各位觀眾老爺們大家好,歡迎閱讀歷史上的人物與故事,獲取更多歷史人物故事,就在文史真相,別忘了關注訂閱我們哦!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耀眼的名將,他們在用一場戰役決定了後世未來的走向,在戰火連天的南北朝時期,便有這樣一位名將他滅北齊統一北方立下了不世之功,他就是北周名將韋孝寬,下面我們來講講他的故事。
  • 西安有家陝北鐵鍋燉羊肉,吃了一斤二兩的肉花了198
    這家開在鐘樓跟前的羊肉館主打陝北橫山羊。陝北橫山地區的黃土高坡上,生長著百裡香,多根蔥,鐵桿蒿,沙蔥沙蒜等60多種天然牧草,採食了天然牧草的羊,吃起來沒有羶味,只有香味。店裡明檔操作,幾個大鐵盆燉煮著羊肉咕嘟嘟,看了讓人食慾大開。鐵鍋燉羊肉分大小鍋,現場稱重。小鍋是一斤二兩的熟肉,以及蓮菜青筍,陝北豆腐,白菜木耳一些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