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收藏文化盛宴正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隆重開席

2021-01-10 文傳號外

由深圳市收藏協會承辦的深圳收藏文化月系列活動於6月2日上午10:00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隆重開幕。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民辦博物館聯合會、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中共南山區委宣傳部、美國收藏家協會、韓國收藏家協會、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港澳臺地區收藏家協會代表以及全國40多家民辦博物館館長共同出席了開幕式。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深圳市人大常委、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吳忠先生,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文改辦主任劉文斌,深圳市文體旅遊局(文物局)副局長陳紹華,中共南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廖子彬,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全國民辦博物館聯合會執行主席、四川省收藏家協會主席高興華,深圳市文聯副主席、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主席、深圳市政協常委李亞威,深圳市政府辦公廳原主任、深圳市收藏協會榮譽會長楊傳耕,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收藏文化月組委會主任歐陽進雄,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所長任志錄以及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楊晉英,中國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維佳女士,中國收藏家協會副會長、鑑定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嶽峰等。

開幕式上,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全國民辦博物館聯合會副主席、深圳市收藏協會會長、收藏文化月組委會執行主任韓昌晟致歡迎辭中談到:文物是文化的結晶,是時代文明的坐標,收藏文化是傳承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搞好收藏文化是落實十九大精神、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直接、最受國民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這次的「收藏文化月」活動是我們民間收藏的愛好者、組織者、管理者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挖掘傳統文化魅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一次積極嘗試,今後,我們要通過每年的活動積澱, 建設一個全國標杆性的、更規範有序的收藏活動示範基地,打造一個國家級、國際性的收藏文化交流的高端大平臺,共同為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羅伯健會長、任志錄所長、陳紹華副局長等嘉賓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隨後,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全國民辦博物館聯合會授予深圳市收藏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傳承示範基地」牌匾。

本次收藏文化月系列活動包括「汲古藏今——深圳收藏文化月系列展覽(2018)、第十七屆全國民間收藏文化(深圳)高層論壇和「一帶一路」非國有博物館合作發展論壇三個部分。展覽活動地點位於深圳市南山博物館,展品有陶瓷、銅鏡、佛像三個系列,展出時間為6月2日至7月28日,展覽中的所有展品免費向全體市民開放,對收藏文化感興趣的市民可以隨時前來參觀。

展覽中展出的藏品有463套/件,由楊傳耕、遊卓凡、崔威、莊惠雄、胡孟祥等多個民間藏家提供,又經過文博系統專家的嚴格審查,在展品的內容、質量等方面堪稱上乘。陶瓷系列展品涵蓋了新石器時代到清末民初的各個時期陶瓷,其中翰熙古陶瓷藝術博物館提供展品161套(170件),其他民間藏家提供展品59套(64件)。幾乎涵蓋了我國陶瓷發展史上所有的器形、用途、材質、工藝,對於參觀學習者來說,絕對是一場絕無僅有的饕餮盛宴。

銅鏡部分,共提供銅鏡100組,年代從商周到清末,幾乎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提供者楊傳耕先生,更是細心地為每一面銅鏡賦詩一首,耗盡無數心血,最終出版了《百面銅鏡百首詩》一書,帶我們領略古人詩情畫意的生活。

佛像由民間藏家遊卓凡提供,共計143套(146件)。此次展出的佛像都是東亞、東南亞地區的佛像藝術造型。佛教雖然發源於印度,卻影響了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從佛像的形象、雕刻藝術方面,我們可以看出佛教在其他國家傳播的軌跡和產生的影響。

第十七屆全國民間收藏文化(深圳)高層論壇和「一帶一路」非國有博物館合作發展論壇將於6月2日下午同時召開,來自全國各省市收藏協會的代表和全國非國有博物館的代表將分別舉行為期兩天的論壇會議,探討民間收藏和民間非國有博物館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

「收藏文化月」活動是每年一度、持之以恆的高端文化活動,今年是活動的開局之年,今後的每一年我們都會持續穩定的開展此項活動,「築巢引鳳」,使全國更多的收藏精品流入深圳,深圳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集聚地,並通過大批量、大範圍的收藏精品展示,營造濃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氛圍,在欣賞巧奪天工的文物活動中,學習傳承傳統工匠精神,發展當代工匠精神,提升質量深圳、質量中國的效應。促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的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文化產品爆發式增長,使深圳成為中華文明走向世界的橋頭堡、大本營,為中華民族文化偉大復興,為努力打造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做出實際的貢獻和應有的擔當。(馬瑛)

相關焦點

  • 一場惠及全民的文化盛宴——書博會分會場活動精彩紛呈
    第二十八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正在深圳舉行。在深圳會展中心的主會場內,從早到晚都是閱讀愛好者們川流不息的身影。為實現書博會向城市基層延伸、向市民生活滲透,給所有讀書人打造「家門口的盛宴」,本屆書博會還設立了5個各具特色的分會場。20日下午,記者來到距離主會場最遠的寶安區分會場。
  • 「2019蟹逅普陀」——第二屆東海蟹宴在滬開席
    9月22日晚,「2019蟹逅普陀」——第二屆東海蟹宴在滬開席。上海普陀與舟山普陀共同籤署了「海陸普陀」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樣板區。通過現場活動和網絡直播,為上海市民奉獻了一場美食盛宴、一場經貿盛會和一場文化盛典,讓上海市民零距離感受普陀海洋文化和梭子蟹文化魅力。
  • 美民主黨「政治盛宴」開席(圖)
    美民主黨「政治盛宴」開席(圖) 克裡無疑會利用此次驢黨的「政治盛宴」狠狠反擊,將自己的競選綱領「攤牌」,徹底打消部分選民的顧慮。  經濟政策是布希的「軟肋」,克裡將會猛烈攻擊布希經濟政策的「七宗罪」,包括減稅政策使富人受益窮人遭殃、財政赤字猛增等。克裡還會許諾改變經濟形勢,增加中下階層的社會及醫療保障。
  • 棲客棲藝兩相宜,一場與眾不同的藝術饕餮盛宴已隆重開幕!
    6月29日,這裡舉辦了一場三人行·當代女畫家作品展。   通常,畫家都習慣在美術館,博物館做展示,這一次卻挑上了在『山裡』做展示。是畫家自己喜歡棲此,還是民宿在棲客的同時,還喜歡棲藝?   然而,每一位看到此消息的同道或棲客,都激起了樂得趕赴消受的慾念。   棲客棲藝兩相宜,落在西山縹緲間。此間,如西山的新茶,不間斷地透出了山間的清新,溫潤與原初。
  • 打造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羅立蘭)看文博會,「雲逛」南山!第16屆文博會全面實現了「雲開幕」「雲展示」「雲招商」「雲籤約」。本次文博會,南山區以高質量打造「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為主題,根據云展示形式,重點打造線上虛擬城市雲展廳,兼顧平面網頁展示。
  • 財富盛宴明天開席
    曹鳳岐、馮侖、左小蕾、萬隆、胡葆森、張瀛岑、芮成鋼、林宇,逾200位企業家,近500名來賓共同烹製  開胃菜「決勝汽車後市場」18日搶先登場  年會「正餐」22日正式開席  □本報記者 古箏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本報記者 平偉 許俊文 圖   核心提示  ★  作為大河財富
  • 總建築面積108000㎡,深圳海洋博物館又傳新進展!有這些特色
    這次的新消息就跟「海」有關▼5月25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和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聯合發布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正式公告,面向全球徵集建築設計方案。這標誌著深圳「新十大文化設施」中又一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 觀復貓(博物館的貓館長) ︱文化
    他們睡的是明晚期黃花梨羅漢床,坐的是清乾隆紫檀屏風小寶座,穿的是颯爽英姿八旗服,練的是雙劍軟鞭梅花錘;平時沒事兒就讀讀《醉文明》,上上雜誌封面,或者在紫檀小凳上秀秀瑜伽——這就是觀復貓,博物館六隻獨特的貓館長——他們都有著詩意的名字:花肥肥、黑包包、黃槍槍、藍條條、麻條條、雲朵朵;他們先後被馬未都先生收留,並一步步成長為文化喵;他們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溫婉,有的剛烈,有的高貴
  • 2019年深圳文化活動都有哪些?
    (資料圖片)   2019年,深圳有哪些可以期待的文化活動?讀特記者日前從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了解到,今年深圳各類文化活動十分豐富:講座、展覽、節慶、展演……各具特色,精彩紛呈,它們絕大多數是公益性質,免費向市民開放。為便於廣大市民更好地了解並積極參與這些文化活動,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組織編印了《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務指引2019》,並免費向市民發放。
  • 一家四代痴迷鐘錶收藏 姐弟五人辦起「博物館」
    這些藏品來自館長劉榮光姐弟五人,而他們家族收藏鐘錶的歷史是從祖父傳承而來,如今已到了第四代。耳濡目染愛上鐘錶收藏鐘錶滴答記錄著時間,整點報時聲響起。在劉氏古鐘錶博物館,劉榮光一下打開了話匣子,「我爺爺就喜歡鐘錶,家裡也有幾臺。到了我父親,他對古鐘錶情有獨鍾。我們姐弟五人,家裡孩子多,父親生活比較清貧,但是有機會他還是會收藏一些鐘錶,而且還有修理鐘錶的手藝。
  • 深圳設計文化促插畫藝術騰飛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尹春芳 腦洞大開的想像力、充滿巧思的形象、躍動的畫筆……一幅幅記錄著中國插畫十年碩果的展覽正在南山博物館與鵬城市民見面。在這裡,插畫成為了主角,真正獨立並燦爛著。 深圳市插畫協會會長、關山月美術館副館長顏為昕介紹說,縱觀這十年是收穫與豐收的十年。在這十年間,深圳插畫協會舉辦過5屆全國插畫雙年展。
  • 「國際博物館日」請收下這份雲博玩法全攻略,還有館長的邀請!
    勞動節:勞動人民放假國慶節:全國人民放假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不放假!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作為博物館的節日,這天我們不僅不放假,還會為觀眾們準備一系列重磅活動和展覽,讓您一飽眼福的同時刷新對博物館的認識!
  • 青島·旅遊 | 山海城交融 赴一場視覺味覺盛宴
    半島記者 劉紅嶗山,依山傍海,優質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文化體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仙山仙境」。這裡擁有嶗山風景名勝區、青島海昌極地海洋公園、青島市博物館等知名景區景點,每一個都深受遊客喜愛,每到這個季節,這裡除了可以爬山賞花享受一場視覺盛宴以外,更可以吃到最鮮美的海味,還有嶗山綠茶、嶗山櫻桃、嶗山杏等一系列特產,來一場味覺的奇妙之旅。
  • 潘守永談人類學博物館:從「遠方文化之謎」轉向「世界文化」
    在其後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潘守永教授說,「這些年人類學博物館出現一些變化,人類學博物館定義自己不再是『遠方文化之謎』的場所了,而是向世界文化主旨轉型,那麼它們與大英博物館、羅浮宮這類同屬於殖民時期建立起來的世界主義的博物館區別為何?這又引發新一輪人類學博物館的自我反省。人類學、民族學博物館不光是物的收藏地,它常常成為新博物館學的策源地。
  • 大擺盛宴舉行儀式 泰國人隆重慶祝「大象節」
    大擺盛宴舉行儀式 泰國人隆重慶祝「大象節」2002年3月13日15:38  新華網  新華網曼谷3月13日專電 泰國全國13日以豐盛的宴席和佛教儀式向深受泰國人喜愛的大象表示敬意。  13日是泰國的「大象節」。在曼谷東北部450公裡的素林地區,99名僧侶為過去一年中死去的大象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 旅居城市深圳文化之旅
    深圳的博物館不僅展示了深圳市經濟特區發展的歷史,同時還有本地的風土人情介紹,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深圳市博物館、皇崗博物館、大鵬古城博物館、深圳潮汕民俗博物館、文化潮汕博覽園、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館
  • 到上海博物館玩一場「尋鼠」遊戲
    原標題:到上海博物館玩一場「尋鼠」遊戲青白釉鼠形硯滴龍泉窯青釉堆鼠水盂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玉鼠支神1月14日,農曆庚子鼠年即將到來之際,一場別出心裁的鼠年迎春特展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帷幕。展覽以「靈鼠兆豐年」為主題,甄選5件與鼠有關的藏品,邀觀眾走進博物館,玩一場「尋鼠」遊戲。人見人愛的吐寶鼠走進上海博物館一樓大堂,玻璃櫃中端坐一尊清代銅鎏金持鼠黃財神像。
  • 科技與文化融合 上海自然博物館變流量為「留量」
    原標題:科技與文化融合,上海自然博物館變流量為「留量」   起源之謎、生命長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生態萬象……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數十個展區陳列了來自七大洲的
  • 滄州市旅發大會在吳橋雜技文化藝術中心隆重開幕
    萬眾矚目的2018年滄州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26日晚在吳橋雜技文化藝術中心隆重開幕。《大運滄州——千年雜技夢·百裏運河圖》文化旅遊主題演出為廣大賓朋帶來一場震撼心靈的視聽盛宴。《大運滄州——千年雜技夢·百裏運河圖》主題演出以滄州雜技、武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為核心,通過藝術化的處理和現代舞美包裝,將滄州歷史文化,特別是吳橋、東光、南皮、泊頭的運河文化、雜技文化、武術文化等地方藝術充分發掘、有機整合,成為全方位展示滄州旅遊發展的演藝精品,從而樹立吸引廣大遊客進得來留得住不想走的金字招牌。
  • 科技與文化融合,上海自然博物館變流量為「留量」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數字城市正在迅速構成,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表示,場館未來發展要與大數據、共享和高質量這三個關鍵緊密結合,在跨界融合中,用數位技術重構場館的知識體系,即:教育在重構、藏品在重生、研究在重塑、歷史在重現。場館要以新理念、新措施、新突破、新成效,迎接新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