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這家醫院火了!顱內血腫微創穿刺一次成功!

2020-11-29 房山都知道

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在院長裴曉華等領導班子的規劃下於今年5月開科,在"以急危重病為抓手,提高綜合救治能力"宗旨指引下,經過前期全面精心準備,於2020年11月6日完成一例大面積腦出血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術,取得了我院近年來此項技術的突破性進展。

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

怎麼回事呢?

這個月11月6日的上午,一位55歲男性因左側肢體活動不自如伴隨頭痛來到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急診就診,急查頭CT後,醫生們發現,這名患者右側大面積腦出血。

急診科立即請重症醫學科顏家華主任會診,開通綠色通道立即收入重症醫學科。

重症醫學科負責人張瑩帶領全科人員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就病情展開討論,決定進行顱內血腫微創穿刺清除術減壓。

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

讓醫生們意想不到的是患者家屬非常贊同治療方案,並立刻籤署了手術同意書。

顏家華主任經過1個半小時完成了顱內血腫穿刺,抽出暗紅色血液10ml,手術非常順利。之後給予持續引流,尿激酶反覆衝洗。

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

術後患者症狀立刻有了立竿見影的緩解,肢體活動好轉,頭痛也減輕了。

但醫生恩絲毫不敢放鬆,加強護理防止術後併發症及腦出血併發症,並積極指導康復訓練。同時發揮中醫中藥優勢,根據望聞問切四診,中醫辨證給予口服中藥湯劑,中藥灌腸保持大便通暢,早期針灸治療等。

經上述綜合治療,四天後順利拔管,患者恢復良好,大大縮短了病程,提高了生活質量,取得了滿意療效。患者家屬感激不盡,5天後轉入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面對患者和家屬的感謝,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只是表示感謝病人在病情危急的時刻選擇了醫院。為咱們房山這樣有醫德和精湛技藝的醫生點讚。

相關焦點

  • 顱內血腫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腫瘤?血管病?外傷?
    顱內血腫引起的原因,這個是非常的多元化的,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在臨床當中最常見到的原因就是本身有腦血管相關疾病而造成的,比如說高血壓性質的腦出血,尤其是對於一些患者長期無法控制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相關的狀態,一旦血管形成破裂,那麼就會形成顱內血腫。
  • 一例右側枕頂葉多發血腫並腦疝形成患者經我院神經外科全力救治...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全體醫務人員共同努力,成功救治一例右側枕頂葉多發血腫並腦疝形成患者。患者女性,78歲高齡,因突發意識障礙3小時入院,經頭顱CT檢查診斷為右側枕頂葉多發血腫並腦疝形成,生命垂危。神經外科主任謝開俊副主任醫師迅速組織科內會診,制定治療方案,隨即行右側額顳頂部血腫清除術手術。經團隊協作順利完成手術,患者轉危為安。術後經醫護團隊精心治療與護理,24天後患者生活自理康復出院特贈送錦旗表達深深謝意。
  • 巴南區人民醫院疼痛科成功開展首例DSA引導下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
    近日從巴南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疼痛科成功開展首例DSA引導下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射頻熱凝術。據了解,患者8年前無誘因出現右側面頰上頜區及下唇部發作性觸電樣跳痛,長期口服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甲鈷胺片,難以耐受藥物不良反應,8年來奔波於各大醫院治療效果不佳。
  • 牡丹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利用3毫米不到的切口清除腦內血腫
    醫務人員查房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菏澤報導近日,45歲的王先生因患有高血壓,未能服藥不規律,突發腦出血,被人家緊急送到菏澤市牡丹人民醫院(菏澤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就醫。「血腫在腦組織內存在時間長,會加重周圍腦細胞損傷,傳統的手術方法是開顱,不僅患者創傷面大,恢復慢,而且家屬也不容易接受,醫院開展了框架式立體定向技術,不但創面小,且可以精準地找到血腫位置和血腫中心,大大減少了手術對周圍腦組織的損傷,有效確保了神經功能最小程度的損傷。此項技術的開展,為腦出血治療走向一個新的技術高度。」神經外科主任陳濤說。
  • 腦積水會導致顱內感染嗎?
    在臨床當中腦積水是不會導致顱內感染這種情況的,但是也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它的腦積水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尋找到根本性質的原因,才能更進一步的來明確是否有顱內感染的相關情況。本身腦積水而言它是顱內腦積液循環代謝的一種紊亂狀態,這個並不具備有感染等相關的情況,但是如果是顱腦腫瘤或者是外傷以及腦內血腫引起的腦積水而言,這個就有可能和顱內外相溝通,這樣就會間接地形成顱內感染,這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定要區別進行對待。
  • 美國孕婦在醫院停車場站著產子,寶寶滑落瞬間,被助產士一把接住
    結果驚心動魄2020年1月9日報導:「全身麻醉、頭皮穿刺、切開頭皮、顱骨上鑽孔、矽膠引流管置入顱骨內引流……」你能想像,這一系列駭人的手術操作,竟在一個出生僅5天的寶寶身上進行著。這到底發生了什麼,出生只有5天的寶寶就要經歷這種磨難?
  • 指哪打哪,誤差毫米級,海澱醫院三維微創骨科機器人走上手術臺
    6月29日,海澱區首臺西門子移動三維C臂在海澱醫院骨科開機亮相。至此,天璣骨科機器人主機系統、創傷(二維)及脊柱(三維)工具包、三維透視系統中的最後一環 「透視眼」——西門子移動式C臂CT-Cios Spin全部裝機完成,標誌著海澱醫院骨科正式邁入「三維微創機器人手術」時代。
  • PCI 術後腹膜後血腫一例
    患者、男性、56歲,術前16天當地縣醫院明確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予擴管抗凝等藥物治療處理,胸痛、血壓當天得到控制,未有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及心衰,一周後心肌酶下降平穩轉我院,心彩超無心腔室擴大。有高血壓、糖尿病史。 右股動脈穿刺時發現患者動脈迂曲明顯,上35CM7F長鞘後見髂動脈可打直。
  • 聊城市退役軍人醫院成功救治84歲重症壞死性胰腺炎患者
    經過聊城市退役軍人醫院外一科39天的治療,2次超聲介入微創手術,曾在外院3進出重症監護病房的胡大娘最終治癒,於4月22日出院回家。「重症胰腺炎是一種死亡率極高的疾病,幾乎所有可能出現的併發症都出現在了這位高齡患者身上。」
  • 鹹陽市中心醫院胸腔鏡微創手術學習班彰顯技術自信
    7月4日上午,一臺胸腔鏡下左肺下葉切除術,一臺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切除術,分別由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付軍科教授團隊和鹹陽市中心醫院胸心外科李勃主任團隊主刀操作。通過LED大屏、電腦或者手機,上千名胸心外科相關專業醫務人員利用現場、網絡等方式觀看了這兩臺微創手術的全過程。
  • 這家醫院辦了 100 期椎間孔鏡微創技術全國學習班!
    湖南張家界市人民醫院骨科醫生劉超傑說,在外科手術和微創之間很多患者都傾向於微創,目前脊柱微創技術開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開展的例數多,技術也先進,來這裡學習不但觀摩學習的機會多,也能學到新技術。2016 年 4 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還啟動了為期近兩年的省內椎間孔鏡實用技術培訓項目。
  • 萬傑醫院介入醫學科成功實施TIPS新技術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奉娟 通訊員 俞雯 淄博報導近日,淄博岜山萬傑醫院介入醫學科成功完成首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手術(簡稱TIPS),填補了醫院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介入治療方面的空白。72歲的孫阿姨,因突發消化道出血症狀來萬傑醫院治療。
  • 這家醫院用達文西機器人+超聲骨刀技術切除兩腫瘤
    但老伯一直比較抗拒常規的開放手術,如何讓老伯一次手術且創傷小地完成兩個病灶切除?這家醫院做到了。1月21日,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骨腫瘤科聯合胃腸外科中心採用國際上先進的達文西機器人、超聲骨刀輔助技術,成功為其實施Ⅰ期前路骶骨腫物及小腸腫瘤切除,同時運用達文西機器人+超聲骨刀兩套體系在一臺手術中解決病患兩處病灶,在國內外尚屬首例。
  • 排尿困難10年餘,微創手術獲新生
    近日,隆回縣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成功為「前尿道多段瘢痕狹窄」導致排尿困難10年餘的肖先生實施了微創手術,患者目前已痊癒出院。到底是什麼樣的微創手術、讓痛苦多年的患者「重獲新生」?這麼長的狹窄段,如果放在以前,就得先進行膀胱造瘻,擇期行「尿道疤痕切除加吻合術」,肖永康醫師請科室主任夏飛查看病人後,夏飛主任大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用經皮腎的穿刺套件按照經皮腎手術打孔的方式,從F8導尿管開始逐漸將狹窄段擴張至F16大小,進行微創手術,豈不是也可行?
  • 臺大醫院:連勝文槍傷再往後幾公分 後果不堪設想
    華夏經緯網11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連勝文近距離遭槍擊,但幸運未傷及重要血管跟神經,昨天晚上緊急進行整形外科的手術治療,不過,臺大醫院表示,頭顱槍傷風險仍多,必須觀察多日。據報導,臺大醫院發言人譚慶鼎說,連勝文到院時意識清楚、生命徵象穩定,以紗布覆蓋左臉及右太陽穴附近傷口,臺大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檢查,槍口貫穿傷處主要位於顏面顱骨的左臉頰及右太陽穴附近。臺大醫院急診科主任石富元說,因為耕莘醫院已處理傷口、包紮,所以一到臺大急診室就直接送上開刀房。
  • 上虞人民醫院開啟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時代 7.5毫米脊椎內鏡手術...
    近年來,上虞人民醫院骨科脊柱外科以微創技術為發展重點,其中內鏡下手術作為當前微創脊柱技術發展的熱門,手術技術日益精煉,治療疾病類型不斷拓寬,療效更加明顯,在上虞地區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在省內同級醫院中保持領先水平。據了解,脊柱內鏡下的微創技術,絕大部分在局部麻醉下就能完成,切口從以往的10多釐米減小到7.5毫米,為此類患者提供了一種快速康復的手段,幫助其早日回歸正常工作生活。
  • 汕頭市中心醫院:腫瘤微創治療技術又上新臺階,針尖精確抵達病灶邊緣
    近日,汕頭市中心醫院成功完成粵東地區首例超聲引導下原發性肝癌合併腎上腺轉移患者的微波消融術,標誌著該院在腫瘤微創治療技術上又邁上新的臺階,也體現了多學科交叉合作的重要性。 術前,超聲科介入團隊對陳先生的情況進行細緻評估,發現該病例存在多個難點:比如左肝病灶臨近心臟,手術容易導致膈肌損傷或心臟驟停;陳先生已多次手術,且肝周腹腔粘連嚴重,超聲視窗受限,病灶顯示困難;右腎上腺病灶穿刺路徑難以選擇;患者有肝硬化;手術耐受性差等。
  • 國內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在鼓樓醫院成功完成
    3個多月前,一位62歲的女性病患出現嘔吐,起初兩天一次,後來每天一次,這讓她苦不堪言。3月23日,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鄒曉平教授為她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胃腸吻合術」,順利為她「解圍」。這是我國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