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17-06-24 09:10 來源:澎湃新聞
6月23日,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頒獎典禮在海上文化中心大寧劇院舉行。現場揭曉了各項獎項的歸屬,馬來西亞影片《分貝人生》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攝影」三項大獎,日本演員齋藤工首次執導即獲「最佳導演」。
本屆亞新獎單元評委會主席王小帥,委員陳翠梅、張孝全、董勁松、溫煦宇等均來到現場。 本文圖片均來自上海國際電影節微博。頒獎禮上,今年的評委會主席王小帥,委員陳翠梅、張孝全、董勁松、溫煦宇等均來到現場,為電影新人們助威。爾冬陞、常盤貴子、管虎、秦海璐、江一燕、許瑋甯等電影人也前來共襄盛舉。作為「亞洲新人獎」的形象大使,徐崢在現場邀請各位電影人踏上「一帶一路電影之旅」,促進「一帶一路」亞洲沿線國家更多的電影交流,激發亞洲電影創作活力。
亞洲新人獎面向的是,進行第一部或第二部創作的電影新人,入圍今年「亞洲新人獎」最終評選的共有14部影片,分別來自日本、印度、馬來西亞、伊朗,以及中國內地和香港、臺灣等10個國家和地區。入圍影片中,既有臺北都市寓言《強尼·凱克》,還有反映「留守兒童」生活的《石頭》,講述戰爭後遺症的《靜默之下》,反映社會洪流中小人物的人生掙扎的《狗與愚》等等,題材類型豐富多彩,呈現了亞洲不同地區人民的多元文化和豐富生活場景。
最佳影片評委毫無懸念達成一致《分貝人生》講述了發生在馬來西亞社會底層貧困家庭的悲慘遭遇。其中圍繞社會階級與貧富不均等問題而展開的人性與道德衝突發人深省。
馬來西亞電影《分貝人生》成今年亞新獎最大贏家。《分貝人生》於2014年拿下金馬創投百萬首獎,當時就是由張艾嘉頒獎給畢業於中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的導演陳勝吉及監製王禮霖。《分貝人生》一度因資金問題「難產」,所幸在1年後遇到MM2亞洲影視娛樂願意繼續投資。
王小帥在頒獎時透露,所有評委們看完這部電影後,沒有經過任何的討論就達成了一致。導演陳勝吉在獲獎後,感謝了所有對於電影有幫助的人,並打趣說,「我的家人都不知道我這些年在幹什麼,這次回去他們就可以知道了。」
日本演員齋藤工在本屆上海電影節上憑藉《晝顏》賺足了人氣,而他還有一個身份是新人導演。他的處女作講述了欠債父親13年後再次現身,卻已身患癌症,時日不多。直到父親的告別儀式上,下一代才從前來祭拜的人們口中了解真實父親的故事。
未能親自現場領獎的齋藤工通過視頻發表感言。由於未能親自來到領獎現場,齋藤工通過視頻表達了自己的心情,「非常不可思議拿到這個獎,這個獎項會鼓勵我在未來的前行道路上走得更遠。」
秦海璐在頒獎環節上贈言。為最佳導演頒獎的是同樣身為演員和導演新人的秦海璐。秦海璐在頒獎環節上贈言,「亞新獎為青年電影人提供非常好的開端,這不單單是一個獎項,也是對有勇氣的年輕人敞開一扇大門。在沒有資本和更多附加價值的幹擾下,我們可以去創作我們想做的電影。」同時,即將初執導筒的秦海璐也表示,「希望明年我也有機會站到這個舞臺上。」
以色列電影《靜默之下》獲得最佳女演員,而中國影片《被陽光移動的山脈》摘得最佳編劇。
亞新獎結盟「一帶一路」評委會主席王小帥總結了今年看亞新獎作品的心得,「這些導演都是第一次拍電影,因為資金有限反而能展現出年輕衝動的荷爾蒙,他們在這個時候是最需要保護的,而亞新獎有這個功能去呵護他們。」
去年的亞新獎評委會主席爾東升也現身頒獎禮,「他們面對最好的年代,也面對非常大的競爭。我被他們的毅力和熱情所感動。」
亞新獎形象大使徐崢向亞洲新晉電影人發出踏上「一帶一路」電影之旅的邀請。典禮最後,擔任亞洲新人獎形象大使的徐崢在頒獎典禮上指出,亞洲新人獎的平臺,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甄選和褒獎新人的階段了,「我們願意擔負起更大的使命,把我們年輕人電影的作品與夢想,帶到更多國家觀眾面前。」他說:「擔負這個使命,我們充滿了自信,因為如今的中國,有了一個日益擴大、緊密和親近的『朋友圈』,它就是『一帶一路』。 」
目前,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與「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電影節結成了合作關係,因此,徐崢說道:「在這裡,我謹以形象大使的身份,代表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向在座各位優秀的亞洲新晉電影人發出誠摯的邀請——你們和我們一起踏上這條『一帶一路』電影之旅,帶著你們真誠的作品,張開迎向未來的夢想之帆,讓驕傲的『光影之夢』在這段旅程裡生根、萌芽、綻放!」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電影節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