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先生』幫我處理了創業過程中各種『雜事』,這為我們團隊節約了大部分精力,我們可以集中力量搞好核心業務……」青年創業者彭俊5月份時候有了做「農貿電商」的想法,現在他的「農夢成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小賺了一筆,這一切仿佛「得來全不費功夫」。他說,這要感謝南開大學「90後」創業達人郭鑫和他的「闖先生」創業平臺。
「淘寶買的是商品,『闖先生』賣的是服務。」——
「闖先生」是創業界的「淘寶」
郭鑫是南開大學11級本科生,大一時候就因為「農業碳匯商業化」項目一舉奪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特等獎,其成果惠及全國18省農民,郭鑫也因此獲評「2012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並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
現在的郭鑫已經是幾家公司的董事長或CEO,他的創業經歷一時間傳為美談。然而郭鑫並沒有止步於此,他希望帶動更多的大學生走上創業道路。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和內部測試,今年6月,郭鑫帶領團隊創辦的新的創業項目——「闖先生」網站正式上線。
郭鑫介紹,「闖先生」像「淘寶」網一樣,它為創業者提供四大產品:資訊、問答、服務、團購,最能夠體現其「淘寶」性能的是「服務」和「團購」功能。
進入闖先生網站,點擊「服務」,會發現「天津福星商標專利代理有限公司」、「天津嘉偉財務諮詢有限公司」等900多家企業已經入駐,點擊每一家公司就能夠了解其相應的服務範圍、服務內容和價格,在線「拍」下產品,就可以享受相應的服務。
創業者可以在線搜索想要的「產品」,比如搜索「代理註冊」,所有提供代理註冊服務的公司就呈現出來,創業者可將註冊公司過程中所有繁瑣的手續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核心業務。而「訂單流程」、「售後」、「申請退款」等闖先生提供的服務,更是與人們熟知的「淘寶」相似。
其「團購」功能則是將一些服務打包,為創業者提供儘可能低廉的服務價格。比如創業者可以在以2折的價格「團購」到法律諮詢服務。「我們會在月初的時候購買律師空閒的時間,比如30小時,好,我們就以低廉的價格買他30小時,再把他的『30小時』時間放在『闖先生』上出售,有需要的創業者就可以來『團購』了。」郭鑫介紹。
在「問答」中主要匯集了創業者在資金、法律、團隊、政策、技術、市場、運營等方面的困惑,入駐「闖先生」的商家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回答得越好,越有助於其產品的推銷。「諮詢」中提供了創業相關的消息和政策,幫助創業者打開思路,同時增加了「闖先生」網站的用戶粘度。
「這是一個類似於淘寶的網站,不同的是,淘寶買商品,『闖先生』賣的是『創業服務』,我們希望讓大學生創業變得簡單些,再簡單些。」郭鑫說。
社會創業,要抓住社會的痛點。所謂「痛點」就是問題,問題解決了,就有商機。——
直擊社會「痛點」
人社部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有創業意願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佔20%左右,但在創業道路上成功走下去的學生不足1%,這個數字與國外相比相去甚遠。郭鑫分析,根據美國流行的創業學理論,創業失敗源自資金、團隊、能力、政策、技術、機會六大要素,然而在中國這些因素並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一個有效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平臺。因此大學生創業的程序往往十分繁瑣。
「同樣是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創業者90%的精力要用於應付創業過程中的各種行政事務。大學生創業往往不清楚他們需要做什麼,或者是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更不了解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各種扶持政策,這是最大的痛點。」
「傳統的孵化器、創業園形式的平臺往往存在資源有限、利用率低、覆蓋面窄的弊端,而『闖先生』就是要利用網際網路,重新定義創業服務平臺。因此我管『闖先生』叫做『空中』孵化器。」郭鑫說介紹,藉助於網際網路的優勢,「闖先生」不需要工位,成本會更加低廉;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提供服務更加便捷;可以直接對接政策,讓更多大學生享受政府的創業扶持。」
彭俊就是「闖先生」上線以來的第一個受益者。這是一位11年畢業於崑山登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一位小夥子,畢業後曾先後有過三次創業經歷,均失敗了。他曾一度放棄創業的夢想,找了一份安穩的工作,努力賺錢償還創業失敗時欠下的債務。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郭鑫,了解到「闖先生」,內心創業的火種又被點燃了。於是註冊了「農夢成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西部地區農民手中的蟲草以相對較高的價格收購進來,發揮電商平臺優勢,省去傳統農貿商中間「倒手」環節,以較低價格將蟲草售出。
「為了質檢部門的一個章,我們跑了半個月!」彭俊曾做過醫藥方面的創業,備嘗其中艱辛。「而『闖先生』在很短周期,很小成本,就把公司運營起來了,這是傳統的孵化渠道所做不到的。」
彭俊介紹,通過「闖先生」,他獲得了代理註冊公司、建立網站、建立團隊、設備維護等外包服務,還獲得了東麗區一個免費的工位,這讓他節省了至少每年2萬元的成本,同時還享受到「崗位補貼和社保返回」的政府扶持政策。
彭俊在驚喜的同時也成立「農夢基金」,直接抽取利潤的1%準備在西部地區建立文化點,將利益反哺到農民身上。「這也是受到郭鑫和『闖先生』社會創業理念的影響。」彭俊坦言。
像「農夢成真」這樣的企業「闖先生」正在孵化5、6家,預計到年底孵化20家左右。「『闖先生』只是負責企業的成長,並不負責其運營,當它們的『翅膀』硬起來時候就要飛出這個『巢』。我們只負責企業的0到1,至於1到正無窮,要靠企業自身的成長。」郭鑫這樣說。
「『闖先生』只是一個實驗,也許會死的很慘。」——
「闖先生」,「闖」向何方
「闖先生」這種孵化模式在全國是首創,甚至國外也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學習,「闖先生」以後會走向哪裡?郭鑫也不能明確回答,作為創業項目本身,「闖先生」目前並不盈利。未來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兩點,一是賺取服務商和企業購買服務之間的差價;二是「闖先生」將企業所付款項分期分批打給服務商,從中獲取「沉澱資金」。
「理論上是這樣,但一不小心,『闖先生』也會死得很慘。」郭鑫說,傳統的孵化器作為產業存在,一般是依靠政府補貼存活,但「闖先生」並沒有現成的政府補貼,這是困境之一,因此,「闖先生」也準備申請一些國家或者部委的項目,依託於項目成長下去。
第二困境就是,「闖先生」這個憑空「冒」出來的「空中」孵化器,目前並未得到廣泛的信任。「企業和服務商接受你這個行業很難,他們習慣了傳統的孵化器,培養用戶很難。」因此郭鑫希望從「農貿電商」這一領域開始做起,孵化出一批像「農夢成真」那樣的企業,並從中樹立起一個可供學習的「標杆」。
同樣,服務商也需要「標杆」。服務不像商品一樣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因此,更加需要「標準化」才能很好維護用戶的利益。「這是需要『闖先生』自主創新的地方,這一點和用戶的推廣同樣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郭鑫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在帶領他的團隊「摸著石頭過河」。郭鑫的「闖先生」團隊成員有博士,有海歸,也有部分在校大學生,團隊成員充分信任依賴他,因此行動力很強;但同樣,如果郭鑫出現失誤,也不會有人提醒他。這是「闖先生」面臨的又一困境。
「因此,我們要把失誤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每次的『創新』不能一下子『創』得很『新』,也許這樣的『創新』是錯的,得控制幅度,有退回來的空間。」郭鑫說。
團隊中曾有人說郭鑫是一個「獨裁者」,郭鑫對此並不介意。他反而認為,大學生創業的優勢就在於創新或者進入新鮮領域,如果猶豫不決,反而會錯失機遇。
至於未來,作為「空中」孵化器的「闖先生」走向何方,會「死的很慘」還是會有更多「闖先生」冒出來,郭鑫說,其實,「與其說『闖先生』開闢了一個產業,不如僅僅將它看做是一個『實驗』,一個大學生創業團隊正在進行中的『實驗』。」(通訊員 馬超)
附: 「闖先生」網站連結:www.mrchuang.com
(實習編輯 張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