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說我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疆域最大,那毫無疑問是元朝。華夏文明從黃河流域起源,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奠定了祖國的龐大版圖不是哪一位皇帝可以自己做到的。如果非要說哪些皇帝對於祖國版圖有重大貢獻的話,我認為大致有如下幾位:秦始皇平定南越,使南方成為華夏腹地;漢武帝擊敗匈奴,漢朝逐漸把河西和西域納入版圖;窩闊臺次子闊端第一次把青藏高原和東北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而清朝乾隆皇帝時再次把西域納入版圖,奠定了現代版圖的雛形。雖然說幾乎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有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但是畢竟在這四位帝王執政時期完成了突破。
自從炎黃部落從黃河流域崛起到商朝徵服東夷把版圖向東推到大海;周朝時期分封諸侯,到戰國時期已經北抵燕遼、南撫楊越擴張到長江流域;秦朝吞二周而亡諸侯後徵服百越設置四郡後,已經向南把版圖推向大海;漢王朝開拓西域後,歷代大一統王朝西跨蔥嶺幾乎成為了標配;元朝在忽必烈時期首次把青藏高原和東北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到清朝時期完成對邊疆地區直轄奠定現代版圖。
六王畢、四海一後的秦始皇沒有滿足,50萬南徵軍團經過苦戰平定南越;我國版圖南部邊界首次抵達南海
嬴政是歷代帝王中的大一統習慣的開創者,後代400多位帝王在這個體系下前赴後繼的開疆拓土。這才奠定了我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傳統,並奠定了華夏版圖的基礎。嬴政繼位的時候正是六國聯合對抗秦國的時代,合縱連橫不斷上演。胸懷山河、氣吞天下的始皇帝乾脆利索地把六國掃入歷史的垃圾堆,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由於五嶺天然的把兩廣和江南隔開並且氣候惡劣,所以即使楚國在八百年的歷史上也未能把國土擴展到五嶺以南。但是秦始皇沒有滿足版圖,於是派遣大將屠雎率領50萬大軍分五路南下徵伐南越。為了方便南徵軍隊轉運糧草,秦始皇還命令祿御史負責開鑿了連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從此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通到了一起,雖然並不順利但是最終還是擊敗了南越佔領了嶺南。秦設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並大量移民。隨後幾年秦始皇又遷移了50萬人去駐守嶺南鞏固南越,從此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國南部疆界正式抵達南海。
「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漢武帝拉開了反擊匈奴的序幕,同時設置河西四郡並開拓西域;西域在漢朝時第一次納入中原版圖
漢承秦制,漢朝建立後基本上繼承了秦朝的版圖。白登之圍後北方的匈奴成為漢朝的心腹大患,經過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後漢朝的國力充盈。由於秦末趙佗在南越割地自立,所以漢武帝在位時主要擴張方向有三個:1、嶺南地區的南越國;2、西南包含自大的夜郎王在內的領土(和平併入漢朝);3、向西開闢河西走廊並向西域進軍反擊匈奴。
漢武帝嚮往擴張現是向河西進軍,打響了反擊匈奴的第一炮。建立河西四郡後打開了進軍西域的門戶,接著平定南越國並把交趾併入中原王朝版圖。接著西南腹地的夜郎等小國併入漢朝版圖;接著在剿滅衛滿朝鮮後在朝鮮半島北部和中部設立的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四郡,朝鮮半島中北部納入中原王朝直轄。除了南越國以外,河西、西域、朝鮮半島北部以及南部的交趾,都是第一次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蒙古帝國的第二任大汗窩闊臺次子闊端,第一次把青藏高原和東北納入元朝版圖
成吉思汗病逝後可汗之位由他的兒子窩闊臺繼承,在蒙古攻佔西夏後根據蒙古分封的傳統窩闊臺把甘肅青海分封給了次子闊端,不足而立之年的闊端入主涼州。在蒙古三路分兵攻打南宋的時候西路大軍就由闊端統領,進攻四川不利闊端決定先滅西南的大理後再攻打隴、蜀。採用這樣大迂迴的戰略,首先就得解決吐蕃。窩闊臺去世後攻宋計劃暫停,闊端派將領多爾達頻繁接觸吐蕃當地政教首領,深入了解吐蕃的政治與宗教。多爾達建議闊端用和談的方式收服吐蕃,所以闊瑞決定在涼州與吐蕃會談。1243年,闊端以汗國名義頒發詔書,親筆書信,邀請薩班前往涼州會談。1247年吐蕃與闊瑞會談,雙方就如何納貢如何治理等達成了一致。會談結束後薩班向吐蕃各派發出了著名的《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在結束吐蕃四百年分裂局面同時為後來青藏高原納入元朝版圖奠定了基礎。
除了青藏高原,東北作為蒙古帝國的領土在元朝建立後併入元朝版圖。在元朝時青藏高原和東北第一次併入中原王朝的版圖。
歷經三代帝王長達70年清準戰爭,到乾隆時期平定了準噶爾後重新把西域納入版圖;更重要的是清朝對邊境地區實施不是羈縻政策,而是直轄統治
在乾隆時期徹底平定準噶爾汗國,在數百年後西域再次回歸中原王朝的版圖。同時與其他王朝不同的是,在邊疆地區實施的再也不是羈縻政策而是採取了直轄統治。也許這就是乾隆對於王朝版圖最大的貢獻。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