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敘利亞戰火依舊,敘政府軍在伊德利卜省連連取得勝利,收復大片失地,旨在打通M5號高速公路。土耳其則堅持在敘駐守軍隊,並以「保護」其支持的敘反對派武裝控制區域為名,大舉出兵伊德利卜,並與敘政府及其盟友爆發激戰。眼見局勢失控,土俄兩國隨即展開談判,最終雙方決定在伊德利卜停火,並沿著橫穿伊德利卜的M4號高速公路南北兩側各6公裡範圍內設立「安全區」。然而,大戰雖然未起,但各種小規模的流血武裝衝突幾乎從未間斷。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10日報導,日前英軍在敘利亞的觀察團駐地,遭到一夥不明武裝分子的炮擊,至少有三名觀察團成員在炮擊中受傷。眾所周知,在敘利亞內戰中,敘利亞一直受到俄羅斯和伊朗方面的幫助,兩國給予敘政府軍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及資金等方面的援助。伊朗作為敘利亞的傳統盟友,在敘利亞危機之初,就旗幟鮮明地支持巴沙爾政府,並直接出兵敘利亞,以幫助敘政府軍打擊反對派武裝和「伊斯蘭國」極端恐怖組織。在伊朗武裝力量的支持下,敘政府軍在最初的作戰中還一度打出小高潮。但是,美歐介入敘利亞戰事後,敘政府軍節節敗退,直到俄羅斯出兵才挽回了戰場頹勢。
目前,敘利亞安全局勢趨於穩定,但美西方國家並未放棄對敘利亞內部事務的幹預。英、法、德等國還以「軍事觀察團」的名義,派出一些有實戰經驗的指揮官,培訓敘反對派武裝,並指揮其作戰。而川普政府雖然已經宣布取得了「反恐行動」的勝利,但仍以「保護油田」為名賴在敘利亞不走。有分析指出,最初美國在敘利亞的目標是推翻巴沙爾政府,但隨著俄羅斯和伊朗的強勢介入,華盛頓只能退而求次,巧取豪奪敘利亞的油氣資源。日前,伊朗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蓋裡少將秘密訪問了敘利亞,並與敘軍高層舉行了會晤,雙方主要討論了如何驅逐在敘外國駐軍以及應對以色列的空襲。所以,有分析人士指出,英軍在敘觀察團駐地遭遇炮擊,疑似與伊朗武裝力量有關。
有中東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透露,確實是駐敘伊朗武裝和敘政府軍暗中實施的炮擊。有分析稱,伊朗之所以發動襲擊,主要是本著「先易後難」的方法,逐漸驅逐在敘利亞非法駐紮的外國軍隊。此外,伊朗之所以將矛頭指向英國,可能與英國去年扣押伊朗油輪有關。不過,當時伊朗也採取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反制措施,扣押了英國油輪,最後倫敦不得不做出讓步。可見,英國是比較識時務的,所以伊朗就先拿英軍的觀察團開刀了。事實上,英國和伊朗關係交惡後,美方就提醒過英方,要留心伊朗方面的報復。但英國人則不以為然,認為伊朗不敢如此囂張,敢對曾經的大英帝國下手。
目前,經過多年努力伊朗已經成為主導敘利亞局勢走向的主要一方,其還在不斷強化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以敘利亞政府同意伊朗在其境內部署新型防空飛彈系統為例,這就展現出伊朗對敘利亞政府的影響力。西方媒體認為,伊朗武裝襲擊英軍觀察團基地,意在表明伊朗支持敘利亞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決心,也是向其他非法駐軍的國家發出了警告信號。對於英軍在敘觀察團駐地遭遇襲擊,駐敘美軍則嘲諷稱「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專家認為,美軍這是又搞激將法,企圖讓英方加大在敘利亞的投入。事實上,這次駐敘伊朗武裝的行動政治意味更濃,否則就不會是三人受傷這樣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