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烈,激發家國情懷,是一次淨化心靈的紅色之旅
新北市宗親文化暨社區發展鎮江交流團首站參觀的是句容茅山新四軍紀念館。館內整個陳列史料翔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真實地反映了以茅山為中心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光輝歷程,生動再現了新四軍和蘇南人民抗日鬥爭的歷史風貌。交流團員們參觀中邊看邊問邊拍照。新北市八裡區婦女會幹部、華語老師陳美雀女士表示,我們婦女不能圍著三尺灶臺轉,要多出來走走,多認識這個世界,國之強盛才能興家。特別是不能忘記歷史,這次要多拍一些照片帶回去讓孩子們看,讓他們知道日本當年侵略中國所犯下的罪行。
在被譽為「江中明珠」的揚中市,交流團員們參觀了「我送親人過大江」主題展館、揚中革命鬥爭發展紀念館。尤其是揚中革命鬥爭發展館,以「不堪貧苦、農民暴動」、「抗擊日寇、揚中會師」、「水上交通、江心跳板」、「自強不息、建設家園」等篇章記錄了揚中百年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時刻和重大事件,展示了揚中這座移民城市特有的精神稟賦。交流團成員周川夏先生非常感慨:如今揚中的富裕,與揚中人民艱苦奮鬥精神傳承是分不開的。
拜謁中山陵,是交流團員們的一致願望。5月10日上午,交流團從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坊出發。穿過寬闊墓道,拾級而上。經過陵門、碑亭,抵達祭堂。「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祭堂中央,面對孫中山漢白玉座像,全體成員齊身行三鞠躬禮。
「中山陵建築氣勢雄偉,令人震撼。今天有機會拜祭中山陵,是非常幸運的事情」。參訪團團長、新北市八裡區國民黨黨部主委林豐成是第一次拜祭中山陵,他表示,孫中山先生當年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他的功勞永遠值得後人懷念。從「天下為公」的匾額,可以推想孫中山先生當年為全體中國人奔走的的心胸。如果兩岸都能學習他這種精神,貢獻社會,效力國家,化解分歧,未來我們中華民族一定會在世界之林屹立不倒。林豐成希望,兩岸以平和的心態不斷擴大民間交流,民眾自然會逐漸加深相互理解與認同。
新北市吳氏宗親會會員吳曉芬是參訪團裡年齡最小的80後,她第一次到大陸來,談起對中山陵的第一印象是:很壯觀、很莊嚴、氣勢宏偉。從小時候在課本上讀到南京的時候,就很想有一天來看看她。今天來到這裡,想到孫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先烈們犧牲奮鬥,才換來我們的今天。希望下次來能夠慢慢走一走,把所有的景觀都看遍。
新北市八裡區婦女會幹部、退休教師梁惠玲表示:這裡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當年讀到林覺民的《與妻書》,只覺得文字優美、慷慨激昂,現在每次讀這篇文章,都掉一次眼淚,孫中山先生當年帶領這一批年輕人,投入一生的心血心力,為國為民,我真的非常感動和感謝。梁惠玲說,其實來這裡我心情有一點沉重,因為臺灣現在停滯不前。可是很開心的是,大陸現在昂揚奮發、進步很快。當見到孫中山先生的坐像時,我看到他的右手是握拳的,想到孫先生在臨終的時候,心心念念還是救中國,我們後代子孫,不能讓孫先生蒙羞。梁惠玲還說:「孫中山先生在革命的時候沒有忘記臺灣,他生前幾次到臺灣來,臺灣有關於這方面的史跡紀念館。他在臺灣被割讓給日本、被日本殖民的時候都沒有放棄臺灣。我們中國人要一起奮鬥,一起努力,讓21世紀真正成為中國人的世紀。」
交流團副團長、新北市八裡區婦女會理事長連麗玉說,非常感謝鎮江臺辦精心的安排,讓我們有機會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這是一次淨化心靈的紅色之旅,讓我們更加懂得了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臺灣新北市宗親文化暨社區發展交流團拜謁南京中山陵。(鎮江市臺辦 章邦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