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達仁資管發布了收購公告,其最大股東傑思漢能派生出新公司傑思控股,擬將達仁資管3.87億股股份過戶至新公司名下。
新三板在線 ·文/楊晟寰
2017年7月10日,達仁資管(831639)公告稱,公司將被北京傑思偉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傑思控股」)收購。
收購人傑思控股作為傑思漢能存續分立的主體公司,將承繼傑思漢能所持有的達仁資管全部股份,所以本次收購不涉及對價支付。按照分立協議的約定,達仁資管的全部股份將通過非交易過戶方式無償劃轉至傑思控股帳戶。
本次收購完成後,收購人將持有達仁資管3.87億股股份,佔達仁資管股本總額的35.03%,成為達仁資管的控股股東。公司稱,本次收購不會導致達仁資管的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實際控制人仍為王偉東。
更換控股股東背後還有意圖?
公告稱,本次收購的目的系原控股股東北京傑思漢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傑思漢能」)擬對其業務布局進行戰略調整,通過劃轉達仁資管的股份,整合傑思漢能的核心資源。
然而,除了上述書面表述外,達仁資管此次收購背後,或許還有其他意味。
新三板在線在查閱達仁資管2016年年報後發現,公司去年營業收入中,投資管理業務收入金額為2140.40萬元,佔比7.52%;利息收入為326.10萬元,佔比1.15%;其他業務收入26013.42萬元,佔比91.34%。,其中其他業務收入均為非投資管理業務收入。
2016年5月27日,全國股轉公司發布了《關於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通知》),對私募機構提出新的「八項掛牌條件」。其中,第一條便是「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佔收入來源的80%以上」。
但達仁資管上述收入結構,顯然不符合這一掛牌條件。鑑於此,有分析認為,該公機構此次收購、更換控股股東,是為了保住「掛牌主體公司」。
畢竟,按照股轉系統要求,已掛牌私募機構自《通知》發布之日起1年內按照規定的條件進行自查整改,「未按期整改或整改後仍不符合要求的,將予以摘牌」。
值得一提的是,達仁資管原控股股東傑思漢能的介紹中著重強調,公司主營業務是私募股權投資管理,「在幫助企業上市或重組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許多成功案例,包括中兵光電、ST甘化、首鋼股份、嘉寓股份,湖北多佳等」。
根據《分立協議》,傑思控股系由傑思漢能派生分立,分立後傑思漢能的業務全部由傑思漢能繼續持有,傑思控股僅持有達仁資管股份,並不實質經營任何業務。
如此看來,達仁資管此次重整後,背後或許還有後招。
掛牌私募危機仍存
2017年6月2日,股轉系統發文稱,《通知》規定的自查整改期限已屆滿,部分掛牌私募機構披露了自查整改報告,部分掛牌私募機構未直接披露,而是以各種方式提交了自查整改報告。
但股轉系統對掛牌私募機構披露或提交的自查整改報告進行分析,發現各私募機構對於自查整改的具體對象、自查整改條件的計算口徑等問題的理解不盡一致。
鑑於此,股轉系統指出,將進一步研究明確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報告的具體內容與格式、自查整改條件的計算口徑等問題。屆時,掛牌私募機構和主辦券商應按照統一要求,分別對自查整改報告和核查報告進行調整完善後重新披露。並將根據重新披露的自查整改報告,按照《通知》的規定,開展後續工作。
實際上,在私募「527新規」發布之後,多家掛牌私募機構紛紛自查「以驗清白」。九鼎集團(430719)、思考投資(831896)等紛紛發布自查報告,稱自己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管理的運營主體符合相關規定要求,但未見達仁資管的動向。
新三板在線經調查發現,在已經掛牌的機構中,大多數私募都不滿足「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須佔收入來源的80%以上。其中信中利、中科招商等新三板私募明星股也存在此類問題。
信中利(833858)2016年年報顯示,管理收入費用佔比僅為16%。中科招商(832168)2016年年報顯示,管理收入費用佔比為76%,且公司聲明,在「527新規」後,公司正在進行自查並制定相應的整改方案,整改工作存在不確定性。
分析認為,監管層對新三板掛牌私募的要求更加嚴格,曾經自查合規的合晟資產已經摘牌退出,達仁資管做出如此動作或許只是自救行為。
本文出品:新三板在線。作者:楊晟寰。
轉載聲明:本文為新三板在線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侵權。
風險提示:新三板在線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