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生存》電影賞析:如流浪之年輕,如死亡之凜冽

2021-01-17 近望百家時事

《荒野生存》根據Jon Krakauer 1996年的暢銷同名傳記小說改編,記錄青年Christopher McCandless的自我放逐遊走荒野的經歷。故事本身對大眾本應是充滿啟發性的,儘管普通人很難真如Christopher一樣拋開世俗與責任幾乎是任性的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但他的執著、樂觀與勇敢仍然具有打動人心的魅力,是值得一讀的勵志型故事。

演員出身的Sean Penn近年來逐步開始製片、編劇和導演。由他執導的這部電影確實有一些較為難得的看點,比如美國加州與阿拉斯加的俊秀風光;某些有趣的對話片段,比如Christopher在阿拉斯加荒原上狩獵失敗飢餓得氣急敗壞在空地上大喊大叫的發洩;還比如影片的敘事手法——Christopher想辦法籌集旅資向阿拉斯加出發的過程與他到達阿拉斯加荒野後的生活片段相互穿插對照等等。可一旦縱觀全片,Sean Penn導演手法的幼稚和幾乎可笑的MTV式鏡頭手法的運用卻導致了劇情說服力的薄弱和整體情感的完全失敗。

片中表現出來的主人公Christopher的性格幾乎是沒有發展變化的臉譜式,套用電影中人物的話來說,他簡直就是「上帝」:擁有一切的智慧,他可以讓流浪的吉普賽女人對他敞開心扉,為南Dakota州種玉米的農民開啟視野的天窗,對偶遇的歐洲旅者闡述教化,對耄耋的老人給予最後的人生啟迪,他簡直無所不能無所畏懼,人人都愛他珍惜他。儘管用影像來展示這些個別片段等表面化的東西並不難,但故事的難處其實在於如何描繪Christopher的心路歷程。童年的陰影固然可以解釋他的與眾不同憤世嫉俗;但從思想上的憤世嫉俗到行為上的離經叛道,這個中過程我想本應具有相當的啟發性,甚至是比Christopher走進荒野的旅途本身更為有趣的思考。可對於這方面電影基本採取了迴避的方式,僅從他妹妹的角度進行了某種猜測,更是幾乎全部用話劇舞臺旁白的方式來發出評論,實在缺乏可信度。

在拍攝手法上,Sean Penn幾乎採取了純風光片的拍攝方式,某些細節甚至如同音樂電視一樣過於煽情濫情。然而在敘事進程中,Sean Penn卻又忽略了對於電影這一藝術表現手法來說「影像」的重要作用,或者說也許因為對影像本身的敘事潛力和存在意義有所懷疑,所以他採取了大段大段第三人旁白與主人公內心自白等赤裸裸的說教方式來向觀眾點出影片的「中心思想」。更可笑的是,影片採取了清晰的,模糊的,漸變漸弱,左突右攛等種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字幕方式——章節名稱、日記內容——來不停提醒觀眾:大家看好啦,這就是本片的中心思想,不要告訴我你們都沒看到哦。最後結果是影片的可信度說服力進一步下降,幾乎流於煽情音樂電視水平了。

兩年來,他行走在這片土地上,沒有電話,沒有泳池,沒有寵物,沒有香菸。無拘無束,一個極端主義者,一個追逐美的旅人,腳下的路就是他的家。消滅虛偽的存在,實現靈魂革命的終極一役,不再受俗世文明毒蝕,他遁世而逸,獨自行走在陸上,隱沒在荒野中。最後因飢餓而喪命。

片子看完近一月,仍未從中脫身。坐在喧囂市聲裡,被繽紛物質包裹的我,常有一瞬恍惚,眼前幻化出阿拉斯加一望無際的荒原,野馬成群結隊奔跑著,駝鹿俯身溪邊飲水,天盡頭,山巔白雪皚皚。在一種絕對的闃寂裡,克裡斯遺世獨立,堅毅、深邃、不語,仿佛年輕的神祗。這樣的姿態,對我是一種召喚,這樣的存在,穿透遙遠時空的契合,證明我並非孤單。仍不饜足。於是買原著來讀。驚喜地發現,作者Jon Krakauer竟是寫《進入空氣稀薄地帶》那人,仿佛知音重逢。

這本就是個簡單的故事,電影基本把握住了原著的精神氣質。演員選的極好,埃米爾·赫斯基有一種內在的光芒,外化為憂鬱的神思,堅毅的眼眸,孩子般純真的笑容,無需臺詞的表白,沒有表演的成分,讓人覺得他正是克裡斯。年輕的、澄澈的、自然而然的存在。電影拍得很美,鏡頭裡的風景,華麗而大氣,密林、山巒、長河、落日,和著某種韻律,迤邐而來。美國西部的風光長卷,不是小情小調,是一闋大江東去的豪放詞。撲面而來曠野的氣息,令人俗慮頓消。

在路上,他遇見了無數溫暖、愉快的人們,給他友善,幫助,還有不可避免的愛情。在路上,每個人都像純淨水,或者嶄新的A4紙那樣平和美好——身無長物卻樂於慷慨解囊,頭無片瓦卻願意提供庇護,缺衣少食卻總是歡歌笑語。也許流浪者才真能勘破天地逆旅、光陰過客的人生真諦吧,他們不貪婪,不妄求,不為名利憂心,欲望也降低到最小,盡享著生命本真的樂趣。但克裡斯追尋的還不止這些,他要找的是更純粹、更決絕、更崇高,某種類似於宗教的境界。他以為那才能拯救迷茫的靈魂,擺脫家庭社會帶來的虛偽和傷害,得到平靜。但死亡先於真理找到了他。死亡也為他招來了罵名。

「狂妄自大,淺薄無知,對大自然的殘酷性估計不足,死得愚蠢而毫無意義,且是罪惡的——因為將父母拋進了悲傷的永恆深淵……」這是普通人的邏輯。在普通人的角度,天才就是瘋子,是不可理喻的,而這「理」,也不過是庸常世人之理。天才的「理」,因為稀有而獨特,絕不可能為多數人懂得。天才不循常規,自行其是,享用常人不可享的極樂,亦背負著刻在他命運上的常人隱秘不知的痛苦——靈魂上瀕於瘋癲,肉體上損耗劇烈,乃致早夭。天才的幸於不幸,冷暖自受,燕雀安能知之?

不是每個人都能聽到曠野的呼喚,那也需要接收波段的。有的人,終生活動半徑不超過10公裡,到老,到死,走在平路上,睡在自家炕頭,安穩一生,也不可謂不好。但是,也有人,喜歡滿天星鬥勝過房頂;喜歡障礙重重且方向未知的小道,勝過平坦的高速公路;喜歡荒野中深沉的寧靜,勝過在都市生活總是不滿的貪婪之心;喜歡動蕩不居,勝過現世安穩。那是自由的選擇。

很長一段時間,我不能相信克裡斯真的死了,我多麼希望他的死只不過是一個假象,只不過已經是他回到家人身邊,清晨從睡夢中醒來後的一個惡夢。我知道,無論如何,這個結局不是杜撰出來,不是編劇導演為了無法結束的故事而選擇的結束——死亡。我知道,這個以死亡來結束的無情的結局,是現實。現實中,那位年僅24歲的理想主義者,把生命軀體以及最後的靈魂理想全部交付給了那遙遠蠻荒的阿拉斯加。

這大概是我生平第一次,不願意看到的電影結尾。大抵這樣的結尾不能算是悲劇,卻實實在在令我心傷。當克裡斯最後斷續的呼吸聲和阿拉斯加上空的流雲交融在一起時,當我看到他內心渴望回到家人身邊的夢想,在他死亡時那最後一刻閃現出來時。是的,我的心已經和克裡斯糾結在了一起,我甚至希望,上帝啊,讓這不是一部電影,或者讓這一切沒有發生過,只讓我能跟隨這一個超凡脫俗的男孩,一起走向阿拉斯加,並最終能夠解救他於生命之危難中,一起相伴回家,寫下一本厚厚的遊記,然後幸福地生活。

請願上帝給我一個期許幸福結尾的權力。我知道,我終究不過是一個看客,一部電影一部真誠的電影,讓我遇到了克裡斯,並且愛上了他的義無反顧,他的固執己見,他的衝動……他是一個內心純潔的男孩,他期許能走進大自然並最終得到對人生幸福的定義,他沉迷於文學中並且把閱讀當作生命的養料,他喜歡孤獨地行走卻把溫暖和善良留給每一個他遇到的人……

他是這樣一個卓爾不群的男孩,在這世界上大概無法再找出另一個克裡斯,脫離現實社會的浮躁,他義無反顧地走向荒野。他其實不是一個旅行者,他沒有充足良好的野外生存裝備,他甚至缺乏必要的野外生存的常識,但是,他那一顆火熱堅持的心,讓他具備了旺盛的精力和堅持的信念。他不是一個流浪者,流浪者不知走向何方又該回哪裡去,克裡斯的背包裡從來沒有一份詳細的地圖,可是他知道該走向何方,他告訴自己,朝北走朝北走,我要去阿拉斯加,我要去哪兒,那兒是我的夢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就是一個夢想家,一個理想主義者。而我覺得,克裡斯大抵應該是一個苦行僧,一個為了自我信仰而行走在人群外的苦行僧。那一路的勞累困頓飢餓,在凡人看來,幾乎不可思議的,但是,在克裡斯的信仰中,那是生命的禮物以及靈魂的享受。

這個男孩執拗地對父母說,他不需要一張新車,他不需要任何東西,他出發前燒點了身上所有的現金。他是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命運安排他的生活和未來並不是走向荒野,而是穿上西裝開上名車作一個成功的事業男人,然後遇到一個女人喝酒約會調情於是結婚……我想,我們大部分人,都被命運安排,並且我們雖然抱怨卻樂在其中。克裡斯卻推翻了命運的安排,他毅然決然地走上他要走的道路。那蠻荒的阿拉斯加,就是克裡斯心中的伊甸園和烏託邦,而在不理解他行為的人心中,那不過是一座象牙塔,因為不現實,於是成為象牙塔。   

我在想,如果克裡斯沒有死,而是平安地回到家中,他定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一個成功勇敢的徒步旅行者,一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可是,克裡斯死了,死在了一部擱淺在阿拉斯加荒野中廢棄的巴士裡。於是,他被人們責備。人們責備他,對他的家人和愛他的人不負責任,只為這樣自私地尋求自己所謂的理想,而留下痛苦的親人。責備他愚蠢責備他孤注一擲,前往野外生存卻沒有充足的野外生存設備。於是,他就成為了一個存活在自我信仰中的苦行僧,在大自然中艱苦生存,沿路布道信仰的苦行僧。

《荒野生存》對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描繪的很叫人感動。在路上,阿列克斯獲得了在之前家庭、學校中完全未得到的感情,電影把這些拍得很細膩,大部分細節也投入在這些感情中。他和犯事被FBI抓起來的農場主成為哥們兒,農場主被銬上的時候,大聲對站在穀倉上的阿列克斯交待,工錢在哪裡拿,今後一定會見面,語氣不煽情,只是充滿哥們情誼的囑咐。阿列克斯還和同樣在路上流浪的簡和雷尼建立起近於長輩與摯友間的感情,簡和雷尼感動於阿列克斯的執著,也願意將自己的情感與阿列克斯分享。十六歲的吉他女孩翠茜愛上阿列克斯,女孩漂亮極了,阿列克斯讓她有了一份剛剛萌動的愛,清新得叫人心疼,而阿列克斯曉得自己要走,曉得崔茜還太小,於是和崔茜最親熱的舉動,是在夜間的聚會上,崔茜談吉他並唱歌,他彈鍵盤並和聲,愛意蕩漾在歌聲和眼神特寫中;離別那一天,擁抱過後,阿列克斯絕塵而去,崔茜難過得不知道手該往哪裡放,我覺得這段拍得最好,幾乎止不住眼淚。其次好的,是老人榮與阿列克斯的相遇,不過這一段關於老者的安於生活與年輕人的勇於行動之間道理的爭論,直白得過分,有些衝淡了老人與孩子之間的愛護和珍惜、敬意與倚靠的感情,這感情本應當比道理直白得多的。 至於阿列克斯與大自然的關係,西恩·潘還是只描畫得像個風景片。沙漠、山川、河流,過眼雲煙一樣飄過去,只是好看,與人仿佛關係不大的。真實的荒野怎樣對於阿列克斯產生影響,遠沒有途中遇見的那些人好玩。只有那輛神奇巴士周圍的山野,以及冬天結冰而夏天無法越過,最重要了阿列克斯命的河,才讓人想起來環境的重要,想起環境在這部影片裡應當佔據更大位置的。

《荒野生存》的結構模仿書籍,分章節,章節題目諸如「出生」、「成人」,代表阿列克斯旅途中的成長。電影裡為了表現阿列克斯博覽群書,加入許多引用,許多書籍的特寫,比如託爾斯泰、比如盧梭、比如《日瓦戈醫生》。這些有阿列克斯妹妹旁白出來的,也有阿列克斯為了說服、反駁別人自己脫口而出的,多是些明哲至理,有些話頗廢腦子才能想明白的,書的力量,一個一個詞與字中間發酵出來的意義,想必比荷爾蒙,比對虛偽的有產階級父母的憎惡要強大。電影僅僅止於引用,看不出這些書、這些話中的道理在阿列克斯生命中如何提供了力量,阿列克斯如何從這些書、這些名言中得到與父母決斷的勇氣。 關於阿列克斯將出走行為建立在年輕而不可靠的思想上,許多評論這部電影的人非常不願贊同。關於阿列克斯的執拗思維,實際西恩·潘不想多討論的,討論下去,這電影就不是「在路上」的面貌,而這電影所以吸引人,與其餘公路片差不多,還是在路上以及如何在路上。阿列克斯的那些擺脫消費世界的誘惑,擺脫錢權世界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虛偽,毫無保留地投入完全原始自然的觀點,多少是年輕讀書人反思世界的極端而淺顯的深刻,是真誠而可貴的故作姿態。電影中這姿態多有可以嘲笑的,比如阿列克斯可以燒掉大把美元表示與金錢世界的決裂,卻不能燒掉自己結實的鞋,優質的帳篷,以及那把獵槍;阿列克斯最終到達阿拉斯加,然而不完全自然,他住進了一個被拋棄荒野的「神奇巴士」,巴士裡還有張席夢思,灰塵滿布,但比真的荒野泥地舒服得多,他睡上去的時候,還舒服的伸懶腰。但這些不是重點,討論起來也意義不大。重點在於阿列克斯的在路上,和以往那些在路上的電影,同樣叫人心馳神往,同樣叫人有上路的衝動。西恩·潘畢竟不是赫爾佐格,阿列克斯的阿拉斯加,不是灰熊人的阿拉斯加。

相關焦點

  • 生活另外的可能性——電影《荒野生存》觀後感
    梁東方如果一個人遠離人類社會,單獨生活在荒野之中,完全與自然為伴的話,那後果很大可能就是他無法生存。如果短時間內回不到人類社會中來,那需要抵禦嚴酷的自然條件的遠古人類的命運——死亡,壽命不長的死亡——很快就會降臨到他身上。
  • 希望縱使社會沒有我,也不感到孤寂:《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
    2007年由西恩潘執導改編自作家喬恩科萊考爾(Jon Krakauer)記錄的真人真事同名小說《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故事敘述自幼成長在優渥的白人中產階級,剛從明星大學畢業,前途似錦的年輕男子克里斯多福麥肯迪尼斯(ChristopherMcCandless),不願走上父母期望的路和變成社會體制內的奴僕,大膽選擇脫離社會浪跡北美各地尋求自我,
  • 電影|《阿拉斯加之死》到底是誰殺了他?
    豆瓣截圖電影《阿拉斯加之死》又名《荒野生存》。影片改編自喬恩·克拉考爾於1998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發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和超驗主義者克裡斯多夫·強森·麥坎得勒斯因厭惡社會而在茫茫的荒野中流浪,後獲得智慧的故事,在2007年9月21日美國上映。
  •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用法技巧 死亡之眼怎樣用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怎麼用?
  • 《荒野生存》一片飽含哲理的電影,你看過嗎?
    看完《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首先要肯定的是,這的確是一片飽含哲理的電影,可以從許多方面來進行解讀(自我,存在,自由等)。看評論,多數人都把它的主題定位於尋找自我,追求自由,認為亞歷克斯是一個敢於做自己、忠於自己內心訴求的理想主義者。
  •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升級方法
    死亡之眼是《荒野大鏢客2》中最實用的一個戰鬥技巧
  • 拋棄一切,走向荒野《荒野生存》一部值得看的影片
    至於他離家出走的行為,在電影還沒有給我們足夠的解釋之前,權且先當作一種年輕人渴望「在路上」的「凱魯亞克式」衝動。畢竟,這種事兒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裡並不新鮮,「流浪」也算是有歷史和現在的一種文化現象。人有錢有閒到了一定程度,多多少少都會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的意義,甚至通過各種形式奮起的反抗一下,這也沒什麼稀奇。
  • 紀念泰戈爾: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死亡裡,這同一的不可知者又要與我熟知的面目出現,因為我愛今生,我知道我也會一樣的愛死亡。」為此,詩人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生如夏花》,其中「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一句,優美而蘊藉地闡明了詩人生死從之的態度。
  •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怎麼標記多人 死亡之眼多人標記攻略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如何標記很多人,很多玩家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 《荒野大鏢客2》無限死亡之眼作弊碼
    :原標題:《荒野大鏢客2》無限死亡之眼作弊碼 Rockstar的遊戲暗藏作弊碼已經算是一種傳統了,最新的開放世界西部遊戲《荒野大鏢客2》也不例外,已經有網友發現了許多作弊碼。但有一樣功能的作弊碼還沒有曝光,那就是無限死亡之眼。
  •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怎麼標記人 死亡之眼多人標記技巧分享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是可以標記多個敵人的,標記的數量和槍枝的種類也是有關的,那具體怎麼標記,下面小編來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需要的一起來看看吧!
  •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手動標記方法介紹
    18183首頁 荒野大鏢客2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手動標記方法介紹 荒野大鏢客2死亡之眼手動標記方法介紹 來源:網絡
  • 《荒野生存:阿拉斯加之死》
    1992年9月6日,幾名獵人在阿拉斯加荒野中一輛廢棄的公交車內發現一具屍體,沒人知道他是誰,來自何處,為什麼在那兒。    是什麼讓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放棄大好前途、離開愛他的家人,孤身一人走進荒野?    如果金錢、名譽和安穩的生活都不能給我們幸福,究竟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 熱薦電影:八部荒野求生電影,豆瓣高分,不能錯過的冒險動作片
    2、《荒島餘生》 豆瓣8.5主演: 湯姆·漢克斯 / 海倫·亨特 / 克裡斯·諾斯 / 尼克·西塞類型: 劇情 / 冒險影片講述了一個聯邦快遞公司員工在南太平洋上空遇難墜機流浪到荒島的故事。4、《北壁》 豆瓣8.6主演: 本諾·菲爾曼 / 弗洛裡安·盧卡斯 / 約翰娜·沃卡萊克類型: 劇情 / 歷史 / 冒險 / 運動1936年納粹者發起全國青少年挑戰阿爾卑斯山背面的活動,很多人都認為那是死亡之牆,但還是有2位德國青少年挑戰,而最終失敗的故事。
  • 豆瓣經典高分電影第16波,恐怖遊輪荒野生存等十部電影,你看過嗎
    《荒野生存》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展現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傳奇,一個流浪的故事。 克里斯多福(埃米爾赫斯基 飾)家境優渥,是亞特蘭大私立名校艾莫裡的優等生,前程似錦。但是,他從學校畢業後,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棄令人羨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給慈善機構,去阿拉斯加尋找自我。在家人的勸阻聲中,他踏上了回歸自然的慢慢長路,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浪者。
  • 流浪者之歌:豆瓣評分9.0,唱歌的人在流浪,流浪的人在唱歌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看「地下」時候的那種驚喜地感覺。我始終認為埃米爾.庫斯圖裡卡和加西亞.馬爾克斯有著某種精神上的聯繫。他們的作品在內在的本質上幾乎是一樣的。在兩個不同的領域裡交相輝映,都是20世紀不朽的經典吉普賽人就是傳說中的無足之鳥,用流浪放逐生命,死亡才是不歇飛行的終點!80年代末巴爾幹半島,畫面粗礪,風琴悠揚,突兀的火雞用一種異質的幽默感嘲笑世界的嚴肅,更暗示命運中有不容化解的荒誕。變遷的家族,成長的男人終究擺脫不了輪迴的詛咒,留下一息《百年孤獨》的氣味。
  • 《冰雪之行》發預告 冰天雪地父子二人荒野求生
    《冰雪之行》發預告 冰天雪地父子二人荒野求生 時間:2017.09.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顧影 分享到:
  • 電影賞析:《妖貓傳》夢斯如是,現實幾何?
    開篇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春琴回眸一瞥,髮絲拂面,勾人心魄,黑喵大人口吐人言,自帶妖風踱著貓步與春琴合二為一,豐臀細腰,一搖一擺,媚眼如絲盡顯風韻,一邊意淫戲精喵大人是如何口吐人言,強佔雲樵之妻,作妖作福的。一邊欣賞大製作的大唐之美。
  • 「阿拉斯加之死」——以生命追尋離群索居人生的故事
    大約30年前,美國一名年輕畢業生放棄世俗間一切物質追求,隻身奔赴阿拉斯加的荒野,希望過上一種離群索居的新生活。他就是克裡斯·麥肯蒂尼斯。在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克裡斯終於在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的一處荒郊野外定居下來。這裡有一部廢棄的公共汽車,有時出外打獵的人如果無法返回,用它做臨時棲息住所。
  • 強烈推薦電影《撞死了一隻羊》,凜冽的寓言不該默默無聞
    《撞死了一隻羊》是部很特殊的優秀電影,甚至可以說《復聯4》替它肅清了無關受眾,讓它在這個檔期格外凜冽——而這種凜冽正是這部電影獨有的味道,更能夠吸引喜愛它的人。比如我,或許你。無人永生截止我下筆,能搜到的關於《撞死了一隻羊》的影片,大多是闡述背景或製作班底的:萬瑪才旦與王家衛的天作之合、老闆娘索朗旺姆的原始至美、同導演前作《塔洛》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