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學卯足勁學習織圍巾
西北師大開設的毛線手工選修課一課難求
賈炯指導學生如何走線
提到選修課,你能想到什麼課?西北師範大學開設了一門毛線手工藝術品製作課程,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開設4年來一直很搶手,有人三四年都沒搶到課,只好來蹭課。今年的選修課一課難求,容納72人的手工選修課,有500多人報名,其中,3位男同學成了幸運兒,進入了選修班,感受了一把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1 毛線手工選修課已開設四年多
10月22日19時30分,西北師範大學10號教學樓A區104班熱鬧非凡,這裡開設的毛線手工藝術品製作課程座無虛席,當天晚上的主題是織圍巾。無論男女生,大家路過時紛紛投來羨慕的眼光,「原來真的有開設毛線課,好羨慕他們能夠選修上!」「這種課程太有意思了,明年我們也要來選修!」同學們在教室外面紛紛議論著。據代課老師賈炯介紹,製作毛線手工藝術品其實是她的一個業餘愛好。2016年「三八」婦女節時,她給同事們贈送了一些自己製作的小禮物,因而獲得了學校相關老師的關注,並建議為全校本科生開設一門這樣的選修課程。「當年九月秋季學期,這門選修課正式開課。截至目前,也已經開設了4年有餘。」
這門課程既是藝術的傳承,也包含著濃濃的人文情懷。在教學過程中,賈炯發現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能夠通過一件件作品的完成,逐漸掌握用鉤針與線材表達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在成品完成的過程中,同學們體會到了樂趣,平靜了心情,給自己帶來了成就感,排解了不良情緒,為生活增添了情趣。也有人通過這門「手藝」,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收益。對於大學生而言,課餘時間不僅僅是刷手機、打遊戲,更多了一份額外的興趣。「在如今機器化大生產的社會,手工製品彌足珍貴。尤其是自己親手製作的、具有專屬定製特點的作品,它滿含著製作者的一份心意、一份情懷。親手製作這樣的作品贈送給同學、同事、親朋好友,能夠傳達濃情愛意。」賈炯說。
此外,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毛線玩偶設計製作大賽,參賽作品必須代表本國或地區的文化特色,這就意味著毛線手工藝品又具有了文化傳播與傳承的作用。
2 「毛線課」爆紅到一課難求
賈炯回憶,2016年第一次開課時,報名人數曾經多達570餘人,在以後的幾年裡,也一直比較多,但是教室只能容納72人。有人建議多開幾個班,但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一個學期只開設一個班,每周四一堂課。「學生們的反響還是不錯的,這也令我感到很欣慰,之後的大部分學生也是以前學過的學生推薦來選課的。這也促使我要更用心、更貼心地服務於學生,要對得起他們的推薦!」
「選修課開設4年來,報名的男生不超過30人,雖然人數少,但男生幹起活來,真沒女生什麼事兒。」賈炯說,但凡選修這門課的男生都非常認真,做出的工藝品絲毫不比女生差。刻板印象裡,毛線手工課是女生的天下,但來自201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3位男生鄭巖衝、李文鵬、王逸涵,卻執著於這一有趣的選修課。
「小時候看到父母做針線活,覺得很有趣,模仿的天性讓我學習織起來,上大學後發現有這樣的專業課,就主動報名!」鄭巖衝說,通過這門課程,讓他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有耐心。李文鵬雖說陰差陽錯選中了課程,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逐漸體會到了各種各樣的樂趣,「剛開始學習製作一件成品,可能需要一天的時間,現在製作好一個杯墊僅需兩個小時。」李文鵬說,當晚的課程學習主題是織圍巾,「學會以後我打算織兩條,等到放假過年送給家人。」王逸涵則買了許多毛線,被問到原因時,他解釋說一條髒了豈不是要換另一條,索性一次多買些,織4條圍巾換著戴。
這門課程歸屬於學校「藝術與人文情懷」這一大類中,「非常榮幸能夠將自己的個人業餘愛好教授於其他想擁有此喜好的學生們,我感到快樂無比,也因此樂此不疲!」在教學過程中,賈炯還認了兩個乾女兒:王婷和李佳佳,兩個女孩也親切地稱呼她「麻麻」。「因為選修課只能修一次,她們倆在學習過程中非常認真,還曾經把製作出來的成品擺攤售賣,所以她們手裡通常都沒有成品。」賈炯指著坐在角落裡的兩位女孩說。
如此火爆的課程,是否能堅持開設下去?「只要學校和學生需要我,我一定會堅持開下去。原因很簡單:分享是一種快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賈炯最後說。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華曉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