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查加斯病的錐蟲標本

彼得·豪泰茲教授
跟大多數人一樣,習慣於起床後瀏覽新聞的美國貝勒醫學院熱帶病學學院的院長彼得·豪泰茲被眼前的報導嚇了一跳——「新型愛滋病」來襲!全球1000萬人感染!
仿佛在一夜間,這種叫做「新型愛滋病」的疾患成為懸在人類健康之上的一把尖刀,決定著全人類的存亡。人們突然發現,有種病「跟愛滋病有很多相似之處」,「美洲大陸上有超過800萬人感染」,「在歐洲、日本等地也陸續出現病例」……
豪泰茲知道,這些都是事實。準確地說,這些都來自他本人與同行撰寫的一篇學術論文。但讓這位文章第一作者頗為尷尬的是,這種學名為「查加斯病」的熱帶病,其實並非「突然來襲」,相反,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過去的30多年裡,受感染人數並沒有明顯增加。
「儘管如此,它依然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可怕之處在於它長期存在,卻不受重視,最終導致如此多人感染,甚至喪命。」豪泰茲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你從未聽說過這種病,是因為它幾乎只發生在最貧窮的人身上
在被冠以「新型愛滋病」的稱號前,查加斯病只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被忽視的熱帶病」 群體中的一個。如果不仔細翻查歷史,可能還會漏掉這個殺手曾經犯下的命案。
其中最出名的受害者,莫過於長期死因成謎的達爾文。去年春天在美國馬裡蘭州舉行的一場醫學年會上,託馬斯·傑弗遜大學醫學院教授西德尼·科恩公布了他的研究:在很有可能造成達爾文去世的3種疾病中,查加斯病是其中之一。
科恩翻閱了達爾文的日記以及所寫詩歌,發現他年輕時在南美洲旅行時,被「一種黑色無翅的蟲子」叮咬過,47年後,達爾文因為心臟衰竭去世,這種症狀很像查加斯病。
科恩由此推測,這種黑色大蟲子很可能就是攜帶病毒的錐蟲,很可能正是這種「被忽視」的查加斯病,害死了進化論之父。
可是,即便這樣的研究,當時也沒能引起人們對查加斯病的重視。直到今年5月底,豪泰茲突然發現,自己在論文裡將查加斯病比作「新型愛滋病」的說法,登上了暢銷美國的《紐約時報》——《美洲人的「新型愛滋病」:昆蟲傳播,感染肆虐》。
在接下來的近一個月裡,「新型愛滋病」成了頭條新聞裡最常提及的單詞。《紐約每日新聞》用「不可完全治癒的疾病」做標題。許多報導也指出,「現在世界上只有兩種藥可以勉強治療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男主持人則指著大屏幕上的示意圖說:「它的潛伏期能達到數十年,所以當你發現時,它已經深入心臟,無法治癒了。」
突然之間,似乎全世界都對這個陌生的疾病產生了興趣。豪泰茲驚奇地發現,連遠隔重洋的中國中央電視臺,都派出記者前來採訪。
面對這些好奇的人,豪泰茲終於有機會向公眾介紹這個他研究了30多年卻鮮有人關注的課題——「被忽視的熱帶病」。
蔓延美洲的查加斯病,在1909年被發現,又名美洲錐蟲症。這種長得黑黑大大的錐蟲喜歡叮咬人的臉部,叮咬的感覺如同親吻,因此也被人們稱為「親吻蟲」。
可蟲子的這記親吻,卻很有可能是「死亡之吻」。這一吻會在人體上留下小創口,並留下寄生蟲,讓人感覺痛癢,當人用手去撓的時候,寄生蟲就會從創口進入體內,長期潛伏。
據豪泰茲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雜誌上的論文介紹:「在所有被叮咬的人中,有20%到30%會患上心臟病,或者由於侵入大腦、食管、結腸等,造成外周神經系統或消化道改變,病死率較高。」
在文中,他還比較了早期查加斯病與愛滋病的相似之處。比如,兩者都會有很長的潛伏期,都不可能完全治癒,等等。
於是,「新型愛滋病」就成了最近美國媒體最熱門的新聞詞,也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在一個主題為「你是否為查加斯病擔憂」的論壇討論裡,跟帖多達7頁,人們最常回應的一句話是:「為什麼我以前從沒聽說過這種病?」
「你從未聽說過這種病,是因為它幾乎只發生在最貧窮的人身上。」豪泰茲說,「我想,查加斯病應該叫做『你從未聽說過的最嚴重的傳染病』。這種病也許不在我們周圍,卻危害著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