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只是沒有了我們……
人活在世上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說深層點,有夢想,有理想,有追求,一個有精神內涵的高尚青年。只有這樣,人才不白往人世間跑一趟。貧困家的小子自生長開始,便在心頭暗自發誓,要幸福要快樂,要多賺錢給爸媽過上好日子,爸媽的開心便是我們的開心……
親情與愛情都是一樣的。有話說,年輕的時候不懂得,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親情從小到大到老要歷經什麼?愛情從相遇到相識到相離又歷經了什麼?
本片所講述的親情或友情分為三個階段。見清小時,見清年長時,見清悟透人生時。
《後來的我們》由著名歌手、演員劉若英執導而來,本片乃劉若英的處女作,於2018年4月28日在內地上映。該片主打青春文藝,講述年輕小夥子大學畢業「北漂」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年輕人的「北漂」是非常辛苦的。沒有背景,沒有資金,住在破亂的房間,處於吵鬧的環境,廁所是公用的,浴室是公用的,過著「蝸居」般的生活。處境十分艱辛,房東一個電話便能讓他們捲鋪蓋走人,居無定所,風餐露宿。
該片講述兩個年輕小夥子於火車上相識,之後發生一系列的青春愛情故事。自古以來,「如果沒有如果」,青春愛情片向來都是以「悲劇」收場,都是報以「如果當時挽留住她就好」這樣的遺憾而收場,這並不是博取觀眾的眼淚,而是在展示我們每一個人的青春。
正如劉若英所言,自己唱的《後來》,要使聽眾聽到《後來》歌曲,看到《後來》歌詞能夠感同身受,能身臨其境,仿佛如自己經歷一般。是的,觀看此片,能讓那些80、90後的朋友們觀有所感,便已是成功。
青春向來都是以「遺憾」收場。影片一直強調的那句話: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只是沒有了我們……此話並非矯揉造作,而乃真性情的寫照。如果見清與小曉沒有分手,那麼後來遲早會分手;如果見清與小曉發了橫財,那麼後來見清定有十個小三;如果見清與小曉堅持到了最後,那麼後來見清的事業不會成功。如果,沒有如果。
有話說:藝術創作是艱苦的,要想創作出好的藝術,必須耐得住孤獨,讓自己靜下心,浸泡在寂寞中。
如果小曉沒與見清分手,見清怎會沉下心來,一股氣幹出一番大的事業來?
成長,需要付出代價。至少,見清付出了小曉,付出了對小曉青澀的愛。
而從愛情談回親情,見清身上展示了我們許多人所面臨的一種處境。
小時在父親的餐館中吃飯長大,小時夢想長大給爸媽幸福;而長大後自認為有錢就能擺平一切,買好房子,想把父親接走,去北京生活,過他所認為的全天底下最幸福的好日子,結果被他老爸一句話否定「那是你認為的好日子」。幸福哪有這麼簡單?幸福其實也不複雜!遺憾的是,只不過是長大後的見清心性變了。
最終,見清在事業與愛情與親情上面獲得多豐收。見清終於懂得怎麼樣才是真正愛父親,真正懂得小時候父親做給他最愛吃的粘豆包是何等的美味;見清也懂得怎麼樣去愛一個人,懂得為何有房有車小曉卻不跟他走,年少的見清眼睛裡充滿了青澀,全是愛與勇敢,年長的見清眼裡卻是世俗,全是利益。正如小曉所說:你爸媽生你養你就是圖你一套房子嗎?我跟你陪你是為圖你一套房子嗎?
正如歌詞所唱道的: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