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2015)》評介

2020-11-25 醫脈通

作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外科    楊尹默  陳依然


日本在急性胰腺炎的診治方面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臨床實踐中具有統一的標準及規範,不同地區、不同學科的醫生在診治急性胰腺炎病人過程中,表現出很好的協作及對《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較強的依從性,客觀上帶動與促進了急性胰腺炎診治經驗的積累、臨床研究的開展及治療水平的提高。這方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Japa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Japanese Guidelines)」的權威性、實用性及時效性。本文對《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2015)》做一簡介和評述。


指南詳情》》》》2015 JSHBPS指南:日本急性胰腺炎的管理

《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的產生及修訂背景


《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的制訂工作可追溯至2003年,由日本厚生勞動省組織日本肝膽胰協會、日本腹部急症醫學會、日本胰腺病學會等專業團體數十名專家,分別成立了籌備委員會、工作委員會、起草委員會、發表委員會等若干個工作小組,檢索了1960年以來的所有急性胰腺炎相關的文獻,並以循證醫學的理念對上述文獻進行了詳實評價及分類,形成不同等級的推薦意見,起草委員會完成初稿後又通過電子郵件徵求不同學科專家的意見並反覆修改、定稿,於2003年以日語在日本國內發表。由於該《指南》在日本國內臨床實踐中的良好反饋,為擴大影響力,2006年經過修訂以英文在日本肝膽胰協會官方雜誌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urgery上發表,該雜誌於2010年更名為Journal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ciences。2006年發表的英文版篇幅較大,針對診斷、嚴重性評估、治療等內容分為9個章節論述,每個章節既可獨立成文,內容上又前後呼應。2010年,結合診治進展又在該雜誌發表了修訂版,仍以分章節的形式發表。鑑於篇幅較長,給閱讀及應用帶來一些不便,2010年版《指南》又提煉出推薦等級為A、B的項目,概括為10條建議,予以強化。2013年,國際急性胰腺炎分類工作組發表了對亞特拉大分類進行修訂的國際共識;同時,近年有關重症胰腺炎局部併發症的微創治療進展迅速,循證醫學等級的評價標準也有了更新,為體現上述進展,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個國際學術團體都對既往的指南進行了修訂,日本也對2010年版《指南》進行了更新,不久前發表於Journal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ciences,體現出每隔5年進行更新的頻次。


《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2015)》的特點


2015年版《指南》開篇即明確修訂目的:為臨床急性胰腺炎的診治提供指導,幫助臨床醫生迅速評估病人病情的嚴重性,提供有效而適當的治療。以該目的為指導原則,本版《指南》無論在形式和內容方面均作了較大調整。篇幅上有較大縮減,所有內容融合為1篇文獻,使重點更為突出。體例上仍保持既往以臨床問題為基礎的問答式的行文方式,模擬臨床實際情況,提出問題,針對每一問題的答案後面附有推薦及循證等級,前者分為強烈推薦及一般性建議,分別表述為「1」或「2」;依據文獻質量將循證等級分為A、B、C、D4個級別。每一項答案後面附有相關解讀及文獻出處,逐一評價該治療措施的可能獲益及潛在風險。


2015年版《指南》由25位作者起草完成,涵蓋胃腸、外科、急診科、影像及內鏡等專業專家,對2008-2014年發表的相關文獻進行檢索、分析及評價,完成指南初稿,後經大量胰腺病專業的臨床醫生審閱,每項推薦意見及循證等級均經投票並獲得70%以上編審專家的同意,從過程上延續其一貫的嚴謹及科學性。


內容上側重實用,理念的闡述極少,包括17項與診治相關的臨床課題,分別為:診斷、影像學診斷、病因、嚴重性評估、轉診指徵、液體治療、鼻胃管留置、疼痛控制、抗生素預防性應用、蛋白酶抑制劑、營養支持、重症監護、膽源性胰腺炎、腹腔間室症候群、局部併發症處理、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後胰腺炎。延續2010年版《指南》的強化形式,仍提煉出10條建議,重點推薦。在上述17項課題下,設計了39個臨床具體問題,43條推薦意見。


為方便臨床醫師對該《指南》的應用,除發行單行本外,2015年《指南》特別建立了APP電子移動模式,可在「Japanese Society of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urgery,」官網下載。


《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2015)》的主要更新內容


1.推薦等級為「1A」的項目  「1A」意為強烈推薦並有高級別循證依據支持的項目,在43條推薦意見中,「1A」的項目為6條,分別為:病因學診斷中,是否為膽源性胰腺炎必須明確,因其對後續是否行內鏡治療有指導意義;輕症病人無需行胃腸減壓;急性胰腺炎多伴有劇烈持續的腹痛,須予以充分的鎮痛治療;輕症病人少有感染性併發症,無需抗生素預防性應用;對於無腸道併發症的重症病人,可予腸內營養支持,除提供營養底物外,更重要意義為預防因腸黏膜屏障功能障礙而導致的感染性併發症;膽源性胰腺炎及合併膽道梗阻病人應儘早行ERCP及括約肌切開治療。上述6條意見反映出臨床急性胰腺炎診治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修訂過程中重新進行薈萃分析的內容  急性胰腺炎的診治存在諸多有爭議的熱點問題,為在本次修訂中體現認知現狀及進展,特別對下述4個課題重新進行了薈萃分析。


2.1抗生素的預防性應用  在急性胰腺炎治療中,抗生素預防性應用的作用及意義尚存在爭議。經對涉及抗生素使用時機的6篇RCT研究薈萃分析,本次修訂意見為:輕症胰腺炎無需抗生素預防性應用,重症病人發病24~72h內提倡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可顯著降低病死率及感染性併發症發生率,建議及循證等級分別為1A及2B;但在抗生素類別、使用時限方面仍無確切意見,不建議連續使用2周以上。


2.2胰管支架留置在預防ERCP後胰腺炎中的作用  暫時性胰管支架留置可預防ERCP後胰腺炎,但考慮到風險及相關費用,該《指南》建議僅針對高危病人開展;操作過程中應用導絲引導可能降低ERCP後胰腺炎的發生率。上述兩條建議及循證等級均為2A。2015年版《指南》對「高危病人」亦做了定義:奧狄括約肌炎功能不全;置管困難;既往曾行括約肌切開或球囊擴張術病人。


2.3非甾體抗炎藥物在預防ERCP後胰腺炎中的作用  2015年版《指南》建議對無禁忌證的所有ERCP病人預防性應用非甾體抗炎藥物(NSAIDs),直腸內給藥模式可顯著抑制ERCP後胰腺炎的發生。建議及循證等級為2A。


2.4腹腔灌洗對改善病人預後的作用  既往有12項RCT研究及1項Meta分析涉及腹腔灌洗的療效評估,但由於診斷方法、嚴重性評估及治療選擇方面的異質性,尚無一致結論。此次修訂對既往相關文獻重新進行了Meta分析,未能觀察到腹腔灌洗在提高存活率、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及縮短住院時間方面的有效作用,故不建議開展,建議及循證等級為2B。


3.重視對重症胰腺炎局部併發症的微創治療  2015年版《指南》對局部併發症的治療設計了4個問題,分別為:局部併發症的幹預指徵,如何診斷感染性胰腺壞死,感染性壞死的幹預時機,感染性壞死的幹預方式。內容方面體現出與國際共識的一致,強調壞死合併感染的診斷應結合病人症狀、檢驗、影像結果等綜合判斷,無須常規行細針穿刺診斷。治療方面提倡創傷遞進式的微創策略,引流無效時可行壞死物清創,提倡視頻輔助下腹膜後入路。


4.推薦使用日本標準進行嚴重性評估  急性胰腺炎嚴重性的評估有較多方法及標準,如Ranson評分、Glasgow評分、APACHE-II評分、SIRS評分等,晚近尚有Panc 3評分、POP評分、BiSAP評分、HAPS評分等,各種評價體系各有特色及側重,處於不斷發展及完善之中。理想的評分系統應準確反映病情嚴重性並對潛在功能不全及預後做出準確預測。Mounzer等經比較研究上述評分系統後,認為日本標準對病人入院後48h的評價,AUC曲線下面積最佳。2015年版《指南》建議應用日本標準評估病人嚴重性,建議及循證等級為1B,如表1所示。



臨床實踐中指南依從性評價及對改善病人預後的影響 


2010年版《指南》特別歸納了10項診治建議,為評價遵循指南與否對病人診療效果的影響,Hirota等專門做了比較研究,分析滿足該建議8項以上及7項以下兩組病人的臨床結局,前者病死率顯著低於後者,體現出遵循指南對改善病人預後的意義。類似還有源於歐洲的若干研究,結論一致。2015年版《指南》仍保留了該10項建議,內容一致,個別處有修改,以「Pancreatitis Bundles 2015」命名,如表2所示。雖然10項建議均涉及急性胰腺炎診治中的一般性原則,但由於地區、經濟水平及臨床醫生依從性的差異,臨床實踐中得以完整體現亦非易事。



綜上,《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2015)》較為全面地總結概括了急性胰腺炎臨床診治的指導原則,體現出急性胰腺炎治療現狀與進展,值得我們參考、學習和借鑑。


文獻來源:中國實用外科雜誌,2016,36(1)75-78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解讀
    指南詳情》》》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一、AP嚴重程度分級在以往的國內外指南中,AP被分為輕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兩類。但我國2007年版指南按照是否合併器官功能衰竭將SAP分為Ⅰ級和Ⅱ級。2013年發表的「亞特蘭大共識」修訂版採用了三分類法:輕症的定義不變,而將原「重症」進一步區分為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SAP。MSAP臨床轉歸較好、病死率較低,不同於病死率較高的SAP,也不同於臨床經過平穩的MAP。MSAP發病初期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得當可轉變為SAP。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藥物選用
    對於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有哪些藥物可選用?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病因用藥 有12-38%的急性胰腺炎伴有血脂的異常升高,其中以血甘油三酯(TG)升高引起的胰腺炎最為常見。
  • 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5大版塊更新,專家幫你劃重點
    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於10月30日線上線下同步召開,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郭曉鍾教授就《2019年急性胰腺炎(AP)診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更新進行解讀。郭曉鍾教授介紹到,本次2019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採用GRADE分級,基於2013版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對疾病分類、診斷標準、輔助檢查和治療上作出一些調整,其中包含30條陳述。本次會議上,郭曉鍾教授就其中部分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尤其強調早期液體復甦。
  • 劇烈腹痛當心急性胰腺炎!
    接診醫生經過詳細的問診、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化驗後,最終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收入消化內科病房。經積極治療後,朱先生轉危為安。那什麼是急性胰腺炎?飲酒會是誘發急性胰腺炎的元兇嗎?急性胰腺炎中醫如何治療?嶽陽醫院消化內科治療胰腺炎有什麼優勢?平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很多朋友可能心裡有著大大的問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聊聊關於急性胰腺炎的那些事兒。
  • 急性胰腺炎精華總結,值得一看!
    儘管身處於胰腺外科,但大多數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在我院消化內科或中西醫結合科就已治癒,因此個人接觸過的急性胰腺炎案例非常有限。由於近期有關於急性胰腺炎的教學任務,最近把急性胰腺炎的幾個經典指南學習了一遍[1-5],有些收穫,總結如下。
  • 基於腸促胰素的治療是否一定增加急性胰腺炎風險?
    近年來,關於腸促胰素治療(GLP-1受體激動劑和DPP-4抑制劑)是否進一步增加急性胰腺炎風險的問題一直是熱點話題。2013年一項針對胰腺形態學的單中心小樣本研究短暫地平復了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爭論,但這項研究因科學性不強而受到嚴重質疑。後來,2013~2014年間一組更大規模的臨床數據顯示,腸促胰素治療與急性胰腺炎的發生之間不存在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性關係。
  • 「專家講座」急性胰腺炎的預防與治療
    【專家講座】急性胰腺炎的預防與治療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李德榜什麼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如何治療?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應根據病變的輕重加以選擇。臨床上,將急性胰腺炎分為兩類:輕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
  • 醫療糾紛:急性壞死性胰腺炎治療後休剋死亡,醫院賠償94餘萬元
    【摘要】鄧某某因急性上腹疼痛前往被告x市x中心醫院處住院治療,診斷為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後因休剋死亡。 理由如下:根據規範關於急性胰腺炎治療,生長抑素僅僅是作為非手術治療中的一般治療的其中一種,而非必須使用或不可缺少的藥物。目前國內三甲醫院在對重症胰腺炎治療中,生長抑素僅作為可選擇性用藥。
  • 2019年世界急診外科協會關於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管理指南
    2018年世界急診外科大會專家小組制定了有關最新重症急性胰腺炎管理的國際共識聲明。現將指南摘要編譯如下:一、診斷劃重點1.確定重症急性胰腺炎診斷的標準是哪些?2.疑似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適當影像學檢查是什麼?MRI、CT、US、EUS和其他輔助檢查的作用如何?
  • 血清澱粉酶升高不一定是急性胰腺炎!
    眾所周知,血清澱粉酶和脂肪酶是檢測胰腺功能的常用實驗室指標,中國急性胰腺炎(AP)診治指南也指出,符合以下3項特徵中的2項,即可診斷為急性胰腺炎:①與AP符合的腹痛(急性、突發、持續、劇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②血清澱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高於正常上限值3倍;③增強CT/MRI或腹部超聲呈AP影像學改變。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診治難點與對策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中20%~30%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早期常因持續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導致循環、呼吸或腎功能衰竭,還可引起腸道功能障礙和腹內高壓。
  • 海醫二院醫生:預防和治療急性胰腺炎「有法可依」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急腹症,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胰腺自身的化學性炎症,其影響胰腺本身,也可導致其它器官功能受損。急性胰腺炎需要如何治療?如何有效預防急性胰腺炎?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普外科李平副主任醫師為大家進行科普。  什麼是急性胰腺炎?
  • 急性胰腺炎兇險如虎,及時診治是關鍵!
    兇險的急性胰腺炎,如何及時診斷、治療?飲食不當、暴飲暴食,特別是進食油膩食物或飲酒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誘因,胰管結石、腫瘤、膽道疾病等也易引起急性胰腺炎。   AP的症狀與體徵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現為急性發作的上腹痛,向後背部放射,呈持續性,可伴有噁心嘔吐的臨床表現,僅有少數患者無腹痛。
  • 節日警惕多發病:急性胰腺炎!
    然而,每到節日急性胰腺炎的病人都會急劇增加。胰腺炎是胰腺的炎症。節日期間突發的胰腺炎多數為急性胰腺炎,輕微的胰腺炎可以不經治療而痊癒,但嚴重的胰腺炎會引起危及生命的併發症,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在臨床上的表現多種多樣,經常被誤診為闌尾炎、急性胃腸炎、急性腸梗阻,我們要高度警惕,因為胰腺炎的臨床症狀幾乎可以模擬任何急腹症的表現。詢問病史非常重要,急性胰腺炎往往可以回溯到飲食方面的誘因。當然,並非一定有暴飲暴食才可導致胰腺炎,有時進食了少量的高膽固醇飲食,或少量飲酒也可誘發胰腺炎。如果曾經有急性胰腺炎發作,再度發生的腹痛需要高度懷疑慢性胰腺炎。
  • 【學習筆記】急性壞死性胰腺炎
    考慮壞死性胰腺炎。 (2觀點:)急性水腫性胰腺炎:CT掃描可顯示胰腺增大,輪廓不清,但胰周圍無液體積聚。急性壞死性胰腺炎:CT掃描可發現胰腺腫大,有密度減低區,胰周有積液,CT增強掃描可確定胰腺壞死及壞死範圍。重症胰腺炎可出現胰澱粉酶發病,10h無明顯升高。血象:白細胞總數和中性均無升高。(3觀點:)老年女性,急性病史,腹痛劇烈,病前有服油煎蛋史。
  • 避免急性胰腺炎,2020年的「最後一個晚餐」要怎麼安排?
    急性胰腺炎,每逢佳節必爆發或許你經常聽急性胃腸炎,但你對急性胰腺炎可能卻並不熟悉。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統中常見的危重疾病,一旦發生,會出現持續無法緩解的腹痛(上腹部為主)、噁心、嘔吐、發熱,嚴重者還會伴有休克,死亡率可達5%[1]。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發病原因有膽道系統疾病、高脂血症及高鈣血症、手術與損傷,以及酗酒和暴飲暴食[1]。
  • 胰腺炎是怎麼引起的 八大偏方治療胰腺炎
    胰腺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胰腺炎,胰腺炎會對身體產生危害,所以胰腺炎要及時治療,那麼請問胰腺炎是怎麼引起的?胰腺炎的症狀是什麼?治療胰腺炎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2.急性間質性胰腺炎症狀:急性間質性胰腺炎的臨床症狀為上腹部劇痛、噁心嘔吐、黃疸等臨床症狀。除此之外,急性間質性胰腺炎的臨床症狀還有胰腺脹大、下肢水腫、急性出血等。
  • 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本次研究中近一年來接診的5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應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探究其應用價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筆者所在醫院消化內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選出5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內科規範治療建議》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已確診為重症急性胰腺炎
  • 收藏|急性胰腺炎一文讀懂!重視胰腺炎,飲食很關鍵
    「半夜痛醒,好像有人在拿刀攪我的肚子,醫生說是急性胰腺炎,灰常嚴重。」「深讀君,這胰腺到底啥來頭?怎麼聽說發個炎還能要人命?」小姐姐不哭,深讀君抱抱。急性胰腺炎是啥?這貨殺傷力如何?深讀君帶你一文讀懂它!
  • 2018慢性胰腺炎診治指南都說了什麼?
    中國醫師協會胰腺病專業委員會慢性胰腺炎專委會牽頭組織消化內科、膽胰外科、內分泌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學科專家,依據最新循證醫學證據和國內外最新研究結果,參照多部國際慢性胰腺炎指南,對我國 2012 年版《慢性胰腺炎診治指南》進行了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