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媽媽被逼哭了!孩子這樣做,太傷家長心|陪娃100件小事

2021-01-17 朵媽陪娃

「我罵孩子哭,我也在哭,太難了!」

陽陽媽跟我講述她家孩子這幾天學拼音的糟心事:

語文老師在課堂上默寫23個聲母,陽陽錯了9個!

國慶放假上課的第一天,陽陽語文老師在班級群裡,發布未完成鼻韻母課堂作業的學生名單,陽陽又排在第二個,當時自己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對於孩子學習拼音知識,上課老師也教過,放學後,我也一遍又一遍地輔導過。

十遍、百遍重複耐心地教,可前一秒教了,後一秒他就忘了,真是心力交瘁。

聲母bdpq根本就分不清楚。

拼讀更是狀況百出,ba最後拼讀成b-a~pa,da拼讀成d-a~ha!

複韻母ui、iu讀音每次搞混,鼻韻母ang、eng、ong讀不準!

我和孩子他爸每晚輪番上陣:我教累了,孩子爸替上;孩子爸有情緒了,我安撫繼續補充。

上小學前,我怎麼看都覺得自家娃聰明又可愛;如今,我都懷疑眼前這個孩子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作為一年級新生的媽媽,從沒想到孩子學拼音會這麼難。

記得陽陽在讀大班時,老師說嚴禁「小學化」,本想著拼音也不是很難,孩子上一年級老師也會教,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就這樣抱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讓孩子上了小學,也就有了當前輔導孩子學拼音心累的經歷。

不僅僅是陽陽媽,家長群、朋友圈不少寶媽都在吐槽,孩子學拼音累,家長更累!

拼音是學語文的重頭戲,那拼音需要掌握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呢?

小學教學課表裡這樣表述:「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說白了就是:能讀準,能拼讀,能正確書寫,能熟記,能藉助識字。

學好拼音真真真太重要了,黃磊之前就發了一條微博!

圖片中,妹妹寫的字大小不一、歪歪斜斜。

而大女兒多多在後面補充的一個字,並用拼音標註,這個字讀「biang」。

沒有拼音,這個字恐怕大部分人都不認識。

所以要想學好語文,拼音是基礎,必須得過關!

孩子學好拼音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切記不要死記硬背。

製作小工具,用小遊戲進行學習,我結合朵朵學習拼音的一些心得和經驗,今天分享給大家。

磁力拼音卡片

磁力拼音卡片是朵媽團隊針對孩子學拼音難題,研發的一款新學習的產品。

拼音卡片的好處很多:直觀、靈活、可排列、可變換、易於攜帶。

6個單韻母、23個聲母和4個聲調,複韻母、鼻韻母全都有,還用了多種顏色製作,讓孩子更容易區分,方便記憶。

現如今,朵朵覺得學拼音很好玩!

拼音卡裡還有許多的漢字卡片、詞組、成語等綜合性學習,孩子在學習拼音的同時,也能認識生字,增加詞彙量,並且掌握記牢。

每次朵朵學習拼音時,我要提前做好了功課,輔導她學習整體認讀音節、三拼音節。

教她一些口訣,比如: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qx就摘帽。

把磁力拼音卡用在朵朵學習拼音,學習效率還真提高不少。

當然這款拼音卡,還能以小遊戲的方式帶著孩子們一起學習,讓孩子在趣味中鞏固學習拼音知識,效果更好。

自製拼音轉盤

拼音轉盤小遊戲也能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拼音,之前我有發文教大家動手做過拼音轉盤小遊戲。

拼音轉盤,一共有三層:大轉盤(聲母盤)-小轉盤(韻母)-指針。

聲母盤上,可以對應23個聲母:

韻母盤對應24個韻母!

然後我們將聲母和韻母都剪下來,按照字母表的順序,貼在對應的轉盤上的格子裡面。

貼好字母之後,再用圖釘或者回形針,將轉盤和指針中心固定起來,這樣就可以轉動指針來認字母啦!

看看成品,非常實用!

每轉動一次,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大聲把組合成的音節,進行拼讀。

比如,聲母指到了f,韻母指到了a,我會先讀出來!

「朵朵,這個聲母是f(讀音「佛」),韻母是a(讀音「啊」),怎麼讀呢?」

「佛啊——fa!」

在玩拼音轉盤的過程中,剛開始寶媽一定要親自示範,認識聲母、韻母,循序漸進,帶孩子進行拼讀,發音要標準!

轉動轉盤的形式本身就是一個小玩具,很容易吸引3-6歲孩子們的興趣,減少死記硬背學習拼音的枯燥性,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陪娃學習路上,就像過關斬將,一關一關地過,寶媽需要有耐心!

當我們看到孩子能夠正確的讀拼音、拼拼音,還能很好地分清聲母和韻母,那我們的心血就沒白費!

願寶媽們輔導孩子作業能母慈子孝,享受陪學的親子時光!

寶媽們,你家寶寶在學習拼音時,是怎樣的呢?

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005篇打卡文章,我帶朵朵打卡了一個陪娃小遊戲。如果你想加入我的陪娃打卡小分隊,可以私信我~

相關焦點

  • 誰帶大的孩子「更聰明」?爸爸還是媽媽?這樣帶娃智商會更高
    對於所有家長來說,孩子的健康和智力發育永遠是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一個影響著孩子的發育,另一個將決定孩子能成為哪些人。 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用15年的時間來觀察孩子跟媽媽、奶奶和爸爸一起長大,智力發育會有什麼不同。
  • 孩子一說就哭?容易「玻璃心」,其實是家長這3個方面沒做好
    這幾句話在平常人眼中或許不算什麼,但青青聽到這些話後,竟然大哭了起來,鄰居也是無奈了,回頭跟我埋怨道:「這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了,說幾句就哭。」為什麼會孩子一說就哭?容易「玻璃心」呢?其實是家長的培養做得不到位,忽略了這3個方面的培養。還記得上海那名 在橋上自殺的17歲男孩嗎?
  • 9月3日《媽媽陪你哭》
    主持人:億佳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其實很多高三學生的家長,不管有沒有條件,都會創造條件,去陪在孩子身邊,這種現象好像越來越普通,到底該不該陪讀,我覺得可能是很多高三家長面臨的問題,那我們也做了一個街採,到底該不該陪讀,可能也是很多家長都面臨的問題,我們也做了一個街採,看看大家是怎麼說。
  • 研究表明:爸爸帶的孩子更聰明!育兒路上有4件事請媽媽放手
    既想讓先生幫忙帶娃,又對他充滿了擔憂和戒心,生怕把孩子們磕著碰著,不是哭就是喊。我的觀念轉變發生在哥哥四歲的時候,他有一天突然對我說:「媽媽,你總是要說爸爸,我們兩個本來玩得很好。」孩子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卻讓我猛然警醒,我確實插手太多了。我對先生獨自帶娃的不信任讓四歲的孩子都有了牴觸情緒。當我意識到這點後,每當先生陪著哥哥打鬧玩耍時,我不會再說制止之類的話。
  • 家長幫孩子做作業,差點被虐哭
    記者 陳瑤 文/圖已入深秋,大自然完成了又一個季節的換裝,本該是欣賞秋日之靜美的好時節,可很多家長卻在這個季節要被「虐哭」了。楓葉紅了,銀杏黃了,無數個爸媽都快哭了,他們都曾經或正在給幼兒園的孩子,美其名曰的做親子「樹葉貼畫」。
  • 原地爆炸丨我從不輕易認輸,直到陪孩子讀書
    對老母親而言,那絕對就是娃的作業!陪孩子讀書十分鐘,輕輕鬆鬆就能讓一個鋼鐵老母親崩潰認輸。只要3分鐘,從心平氣和到強顏歡笑在陪孩子讀書這件事上,老母親可沒少給自己做心理建設。一邊站在門口提醒自己「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一邊握緊了口袋裡的速效救心丸。再深深吸一口氣,這才能下定決心推門進去,開始下一環節的相愛相殺。
  • 「想你陪我時你在幹嘛,玩手機」,孩子不經意的一句話,讓家長扎心
    比如說,孩子跟老師抱怨:"媽媽從來就沒有陪過我。"可據老師所知,孩子的媽媽天天都在家,孩子接著說:"我的媽媽完全被手機操縱了,她每次坐在我旁邊都只是玩手機,我問她話也不答,也不會跟我一起玩。"所以即使家長確實在孩子身邊了,但卻只是在玩手機而沒有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去,這樣各玩各的陪伴方式對孩子來說,在那一刻,父母就像隱形的不存在一樣,而這樣的陪伴很顯然是無效陪伴。
  • 為啥外國媽媽能一人帶多娃,中國媽媽帶一個就累夠嗆?原因很扎心
    「文/暮沐媽咪育兒日記,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雖然沒有在國外生活過,但是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國外的媽媽們都是一個人帶好幾個娃,但是再看看我們自己,一個人帶一個娃就累得不想說話,這還是有奶奶或者姥一起帶的家庭。如果要帶孩子出門的話,就是全家總動員——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娃轉,即使是這樣,我們依然還能在生活中看到媽媽吐槽:帶孩子太累了。
  • 如果覺得自己是好媽媽,陪孩子過一個暑假試試
    孩子放暑假全職媽媽心裡苦,上班的媽媽更是心提到了嗓子眼。職場媽媽平時就算沒精力照顧娃,擔心老人幫忙帶吃不消,但至少娃在學校在幼兒園的那段時間,自己和老人是安全的。孩子每天背起書包,甜甜地說聲「媽媽再見!」自己下班回來,儘量擠出時間陪孩子寫寫作業。大家相安無事,假裝一對歲月靜好的溫馨母子。可是,要放暑假了啊!熊孩子要開始每天24小時在家模式。
  • 嬰兒飛機上哭鬧媽媽被埋怨:我帶娃出個門,就欠了全世界嗎?
    (圖片來源:愛奇藝@快看視頻)背景聲裡孩子的哭聲更大了。去看評論,底下的聲音基本分成兩派:一種是說這個男人沒有同理心,因為小孩很可能是不舒服,但表達不出來只能哭。03帶孩子出門這件平常不過的小事,恰恰成為很多父母心頭的枷鎖。有個叫「檸檬」的媽媽說,有次她帶著全家出去玩,有天不小心錯過了睡午覺的點,孩子因為疲倦開始各種胡攪蠻纏。當時孩子才 3 歲,當過媽的人都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鬧覺是多麼可怕的災難。無論大人怎麼哄、怎麼勸、怎麼安慰,孩子還是靜不下來。
  • 科普貼 | 為什麼娃一哭我就想原地爆炸?
    一娃哭,我尚且可以傾聽之,安撫之。但要是大於一娃哭!我就頭皮發麻,原因大致弄清楚了,那我就能以知識為鎧甲、使自己強大、並在兩娃齊哭的時候泰然處之嗎?在下一次哭聲二重奏到來之前,只能憂桑地打下這樣一個句子作結尾:
  • 男孩假扮媽媽和「教育專家」訴苦:想找個人管管家長
    俊俊這麼做,是想借用專家的話來「教育」爸爸,說說怎麼當父母。  於是,前天晚上10點,林媽媽和家裡人同時收到了俊俊發來的聊天記錄截屏,裡面是俊俊以一個媽媽的身份和「教育專家」的對話。俊俊說,發給家裡的大人們看看,需要好好反省如何教育孩子。  但是,他唯一沒敢發給爸爸。
  • 「好想把孩子丟掉!」一位媽媽的帖子火了,看哭朋友圈無數媽媽
    「好想把孩子丟掉!」這是網友@曉染說的,她說:「孩子已經8個月了,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睡個好覺。」我真的是太能理解她了,因為我也曾經起夜的時候有過這樣的念頭。不止是我,我身邊有很多新手媽媽都跟我說過:在深夜裡,面對哭鬧不止的娃兒,真的有過念頭想把孩子扔了。
  • 「就帶帶孩子能有多累?」全職媽媽執意去幼兒園上班,結果打臉了
    媽媽們不想再當全職媽媽與社會脫節,不想再完全依靠丈夫經濟不獨立。 又想有份工作能有自己的事業和圈子,又想家庭和工作、個人和孩子都不耽擱。 有這樣的好工作?又有這樣的好事嗎? 一個想法會不自覺的浮現在媽媽們的腦海中:去孩子幼兒園當老師?
  • 帶娃的想上班,上班的想帶娃?什麼樣的產後媽媽最幸福?
    產後,你全職帶娃還是上班?在我還是準媽媽時,有朋友給了我這樣的忠告:千萬別當全職媽媽!全職媽媽的「苦」有目共睹?沒工作,只帶娃,被老公輕視;沒經驗,還花錢,被婆婆嫌棄;全身心放娃身上,陪吃、陪睡、陪玩,還被孩子氣;昔日朋友已月薪N萬,而自己沒了青春,沒了夢想,還沒有立錐之地!
  • 爺爺陪孫子去打針,自己躺床上睡得香甜,孫子一臉茫然讓人笑哭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上班族家長在孩子大一點時會讓家裡的老人幫忙照顧,以減輕帶娃和上班的壓力,而老人們沒事時也樂意帶自己的孫子孫女。有時候老人帶娃也會鬧出很多「笑話」,比如這位爺爺,陪孫子打針,自己卻躺在病床上睡得香甜,孫子的「委屈」表情讓人哭笑不得!
  • 《小豬佩奇》—家長看了會帶娃,孩子看了會英語
    除了可以學英語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粉紅豬小妹》動畫片中傳達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家長們學習。孩子搗亂怎麼辦?孩子哭鬧怎麼辦?那些讓中國家長們焦慮煩躁的帶娃問題,你都可以在這部動畫片中找到答案。有娃的家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在家看,沒娃的朋友可以自己練習英語,順便提前掌握一些帶娃經驗,一舉兩得哦。做父母的人會覺得孩子特別難帶,成天哭鬧,成天把家弄得跟雞窩一樣,工作一天回來只想發火。
  • 「帶娃人選」影響孩子智商,耶魯大學研究證實:媽媽不是第一人選
    有人會說,這還用問,當然是媽媽帶了,問他們為什麼理所當然讓媽媽帶,他們還說不出個三五門道,好像就是因為社會上媽媽帶娃的比例大,所以帶娃這件事情就應該落在媽媽頭上。但實際上,在「帶娃人選」這件事兒上,不止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不需要一個100分的父母
    ——泰戈爾《母親》說到媽媽,相比大家都不陌生。現在很多綜藝節目也開始從女性的視角來展開,比如《媽媽是超人》、《妻子的浪漫旅行》。在大眾眼中,媽媽看上去是全能的,能帶娃,能工作,能解決一切問題。一個媽媽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培養孩子最多的也是媽媽。很多偉人都表示媽媽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是他們走向成功的重要扶持者。只有做了媽媽的人才能體會:當媽有多難。
  • 讓娃從「輸不起」變「輸得起」,面對好勝寶寶,聰明家長這樣做
    反之,如果他找到了,他就會手舞足蹈地說:「媽媽我是不是很棒啊?」如果在遊戲結束的時候,我找到的小魚比他找到的要多,他就會哇哇大哭:「媽媽,我不要你贏。」像大寶這種情況就是好勝心的萌發,一般在4到5歲的小朋友身上比較常見。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會覺得特別不耐煩:不就是輸了嘛,這有什麼好哭的,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