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源自中國華南?這下又添新證據

2021-01-10 新華社新媒體

圖為波蘭克拉科夫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一隻活蜘蛛。(新華社/歐新)

新華社倫敦9月21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德兩國學者在新一期英國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研究說,他們發現了寒武紀(距今約5.41-4.85億年)葉足動物的一個新物種,有助進一步證明中國華南地區可能是現代葉足動物和節肢動物起源的中心。

中國地質大學和德國卡塞爾大學學者合作分析了大量化石證據後,發現了華南地區澄江生物群中葉足動物的新成員——「洪堡溫和步行蟲」。

報告通訊作者、中國地質大學的歐強教授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新葉足動物的發現,展現了早期葉足動物表皮演化的兩個極端——滇蟲演化出「甲冑戎裝」,而溫和步行蟲仍「赤身裸體」「這表明,早期葉足動物形態多樣性比我們想像得還要豐富」。

研究人員介紹,節肢動物是現今地球上最大一個動物門類,蚊蠅、蝦蟹、蜘蛛等都是人們熟知的節肢動物。現代與節肢動物親緣關係最接近的是兩類鮮為人知、具有葉瓣狀附足的動物,包括有爪動物(俗稱櫛蠶或天鵝絨蟲)和緩步動物(俗稱水熊),它們也被稱為現代葉足動物。

節肢動物的「根」在哪?它們祖先長什麼樣?學術界還沒定論。華南地區的化石產地澄江生物群、關山生物群、小石壩生物群都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寒武紀葉足動物化石,它們為解決節肢動物起源難題提供了寶貴線索。許多科學家認為,現代葉足動物和節肢動物可能都起源於這些寒武紀海洋中的毛蟲狀葉足動物。

歐強說,新物種的發現不但展示了葉足動物演化多樣性,也進一步指明葉足動物乃至節肢動物起源中心可能就在華南地區。

相關焦點

  • 新研究進一步揭示華南可能是節肢動物起源中心
    新華社倫敦9月21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德兩國學者在新一期英國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研究說,他們發現了寒武紀(距今約5.41-4.85億年)葉足動物的一個新物種,有助進一步證明中國華南地區可能是現代葉足動物和節肢動物起源的中心。
  • 節肢動物起源圖景再添關鍵拼圖
    它被認為是科學界期盼已久的、可以揭示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麒麟蝦的發現填補了節肢動物起源過程中關鍵的缺失環節,給生物進化論增添了一個強有力的化石證據。從人見人愛的螃蟹、小龍蝦、蝴蝶,到人人喊打的蒼蠅、蚊子等,它們都屬於節肢動物,在海、陸、空各種環境下都有它們的身影。然而,節肢動物是怎麼演化來的?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100多年來,科學家追尋著這一生物進化難題的答案。
  • 南京古生物所在華北發現寒武紀珍稀節肢動物西德尼蟲
    西德尼蟲(Sidneyia)是寒武紀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節肢動物之一,曾被認為是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中的高級掠食者,一直以來其系統學與解剖學等相關研究都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然而自1911年被報導以來,確定的西德尼蟲化石僅在加拿大寒武紀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中被發現。
  • 寒武紀化石揭示節肢動物早期取食模式
    科技日報昆明2月5日電 (趙漢斌)來自雲南大學的消息,該校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張喜光教授、楊傑副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首次發現了節肢動物系統演化中基節發生實質性變革的最早化石記錄。自寒武紀大爆發以來,節肢動物始終是化石和現生動物群的「強勢」群體。
  •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五億歲的奇特生物」填補了節肢動物進化鏈
    但是,據科學家說,關於這個群體早期進化的故事還不完整,而這種新發現的物種(活著的時候大約有7釐米長)可能有助於填補一些關鍵性的空白。這種奇怪的的生物是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們發現的。他們分析了雲南澄江動物群的六塊化石,那裡的化石沉積可追溯到大約5.18億年前的早寒武紀。這種生物被命名為:麒麟蝦,「麒麟」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嵌合體的名字,「蝦」在中文裡是蝦狀節肢動物的意思。
  • 中科院團隊新發現!五億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這項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中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
  • 中科院團隊新發現!五億多年前化石「麒麟蝦」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央廣網北京11月5日消息(記者孫瑩)北京時間2020年11月5日凌晨零時,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報導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章氏麒麟蝦」。這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中又一項新的重大科學發現,為生物進化論增添了實證。
  • 五億年前的「蝦」被發現 揭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
    2020-11-05 15:54:10 來源:北京晚報北京晚報訊(記者李祺瑤)今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發現了一種形似蝦一樣的動物化石——「麒麟蝦」,該化石來自5億多年前,身體兼具真節肢動物和節肢動物祖先類型的多種特徵,是打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的過渡型物種
  •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我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
  • 解開節肢動物起源之謎,我國科學家發現「麒麟蝦」化石
    節肢動物怎樣演化而來?它們的祖先又長什麼樣?這一生物進化的百年謎題或被中國科學家解開。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全球首次發現了一種5億多年前的蝦形化石,其長相奇異,有五隻眼睛,身體嵌合了多種動物的形態特徵。
  • Nature:中國發現具有「節肢」的早寒武世葉足動物
    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的一種5億多年前的葉足動物——「仙掌滇蟲」可在海底行走,屬於首次發現的具有「節肢」的蟲子,從而有望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這一成果公布在2月24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廈門靈玲馬戲城再添新成員
    廈門靈玲馬戲城再添新成員 2017-04-26 10:54:00來源:央廣網
  • 我國學者為三葉蟲演化關係提供新證據
    本報南京5月18日電(記者鄭晉鳴)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古生物所)通過對寒武紀早期三葉蟲——宜良紅石崖蟲解剖研究發現,三葉蟲與節肢動物門有顎類的親緣關係更近,為三葉蟲的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證據。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棒絡新婦:貪戀我的美色嗎?送命的那種!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棒絡新婦:貪戀我的美色嗎?送命的那種!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今天一起了解節肢動物
  • 最早腕足動物在華南伴生最早三葉蟲—新聞—科學網
    同時也為陝南鎮巴地區燈影組西蒿坪段與滇東地區筇竹寺階(地質時期,時代屬於寒武紀第3期)早期進行對比提供了有力化石證據。 華南鎮巴地區寒武系第三階下部燈影組西蒿坪段三葉蟲似小阿貝德蟲屬 更重要的是,在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員在三葉蟲的頭甲、頰刺和碎片中,還發現了大量伴生的舌形貝型腕足動物新種,並將其命名為原始始圓貨貝新種—Eoobolus
  • 五億多年前的澄江動物群中發現「節肢動物起源」的關鍵過渡型化石——「麒麟蝦」
    在距今約5.2億年前的寒武紀時代,動物界中幾乎所有的現代動物門類在極短的時間內爆發式出現,並形成了地球上最早的複雜食物網和海洋動物生態系統。這一裡程碑式的重大生命演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一個半世紀前,達爾文就在《物種起源》一書中特別提到,以三葉蟲為代表的多門類複雜動物在寒武紀的突然出現,令他深感困惑,成為對進化論的巨大挑戰。1984年由南京古生物所科學家在雲南發現的「澄江動物群」更加凸顯了「寒武紀大爆發」的突發性,將這一謎題的科學研究推向新高潮。澄江動物群化石發現表明,包括脊椎動物在內,幾乎所有現代動物門類在5.2億年前都已經出現了。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73) | 節肢動物·馬來昏蛛:森林中的「遊騎兵」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73) | 節肢動物·馬來昏蛛:森林中的「遊騎兵」 2020-09-27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臨沂新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科學家們激動不已
    9月1日,新華社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最近在臨沂發現一種約5億年前的原始節肢動物最大的奇蝦個體可以長到2米以上,而當時其他動物大多只有幾毫米到幾釐米。加上擁有堅硬的外殼,這些「巨無霸」動物幾乎成了海中之王。不過,雖然名字、長相和蝦子類似,奇蝦和現代蝦類並無親緣關係。它們是一大類已經滅絕的原始節肢動物。
  • 初中生物《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模擬題及參考答案與解析
    4.蝗蟲和河蟹都屬於節肢動物的主要依據是( )。《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模擬題 參考答案與解析1.【答案】B。解析:田螺的身體柔軟,具有堅硬的貝殼,不分節,身體分為頭、足、內臟團三部分,屬於軟體動物,A不符合題意。烏賊的身體柔軟,貝殼退化,有腕足,屬於軟體動物,B不符合題意。蝦的身體分為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具有較硬的頭胸甲,是節肢動物,C符合題意。河蚌的身體柔軟,有貝殼,有腹足,屬於軟體動物,D不符合題意。4.【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