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不知道驚喜和意外哪個會先來,一個不小心摔跤了導致骨折,這種情況都很常見。骨折的恢復是一個漫長費力的過程,經過骨折恢復健康的患者真的可謂是勇士,那麼骨折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呢?
骨折的情況可大可小,有的患者很幸運,可能只是閉合性骨折。皮膚沒有受損也沒有傷口存在,外界的病菌就無法侵入骨組織。多是因為外界創傷或遺傳性骨骼病引起的,不過軟組織沒有受到很嚴重的損傷,癒合的速度也是比較快的。
還有一種被稱為開放性骨折,如果您或者身邊的家人發生了這種意外,一定要多加注意傷口。患者的骨頭錯位穿過皮膚,空氣就會與傷口產生接觸。空氣中的細菌是很多的,加上傷口附近的皮膚破裂,接觸的面積也會大大增加。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輕微的骨折會自己治癒,實際上骨折是否能夠自愈是要結合病情綜合考慮的。簡單來說,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或許你就是免疫力、抵抗力都比普通人高,注意好對傷口的保護就能好了。雖然說你可能僥倖暫時擺脫了一時的痛苦,但是後期很容易留下後遺症。
骨折並非雞毛蒜皮的小事,絕大部分的患者都是需要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治療的。如果不重視,只是一昧的期待傷口自愈,很有可能會引發各種各樣的併發症。
最常見的就是開放性的骨折感染,患者覺得小病小災沒什麼大不了的,打的石膏太難受了,動不動就拿著小吹風對著部位吹,抗菌能力下降、軟組織缺損,要是再遇上清創不徹底,最後可能會演變為化膿性骨髓炎。
骨折生活中多發於中老年人群,歲數大了骨質疏鬆造成骨折。這類人群的護理尤為重要,中老年人身體多半都有其他慢性疾病困擾,恢復能力比年輕人要慢,臥床的時間也會比年輕人要久。往往因為傷口的疼痛會選擇一個舒適的體味,但是很可能會造成肺部動力緩慢,痰液堆積。骨折和慢性疾病狼狽為奸,長期就會形成肺部感染。
其次,老年人骨折還得注意褥瘡的侵害。老年人的自愈能力差,要是營養再跟不上,局部的皮膚在洗澡時不小心受潮或者長期處於同一個體位,血液循環能力減弱,骨頭凸起的地方受到摩擦,肌肉缺少氧氣和血液都會造成局部組織潰爛壞死,嚴重時病菌順著血液流通還會引起其他器官的感染。
有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覺得傷筋動骨一百天,不能下床走動。這時候,關節得不到活動,周圍的組織就會滲出蛋白纖維堆積,瘢痕粘連關節,骨折的部位肌肉長時間的攣縮,後期即使痊癒了,也會關節僵硬活動,活動有所障礙。
不僅是關節僵硬,要是手術後關節沒有復位,關節軟骨和關節面就會摩擦疼痛,治癒後即使正常生活中也會多伴有關節炎困擾。
四肢骨折嚴重,甚至會缺血性肌攣縮。醫生給你包紮時都會選擇最適宜的壓力去捆束受損部位,有的患者擔驚受怕讓醫生固定緊了,血液運轉不過來,嚴重時還會影響人一輩子殘疾或畸形手足。所以,如何包紮處理不要自己做主,聽醫生的最重要。
骨折治療後期多下床走走,活動一下筋骨。要是長期臥床,血液回流不足,易發生血栓風險。血液高凝狀態,血栓脫落就會造成肺栓塞,嚴重還會給生命健康帶來隱患。
骨折病人不僅要進行生理護理,為了身體能夠儘早康復,飲食也得下一番功夫。家人可以多準備一些富含鋅鐵錳等微量元素的食物進行術後食補。比方說動物肝臟、雞蛋、芥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水果也要多吃,可以促進傷口癒合。
骨折患者的治癒過程比較漫長,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比較多。骨折後容易引起併發症,家人一定要好好照顧,同時加以食補,讓身體早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