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長徵不計程,指津自有北辰星。
2018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兩年來,深圳全市上下始終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繼續解放思想、真抓實幹,改革開放再出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啟動,各方面工作紮實推進、取得新成效。
2020年12月22日,中共深圳市委六屆十七次全會召開,提出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30年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躍上新臺階;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點上,展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壯美前景,深圳意氣風發、信心滿懷。
這信心,來自於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親自為深圳經濟特區描繪宏偉發展藍圖,來自於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堅強領導,來自於舉全省之力的強力支持,來自於全市廣大幹部群眾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
深圳,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行,勇當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輝彼岸的第一艘「衝鋒舟」。
一
10月以來,多批外國使節代表團到訪深圳。蘇丹駐華大使加法爾·卡拉爾難以忘懷在深圳蓮花山上看到的景象,「當我們從那個地方看深圳,我看到中國共產黨的奇蹟、中國人民的奇蹟、深圳人民的奇蹟。」
深圳奇蹟的背後,堅持黨對經濟特區建設的領導是最關鍵的成功「密鑰」。
在深圳市委作出的「1+10+10」工作安排中,今後需要持續推進的十方面重要工作的第一項,就是「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堅持黨的領導,就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兩年來,深圳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要求和具體行動,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方面率先示範。堅持「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以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的標準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組織開展「第一議題」學習140餘次、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19次;開展五輪大調研,形成一輪高質量、有深度、可操作的調研成果;相繼召開六次市委全會,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優化完善新時代深圳改革發展的「1+10+10」工作安排,構成遠中近期「施工圖」。
加強黨的建設,關鍵是大抓基層大抓支部。
兩年來,深圳全力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建成1050個黨群服務中心,形成覆蓋全市的「1+10+N」黨群服務中心體系,深入推進「標準+質量+示範」建設,打造城市基層黨建「深圳品牌」。
加強黨的建設,要抓住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兩年來,深圳大力實施黨政幹部人才「苗圃計劃」,制定激勵幹部擔當作為19條措施,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反腐,制定實施深圳先行示範區廉潔建設行動方案,馳而不息糾治「四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二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2019年以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等國家重大戰略相繼落地,一年一個重磅政策,一年一個重大利好,深圳迎來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
深圳堅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為總牽引、總要求,推動深圳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推進「灣區通」工程,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蓮塘/香園圍口岸建成投入使用,出臺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18條措施,召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深港親如兄弟關係持續鞏固。深化拓展「前海模式」,推動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雙擴區」,2019年前海經濟密度達152.6億元/平方公裡,稅收密度為28.5億元/平方公裡,均位居全國同類新興區域之首,前海「生機勃勃」態勢更加凸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施便利人員和物資跨境流動等5方面先行先試政策,先期37萬平方米優質科研空間已投入使用,已對接和落地項目共132個。積極融入「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攜手廣州「雙城聯動、比翼雙飛」,推動深莞惠聯動發展,推進與汕頭深度協作,做好對口幫扶河源、汕尾工作,共建共育深圳都市圈。
兩年來,深圳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蹄疾步穩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把改革試點任務細化分解為54項具體任務。在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堅持有事服務、無事不擾,服務前移、貼心周到,實施營商環境改革「20條」,編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四個千億」計劃,在全國率先推出270多項「秒批」、500項「不見面審批」,全力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正式啟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深入開展,醫藥衛生、司法體制等領域改革紮實推進。
深圳全力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配合落實國家總體外交,加強與88個友城務實合作,講好深圳故事、廣東故事、中國故事。持續加大企業「走出去」力度,推進中國·越南(深圳-海防)經濟貿易合作區等項目建設,援建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布圖卡學園收到習近平總書記覆信肯定。出臺落實國家新一輪擴大開放政策的具體措施,國際航線增至60條,2019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增長13%,今年前三季度實現進出口額4784.2億元,同比增長3.6%。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始終是深圳的重要發展「基因」。
兩年來,深圳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等「國之重器」相繼落地。堅持將不低於30%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投向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2020年安排38.6億元、佔32.8%。與國際接軌推行項目攻關「懸賞制」、項目評審「主審制」、項目經費「包幹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7萬家,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93%,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
創新,驅動深圳前瞻布局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深圳實施「5G+8K+AI+雲」新引擎戰略,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加快區塊鏈、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發展,大力提升金融、設計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先進位造業佔工業比重、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均超過70%。本土培育的世界500強企業總數達8家。
咬定創新不放鬆。深圳定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三
一個城市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不斷給城市治理賦能的過程。發展,時刻考驗並不斷提升著深圳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補齊協調發展短板,深圳深入實施「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全市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兩年來市級政府投資計劃投向原特區外及特區一體化項目1056.7億元、佔比83.3%。優化城市品質和現代化功能,建成啟用亞洲最大規模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加快建設全國綜合鐵路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城市,大力推進深中通道、贛深鐵路等戰略通道建設,地鐵運營裡程達411公裡。
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城市,深圳用足用好特區立法權,出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制定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科技創新條例、個人破產條例等一批全國首創法規,梳理形成首批深圳立法變通規定建議事項。打造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杆城市,入選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城市」。深入推進平安深圳建設,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推動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深圳高標準建設國家智慧城市標杆市,建成超過4.6萬個5G基站、在全球率先實現全市域5G獨立組網全覆蓋。「數字政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市99.9%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99.3%的行政許可事項實現「零跑動」辦理,連續兩年在全國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估中位列第一。
做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試題」,開創城市精細化治理新境界。今年,面對突出其來的洶洶疫情,深圳堅決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力抓好「雙統籌」、奪取「雙勝利」。堅持「外嚴防輸入、內嚴防擴散、嚴防再輸出」,發現廣東首例病例、打響廣東抗疫「第一槍」,20天高水平建成床位數1000張、其中負壓床800張的應急院區。建立「三位一體」工作機制,構建「三防合一」防控網絡,成功處置歌詩達·威尼斯號郵輪抵深等重大突發事件,在全國率先設立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紮實做好集中隔離點管理服務,毫不鬆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深圳用一個月時間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時間將復工復產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保持了社區傳播零報告、院感事件零發生、特殊場所零感染、復工復產零發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被世界衛生組織作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
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深圳出臺實施「惠企16條」「千百億穩增長行動」等政策,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經濟發展一季好於一季。今年上半年深圳經濟在全國一線城市中率先實現正增長,前三季度增長2.6%。疫情影響之下,深圳前三季度淨增企業16.2萬家,社會投資增長14.7%,民間投資增長22.1%,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7%。12月8日召開的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會洽談籤約項目242個,涉及投資總額超7800億元,充分證明國際國內各類市場主體看好中國、看好廣東、看好深圳。
四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閃耀在深圳經濟特區改革發展的時代答卷上。
今年7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布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深圳以高分值高滿意度光榮登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圳持續推進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每年都有長足進步。
教育牽動民心。深圳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近兩年新增中小學位13.7萬個、學前教育學位4.1萬個,公辦園和普惠園在園兒童佔比86.4%,精心布局、規劃建設「高中園」。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建成,深圳技術大學首次獨立招生,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啟動建設。全力推動教育現代化,召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大會,出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意見,作出力度空前的教育布局,未來五年將新建基礎教育學位近百萬個。
醫療惠及民生。深圳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近兩年新增三級醫院6家,新增病床1.2萬張。在國內率先出臺地方健康條例,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批建設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阜外醫院等一批高水平醫院及全國首家純中醫治療醫院——寶安純中醫治療醫院投入運營,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落地。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深圳「二次房改」引領全國,加快構建「4+2+2+2」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近兩年共建設籌集公共住房15.1萬套,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出臺「2020深八條」,堅決打擊「代持炒房」等投機炒作行為,積極調控穩定房價。
文化滋養城市文明沃土。深圳努力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並獲通報表揚,提鍊形成「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時代深圳精神,深圳美術館新館、深圳科學技術館等「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陸續開工建設,「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穩步實施,「一公裡文化圈」基本形成,文化品牌活動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三大攻堅戰」捷報頻傳。深圳對口幫扶的貧困縣全部摘帽,「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78億元,助力近160萬人口實現脫貧,近3年連續被評為全國扶貧協作「好」檔次。深圳超常規推進水汙染治理,近四年累計投入超1200億元,率先在全國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截至今年11月,PM2.5降至18微克/立方米,成為全國唯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副省級城市。
深圳正把「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願景變成生動實踐。
時光流轉,歲月更迭。
深圳經濟特區走過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正堅實走在「人間正道是滄桑」的今天,大步奔向「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開局年。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深圳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五中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及對廣東、深圳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市委六屆十七次全會部署要求,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始終保持「歸零」心態、「衝刺」姿態、「趕考」狀態,不忘初心再出發,牢記使命作示範,肩負好新時代黨中央賦予深圳的歷史使命,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來源:深圳特區報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