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奈及利亞,有一群人被稱為「馴鬣狗人」(hyena handlers),他們有點像中國的「耍猴人」,只不過他們馴養的動物是鬣狗。
本來這群人只在當地出名,後來南非一位叫做彼得·雨果(Pieter Hugo)的著名攝影師得知了他們的存在,對他們產生了興趣,由雨果拍攝的這組照片也讓更多人了解了這些「馴鬣狗人」的存在。
01與鬣狗同吃同住,是朋友也是主僕
這些馴養鬣狗的人住在奈及利亞的鄉下,他們用粗粗的鐵鏈拴著這些強壯的動物。除了鬣狗,他們通常也會飼養一些狒狒、蛇等動物。
一些歐美人第一次聽說「馴鬣狗人」的存在,看到他們的照片,都會大呼「虐待動物」。不過以攝影師的了解,他們馴養鬣狗的程度,遠達不到「虐待」這麼誇張。
這些「馴鬣狗人」通常的表演很簡單,讓鬣狗和自己擁抱,原地旋轉,做一些類似簡單舞蹈的動作。
「馴鬣狗人」會趁機出售一些草藥,「馴鬣狗人」自己會吃藥,也會給他們飼養的鬣狗、狒狒、蛇等吃藥,據說這些藥不但能讓動物乖順聽話,也能讓主人免於被動物們攻擊。
這種「馴鬣狗人」的工作通常以家族為單位,他們的孩子從小就被教導服食難喝的草藥,然後趴在地上和蟒蛇一起行走,習慣和鬣狗們相處。
雖然被拴著鐵鏈,但鬣狗們並沒有被嚴苛對待。鬣狗雖然名字裡有狗,卻不是狗,它們是純食肉動物,也不像狗可以用剩飯打發,想要飼養它們,就一定要給它們餵食肉。
看得出鬣狗們個個都很肥壯,說明主人把它們餵得很好。不過為了防止鬣狗傷人,它們嘴上都戴了嘴套,看得出這些馴養人對鬣狗有著清楚的認知。
平時鬣狗們也和主人同吃同住,只是在訓練表演的時候,它們依然會被訓斥,如果學藝不精,同樣會被粗暴對待。
「馴鬣狗人」有時會把馴服的野獸賣給有錢人做寵物,如果沒有被人看中,就會讓它們一直跟著主人在街頭做表演。
起初攝影師也認為這些奈及利亞人有虐待動物的嫌疑,但當他和他們一起相處了8天之後,他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訓練鬣狗對這些奈及利亞的窮人來說,不過是一種維持生計的方式,指責他們不愛護動物,實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02衣索比亞的鬣狗表演
時至今日,這樣的表演依然在奈及利亞存在,而在非洲其他國家,也有不同的鬣狗表演,比如衣索比亞,就有一群人會在夜幕時分,表演餵鬣狗。
和奈及利亞的村民不同的是,這些鬣狗是完全野生的,並非由人工飼養,它們的脖子上沒有束縛。
餵鬣狗的傳統也並非單純的表演,它是當地村民自保的一種行為。村民為了防止附近的鬣狗群來騷擾村子,咬死牲畜或攻擊小孩,決定主動供給鬣狗們一些食物。
沒想到這群鬣狗倒是相當上道,每天天黑以後就會按時來到這裡向村民討食物,而且從此再也沒有傷害過村裡的牲畜和小孩。
鬣狗們甚至還很有秩序,排隊等肉吃,絕對不爭不搶,不僅如此,它們還會教導自己的後代也來這裡等食物。
可以說這群鬣狗已經被當地村民用食物徵服,變成了朋友。
03鬣狗有望成為新的寵物嗎?
既然鬣狗這麼容易被馴服,難不成飼養鬣狗做寵物,真會變成一股新風潮嗎?
除了非洲一些土豪,確實有人曾經撿過落單的鬣狗回家當寵物,它們也確實像狗一樣乖,不過期待它們成為寵物市場的新成員,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它們是野生動物
鬣狗是非洲生態中重要的一環,它們世世代代都習慣了在草原生活,而不是和人類相處。即便在一些地方它們被人類用食物馴服,也是少數個例,這和馴養大象、黑熊、狒狒等行為沒有不同。
鬣狗是需要社交的動物,它們應該和自己的族群生活在一起,而不是變成人類的玩物。
它們是食肉的猛獸
不要覺得鬣狗看起來有點可愛,它們可是貨真價實的猛獸,在一群鬣狗面前,雄獅也不敢輕舉妄動。成年鬣狗體重在50~80公斤不等,一身腱子肉的它們,如果真發起狠來,普通的成年人絕對無法與它們抗衡。
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鬣狗的奔跑速度也不遜色於其他動物,它們雖然能吃腐肉,但也對新鮮肉類懷著極大興趣,草原上95%的動物都是它們捕獵的對象。
鬣狗的牙齒特別鋒利,能夠輕鬆咬碎動物的骨頭,包括堅硬的頭蓋骨。鬣狗被稱為「草原清道夫」也是有道理的。
它們沒有好奇心,它們不是狗
雖然能夠被食物馴服,那也是它們作為群居動物的一點特性。和狗主動表現,向人類爭取食物的行為是不同的。
鬣狗不是狗,它們沒有犬科動物的好奇和探索心,這意味著它們只會向食物臣服,但不會陪人類玩太多遊戲。前面提到的奈及利亞的「訓鬣狗人」,也只會讓鬣狗玩一些簡單的把戲。
鬣狗不能為人類所用,也不能提供人們太多的娛樂,它們更不適合城市生活。
因為各國經濟發展不均,在一些落後地區還保留著馴養動物做表演養家餬口的行為,也許隨著時代的進步,他們終將會找到更好的方法來養活自己。對於這樣的行業,與其指責他們,不如幫他們找一些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