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死後,巴金執意將骨灰放進臥室不肯安葬,親朋勸阻時他這樣說

2020-12-03 記者李滿

活了101歲的巴金是中國文壇的壽星,但對於自己的長壽,巴金卻曾屢屢露出不滿。晚年,他曾不止一次提出想要被注射安樂死,遭到家人反對後,他甚至一度極其生氣。90多歲時,他甚至還說過這樣一句讓世人驚詫不已的話,他說:

「長壽是對我的折磨。」

「長命百歲」是絕大多數人眼中的圓滿,巴金卻視「長壽」為折磨,是因為晚年巴金身體承受的病痛嗎?答案顯然不盡如此,巴金之所以覺得「長壽是折磨」,與他的妻子蕭珊有著很大的關係。

任何時候,一個人若「歸心似箭」,一般只有兩個原因:一是覺得當下世界讓它痛苦;另一個原因則是:他要「歸」的世界,有他最想見的人。

巴金的「歸心似箭」背後,正是對已經死去30年妻子的無盡思念。

晚年的巴金曾說:

「人死猶如燈滅。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麼希望有一個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麼我同蕭珊見面的日子就不遠了。」

巴金沒有想到,他以為的「不遠」,遠比自己想像中「遠」。

30多年沒有摯愛蕭珊的日子,對於巴金而言,終究太長,長到他覺得生命是一種折磨。

人說,時間可以改變一切,但30多年的歲月卻絲毫未改變巴金對妻子蕭珊的愛。

巴金與蕭珊的愛情故事,始於上世紀30年代。

當時的巴金已經是一個出色的作家,隨著巴金作品《家》等的問世,給巴金寫信的讀者便越來越多了。

某一天,巴金在眾多讀者來信中撕開了一封信件時,竟發現信中滑出一張照片,巴金定睛一看:竟是個可愛俏皮的小姑娘。照片的背面則寫著:

「 給我敬愛的先生留個紀念。」

巴金被照片上可愛的女孩形象吸引了,照片上的女孩正是後來的巴金夫人蕭珊。收到信後,巴金就給蕭珊回了信。之後的半年,兩人一直如「筆友」一般以信的方式交流。

這年的巴金31歲,已是大齡單身男,而蕭珊則剛剛18歲。

或許是「仗」著自己年紀小,蕭珊在信裡總是肆無忌憚地表達她的熱情,而巴金內心因顛沛流離和歲月紛擾困頓的心,也因蕭珊的熱情慢慢舒展開來。

塵封已久的巴金慢慢在蕭珊的影響下有了改變,在蕭珊的溫暖下,那顆叫「愛」的種子終於生根了。

半年書信往來後的一天,巴金收到蕭珊的信,打開一看,上面赫然寫著:

「 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希望李先生(巴金)能答應我的請求。」

即便在如今這個開放的時代,一個年輕女子向一個男子請求見面,這種行為本身就需要很大勇氣。接到信後,巴金在深為蕭珊勇氣感動的同時,也當即做出了決定。

1936年8月的一天,上海南京東路719號的新雅粵菜館裡,蕭珊終於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偶像巴金。

那天,蕭珊將自己此時面臨的困境悉數告訴了巴金,她還向巴金吐露了自己想逃出牢籠離家出走的想法。巴金聽完連忙說:

「千萬不要這樣,像你這樣的少年還是一隻羽翼未豐的小鳥,很難遠走高飛的。現在社會紛繁複雜,決不可衝動行事。你應該多讀書,多思考,再行動啊。」

偶像巴金的話聽起來像極了一個暖心的大哥哥,蕭珊眨巴著大眼睛認真聽著,心裡最柔軟的那塊隨即被觸動了。

有了第一次的會面以後,兩人的關係便更進了一步。只要得空,蕭珊便會主動找機會拜訪巴金。雖然嘴上沒說,但在心裡她早已經將巴金當成了最重要的人。

細膩的蕭珊不僅關心著巴金的生活起居,還偶爾如同「大姐姐」一般同巴金談心。

被女性溫情擊中的巴金早已愛上了這個小自己13歲的姑娘,但巴金始終沒表白,他的內心始終有顧慮,這個顧慮正是兩人巨大的年齡差。

一邊礙於自己女性的矜持,一邊礙於兩人的年齡差,就這樣,明明相愛的兩人一直隔著一層薄膜。因為這層薄膜,後來發生的一件事,險些讓巴金和蕭珊永遠錯過。

蕭珊的父親為蕭珊找了一戶有錢人家,準備為她定下這樁婚約。蕭珊將此事告訴了巴金,原本,她以為巴金會不顧一切地向她表白並同她一起反抗包辦婚姻。

但沒想到,巴金聽到消息後卻只對蕭珊說:

「這件事由你自己考慮決定。」

聽到巴金回復後的蕭珊呆住了,直到這時,她才知道,自己對巴金的一腔熾熱,很可能只是自己自作多情的空付罷了。想起過往的種種,蕭珊轉身的瞬間,兩行熱淚便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隨即,再也忍不住的蕭珊便逃也似地奔出了巴金的寓所。

巴金見狀趕忙追了出來,看到心愛女子哭泣的巴金終於忍不住向她吐露了真實想法:

「我是說你還小,一旦考慮不成熟,會悔恨終身的。將來你長大能有主見了,成熟了,還願意要我這個老頭子,那我就和你生活在一起。」

蕭珊抬起淚眼看向巴金,原來巴金並非對自己無意,他是有自己的考慮罷了。誤會解除後,蕭珊擦乾眼淚對巴金說:「那我就讓你看看我成熟後的決定吧。」

自此,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的兩人便正式確定了戀愛關係。只是,讓他們都沒想到的是,這場戀愛,一談就是八年,這期間,兩人還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分離。

抗戰期間的1938年10月,日軍入侵廣州,巴金帶著蕭珊逃向桂林。期間,兩人防敵機躲炮火,度過了膽戰心驚的九天。

正是在這期間,因家庭陰霾和命運多舛抱定獨身一輩子想法的巴金,生出了想和蕭珊結婚的意願。

桂林安度幾個月後,蕭珊匆忙返回昆明的西南聯大上學,而巴金則留在了桂林出版社繼續寫稿掙錢。分別前,兩人約定:第二年一定見面。

然而,戰爭年代裡的「約定」豈是那般容易做到。

兩人開始「異地戀」後不久,因為戰火不斷,兩人徹底失去了聯繫。

失去聯繫的那幾年間,巴金一直在等蕭珊,眼看著巴金即將奔四,周圍的親朋好友紛紛勸他放棄等待,巴金卻每次都只以沉默相待,巴金後來說:

「在我心裡,感情一旦開始,我就沒有想過要結束。」

在那段不確定的時日裡,巴金身邊總是不間斷地出現追求者,不堪其擾的巴金乾脆放出話說: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任憑世界之大我只鍾情於她。」

巴金在苦苦找尋蕭珊的同時,也抱定了若找不到蕭珊便從此孤獨終老的準備。或許,是巴金這種非一般的執著感動了上天:1944年,抗戰勝利前夕,他等來了奇蹟。

重逢後的巴金與蕭珊約定:從此以後,他們,只有死別,沒有生離。

這年的八月,歷經八年苦戀後,蕭珊與巴金終於走進了婚姻的城堡。這年,巴金年已40,而蕭珊也已27歲。

婚後,婚後,兩人的日子平靜而美好,巴金寫稿,蕭珊持家,他們還共同生育了一雙兒女。

如果沒有始於1966年的那場十年浩劫,或許他們二人的平靜、美好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但塵世裡,從來沒有如果。

浩劫開始後不久,作為文化名人的巴金便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被定為「罪人」的巴金,每天一大早就得去上海作協接受批鬥,遭受的非人待遇。

硬骨頭巴金豈能忍受那般羞辱,無數次,當巴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時,他想到了死。但一想到妻子正帶著笑臉在家門口等他,巴金便又總是不自主地放棄了輕生。

每天回來,他都對妻子說:「我沒有受苦」,蕭珊假裝相信。但實際上,丈夫巴金每天都要兩粒安眠藥才能睡幾小時,她怎會不知他遭受了什麼。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巴金被定為「罪人」後,蕭珊也受到了牽連。

蕭珊不僅每日提心弔膽,忍受心理折磨。還一度與巴金一道被關進了馬桶間,為了保護巴金,蕭珊甚至挨了打。

那場驚魂,讓蕭珊越發擔心起巴金的安危來。她也越發密切地關注起巴金的一切來,她生怕因為一丁點而閃失,就會不小心有了萬一。

如果沒有蕭珊的陪伴和照顧,巴金很可能無法度過那場屬於文人的劫難。

也只有在蕭珊面前,被鬥時裝得硬挺的巴金才肯卸下他的自我保護。在蕭珊面前,他經常像個脆弱無助的孩子,需索她的庇護和溫暖,同是置身危險之中的蕭珊總是樂觀而堅定地給巴金安慰和力量。

有你三冬暖,再寒冷的冬夜,因為有你,便也是暖的。

巴金是這樣回憶那段歲月時,這樣說:

「有一個時期我和她每晚臨睡前要服兩粒眠爾通才能夠閉眼,可是天將發白就都醒了。我喚她,她也喚我。我訴苦般地說:『日子難過啊!』她也用同樣的聲音回答:『日子難過啊!』但是她馬上加一句:『要堅持下去。』或者再加一句:『堅持就是勝利!』」

多少苦難的背後,都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只是,讓巴金永遠沒想到的是,此刻堅持不下去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一直以樂觀激勵自己的妻子蕭珊。由於持續的心理高壓,蕭珊終因鬱結、憂鬱而病倒了,而此時巴金卻已被帶往了幹校。

1972年6月,巴金擠出一點小假期從幹校回家。這時候,他才知道妻子已經病了很久了。直到那一刻,巴金才知道,這段年月裡,妻子所有的樂觀,都是為他強撐的。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她一個人獨自吞下了所有的苦。

因為是「罪人」的家屬,蕭珊一直不被允許入院正式治療。

妻子蕭珊病倒後,巴金放下了所有文人的傲骨。為了妻子,巴金第一次選擇了全然的屈服:

他向「工宣隊」寫報告、申請書,他一遍遍地苦苦哀求著。

但那個年代,誰會輕易在乎一個罪人妻子的死活。在苦苦哀求一個多月後,巴金依舊沒有得到任何希望。巴金幾乎絕望了,眼看著心愛之人痛苦,自己卻無能為力,那種絕望,誰能懂?

直到7月底,在巴金的堅持哀求下,妻子蕭珊才被允許入院動手術,但那時:蕭珊的癌細胞經擴散到了肝部。

在不得不立即開刀進手術室前,自知時日不多的蕭珊含淚對巴金說:

「看來,我們要分別了……」「我不願離開你。沒有我,誰來照顧你啊?」

在即將離開人世時,蕭珊嘴裡心裡眼裡全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死後,丈夫巴金何以獨活。

手術後,蕭珊病情急轉直下,生命的最後時刻裡,巴金一直陪在她左右,親眼看著心愛之人的鮮活生命漸漸暗黯淡的巴金,內心極度痛苦,他在後來寫的《回憶蕭珊》中描述死別這刻時說:

「她非常安靜,但並未昏睡,始終睜大著兩隻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著、望著,好像在望快要燃盡的燭火。我多麼想讓這對眼睛永遠亮下去,我多麼害怕她離開我呀……」

蕭珊那雙撲閃的大眼,最終再未睜開。妻子喊著他的名字離去的那刻,巴金撕心離肺地對著蕭珊喊:

「我在這裡啊,我在這裡啊!」

但這一次,蕭珊再也沒有應她。巴金聲聲喚著妻子的名字,哭倒在遺體旁。

妻子死後,巴金便從此孤身一人了。這以後,他的臉上便鮮少再有笑容。沒有她以後,世界依舊,但世界又完全不一樣了。

失去蕭珊以後,巴金的心情,大約如清代詩人納蘭容若在《蝶戀花》裡悼念亡妻時所言的: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月光依舊如水,朗照人間。但月下賞月之人,卻只剩我一人。我想不畏冰雪嚴寒去溫熱你的生命,但你卻無從尋覓你的芳蹤。」

「物是人非,回天無力」,都在詩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了,這是喪妻之後的納蘭容若,也是喪妻之後的巴金。

人說,時間是最好的魔法師,可以撫平一切。但時間,終究沒能撫平巴金的喪妻之痛。

蕭珊世多年後,巴金始終沒能走出喪妻的痛苦。

巴金寫字檯上,依舊放著蕭珊的照片。他的臥室裡,則存放著蕭珊的骨灰罈,在他的床頭柜上放著的,是蕭珊翻譯的幾部作品........

沒有妻子的日子裡,他經常對著這些物品出神,沉浸在蕭珊的音容笑貌的懷念中。

每晚,他還會在睡前不停地擦拭妻子的骨灰罈子,幾十年如一日。有時,他只默默地來回擦拭,有時,他會對著骨灰罈和妻子「聊天」。

巴金的行為讓周圍的親朋感慨不已,他們紛紛勸他讓妻子入土為安,但巴金卻每次都道:

「我寧願讓骨灰盒放在我的寢室裡,感到她仍然和我在一起。」

見巴金執意如此,周圍的好心人便對巴金建議說:「要不我們為蕭山開一次追悼會」。這個提議也被巴金否定了,他說:

「不必了,現在還不是蕭珊的結局,將來蕭珊的骨灰要和我的骨灰摻合在一起,那個時候我們還是在一起的,那才是她的結局。」

為了讓巴金走出傷痛,不再繼續每晚抱著骨灰罈子,親朋紛紛為他介紹老伴,以期用新的戀情緩解巴金的傷痛,但每次面對來說媒的人,巴金都一一謝絕。

無疑,在巴金眼裡:能被稱作妻子的,世間唯有蕭珊一人,而已。

思念成河,日所思夜所夢,晚年的巴金告訴友人說他在夢裡不斷地見到蕭珊。巴金說起這些的時候,臉上甚至還有小小的激動,他說,在夢裡,他們經常交流。

有一次,他對友人說:

「昨夜夢見蕭珊,她拉住我的手說,你怎麼成了這個樣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緊』。她哭起來。我心裡難過,就醒了」。

夢裡是她,醒來還是她。

每天,巴金都活在蕭珊與自己的回憶裡,他還將思念化成文字,寫下了《懷念蕭珊》、《再憶蕭珊》、《一雙美麗的眼睛》等等關於妻子的篇章。

可以說,因為巴金,蕭珊似乎真的一直「活著」。

在巴金《隨想錄》這本書裡,巴金還還原了「浩劫」中那段最真實的歷史,也還原了愛妻的冤屈。

只是,這一切,蕭珊再也看不到了。不過,沒關係,就如巴金說說的:他們終會在另一個世界裡重聚。

2005年10月17日,蕭珊離世的第33年,年101歲的巴金安詳離世了。

死前,他反覆囑咐後人:一定要將他的骨灰與妻蕭珊的骨灰混在一起,撒向大海。

這以後不久,遵照巴金的醫院,他和妻子的骨灰被混在一起伴著玫瑰花瓣,飄散向上海長興島附近的東海。

圖為巴金後人拋撒巴金和蕭珊骨灰

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後,這對在婚姻裡相伴28年始終沒紅過臉的恩愛夫妻,再次重逢了。重逢時,他們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重回了彼此懷抱,這一次,終於:沒有任何,能將他們分開。

相關焦點

  • 巴金把妻子骨灰盒放在臥室遭親友勸阻,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讓人淚目
    巴金把妻子骨灰盒放在臥室遭親友勸阻,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讓人淚目巴金是中國著名的作家、翻譯家,他與妻子蕭珊共同經歷過戰火,兩個人一直相互支持,在最困難的時候,兩個人的小日子過得讓別人也是非常的羨慕。在1960年的時候,全國正陷於饑荒之中,而當時的巴金正在成都,當時組織上給巴金專門配了一個炊事員,他的夥食比別人都要好一些,但是他每次回上海之前,都會把自己的夥食節省下來,給妻子蕭珊帶回去。直到1972年7月,妻子蕭珊查出了腸癌晚期,在8月8日這一天,蕭珊要進手術室了,她第一次對丈夫巴金說:「這一次我們恐怕是要分別了」。
  • 巴金:二十世紀的良心,把亡妻骨灰盒放進臥室,守護30年的不安葬
    他的臥室裡,則存放著蕭珊的骨灰罈,在他的床頭柜上放著的,是蕭珊翻譯的幾部作品........這樣就覺得她仍然跟他在一起。巴金書桌上依舊放著蕭珊的照片和蕭珊的譯作,床頭放著蕭珊的骨灰,把思念記敘在文章裡,寫下《懷念蕭珊》、《再憶蕭珊》、《一雙美麗的眼睛》。晚年的巴金完成《隨想錄》,還原那段最真實的歷史,還原愛妻的冤屈。
  • 巴金妻子蕭珊去世後,他為何始終堅持將妻子骨灰盒放在臥室不安葬
    在21世紀,也就是今天,太多人的感情表面看起來十分的脆弱,很多人的嘴裡動不動就說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就不相信愛情了,即使有了另一半也要搞得人盡皆知,似乎不這樣的虛張聲勢,就覺得自己沒有得到過愛情。其實縱觀歷史上的這些人,小編最最有感觸還是要說巴金和妻子蕭珊的愛情,他們是從紛飛的戰火中走出來的夫妻,他們的愛情可以用一句似乎有些誇張的話來形容,那就是「有情飲水飽」,似乎這樣我們都感覺有些誇張了,但是在60年代的時候,當時的中國處於三年困難時期,確實人們的生活很是艱難,當時巴金正在成都工作,組織上專門為他配備了一個炊事員,可以說在那個年代巴金的夥食應該是十分不錯的了
  • 她27歲嫁給40歲的巴金,恩愛28年,死後骨灰在丈夫臥室放了33年
    她27歲嫁給40歲的巴金,恩愛28年,死後骨灰在丈夫臥室放了33年說起蕭珊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吧!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蕭珊的背景吧!蕭珊出生於一九一八年,是巴金的妻子,在話劇《雷雨》中扮演四鳳,進而結識了些許進步認識,她的處女作《在傷兵醫院》發表於茅盾主編的《烽火》雜誌。在一九三六年,年僅十九歲的蕭珊便從寧波來到了上海,在上海的愛國女子中學讀書,同年,蕭珊對巴金的作品非常感興趣,成為了巴金的忠實粉絲,蕭珊還經常給巴金寫信,兩人也經常進行書信的往來,以至於後來的促膝長談。
  • 她27歲嫁給40歲丈夫,兩人相守28年,死後丈夫將其骨灰放臥室33年
    她27歲嫁給40歲丈夫,兩人相守28年,死後丈夫將其骨灰放臥室33年在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那些非常有才情的男人他們都是非常多情的,像徐志摩一生中也是有非常多的女人,除了他之外還有戴望舒等等很多,可能在我們現在都會將他們定為「渣男」,但是每一個人都是有追求真愛的權力
  • 巴金:臥室裡放著妻子蕭珊骨灰33年,他的一生愛情只與蕭珊有關
    」他十九歲那年,與芳齡十六的王弗結婚。妻子年輕貌美、溫柔賢惠,兩人恩愛情深。王弗二十七歲那年去世了,對蘇東坡的打擊太大,他時常夢見亡妻。此般深情,各自悲喜。也許愛情不需太多的言語,愛一人得一生。對於很多成名文人,這樣非常難得。蘇軾算一個,近代文人巴金也算一個。
  • 他40歲娶27歲嬌妻,不久妻子卻去世,妻子骨灰被其放臥室33年!
    他40歲娶27歲嬌妻,不久妻子卻去世,妻子骨灰被其放臥室33年!民國時期,是一個傳統思想與新思潮交替碰撞的時代,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了無數的才子佳人。但是,俗話說,民國時期多渣男,這句話一點也沒有講錯,封建社會的三妻四妾,到了民國時期就演變成了左擁右抱。
  • 作家巴金有多愛他的妻子?巴金臨死之前的遺言,讓人潸然淚下
    巴金曾經在晚年時說過:「 人死猶如燈滅。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麼希望有一個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麼我同蕭珊見面的日子就不遠了。」巴金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和妻子見面的日子卻很遠很遠,兩人分別了33年。晚年的巴金多次表示長壽是對他的懲罰。世人都喜歡長壽,巴金卻並不喜歡長壽。
  • 狗狗死後為什麼不能埋 狗狗死後怎麼安葬?
    狗狗死後不能埋的原因     1、曾經我也看過一本書,說這些死去的小生命,因為覺得主人很愛他,而他死後也捨不得走,就一直跟隨著主人,不願意去投胎,但是他並不知道一直跟著人會影響人的運氣。因此,狗感激芉蘆的救命之恩,遂發誓京不傷害芉,死後還要化成水肥灌溉以報答其恩。故而自古迄今,狗不肯吃芉。同時,狗一見貓總是咆哮追逐想報受騙之仇。由此,民間即出現了貓死掛樹頭,狗死棄水流的陋習。     另有一說,說貓捕鼠,犬守夜,皆有功於人類,加上迷信思想,認為貓犬死後有「神」常可崇人,故死後送給一紙箔,以示祭弔,甚至還有人為之做「貓功德」,「狗功德」。嗚呼,愚昧至極!
  • 戀愛8年才結婚,妻子病故後不下葬,他將骨灰放在枕邊33年
    中國著名作家巴金在婚姻上十分自律,對妻子情深意重。他一生只結了一次婚,而且和妻子戀愛8年才結婚,妻子病故後不下葬,他將骨灰放在枕邊33年。巴金青年成名,20多歲就成為著名作家,這時有很多讀者給他寫信,有一個女學生寫的信很有見地,十分吸引他,於是他就和這個女學生成為筆友,互相通信。這個女學生就是蕭珊。有一天,蕭珊給巴金的信中寫道:「相談如此甚歡,為何不見面?」她還在信中附了一張自己的相片。
  • 末代皇帝溥儀墓地實拍:墓地旁安葬著他一生最心愛的女人!
    溥儀死後遺體火化,隨後骨灰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980年5月29日,在溥儀去世13年後,國家為溥儀補辦了追悼會。溥儀追悼會現場就在大家認為溥儀骨灰會一直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時,意外出現了。1995年1月,溥儀遺孀李淑賢執意要把溥儀的骨灰送到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下葬,這裡距離清西陵光緒崇陵僅有一牆之隔。
  • 死後的骨灰怎麼辦?這樣做才夠牛逼!
    所以混一點人類骨灰進去毫無問題從此你將成為各種奇葩海底生物的餐廳一居室、搏擊場……9.品客薯片盒價格:8.9 RMB出品:品客品客薯片創始人於08年去世時遺囑是把自己的骨灰分成三份一份墓地,一份放在家裡由兒孫守護一份放進自己引以為傲的品客薯片盒10.樹
  • 骨灰安葬:用新方式,還是老做法?
    只見特殊設備內的超高溫將骨灰細化成粉末狀,經熔融高壓緻密,冷卻凝結為灰白色的晶石狀圓珠。「我母親喜歡青山綠水,也喜歡熱鬧,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積極響應國家節地生態殯葬的號召,對親人骨灰的保存也提高了一個檔次。」張女士說。據介紹,骨灰變晶石的整個製作過程,大約需要1個小時。已故成年人的骨灰可形成100—400粒晶石,其密度、硬度都高於骨灰,而體積僅為原來骨灰體積的10%—15%。
  • 寵物火化後寵物骨灰的安葬方式
    提到寵物這個話題已經很常見了,現如今人們從各個地方了解寵物,餵養寵物的人也非常的多,當下寵物已經深入到了成千萬上億家庭中,很多人把寵物當作自己的親人,朋友,孩子,正因為這樣寵物才得到了當下更好的尊重。
  • 男子想安葬亡父繼母不肯給骨灰盒,經訴訟二審法院裁定應立案
    小王想讓逝世的父親入土為安,希望將寄存在殯儀館的骨灰盒儘快取出,但其繼母卻始終不肯交出骨灰盒提取憑證。無奈之下,小王向法院提起了訴訟。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獲悉,近日該院裁定,雖然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祭奠權」,但小王訴請將父親入土為安的孝道,符合公序良俗,應予支持。目前,該案已經指令基層法院立案受理。
  • 文壇巨匠臨終前想埋葬八寶山,妻子說了4個字後,他改變主意
    北京八寶山公墓,主要安放著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革命烈士、國際友人和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的骨灰。他是一代文壇巨匠,最有資格安葬在八寶山公墓,生前他曾也有這心願,但是妻子說了4個字,他改變了自己想法,把骨灰撒到大寨。
  • 溥儀的弟弟死後,為啥將一半骨灰埋在了日本神社?因為愛情
    末代皇帝溥儀的二弟叫做溥傑,死後將一半骨灰埋在了中國,另外一半骨灰埋在了日本神社。他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因為溥儀沒有了生育能力,日本為了能夠能讓滿族皇室內注入日本基因,就將日本皇室近親、嵯峨實勝侯爵的女兒強行嫁給了溥傑。 1937年,溥傑和嵯峨浩在日本完婚。不久,在日軍的強迫下,偽滿洲國通過了《帝位繼承法》,其中有一條「皇帝死後由子繼之,如無子則由孫繼之,如無子無孫則由弟繼之,如無弟,則由弟之子繼之。」
  • 臺灣女生發明「太空」安葬 紙氣球裝骨灰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臺灣TVBS電視臺報導,人生最後一程,除了傳統的土葬和火葬,人們開始有不同想法,例如開始普遍的樹葬或海葬;但可能沒想到,未來還可能到「太空」安葬!  白色紙氣球緩緩升空,裡頭載著的不只是空氣,還有往生者的骨灰,以及親友滿滿的思念。
  • 生態安葬!瀋陽骨灰寄存20年及以上免費
    生態安葬!   近日,一條瀋陽市殯儀館(文官屯殯儀館)將於12月10日停止遺體告別和火化業務的新聞引來大家的廣泛關注,很多市民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市殯儀館的骨灰寄存會否有變化。
  • 八寶山有一特別墓地,一半骨灰存在此,另一半在北京中心,他是誰
    孟凡章犧牲時只有18歲,死後,遺物和他拼盡全力推開的那塊石頭,都被收藏在沈丘縣的烈士陵園和博物館裡,為了紀念他,國家決定在他犧牲的地方建一個墓穴,並將其中一半的骨灰埋葬在這裡,另外一半埋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每當列車經過這裡時,都要改道,有時還要鳴笛哀悼,後來,北京市民就在繁華的豐臺區街心花園為他建一個陵園,他的事跡和愛國思想深深地影響著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