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滿軒尼詩》中,一杯奶茶,是阿來和愛蓮共同的記憶;而《春嬌與志明》中,男女主角的重逢卻是交集於茶餐廳中的菠蘿包;《桃姐》中,作為幫傭的桃姐,對茶餐廳的清蒸桂魚和燙青菜,卻有著自己執著的講究;即便是《暗戰》中的何尚生,歷經一番兇險之後,茶餐廳的一碗餛飩麵也足以讓他平復……
這些,都是香港電影中的茶餐廳印記。內地的我們,對於茶餐廳最早的記憶,便來自於香港電影。還記得《旺角卡門》中,張學友扮演的烏蠅那讓人記憶深刻的表情包不?沒錯,場景也是來自於茶餐廳。
茶餐廳,在香港是個特別的存在。從電影中,我們就能看出它的魚龍混雜與接地氣。不管是黑幫大佬,還是街頭小混混,茶餐廳裡,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無論是勞工還是創業初期的年輕人,茶餐廳都能滿足需求。
只是,茶餐廳不僅僅只是個吃飯喝奶茶的地方。對於大部分香港人來說,茶餐廳也是幾代人的記憶,幾乎每個人在這裡都有一份特別的回憶。
周星馳的電影《幸運一條龍》中,眾人為保護老街的茶餐廳各顯神通;《旺角揸Fit人》中,吳鎮宇扮演的壞人叻君為惡一生,卻在茶餐廳有一份說不出的美好情愫。
茶餐廳已經融入香港人的生活並根植在香港人的記憶中,但論起茶餐廳的歷史,其實並不長。說起來,還是在英國佔據香港的時候。當時的英國人來到香港後,也帶來了英國本土的一些習俗,比如下午茶。
說起來似乎有點諷刺,當英國人從中國習得喝茶習慣後,便衍生出了一套自己的下午茶文化。經過百年發展,下午茶文化已深植於英國人之心,捍衛下午茶文化儼然成了他們的一種執念。
以致於不久前,當一位美國網紅在社交平臺發出泡茶視頻後,竟然驚動了英國外交部,最後甚至不惜動用了海陸空三軍,專程來教美國人如何嚴謹地泡上一杯英式紅茶。
英國入駐香港時,也同樣將經過改造的英式茶飲習慣帶到了香港。所以,下午茶時間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底層的香港勞工,怎敢侵擾享受下午茶的英國老闆呢。
於是,當英國人喝下午茶的時候,勞工們只好出門找點事兒消遣,以免打擾自家金主。這時候,最好的選擇自然是找家小店喝喝茶,吃點點心了。於是,茶餐廳的前身冰室就成了勞工們的最佳選擇。
一開始,冰室提供的只有奶茶、咖啡、冰飲,搭配一些中西式的甜品小食。隨著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食物和飲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發展到現在,茶餐廳提供的飲食已可謂是中西合璧,應有盡有了。
所以,如今的茶餐廳不僅僅是香港人的記憶,更是香港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