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的內容理性#
天下網商記者 丁波
五月的一個夜裡,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大象巡護員王曉安在深山裡巡視。
凌晨兩點,他和大象碰了個正著,雙方距離只有10米。王曉安站住了,心想:「活就活,死就死。」不一會兒,大象竟從一旁繞過去了。
做了23年巡護員的王曉安,和每一個勐海縣人一樣,對大象又愛又怕。
在西雙版納勐海縣,每年都會發生多起因亞洲象攻擊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被亞洲象毀掉的香蕉地、甘蔗地更是不計其數。多年來,和這個瀕危物種之間的衝突是當地人不得不面臨的生存威脅之一。
好在這幾年,隨著公益組織阿拉善SEE、阿里巴巴公益平臺上47萬商家的加入,情況逐年有了轉變。
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樣性日,在阿里巴巴公益平臺上過去一年有超過200萬商家通過「公益寶貝」這一網際網路公開募捐形式中的「金字招牌」,陸續參與到支持生物多樣性的公益項目中來。他們守護的瀕危物種包括了亞洲象、勺嘴鷸、長江江豚、滇金絲猴等,2019年為這些特殊的受益對象總計捐贈超過1800餘萬元,累計超過4億筆善款,帶動消費者至少2億人。
越來越多人的公益意識正在被喚醒。亞洲象與當地老百姓,也開始有了新的相處方式。
近百萬人圍觀大象洗澡
5月24日上午10點,一頭「明星大象」在淘寶、微博、鳳凰、北京時間、益直播等直播平臺上同步開啟「公益首秀」。
出鏡的是一頭名叫「羊妞」的亞洲象。三歲不到的羊妞身高2米左右,絲毫不怵鏡頭,調皮地從象爸(飼養員)手裡搶胡蘿蔔,看起來活潑惹人愛。
羊妞的身世特殊,因為患有心臟病而被母象遺棄,後被當地人帶到了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直播間裡的觀眾對羊妞格外捧場,在彈幕裡拼命為它打call。當天,共有近百萬人次圍觀了這場直播,「萌萌噠」是彈幕中最高頻的讚美。
廣東人黃藍羚不遠千裡趕到西雙版納,親歷了這場直播。除了給羊妞餵食、衝澡,黃藍羚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任務——看看自己捐出去的錢究竟去哪兒了?
黃藍羚是一名普通的淘寶掌柜,她的店鋪不大,主要賣一些潮汕美食特產,很辛苦地在兩年做到了5鑽。雖然賺的不多,但這幾年她一直通過阿里巴巴公益寶貝進行捐款。
阿里巴巴公益寶貝是指賣家在寶貝成交以後,捐贈一定的金額給指定的慈善組織,用於相關公益事業。去年2月,一個由公益組織阿拉善SEE發起的「諾亞方舟守護亞洲象」項目,在阿里巴巴公益寶貝平臺上線,並很快得到了商家們的響應。
到今年5月,「諾亞方舟守護亞洲象」項目運作了一年,部分成果已經有了進展。阿里巴巴公益平臺和阿拉善SEE共同招募商家公益體驗官進行實地探訪,深度見證善款執行進展。看到招募公告,黃藍羚幾乎沒有猶豫,立即報了名。
47萬商家和340多萬元善款
在這之前黃藍羚不知道,原來亞洲象這個物種已經瀕危。
亞洲象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早就被列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這些亞洲象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內2個州市、3個縣市區、14個鄉鎮。其中,西雙版納景洪市勐海縣的象群有18隻亞洲象,佔全國亞洲象數量的6%。
在當地人眼裡,亞洲象是他們的「大個子朋友」,是一種圖騰。在景洪市街頭,隨處可見大象的雕塑。但這個「大個子朋友」卻總是給當地人帶來危險。
因為人類行為對野生亞洲象食源地和棲息範圍的逐步侵蝕,象群在食物變得匱乏後時不時會闖入人類的生活範圍,生態的平衡在一步步被打破。野生亞洲象有時到集市上橫行,在道路上隨隨便便掀翻一輛皮卡;有時會到甘蔗地、香蕉地裡覓食,象走田毀,村民們一年的收成便沒有了指望。而一旦亞洲象成群結隊地進入村莊,就會毀掉屋舍,將村民們逼上房頂。來不及跑開的村民,往往難逃被大象踩成重傷的厄運。
每年,西雙版納都會因野象攻擊當地村民而無奈地登上熱搜。2019、2020年西雙版納連續兩年乾旱,山上缺水,亞洲象頻繁下山來到人類活動密集地區覓食,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隨之增多,僅2019年由於人象衝突造成的死亡人數就是2018年的兩倍,達14人之多,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從2011年開始,西雙版納和保險公司籤訂了協議,創立了野生亞洲象公眾責任險。在公益組織阿拉善SEE的幫助下,當地還引入無人機、紅外相機、人員跟蹤監測等手段開展亞洲象監測和預警工作。
勐海縣亞洲象監測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保護和監測大象在這裡是全民事業。過去兩年,他負責研發亞洲象監測系統,所有的系統設計都來自村民的需求。「這件事情非常嚴肅,因為必須精準地知道大象的位置,你如果只是大概知道,稍有差池,村民們的生命也會被大概。」
但如果要從根源上解決人象矛盾,就必須為亞洲象提供一個宜居的環境。
2019年2月,勐海縣林業局與阿拉善SEE基金會合作開展了「諾亞方舟守護亞洲象」項目,成立改造亞洲象棲息地4157畝,建設人工硝塘5個,並在宜林荒山荒地和其他無立木林地上種植1300畝亞洲象喜食植物。
這些工作並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細緻的調研和推動,更需要善款的穩定支持。2019年,「諾亞方舟守護亞洲象」申報了公益寶貝評審,經過項目組的悉心籌備,提交給專家評審長達數十頁、嚴謹的項目申請書;並最終在阿里巴巴公益組織的行業專家評審會上,憑藉項目人員專業沉著的答辯從同場申報的十餘個公益項目中脫穎而出,率先獲得了上線公募的資格。項目入駐阿里巴巴公益平臺後,商家只需要在店鋪商品設置頁面裡勾選公益寶貝,即可實現捐贈。儘管有時一筆訂單捐出去的金額只有2分錢,但涓涓細流卻最終匯聚成了龐大的力量。
47萬商家們或許萬萬想不到,他們在店鋪後臺所作出的一個簡單選擇,能在短短幾個月裡為亞洲象籌集超過340餘萬元善款,推動了西雙版納地區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改善。改變有時候就在這麼微小的行為中聚合出強大的力量。公益寶貝自2006年源起至今,參與商家數量已超過數百萬,帶動消費者近5億人。
幾分錢的「大事業」
5月21日,黃藍羚和其他三位商家公益體驗官從全國各地趕來時,項目已經運轉一年多。
在此後兩天半的行程裡,黃藍羚走進了熱帶雨林,去到了大象的食源地,找到了人工硝塘,並走訪了負責監測、發出預警的工作人員。
她拿著評估表,仔細查看一個個項目的落地情況。
夜裡回到住處,黃藍羚和其他的商家小夥伴、阿里巴巴公益工作人員、阿拉善SEE的項目夥伴、中科院的大象保護專家等一起開會到深夜,審慎地討論、審慎地提出問題和建議。
諾亞方舟勐海亞洲象保護項目評估會現場 攝影師 李惠
這是她第一次這麼深度地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去,這對她來說是不僅是全新的話語體系、知識領域,更註定是一場能長久滋養記憶的深刻體驗。
黃藍羚第一次感到原來公益可以和自己如此緊密親近,公益項目原來可以如此透明地呈現給捐贈人,接受他們的追問直至善款使用的最後一環。除了不能問一問大象,條件有沒有變好外,她親歷了全過程。
黃藍羚不知道的是,阿里巴巴為了讓公益更透明,去年啟動了「鏈上公益計劃」,用區塊鏈技術打造透明公益的基礎設施,推動善款可上鏈、過程可存證、信息可追溯、反饋可觸達、多端可參與,並對平臺上的公益機構免費開放——也就是說,未來捐贈給亞洲象的每一筆錢都能上鏈。畢竟不是每一位商家都有機會和運氣參與到一線探訪中,更多的時候他們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去了解自己每筆捐贈的去向,即使只是幾分錢。
每年,阿里巴巴公益平臺都會聯合公益機構組織多場商家體驗官行動,愛心商家有機會前往實地體驗公益項目的落實,並參與到項目傳播、評估等專業環節——這種人人參與的模式在中國的公益史上都十分罕見。
黃藍羚被觸動了,這改變了她過去對公益活動的看法。
另一名商家覃先生也和黃藍羚一樣頗受觸動。在直播的前一晚,工作人員忙得熱火朝天,覃先生則提出要動員自己店鋪的粉絲,參與到第二天的羊妞直播中。果不其然,第二天,至少500餘位活躍的觀眾因被覃先生的愛心感染而到場支持。
事實上,覃先生、黃藍羚捐助的每一筆訂單所得,都來自於店鋪的粉絲們。某種意義上,這些消費者也是捐助人之一,也可以充分行使知情權和監督權。作為平臺產品的雙邊用戶,商家和消費者共同的深度參與,讓越來越多人的公益意識被喚醒。
這一趟行程,商家們也感受到了公益項目執行時的種種不易。
黃藍羚親眼看到了公益寶貝每筆微小額的捐贈,最終變成了硝塘、芭蕉地,變成了大象的「家園」。和商家體驗官同行探訪的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的專家袁盛東表示,自己已經記不清往返進出項目地多少次了。黃藍羚感慨,「不來的話,我就不知道這個地區的人、這些機構,對保護大象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
「網店生意,也不僅僅是賺錢這麼簡單」
就在羊妞和黃藍羚上鏡直播的同一天,遠在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的另一種瀕危動物——勺嘴鷸也在隔壁的直播間舉行了「粉絲見面會」。參與勺嘴鷸項目的商家公益體驗官,為在直播間發送生態環境心願的用戶們執筆寫下了心願牌,並親手掛在了保護地的棧道兩側。
如今,隨著阿里巴巴等企業、機構和平臺的加入,保護以亞洲象、勺嘴鷸等旗艦物種為代表性的生物多樣性的公眾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關注到這些生物的處境。
到這個月,僅阿里巴巴公益平臺上,就有超過200萬商家陸續參與到支持生物多樣性的公益項目中來,總捐贈額超過1800餘萬元,累計超過4億筆捐贈善款,影響消費者超過至少2億人。
因為企業、平臺、商家的關注和資源投入,勐海縣的生活也越來越有序。
過去大象進村後,老百姓對著大象磕頭祈求免於傷害,如今,老百姓已經會下載當地自主研發的亞洲象監測App,主動加入預警系統。
當地對亞洲象「肇事」的賠付標準也在提高。人員死亡補償提高至40萬元/人,較2018年提高了20萬元;造成糧食作物損失的,水稻補償600元/畝,較2018年提高了500元/畝。再過一陣子,勐海縣部分路段的路燈將接入預警系統。當大象要出現時,預警中心就會通過燈光閃爍,來提醒來不及看簡訊的司機們提前迴避。
在回程的汽車上,黃藍羚說,這次行程,除了增加對亞洲象的了解,也改變了她的公益觀。過去,她參與捐助平臺公益更多的只是習慣性動作。但現在真切地感受到,一個訂單捐幾毛錢的「小事」,竟然關係到勐海縣三十多萬居民的生活。
她知道,自己已經和這片土地及這個「大個子」動物有了不解的淵源,自己手頭的網店生意,也不僅僅是賺錢這麼簡單了。
編輯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