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10月16日,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第二天,不少亮眼的核心裝備、關鍵技術和海洋生物成為會場熱議的焦點,不僅吸引了眾多海洋相關產業的專業觀眾,也吸引了不少普通市民前來打卡。有哪些海洋科技成果「黑科技」在現場亮相?著力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有什麼新動作?南都記者深入海博會現場,多角度呈現不一樣的海博會風採。
10月15日。深圳會展中心,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一位市民正在觀看海洋經濟空間布局的介紹。
10月15日。深圳會展中心,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一位市民坐在小車上體驗海中VR。
中海油3D版「貪吃蛇」鑽井技術:
隨鑽測井系統和旋轉導向系統 能源技術新突破
在此次海博會展區,中海油歷時8年自主研發的隨鑽測井系統和旋轉導向系統也一同亮相。這兩項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端海底能源勘測系統,不僅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也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兩者結合共同下海的組合也被媒體譽為3D版「貪吃蛇」。
記者了解到,以往包括上述兩項系統在內的一些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的關鍵技術和設備主要被國外壟斷,我國開展相關的勘探開發一般都是靠購買設備、裝備或購買服務,但無論是購買設備還是租用設備,都是相對被動,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受到一些限制。「這些關鍵技術沒有很炫酷的外表,但對於的整個油氣勘探工作至關重要,在這方面的自主研發不僅是國力的體現,也是國家能源供給保障的能力要求。」內部人士表示,對於能源保障而言,能源技術革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技術的突破,能力和成本就很難滿足需求,也就滿足不了能源供給。
作為中海油的「主場」,目前我國南海的油氣資源以自營勘探開發為主。換句話說,如今大家使用的來自祖國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氣,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海洋石油工作者在南海海域的勘探開發能力和對資源的認識程度都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南海已開發油氣田品質較好,勘探開發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另外,南海主要石油產區珠江口盆地和北部灣盆地石油探明程度均不足20%,鶯歌海盆地、瓊東南盆地等天然氣產區天然氣探明程度不足10%,剩餘油氣資源潛力巨大。從公開信息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國海上油氣田每桶油成本接近30美元,遠低於我國陸上油田。
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而言,南海的油氣資源勘探和開發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天然氣,可以直接以清潔能源的方式提供電力、天然氣的能源供應,目前中海油位於深圳的大鵬半島的兩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正源源不斷地為深圳市供給清潔能源,前述內部人士說。
常壓潛水系統。
深海富鈷結殼採樣車。
「天涯」深淵著陸器。
海洋新城全新規劃沙盤:
360度臨海親水的「海味」城市公共空間
海洋新城規劃沙盤。
去年啟動國際諮詢的海洋新城城市設計將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珠江口東岸、深圳大空港規劃區西北部的這片7.44平方公裡空間上。
毗鄰全球第一大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位居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帶,海洋新城被譽為深圳繼前海之後獲得的又一個承載國家戰略的稀缺性增量發展空間。海洋新城重點聚焦世界海洋產業前沿領域,廣泛聚集國際國內高端海洋創新資源,深入開展粵港澳和全球海洋產業創新合作,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先鋒範例」,構建全球海洋治理的戰略合作平臺、中國海洋生態文明的示範標杆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海洋科創基地。
在此次海博會特區建發展區,完成國際諮詢的海洋新城規劃第一次以實體可感的沙盤與公眾見面。包括藍色總部基地、大數據中心、海洋研究所、藍色孵化器等在內的中歐藍色產業園,和超級碼頭、海洋博物館、圖書館等設施的基本架構已現雛形。
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設計二所城市設計總監任蓮志向南都記者介紹,海洋新城7個方面做到了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獨特之處。在生態方面,海洋新城7.44平方公裡的面積中,除去水系、生態用地和道路以外,淨建設用地只有2.4平方公裡,是國家生態用海和減量規劃建設方面的獨特典範。此外,海洋新城還採用了海上紅樹和濱海相結合的防潮緩衝帶,未來可抵禦500年一遇的風暴潮和海平面上升,將生態和人的活動空間與城市的濱海安全進行了很好的結合。
海洋新城將會打造一個超級碼頭,為市民提供一個360度臨海親水的「海味」城市公共空間。作為海洋新城首期啟動部分,中歐藍色產業園初步構建了2+3的蔚藍藍色產業體系,包括了海洋高端設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態環保、海洋現代服務等。
海洋科技園:
規劃總面積34.5萬平方米 服務深圳一灣兩翼三區
除了海洋新城,在海博會現場,記者還在中船重工展區見到了深圳海洋科技園的戰略規劃。依據該份規劃,深圳海洋科技園將發展為立足深圳、依託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基地,引領海洋科技創新發展方向,構造海洋科技文化生態,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空間上,南山海洋科技產業園規劃總面積為34.5萬平方米,中船重工將於南山開發集團一同重點推進深圳海洋工程技術研究落戶深圳海洋科技園,成為海洋科技創新研發基地的重點依託;海洋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基地將重點布局海洋眾創空間、創業孵化器和產業加速器;海洋高端服務基地將重點布局海洋金融、遠洋貿易、現代港口物流、產業交流與會展、人才培訓和科普教育、海洋文化創意與濱海旅遊。
「海洋科技園不僅是一個物理的承載空間,更是一個海洋新興產業的原創單位,提出了服務深圳一灣兩翼三區的概念。」中船重工方面現場工作人員表示。
鹽田港:
將打造鹽田港區東作業區全球首個20萬噸級智慧碼頭
作為深圳市屬唯一涉海類國有大型企業集團,鹽田港集團是深圳核心的藍色力量,承載著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使命。在本次海博會上,鹽田港也帶來了智慧港口的呈現。「操作員通過遠程控制中心,對雙小車岸橋主小車進行人工幹預,完成貨櫃從船到岸橋平臺的裝卸,岸橋副小車自動作業,完成與水平運輸設備間的自動裝卸,無需準確對位和備動等待。」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波向記者表示,為積極響應智慧城市建設,鹽田港集團將打造鹽田港區東作業區全球首個20萬噸級智慧碼頭。體驗區內可以看到,一個沙盤模型靜態展示了鹽田港東港區一期自動化碼頭的規劃,同時,在該區域還設置了掃描二維碼便可觀看的未來自動化碼頭動態演繹場景。
在鹽田港展區還設有一個互動體驗屏展示綠色港口。屏幕整體畫面呈現了海岸上鹽田港集團在綠色能源設備上的應用,主要包括天然氣(LNG)拖車、岸基船舶供電系統、油改電、油改混,甚至還有關鍵技術以及節能數據的詳細提示。在該畫面的中底部呈現的則是動態海底場景,體驗者通過點擊海底區域,就會看到魚群遊動、海藻搖曳的生動畫面。該體驗形式主要展現的是鹽田港集團連續11年海洋增殖放流超過4580萬尾,連續13年義務植樹2.1萬餘株的綠色環保生態理念的實踐成果。
統籌:南都記者 孫雅茜
採寫:南都記者 吳靈珊 孫雅茜 程昆
攝影:南都記者 趙炎雄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