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媒:澳大利亞說中文人群增長最多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21日電 據澳洲網編譯報導,2月21日是國際母語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專家近日分析了在澳大利亞不同語言的發展趨勢,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增長最多的群體是說中文(普通話)的人群。

更多澳大利亞人說亞洲語言

SBS報導,澳大利亞人口構成的最大變化是那些非英語背景的人,他們現在佔總人口的21%,該比例高於1996年的15%,來自中國和印度的移民大幅增加。數據顯示,1966年,來自印度和中國的移民佔總人口1.6%,2016年達到15%。

最近一次人口普查顯示,澳大利亞說中文、旁遮普語、波斯語和印地語的人數增長最快。其中,增長最多的群體是說漢語普通話人群,有60萬人在家裡說普通話,自2011年以來增加了26萬人。

說普通話、旁遮普語和印地語的澳人增加了,相比而言,說義大利語和希臘語的人數減少了。1996年,義大利語是澳大利亞的第二語言,而現在說義大利語的人數下降了2.8萬人。研究表明,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更可能說母親所說的語言。

對此,部分語言專家稱,澳大利亞正在經歷從說歐洲語言到說亞洲語言的巨大轉變。人口學家卡普阿諾(Glenn Capuano)表示,在澳大利亞語言多樣化是一個長期趨勢。「在過去20年裡,澳大利亞增加了約200萬人說英語以外的語言,說普通話的人數在20年裡增長了5倍。」同時,卡普阿諾指出,澳人會詢問非英語母語者的英語熟練程度,對在澳大利亞生活的印度人來說,掌握兩種或多種語言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華裔女兒學中文和希臘語

據了解,斯文特克(Nina Sventek)5歲的女兒安布爾(Amber)從小就在學說希臘語和中文,以便了解兩種文化。據悉,斯文特克出生在中國,而丈夫尼克(Nick)的父母是希臘人和克羅埃西亞人。斯文特克說:「我們喜歡兩種生活方式,包括食物、社區和節日。」除了在墨爾本的一所小學就讀外,安布爾每周還要在希臘語和漢語學校中分別學習3小時語言課程。

現年33歲的亨德弗(Payal Hemdev)是墨爾本的一名廣告文字撰稿人,她說:「我6個月大的時候從印度移民到了杜拜,在2015年搬到了澳大利亞。我能說流利的英語和印地語,還能說阿拉伯語和基本的信德語。」當亨德弗與丈夫以及在海外的家人說話時,她可能會用英語開頭,用印地語結束。

據悉,現年31歲的墨爾本程式設計師薩塞裡奧(Marisa Cesario)和她的家人互相說英語,而不是義大利語。她說,父母是「地中海混血」,有義大利人、希臘人、黎巴嫩人和馬爾他人的血統。薩塞裡奧的父母曾經在南非和埃及生活過,他們還會說南非的公用荷蘭語以及阿拉伯語。薩塞裡奧在家裡會說一點義大利語,但現在很少使用。「我希望能說更多的義大利語,並渴望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希臘語。我也希望父母能用他們會的所有語言和我們交談。」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春天來了?對華出口大跌77.8%後,銅價漲至7年新高!
    隨著拜登就職典禮逐漸臨近,澳媒也在慶幸,澳大利亞的春天也要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大宗商品開啟瘋狂牛市!澳媒:澳礦商的春天來了據《澳華財經在線》1月11日報導,新年首周,國際期貨市場多數品種價格出現連日飆漲,連創新高。
  •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2020-12-12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原創 童黎 觀察者網澳大利亞近年來頻頻在對華問題上「反覆橫跳」,時而挑釁,時而說起軟話,意圖保下和中國的生意往來。美媒注意到,澳政客這是急著向美國證實自己的價值呢……12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給出了以下發現:過去幾年,澳大利亞一直衝在「反華」前線,第一個禁了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意在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第一個不懷好意地煽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美媒進一步分析,縱觀澳大利亞歷史,這個國家一直依賴於與某個遙遠大國結盟。
  • 澳洲新聞網:澳大利亞學習中文的學生人數翻番
    中新網8月14日電 澳洲新聞網14日刊文稱,報告指出,自2008年以來,澳大利亞學習中文的學生人數已經翻了一番,達172832人,佔全部入學人數的4.7%。
  • 擔憂損失5504億,澳大利亞主動對中國示好!轉身又向WTO「告狀」
    隨著疫情形勢的平穩,澳大利亞經濟也正式步入了復甦。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澳大利亞GDP增長了3.3%,為年內首次錄得正增長,同時也標誌著該國6個月的經濟萎縮結束。然而,就在澳大利亞還沉浸在GDP增長轉正的好消息時,另一則壞消息也到來了。將損失5504億!
  • 華媒:澳大利亞神秘「死亡公路」 多人附近失蹤
    中新網5月3日電 澳洲新快網5月3日刊文稱,《狼溪(Wolf Creek)》是澳大利亞最知名的恐怖片之一,講述背包客的可怕遭遇,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然而,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內陸一條蜿蜒曲折的公路被稱為現實版「狼溪」,曾有10多人在此地失蹤或遇害。近日,該地再度發生了一起失蹤案件。
  • 俄羅斯煤炭加速搶佔在華市場份額,澳大利亞要坐不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我國最大的兩大煤炭進口來源國,從印尼以及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就佔據了我國超過70%的進口總量。其中,印尼煤炭佔據了46%,澳大利亞佔據了26%。除此之外,俄羅斯和菲律賓的對華煤炭出口規模也十分可觀,分別佔據了我國進口總量的12%以及11%。
  • 澳超市涉歧視:中文布告限買兩罐奶粉 英文限4罐
    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澳大利亞超市巨頭伍爾沃思有限公司被指種族主義:購物者發現,中文和英文標誌對嬰兒配方奶粉的限購數量不同。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月23日報導稱,至少四位顧客注意到講中文者和講英文者的嬰兒配方奶粉限購量不一樣。
  • 澳洲新聞網:澳大利亞學習中文的學生人數翻番-中新網
    文章摘編如下: 在大多數孩子還在努力掌握英文基礎的時候,阿德萊德西澳學生埃梅裡克·比肯(Americo Beecken)和梅麗·潘特拉迪斯(Mei Li Panteladis)已經沉浸在中文學習中。
  • 澳大利亞總理會見中文媒體 與會者談感想
    中新網7月22日電 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20日在雪梨會見中文媒體引起了傳媒界的關注。參加會見的澳洲東方華語電臺臺長盧軍宏22日表示,希望華人傳媒更應積極融入主流社會,為促進中澳兩國的友好做出貢獻。  盧軍宏臺長22日接受澳洲abc廣播公司採訪時談了自己的感想。
  • 美媒:歐洲讓拜登的對華政策「難上加難」
    與此同時,多家美媒悲觀預測,歐盟的做法將損害拜登就任後的歐美關係,打亂拜登的對華政策,讓其變得難上加難。美國《華盛頓郵報》7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表示,他希望建立起一個全球聯盟,以抗衡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此前,拜登團隊還曾表達過希望與歐盟在涉華問題上密切合作的願望。然而,文章指出,中歐協定的達成表明,拜登這一企圖要實現是多麼的困難。
  • 澳大利亞措手不及:美英法一邊「口頭支持」,一邊搶走其中國市場
    澳大利亞或許應該意識到,自己正成為一個可悲的笑話,那些支持自己的國家正在接管其對華的貿易份額,畢竟很多國家都可以替代澳大利亞成為中國的供應國,而澳大利亞卻沒有太多選擇。中國是澳大利亞龍蝦最大出口市場,據澳洲官方的數據顯示,在2018至2019年度,該國龍蝦中約94%都出口到中國,同時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市場佔據37%的份額。今年11月初,有澳媒披露澳大利亞活龍蝦在華滯留、面臨到貨延誤問題,隨後澳大利亞龍蝦業決定暫停對華出口龍蝦。
  • 原創丨中國應殺雞儆猴,澳大利亞就是那隻雞!
    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佔澳大利亞出口份額的三分之一,中國是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夥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金主,澳大利亞這個國家過去些年之所以日子過得美滋滋,完全是得益於中國經濟的成長。2008年金融危機後,澳大利亞貨幣曾經暴跌一半,但在中國經濟增長的刺激下,澳大利亞很快走出陰霾,重回經濟穩定增長。
  • 中國成澳大利亞第一大旅遊客源國,在澳消費額連續六年排第一
    據《經濟日報》3月19日報導,根據澳大利亞旅遊研究機構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旅遊客源國,中國遊客連續6年在澳消費金額排名第一。截至2017年12月底統計,約有133萬中國旅客訪澳,消費達104億澳元,較上年增長14%,佔澳大利亞國際旅遊消費近四分之一。
  • 法國酒在華銷量下降 法媒:中國市場有長期活力
    參考消息網2月15日報導 法媒稱,行業數據13日顯示,去年法國對華葡萄酒和烈酒銷量下降。據法新社2月13日報導,法國葡萄酒和烈酒出口商聯合會稱,2018年對法國第三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的銷售額為10億歐元,下降了14.4%,但對新加坡和香港的葡萄酒出口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對華出口的大幅下降。
  • 為啥澳大利亞要不斷招惹中國?對華戰略疑懼才是根本
    因此,澳大利亞歷屆政府都提出了"面向亞洲"和"融入亞洲"的口號,也比較重視發展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但是中國崛起後,澳大利亞對華政策一直是防範有餘、信任不足,表現出一種疑懼心理。這種心理中,既有對華疑慮、防範的成分,也含有對華畏懼、恐慌的因素。
  • 果然,澳大利亞政客開始鼓吹「抵制中國貨」了!澳媒一秒打臉
    據海外網12月1日報導,中澳發生貿易爭端之際,澳大利亞前參議員、極右翼政黨「一國黨」黨魁保琳·漢森公然鼓譟「抵制中國貨」,引起澳輿論關注。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1日以《為什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註定會失敗》為題刊文指出,這種做法將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後果。
  • 澳大利亞可長點心吧,美英法正暗中截胡澳在華市場
    最近,澳大利亞就嘗到了這種滋味。因為「漫畫事件」,澳大利亞也算是榮登各大新聞熱榜。如今事件仍然在不斷的發酵,雖然莫裡森開始了「滅火」,但是「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就在12月3日,澳大利亞議會通過一項最新立法,該法案賦予澳聯邦政府權力,可否決各州、議會或機構與外國政府之間所籤署的任何協議。
  • 澳媒:又一個!澳大利亞昆士蘭警方學中文
    據澳洲新快網援引澳洲廣播公司消息,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新利班區南部城區的多名警官正在學說普通話,以便更好地與新利班區(Sunnybank)及周邊城區的居民交流。據悉,這項倡議由新利班區代理高級警長莫裡耶(Michael Morier)發起。
  • 日本華媒:日本菸民為何日漸「陰盛陽衰」?
    日本華媒:日本菸民為何日漸「陰盛陽衰」?由此便可以看出,日本的低收入人群中女性要佔絕大多數。日本《產經新聞》明確指出,年收入越低的日本人當中,習慣性吸菸者所佔比例就越高。  近幾年,日本國內禁菸區越來越多,香菸稅也越來越高,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吸菸者的比例比往年有所減少。而與此相反的是日本女性菸民呈現出的增長趨勢、年輕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