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不斷的提升自己

2021-01-08 文文育兒寶典

有專家指出,做父母有5種境界,由低到高依次是:一是捨得給孩子花錢,不計代價;二是捨得給孩子花時間,總是陪伴在孩子左右;三是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跟風,在意孩子的健康、頭腦和心靈;四是為了教育孩子而主動學習;五是為了教育孩子修煉自己。

由此可見,一路陪伴孩子成長,一邊修煉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好媽媽的標準是什麼呢?溫柔,善良,有才華,還是能幹,從容,有耐心,這些都是給好媽媽貼的標籤,你做到了幾個呢?

是不是突然間覺得全部做到真的是太難了?每天不都寫作業,因為吃飯而雞飛狗跳嘛?

每一天都在糾結孩子的考試成績,每次都會因為成績的好壞歡喜或擔憂,有時候自己都覺得自己像神經病一樣,喜怒無常。

絕大多數的媽媽在孩子上學以後,都會發生每天的情緒失控問題,並且不同事件可以引發不同程度的「瞬間爆炸」。面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更是感覺「360度全方位立體交叉式」的暴擊自己。

這些根源不是別的,正是父母自己內心的緊張,不安,焦躁,導致的情緒化失控。把自己內心的壓力強行轉嫁給孩子。

凌想老師認為,新的一代父母開始學習,接受新的觀念,這只是父母們成長的第一步。因為「好媽媽」修煉自己到一定程度,最終要達到這樣一種境界:透過事,看到人,滿足孩子的內在需求。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1.望子成龍心切

其實看見這樣的家長,我也感同身受,小時候我媽就是這樣,只要見到我有一分鐘離開了我的小書桌,我媽就要開啟唐僧模式,我要再多待兩分鐘,我媽就會爆炸,我們家的大戰知道我高中畢業才熄火。

其實媽媽是為我好,要我出人頭地,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回憶起上學到高中畢業,沒出去玩過,連家裡哥哥姐姐的婚禮都沒有參加過。

2.把自己未完成的願望,讓孩子來完成

網上有個小故事說有三種鳥:第一種,這種鳥非常優秀,可以飛得很高很遠,可以到所有自己想去的地方;第二種,有的笨笨的,但是努力一點多飛一會兒還是可以達到目標的;第三種鳥,自己笨,又不勤奮,然後下個蛋,孵出來小小鳥,讓小小鳥替自己想去的地方,可是小小鳥並不想去。

多諷刺的故事,不過細想想,小小鳥也有自己的理想,小鳥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還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是不是有點缺乏道德主義。

3.攀比心,總被「別人家孩子」刺激到

親戚,同事,朋友大家到一起,總是願意炫耀自己的孩子,自己孩子懂事,自己孩子多才多藝,自己孩子成績好,學習不用操心等等,這時相對平庸一點的孩子的 家長就很煎熬,心裡就很難過。回了家這種被碾壓的情緒,猶如「洪荒之力」發洩到孩子身上。

如何修行到最高境界

1.放寬心

做一個稍微「懶惰」一點的家長,嘗試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多一點自主權,其實孩子的能力遠超出你的想像。因為對於孩子事無巨細的照顧,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攬,很容易導致情緒失控。

2.給孩子說明自己的機會

有時候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說:「我知道啊,就是還沒改呢,」這時候你會被孩子所謂的「頂嘴,強詞奪理」氣的火冒三丈。但是你真的有等到孩子改到最後嗎?

有句話一個巴掌拍不響,在與孩子大戰爭吵的時候,有反省過自己嗎?真的去從孩子的出發點,看過這件事情嗎?

3.有質量有溫度的陪伴

很多家長跟孩子不在一個頻道上,總是以「監工,管教」的身份態度,來看著孩子。這是監控而不是陪伴。我們應該帶著誠意,跟孩子保持一致,孩子給媽媽背誦幼兒園新學的唐詩,媽媽應該認認真真的聽,而不是切著菜看都不看孩子一眼。

或者當下,感同身受,同理共情才能真正的明白孩子所做的一切。

4.自我反省

經常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情緒管理的很好會發生這種情況嗎?為什麼跟孩子變成「天敵」了,如果把工作情緒和家庭情緒分開會這樣嗎?如果跟孩子爸爸有良好的溝通,會有這麼多委屈嗎?最後把這些負面情緒,發洩在弱小的小孩子身上。

5.學會冷靜思考

非洲有句諺語:「哀怨只能說三遍,第四遍就變成了你的靈魂。」

我們可以有不滿,但是要學會自我調節,不能自己無限放大問題的嚴重程度,然後去冤枉孩子。

相關焦點

  • 甜睡天使計劃 | 21天實踐陪伴營,許你的孩子一個好夢!
    困難兒童越來越多,問題層出不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的睡眠出了問題。於是,很多媽媽都會儘量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早早地帶孩子上床,可是效果依然甚微,甚至一兩個小時後孩子仍在床上折騰呢。那是因為:關於孩子睡眠,背後的那些關鍵因素,你可能並沒有真正理解!
  • 好媽媽勝過好大夫?!咳嗽君來襲第六季 - 拷貝
    這位媽媽學了兩天就可以解決孩子的感冒發燒,可見小兒推拿並不是多麼難學,當然不難學也是因為得到了明師的手把手教學和媽媽自己用心學習思考。會小兒推拿的媽媽勝過好醫生啊,再好的醫生也不會有媽媽對孩子那樣的用心,所以,真正的愛孩子,就學學小兒推拿,了解一些基本的中醫常識,孩子生病時便可以從容應對,很多孩子的常見病,都可以在媽媽的一雙妙手下痊癒。分享一下我家小子感冒發燒咳嗽接著又積食發燒的經過。
  • 我的兩個願望:陪伴孩子,陪伴父母,一起成長!
    愉悅的新年第一天,心情像陽光一樣明媚燦爛,正沉浸在自己的幸福小世界裡,卻收到一個朋友的求助信息。12歲的孩子跟家人起了爭執,新年的第一天鬧自殺。因為距離遠,沒辦法去現場幫助解決問題,在電話裡和她迅速交流了情況,好在孩子家長通過其他途徑,局面暫時得到了控制。這樣的事情,就像今天陽光下凜冽的寒風,有許多人生活在幸福裡,也有不少人心裡冷的徹骨,卻不知去向何處。
  •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起點和基點,而陪伴式教育,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家庭教育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孩子出生後,從小到走入大學校門,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所以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即啟蒙之師。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一些人以為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報各種課外班,給他們請最好的老師,培養他們的各種特長。助力孩子成長的動力源泉是「親子」互動,沒有了爸爸媽媽親身參與的家庭教育實際上已經變得名存實亡。
  • 二十五年教齡老師反思:中小學老師該如何突破職業局限,不斷成長
    一提到老師,知書達禮、博學多知、傳道授業解惑這樣的光環,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尤其是從事基礎教育的中小學老師,他們長年累月,兢兢業業,像老黃牛一樣,認真備課,輔導學生,與家長溝通,忙得像陀螺一樣,一刻也停不下來。甚至有的高中或職業高中的老師,住在學校,忙到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家人,更別說輔導自己的孩子。
  • 《三十而已》:孩子被關小黑屋,媽媽做法太帥了!這是當媽的修行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無可比擬每個人一生中,母親對自己的影響總是巨大的,一個母親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莊,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母親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孩子思想觀念的形成。
  • 家長陪伴孩子「益」起成長
    就讀市實驗小學六(2)班的小志願者文馨藝從幼兒園開始便由爸爸文水源和媽媽李豔芳領著參加志願服務,別看只有11歲,已是一名有著7年志願服務史的資深志願者。李豔芳告訴記者,為讓女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小教育孩子「索取」之前要先「付出」,多年來家庭日和親子樂幾乎都在志願服務中度過。「有一次去華宇樂頤養院探望老人,在人群中孩子能夠觀察到一些老人家躲在一旁,情緒低落,便主動去跳舞哄老人家開心。」
  • 「爸爸媽媽,我能照顧好自己」 石家莊的倆少年在疫情中成長
    資料圖片家長提供為了能多陪伴子茼,順便監督他的學習,子茼媽媽有時會將他帶到單位,邊工作邊照看子茼。子茼的班主任得知情況後,與子茼的媽媽取得了聯繫。「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給子茼制定了硬性規定,老師給子茼打電話視頻督促完成學習任務。幸虧學校老師的及時幫助,我才能更好地兼顧工作。」子茼媽媽說。「爸爸媽媽加油 我會照顧好自己」在老師的幫助下,於子茼的居家生活也變得更有規律了。「我早晨七點半起床,自己做一個簡單的早餐。我每天都有自己的學習小任務,會看看喜歡的課外書。」
  • 如果覺得自己是好媽媽,陪孩子過一個暑假試試
    在此特別感謝為孩子辛勤付出的每一位老師以及保育阿姨,門衛大叔等等(以上排名不分先後),感謝他們為媽媽不用再帶孩子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可惜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年的夏天又來得更為猛烈一些。上海的第一個高溫警報比往年提前了一個半月。一個半月什麼概念,也就是說35度以上的高溫以往在我們這個地區,只會出現在盛夏的三伏天啊。
  • 「職場媽媽」瞧不起「全職媽媽」,老師:孩子一上學,她們都辭職
    小艾生完孩子後,全職媽媽一做就是6年多,期間很多同齡的寶媽都嘲笑她沒有工作,靠老公養,財政不自由,在家肯定沒地位。小艾聽周圍人這樣說,心裡自然免不了難受。但是每次看到孩子這麼小,就會背詩、懂禮貌、性格活潑開朗。小艾都覺得這一切都值得。當初小艾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學什麼都快,老師每次見到小艾都會誇獎她把孩子帶得好。小艾不好意思地說,我平時沒什麼事,就在家教教孩子。
  • 陪讀媽媽日記:把孩子教育好,是為了自己到60歲的時候不後悔
    5月20日 星期三 晴這場疫情打亂了原來的生活,我選擇了放棄店裡的生意,在家陪孩子學習了三個多月。這期間,因為店裡已停止營業,所以好多想租店面的人,不時地打來電話詢問,讓我有些心煩意亂。我的本意是不想出租,因為這個店,是自己的房子,所以裝修的比較高檔,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和汗水,有好的地理位置和客源,真的不捨得放棄。
  • 孩子在家如何學英語,英語考試怎麼考好,家長如何陪伴
    導語:孩子在家如何學英語,英語考試怎麼考好,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好英語?即使家長考慮的再周全,孩子每天都會有新的問題產生,湯圓媽媽今天就遇到了一個難題。因為期中考試湯圓他們班英語成績不理想,老師在群裡給大家總結英語考試,有部分題是課本上沒有出現過的,也就是課本上沒有學到的,很多孩子一碰到沒有學的就不會了。而那些一直在課餘有強化學習英語的,在這次考試,即使課本上沒有出現過的題,他們在課外也學習過!因此答題比較順利。老師的總結說明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英語學習一定要注重英語學習的持續,拓展。
  •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父母傾其一生,都在為孩子努力。忙事業,忙賺錢,希望給更優渥的生活條件,更好的學習環境。可有時卻發現,我們給的並非孩子想要的,便與孩子漸行漸遠。而孩子的成長,又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過期彌補無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 孩子成長中沒有爸爸陪伴,多半會自卑懦弱,這些「缺陷」油然而生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有多重要?孩子自卑懦弱,多半是爸爸的「功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父母的存在的,缺少任何一方對孩子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一些父親,卻從來都沒有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過,以至於孩子的童年是殘缺的。
  • 孩子最想要的禮物是什麼?玩具?電子產品?都不是,是你的陪伴
    往往為了種種原因,缺失了用心的陪伴。陪伴,是最好的愛「我忙得要死,哪有時間陪孩子玩。你整天在家閒著,你帶就好了嘛。」「我晚上有飯局,不能給兒子過生日了。你們自己去吃好了。生日禮物我買好了,一會兒快遞送上門。」忙,忙,忙,這樣的話是不是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呢。
  • 「爸爸媽媽,你們為何沒有時間陪我」,孩子一句話,讓父母淚目
    這篇文章是《兒女問媽媽,你為什麼沒有時間陪我》,在文章裡媽媽說,媽媽沒有時間陪你,是想賺更多的錢,送你上更好的學校,接受更好教育。女兒卻說,媽媽我長大了也要賺更多的錢,送你去更好的養老院。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一、孩子成長的遺憾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安迪被問到爸爸媽媽工作忙的時候自己孤獨嗎?
  • 成都有個長耳朵「萌萌兔」老師,孩子作業好不好?兔子說了算!
    老師說法:遵循孩子成長特點,漫畫搭建溝通平臺生於1988年姚勤,從事教育行業也有五年之久,談及自己自創漫畫評語一事,她告訴記者,自己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而與孩子們在評語互動的漫畫兔實際上也是自己的自畫像,從一年級開始,她就已經用類似方式與孩子們進行交流了,「單純的文字評語對一年級的孩子而言顯得有些枯燥,我想到了用漫畫的形式吸引他們,讓孩子們更有興趣地去翻看自己的作業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其中22.1%的孩子「冷酷」;25.7%的孩子「自卑」;56.5%的孩子「暴躁」,而這些孩子大部分都缺乏安全感。女星陳喬恩在節目中就曾經提起過這種傷害,她表示自己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罵,後來聽到媽媽的腳步聲,都覺得像魔鬼來了。在談到她媽媽的時候,竟然還會下意識地向後面看。可以看得出來,在陳喬恩那種潛意識裡面深藏的恐慌和不安,就算是過了這麼多年,仍然不會消失。
  • 孩子喜歡唱反調?寶寶強迫症的一種,要追溯到媽媽童年的成長缺失
    但是寶媽會想到,這就是小孩子任性調皮,長大了自然就會好了。每位寶媽都會這樣說,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好了,但是幾乎沒有一位寶媽去深究這其中潛藏的問題所在。其實有這些表現的寶寶,大多數都很執著,甚至在某一方面表現優秀。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成長中的弊端就會出現。
  • 幼兒園老師坦言: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上學後以下優勢很明顯
    不管是被迫還是自願的,她們其實都更關心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到底好不好?表妹家孩子現在2歲多,之前都是婆婆幫忙帶的,但是最近她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比如不講衛生、蠻橫霸道,還跟著老人學講髒話,而且看電視還有癮。她擔心再這樣下去,孩子養成一些壞毛病,以後很難管。所以,她就考慮辭職,自己全職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