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冬的細犬理想

2020-11-22 三聯生活周刊

韓曉冬的細犬理想

2006-02-14 13:55 作者:蔡偉 2006年第6期

細犬改變了這兩人的生活軌跡——韓曉冬,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曹雙倉,河間市留古寺鎮細犬養殖基地創辦人。他們也試圖從某種程度上影響著這種中國細犬的命運。

因為偶然看到一幅宮廷畫,幾年前一個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學生迷上了細犬;而此時在河北,一個養雞場主為試圖振興這種細犬已經在河間鄉下開始了自己的夢想。兩人在相識後,將他們的培育標準共同瞄準了一幅宮廷畫上的犬——清宮外國傳教士郎世寧畫的《竹蔭西圖》。他們夢想培育出這幅畫上「康熙皇帝最欣賞的狗」:一種青灰色的短毛細犬。因為這幅畫上細犬的毛色,比起郎世寧和另一位同時期外國傳教士艾啟蒙所畫的《十駿犬》中各種顏色的獵犬更讓他們著迷。然而故宮博物院長期研究清朝宮廷畫的專家聶崇正先生卻指出,《竹蔭西圖》不但並非為康熙而作,而畫名更說明,那條讓這兩位入迷者作為標準而致力於培養的其實是一條西洋犬。不過這個美麗的錯誤倒是開始了一個正確的行動——從1996起,中國細犬的培育在這兩個人的明確標準引導下已經進行了近10年。雲南地理所專家、致力於保護藏獒品種的張帆先生對記者強調,只有制定出一個標準,在這個標準上不懈培養,一個狗種的繁育才能走上正路。

細犬改變了這兩人的生活軌跡——韓曉冬,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曹雙倉,河間市留古寺鎮細犬養殖基地創辦人。他們也試圖從某種程度上影響著這種中國細犬的命運。

見到韓曉冬時候,他正在與一位中年人談得熱烈。幾乎一個小時後他才抱歉地說,系裡派下任務,要為前副總理、獨臂將軍餘秋裡做塑像,那中年人正是餘秋裡的兒子。韓曉冬的本行是雕塑,但當開場白從中央美院雕塑系的老主任劉開渠迅速過渡到細犬後,他的語速才明顯快起來。在筆記本電腦上,韓曉冬讓記者看他最為得意的「作品」——「豆沙」,一隻青灰色的母細犬。之所以讓他得意,是因為這隻犬與瀋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竹蔭西圖》中那隻犬——韓曉陽培育的終極目標——在毛色和形態上已經非常相似。而就在當下由國家博物館發行並熱銷的狗年金磚上,印製的圖案也正是《竹蔭西圖》中那隻著名的犬。

韓曉冬和細犬的緣分可以說就源於這幅畫。大學三年級,1998年,有朋友送了韓曉冬一隻小細犬,當時他並沒有太在意。小狗長大後,他發現這隻狗和他此前看過的《竹蔭西圖》中那隻狗非常相似。韓曉冬說,這個發現讓他對細犬,尤其是畫中那種顏色的細犬開始著迷。後來這隻叫「菲菲」的細犬丟了之後,他開始上網尋找細犬,由此認識了正在河間養殖細犬的曹雙倉。「我在網上看到老曹的網站,後來和他聊天,還見了個面。當時他的院子裡有200多隻狗,什麼品種的狗都有。」第一次韓曉冬從曹雙倉那裡用400塊錢買了一隻細犬,這也是曹雙倉唯一一次賣狗給韓曉冬,兩人最後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與中國各地的許多犬種一樣,細犬其實在顏色和體型上存在著多樣性,尤其是顏色。即便在被韓曉冬認定是細犬的《十駿犬》裡,黑、白、黃、灰、花色的狗也都存在。但韓曉冬卻認準了「豆沙」這樣背部主要為青灰色,腹部和尾尖為白色的犬種,因為這符合《竹蔭西圖》中那隻犬的顏色特徵。然而定下目標容易,真要培育出這樣一個品系卻絕非易事。韓曉冬和曹雙倉的做法是,在搜集來的細犬中尋找顏色符合的小狗,用這些狗不斷提純。目前,被提純出來的青灰色的「豆沙」今年已經兩歲,剛生了一窩小狗,共5隻。「這小傢伙,眼睛特別好看」,韓曉冬說,「豆沙」是提純過程中的第6代。國際上認定,如果一個犬種的基因穩定繁育到5代,也就是一種犬連續5代都具有相同的顏色和體型特徵,就可以說基本上培育出了穩定的品種。按照這個要求,韓曉冬說,「豆沙」最多只能說是第1代。

談到提純,韓曉冬說,這實在是個殘酷的過程。「好像燒炭一樣,很多木頭,只能出來一點炭。」從一代又一代幼犬中挑選認定的顏色,然後不斷重複,絕大多數不符合標準的細犬——顏色不對,體型不對,或者因近親交配導致出現遺傳病——都要被淘汰。韓曉冬估算,這個過程至今已經篩選了500多隻犬,無論對於狗的生命還是人的錢袋都讓人難以接受。然而似乎又別無選擇,正如韓曉冬反問的,那你能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

「這是以前淘汰的狗,它們的顏色保持不住。」韓曉冬指著電腦上的圖片說,「其實說到怎麼對待淘汰的狗,我的意見是做絕育手術送人。」給狗做絕育手術然後送人,這本是一個有人道的好主意,但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關鍵問題是,你送給誰呢?如果選大狗,城市的養狗人可能會養松獅,養聖伯納,養哈士奇,但是沒幾個人知道細犬。就算看到了細犬,他可能會說,哦,這狗很特別。但是你讓他養,他通常不會。而且中國人不習慣要一隻沒有生育能力的狗,我幹嗎要一隻狗太監?問題是,你要是想給它配種,你能找到一隻合適的狗嗎?」

回憶起2003年在北京朝陽公園舉辦的一次犬展,韓曉冬說很多人不認識細犬的情形讓他尷尬。「當時的裁判還是外國人,國內也就有幾個臺灣人認識,說你這狗不錯。」在這種環境下,細犬被淘汰的命運早已決定了。韓曉冬也不避諱在處理淘汰狗的過程中由於使用了某些他看來很不人道的手段而帶來的遺憾和無奈。但他目標明確,毫不動搖。「我內心的想法可能有點狠,就是細犬作為一種中國優秀的狗,要寧為玉碎,不能瓦全。否則這些狗流落出去被人濫串,只會加速細犬的消失。」

當韓曉冬開始對河北細犬感興趣的時候,最早出名的陝西細犬已經經過了人為的炒作期。本來細犬作為一種速度型獵犬,上千年來在中國北方的陝西、河北、山東和內蒙古都廣泛存在。但在炒作風潮中,原本平穩的陝西細犬價格曾一度動輒上萬甚至數萬元一隻,這導致了整個中國細犬快速無理性地繁殖。韓曉冬說,許多人拿細犬和國外進口的靈緹串(雜交)。最初的靈緹有從俄羅斯、澳大利亞過來的,也有從澳門淘汰過來的。由於細犬在爆發力和速度上不如靈緹,甚至也不如靈緹和細犬的串狗,沒幾年功夫,純種細犬的境遇便一落千丈。韓曉冬說,大概是1994到1996年,細犬價格突然之間一夜崩盤,最後竟然賣成了肉狗的價。

「我分析有兩點,一方面外來品種衝擊和某些中國人骨子裡的崇洋媚外,但是最關鍵的是一些中國人的做事方式——很多人是為了賺錢而不是養狗,只要可以賺錢,他們馬上可以轉到和狗利益對立的那邊去。而且我也堅信,現在養細犬的大多數人也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什麼民族的東西。我之所以不願意過多提到細犬,也是擔心它再次被炒作。這東西要是再被炒作一次就徹底完了。」韓曉冬提到中央7臺剛播出的這個片子,「播出後第二天,我的手機就被打爆了。很多河北、山東一帶的人找我要買我的狗,『豆沙』的後代,5萬元一隻都行。他們也很直接,就是說買回去繁育賺錢用。其實我也很需要錢,但我不能賣」。

從小韓曉冬就喜歡養各種玩意兒,魚、鳥,貓,狗,鷹,全養過。至今韓曉冬還養著魚和金雕,並諳熟個中之道。他調侃自己,要在古代,自己就是一紈絝子弟。雖然有這麼多看似有錢人的愛好,韓曉冬說自己其實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天津一位化工工程師,母親是天津二輕局的行政幹部,用他的話說,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如果用別人的情況來看我(養狗的經歷)是說不通的」。儘管他說自己在同學中算是比較能掙錢的一個,但這些收入並不固定,有一筆沒一筆。一次雕塑的活兒可能從幾千到幾萬元,但這些比起養狗的定期支出,經濟上也並不寬裕。「狗這個東西看你怎麼樣了。養活要不了多少錢,吃狗糧,吃不了高級的吃普通的,一天10塊錢總夠了。但農村的狗往往只能吃玉米面、菜湯,甚至自己出去找食。在我看來,這就有點不太人道了。」

東跑西顛地幹活掙錢,然後把時間和金錢,用他的話說,還有掙錢的機會再讓給狗。之所以這麼多年堅持下來而不僅僅是葉公好龍,韓曉冬有他自己的各種內在動力源。「過去我想收藏最好的狗,養最好的魚,玩最好的鷹,都是為了滿足一下我的虛榮心。現在,經過我努力繁育出的狗,我把它當作是一個有生命的作品。說得大點兒吧,培育出一個品種,你好像上帝一樣,能夠實現心中的一種完美,你是一個creater(造物主)的角色。」從最初不認識細犬起,在「尋犬」過程中,打小就是「玩兒主」的韓曉冬久病成醫,不但很快就能分清薩路基和陝西細犬的區別,到2000年時候,他甚至在高麗營附近的村裡以每年2000元的價格買斷了一個破龍王廟50年的使用權,從「玩兒主」正式變成「玩兒家」。「最早我師兄在郊區幫人買地,我的狗放在他那裡,但是後來丟過狗,這事就不好說了,於是我才想到自己也買個地。」夜晚從朋友家給記者取畫冊的路上,韓曉冬邊開車邊調侃自己混得不好,因為養狗的問題,「女朋友換得比狗還勤」。他自己現在也沒有買一套房子,開的這輛破夏利是別人「抵帳給他的」,乘客自然不僅僅是人,此車一進去就氣味逼人。

冬日高麗營附近一個安靜得像歷史遺蹟的小村內,韓曉冬一打開那扇讓人以為是空院落的木門,本來只有風聲的蕭瑟小村上空頓時滾過一片狗的喧鬧。一群熱情的狗兒,足有近20隻,細犬、俄羅斯獵狼、阿富汗獵犬、薩路基、小蘇格蘭和一隻據說是白狼,在幾百平方米不大的院內把主人和來客團團圍住,而房間中的氣味更是讓人寧可忍受白天零下的溫度。韓曉冬毫不在意,他抱抱這個,摸摸那個,寶貝兒長寶貝兒短。客人只好打量無法落座的院內外房間四處,除活蹦亂跳的狗和魚,還有房間內一個破舊木柜子裡一堆似乎被遺棄的快要生鏽的各種比賽獎盃,那是唯一誰都不搭理的東西。

這仿佛讓我們認識到中國細犬真正的處境,它和歷史上皇家的富貴和榮耀已經毫不相關。一個喜歡它們的人也只能給與它們這種環境。當然,韓曉冬的內心並沒有完全放棄那種形而上的東西。用他的話說,他喜歡細犬的意義不完全是要培養它為人服務,而是它代表了中國最輝煌一個歷史時期的一個階層的生活方式,一種觀念。「什麼觀念?等級觀念。我以前養過鷹。高一時候就開始養鷹,最開始是黃鷹,還有兔鶻(獵隼)、金雕。」就在院子裡,韓曉冬現在還養了一隻金雕,摘下雕頭上的眼罩後,韓曉冬戴上皮護臂架,一邊用鮮肉塊演示餵雕,一邊抱怨肉太冷會傷著雕的胃。這時在正午的陽光下才看清,韓曉冬的頭上隱隱現出白髮。他的個子不高,看起來少年老成,其實出生在1978年,只有28歲。「我養第一隻狗的時候還沒有把它和打獵聯繫起來,兔鶻還是看到故宮一幅《哨鹿圖》後才開始研究。到了漢代章懷太子墓裡,開始看到有鷹也有狗。鷹犬這兩個字就是這麼來的。說實話,這個詞有點詆毀這兩種動物。鷹和犬完全不一樣。比如一隻狗,它要撒尿,你可以說,不許這樣,它也許就聽了你的。因為狗是人的奴僕,你和它是主僕關係。但鷹不是這樣。鷹不會和人有太多感情。它有人類完全達不到的能力,你必須先滿足了它的需求才能利用它為你做事。因此人和鷹是合作關係。我覺得我養鷹還完整保存了傳統的方式。我的(養鷹)師父有天津的,北京的一個已經死了,他們現在最年輕的都已經70多歲了。師父們過去教我,秋天時架鷹打獵攆兔子,到了清明節就一定不能放鷹,因為兔子要繁殖了。開春後,養了一年的鷹要放掉,因為鷹養久了能力就不行了,畢竟人養怎麼也不如在野外好。不過因為鷹在人養的時候也在捕獵,所以返回大自然後仍然能夠活。不過我師父養的最好的一隻鷹養了13年,哈薩克人養鷹也不過如此吧。」

《三聯生活周刊》上期刊登了一張王世襄先生和老友架鷹的照片。韓曉冬說,那兩隻都是蒼鷹,右邊是第二年鷹,左邊是第一年的兒鷹子。「過去人養狗和養鷹都是為了打獵,要說起來,這兩個裡的文化背景就太多了。」細犬本身其實是一種優秀的獵犬,而中國傳統的鷹獵文化歷史中,在戰國時就有了用鷹和狗配合打獵的記載。秦相李斯在死前就曾對兒子說,以後咱們爺兒倆再也不能架著鷹牽著小黃狗出去打獵了。青銅器時期的器皿上就有這些鷹獵時代的圖案,而在秦代的畫像磚上已經出現獵狗了。張騫出使之前中國狗的形狀還一般都是土狗的樣子,之後就開始有了身體比較細長的獵犬。韓曉冬說,「過去說,『窮黃鷹,富兔鶻』。黃鷹就是老百姓單只養著玩的。兔鶻養起來就費勁了,因為帶兔鶻出去打獵沒有隻帶一隻的。不但鷹要好幾隻,狗也要好幾隻,人和馬自然也少不了,這就不是窮人玩兒的了。黃鷹是直接抓兔子,而兔鶻的作用是把兔子攏起來,再放狗去抓,用的正是細犬。這樣打起獵來場面壯觀,非常好看。」

中央7臺的電視中播出了一段韓曉冬架鷹攏狗抓兔子的鏡頭,說起這個,他有些不好意思。「有點編過了,我這人還挺正常的吧?!其實夏天是攏鷹的時候,就是讓鷹在人工條件下換毛。不是打獵的時候。」「如果在古代,我就是一敗家子。我是學生,我該做雕塑,我不該在這兒啊。」「使命感?那是別人說的,太累,如果你想為中國的某個品種而做,這太累了。說出來太沉重了,責任也太大。別人可能會認為,我是在保護物種,這是別人說的。其實對於我,在責任感和審美取向之間,當然審美是第一的。我是從一個中國人的審美來選擇細犬的。我不知道我對細犬的定向選擇能否成功,但我知道我一定會努力。說得悲觀一點,我做過,我努力過,它們存在過,有人知道過,這就不錯了。」

「我的觀念是,它是作品和藝術品,這有職業的因素,也是相對個人的問題。責任感是個很虛的東西,你把它做出來就行了。這種例子在國外也有,就是某個即將消失的品種被某個貴族或者某個藝術家保護延續下來了。對我來說,我只能把細犬當一個有生命的藝術品,在不斷培育的同時我會不斷有新的要求,比如它們應該更漂亮,性格更好。陝西細犬被炒爛後,現在有些呼籲保護細犬的人,目的只是為了把價格重新抬起來,這個目的很卑劣。還有一些呼籲的人可能是個愛國主義者,他們感到保護細犬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呼籲一陣,再過幾天他們可能忘了這事兒,或者會消失,但我不能這樣。」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曹雙倉和它的河北細犬
    回來用這些細犬繁殖,每年把符合標準的留下來。」曹雙倉說。細犬至今沒有權威認定的標準,也未被國際認可為一個獨立的品系。曹雙倉說他的選擇標準其實是河北民間用細犬打獵人代代相傳的一些準則。比如身高多少,身長多少。之所以最後選擇了「豆沙」這一種他也說不清到底該怎麼稱呼的顏色,是因為老輩人都說這是河北細犬中的極品。「河北和山東的細犬有明顯區別。山東細犬講究龍頭鳳尾,狗的頭上和尾巴尖上都有三四釐米長的毛。
  • 一個古老的中國犬種—細犬
    下面就來說說跟靈緹長得很相似的中國細犬。中國細犬曾經廣泛分布在河北、山東、陝西等地。據考察,中國細犬最早在西漢時期經絲綢之路由阿拉伯國家傳到中國,其祖先可能就是享譽世界的名犬薩路基。經過多年演化後,細犬分成河北、山東、陝西三個不同的品種。
  • 一個古老的中國犬種——細犬
    據考察,中國細犬最早在西漢時期經絲綢之路由阿拉伯國家傳到中國,其祖先可能就是享譽世界的名犬薩路基。經過多年演化後,細犬分成河北、山東、陝西三個不同的品種。原文如下:猴王只顧苦戰七聖,卻不知天上墜下這兵器,打中了天靈,立不穩腳,跌了一跤,爬將起來就跑,被二郎爺爺的細犬趕上,照腿肚子上一口...... 細犬在中國多用來追獵野兔,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靈緹開始進入中國。靈緹身形比中國細犬更高大,更具高速奔跑的流線型。在實際獵捕野兔中,靈緹的速度讓細犬相形見絀。僅僅3年左右的時間,靈緹對細犬的市場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 細犬原來是「哮天犬」原型?細犬還有這4類
    古老細犬 風採依然 中國細犬是中國古老的狩獵犬種,早在西漢中國細犬便經由絲綢之路由阿拉伯國家傳到中國。中國細犬經過多年變遷,分為山東細犬和陝西細犬,後又分化成山東細犬、陝西細犬、河北細犬、蒙古細犬四種類型。
  • 康熙獵犬——河北細犬
    康熙獵犬又稱康熙細犬,康熙細犬又因地域不同分化出山東細犬、陝西細犬、河北細犬、蒙古細犬四種類型。康熙細犬最早起源於遼代,是康熙大帝當年狩獵時的最喜愛的,經常被當作護衛犬來用,因而得名康熙獵犬。河北細犬是國家優良的犬種之一,河北細犬的奔跑速度快,可以追得上奔跑的兔子,所以被當地人用來獵兔。河北細犬聰明伶俐,性格穩重、忠誠乖順,具有貴族風範,屬珍貴品種。河北細犬是由山東細犬中的滑條通過改良而成的,性格及特徵與山東細犬基本一致。
  • 細犬——中國地方犬種起源
    細犬或稱細狗,尖臉,垂著的兩片長耳朵,且身材細瘦挺拔,動作靈敏。細犬從頭部到身體,到四肢,都沒有一絲多餘的贅肉。體重在20-30公斤,頭部又尖又細,頭部的長度與脖子的長度幾乎是一比一的。身高在50公分以上,身體呈流線型,腹部向背部收緊,形成很細的腰部。
  • 康熙大帝的狩獵御犬——蒙古細犬
    蒙古細犬(契丹獵犬)體型高大健壯,奔跑速度快、嗅覺靈敏,搏鬥能力強,蒙古細犬的性格兇猛頑強,一般一隻蒙古細犬就可以單獨和狼對抗,三隻可以輕鬆控制大型獵物,可以看出蒙古細犬的威力蒙古細犬對主人非常忠誠,有較強的領地意識,因易於訓練和培養,可馴化為護衛犬。蒙古細犬對陌生人懷有強烈的敵意,會攻擊人和其它動物。因此需要從小對它進行社會化訓練,多讓它與陌生人和動物接觸,以培養它良好的社會化性格。
  • 哮天犬的原型——幾近滅絕的中國細犬
    例如:寶蓮燈等哮天犬最早出現於幹寶的搜神記中在民間傳說劉沉香救母中,哮天犬曾力阻沉香怒劈華山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哮天犬的原型就是中國古老的狩獵犬種之一——細犬獵豹在追捕獵物的時候速度最快能達到80多公裡每小時,而且那還是瞬時的速度,因為它不能長時間以這個速度奔跑,而細犬的以這個速度奔跑的時間要比獵豹長得多,可見細狗在追捕獵物的時候是相當的厲害。
  • 九州有細犬,其名「哮天」
    這次呢,就來說說今天咱們的主角——細犬。有關細犬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距今2500年前的《詩經秦風》中,就有秦國太子攜細狗狩獵的佳句:「載獫犭曷犭喬,車酋車鸞轆。」也就是說,細犬在秦國時期已成為御用獵犬。而且,在西遊記中,二郎真君的哮天神犬,根據內容描述,就是指的細犬。最知名的記載,就是畫師郎世寧為康熙皇帝畫的《康熙十俊圖》,傳言該犬救過康熙皇帝的命,所以康熙皇帝對陝西細犬十分鐘愛,在郎世寧的畫作中,有九副畫的都是細犬。這些圖的出處就是《康熙十駿圖》。
  • 嘯天犬的原型,幾近滅絕的中國獵犬——細犬
  • 養好細犬,你不可不知道的小秘密
    中國細犬又叫獵兔犬。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又在此分化成山東,陝西,河北和蒙古四種類型,不過實際上真正有資格稱為細犬的,只有山東和陝西這兩種。中國細犬是我國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狩獵犬種,源自山東聊城、梁山(長毛品系)以及山東濟寧(短毛品系)。
  • 大唐太宗李世民狩獵御犬——山東細犬
    山東細犬(山東獵犬、山東細狗)產於山東聊城、梁山和嘉祥一帶,山東細犬是我國本土有名的獵犬,山東細犬的飼養歷史比較悠久,起源於唐代,距今有著2500多年歷史,當時是跟隨皇室狩獵的名犬。山東細犬既是優秀的狩獵犬,又是忠誠的看家犬、護衛犬。山東細犬以其忠心、護主、仁義、聰明的特性及實用的工作性能被人們所喜愛。山東細犬分為長毛品系與短毛品系,長毛品系叫幡子,短毛品系則叫滑條,以長毛品係為多。
  • 中國十大犬種之山東細犬
    山東細犬即山東獵犬也叫山東細狗,產於山東的聊城、梁山和嘉祥一帶,是典型的利用視覺追蹤獵物的狩獵犬種,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此犬不僅是優秀的獵犬,更是忠誠的看家犬。山東細犬作為以狩獵野兔等小動物為主的狩獵犬,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
  • 蒙古細犬搏鬥能力有多強?
    ,蒙古細犬的肌肉十分結實,看上去更富有衝擊力,與其他的細犬完全不同,而且蒙古細犬還具備了細犬優秀的靈活性,可以說蒙古細犬是細犬品種中,最具攻擊性的一種細犬。由此看來蒙古細犬的衝擊力也是很強的。因為在這裡打獵是祖先所傳承下來的傳統,而蒙古細犬就是這裡最寶貴的歷史財產,所以它們的存在意義要遠遠超過蒙古獒犬的存在。
  • 為什麼"中國細犬"那麼少人養?
    中國細犬,是中國古老的獵犬,它耐力好,對主人忠誠,對陌生人戒備,不僅是優秀的獵犬,還是優秀的護衛犬,但為什麼現在在國內基本沒人養細犬?其中原因應該就是這些了吧。,之前就因為狩獵的作用漸漸很少人養,純種的細犬已經在慢慢減少了。
  • 為什麼「中國細犬」那麼少人養?
    中國細犬,是中國古老的獵犬,它耐力好,對主人忠誠,對陌生人戒備,不僅是優秀的獵犬,還是優秀的護衛犬,但為什麼現在在國內基本沒人養細犬?其中原因應該就是這些了吧。一、外來獵犬入侵細犬是中國的獵犬,之前就因為狩獵的作用漸漸很少人養,純種的細犬已經在慢慢減少了。然後加上外來的獵犬入侵中國,很多人會喜歡養外來的靈緹犬等,這就導致了中國細犬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 速度之王,敢于格力爭鋒的陝西細犬
    陝西細犬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隋唐盛世時期享譽至今,是我國古文化和古文明的積澱。陝西細犬是我國優秀犬種之一,主要生長在陝西關中地區的渭南、西安、鹹陽等地。陝西細犬充滿力量、活躍,具有奔跑速度快、耐力好,主要用來獵殺野兔,也可用於看家護院。
  • 關中細犬——流落民間的中國古皇家獵犬
    導致本土純種犬只越來越少,陝西細犬就位列其中,劇不完全統計,純種的陝西細犬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不到十隻! 長安十二辰劇組也官宣陝西細犬的稀有 陝西細犬發展演化 談起陝西細犬的發展歷史,要從中國細犬講起。中國細犬曾經廣泛分布在河北、山東、陝西等地。後來,就演化分成河北、山東、陝西三個不同的品種。其中以山東細犬和陝西細犬最為出名。
  • 曾經蒙古帝國的戰犬——蒙古細犬
    今天來為大家介紹我國優秀的本土犬種:蒙古細犬蒙古細犬,又名:契丹獵犬 最早起源於遼代,蒙古細狗在遼代就已經存在並受到了契丹王室的垂愛
  • 細犬:陪伴了中國人2000年的汪星人,現在瀕臨滅絕
    考古發現也同樣證明了這點,在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中山國王墓中發現了身高腿長的獵犬骨架,看形態是屬於善奔跑的細犬類獵犬。漢匈之間的恩怨情仇,細犬都是沉默的見證者。外來的狗子會賣萌,外國狗的強勢登陸擠掉了中國本土犬的位置,其中就包括細犬。讓細犬愛好者們痛心的是,很多人在看到細犬的時候都會把它認作靈緹……但這就明明是兩種不同的狗啊! 靈緹是折耳,細犬則為垂耳,這是外觀上最明顯的特徵。此外靈緹的頭更長更窄,細犬的頭寬一些,也相對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