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觀鳥怎麼觀?重慶觀鳥地圖明年將出爐

2021-01-09 上遊新聞

今年,成群的紅嘴鷗現身重慶,在網上刷了屏,引發了「觀鳥潮」。隨後,「水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也來渝越冬,又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

其實,來重慶的候鳥可不止這兩種。

據了解,每年來渝越冬的候鳥大約有100多種,其中水鳥主要是雁鴨類和鷗類等。另外,每年春秋兩季,我市還會迎來10萬隻左右猛禽過境。

如何觀察記錄候鳥的蹤跡?候鳥在重慶有什麼有趣的事?

為了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了重慶觀鳥會會長危騫。危騫有15年的觀鳥經驗,起初,觀鳥只是業餘愛好,現在,觀鳥成了他的本職工作。

獲得一張鳥類照片,計算一組鳥類數據,了解一種鳥類生活習性……都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看似簡單的照片、數據背後,卻隱藏著驚心動魄的故事。

危騫在野外觀鳥

放棄高薪工作 專職觀鳥

白鶺鴒是我市常見的一種鳥,其羽毛呈黑白兩色,飛行的時候呈波浪形。

「我小時候住在黃桷坪,經常看到白鶺鴒,覺得這種鳥飛起落下時,看上去很有趣。也許是因為鳥類較獸類或其他動物而言,更方便觀測。所以,從小就喜歡動物的我,把目光興趣鎖定在了觀鳥上。」危騫回憶道,小時候觀鳥,沒有什麼工具,只能憑肉眼觀察。

稍微長大一點,他除了日常觀察,還會看相關書籍,和電視、網絡上播放的相關科普紀錄片。

「觀鳥這個愛好,一直伴隨著我長大。畢業後,我從事計算機相關領域的工作,但業餘時間,我仍沒有忘記觀鳥。」危騫表示,2005年,他開始組織身邊有相同愛好的朋友,一起觀鳥,並開始系統性的搜集一些資料。

而這個組織,就是現如今重慶觀鳥會的前身。

「我組織他們,主要是開展戶外觀鳥、科普宣傳、鳥類調查研究這三大塊活動。這些活動旨在影響更多人愛鳥、護鳥。隨著活動一次次開展,組織裡面的人就越來越多,重慶觀鳥會也隨之誕生,目前觀鳥會活躍的愛好者都有三四千人。」危騫說,隨著對這項愛好的投入逐漸增多,自己開始無暇顧及本職工作。

經過思考,他決定放棄不錯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觀鳥工作中。「身邊的朋友、家人還是比較支持我,這些年,為了做鳥類研究,我去了很多省份、很多國家,包括南極也去了幾次。這些年,重慶的候鳥多了,也去了重慶不少地方」,危騫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這些經歷回想起來很有趣,但也很驚險。

危騫在野外拍攝的一些鳥類

野外觀鳥 比你想像的更驚心動魄

2017年12月,大巴山山頂,白雪皚皚。危騫等一行四人,赴山上做鳥類調查,沿樣線安裝自動相機。

「去之前,我們通過衛星定位系統,確定了一條樣線,上山後,準備沿著這條線走。誰知,一進山,發現積雪沒過膝蓋不說,由於地形複雜,我們的行進路線很快便偏離了樣線。」危騫回憶道,此次鳥類調查,去的四人,都有豐富的野外調查經驗,並經過專業培訓。因此,見路線偏離後,他們並不慌張,只是邊走邊往樣線上面靠。

「我們那天早上7點就進山了,如果路線不偏離,預計下午兩三點就能完成沿線安裝任務,到達目的地,隨即再返回。但最後,我們到達目的地時,已經是晚上6點多。」危騫說,夜幕降臨,山上寒風凜冽,幾人沒有帶額外的裝備,也不能在叢林裡生火過夜,如果就這麼幹站著,後果不堪設想。

思來想去,幾人最後決定沿著叢林山坡往下滑,抄近路下山。那是最快的路線,但也是最危險的路線。

在叢林裡,有大樹、有灌木、有斷枝斷樁,幾人靠著山坡的斜度,往下衝。如果稍微控制不好,就可能剎不住腳步,撞上樹木、斷枝斷樁等。另外,叢林裡很黑,但他們卻不敢打手電筒,怕電筒若是沒電了,適應了光明的眼睛在黑夜就更看不清楚。因此,幾人只能就著月光,往山坡下面衝。

就這麼衝了1個多小時,最後才衝到了山腳。到山腳的那一刻,感覺就像是劫後餘生。而此次任務,幾人安裝的攝影機,拍到了紅腹錦雞、勺雞等鳥類的珍貴影像資料。

還有一次,危騫和另外兩人,在晚秋時節去到貢嘎山。附近村莊的村民告訴他,村後有大型貓頭鷹活動。

為了觀察貓頭鷹,記錄它們夜間出行時間和活動、捕食習性等,幾人早早的便來到村民告知的地方。

「那個地方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樹,柿子成熟後,掉落在地上,引來老鼠等小動物來吃,而貓頭鷹,則會來這裡捕食老鼠。」危騫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為了不驚擾貓頭鷹,幾人站在樹下,一動也不動。

天黑了,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慢慢地,就聽見腳下附近有窸窸窣窣的聲音。

「在黑暗裡,聽到這些聲音,是很可怕的,因為你不知道,在你附近活動的是什麼東西。」危騫說,為了觀察到貓頭鷹,再怕也不能動。就這樣足足站了兩個多小時,忽然感覺有東西,從頭頂掠過。

貓頭鷹來了!

「這種鳥類,飛行時幾乎都沒有聲音,只能憑感覺感知。知道它來了以後,我們才打開手電筒觀察情況,並拍攝下相關照片。」危騫說,觀鳥常在野外作業,因此像此類經歷,可謂是數不勝數。

而有時候觀鳥,也非常需要耐心,比如每年記錄大型猛禽過境重慶。

危騫在野外拍攝的貓頭鷹

大型猛禽過境重慶 今年首次完成7條嶺觀測工作

2013年,危騫與日本鳥類專家交流,從他們那裡了解到,有一種叫鳳頭蜂鷹的猛禽,在日本、俄羅斯等地繁殖。他們在一些鳳頭蜂鷹身上安裝跟蹤器,發現它們會在春秋時節,飛往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而飛行途中,會經過重慶。

於是,危騫和觀鳥會,從2013年,開始記錄大型猛禽過境重慶。

從地圖上看,重慶有不少平行嶺,平行嶺包括南山、歌樂山等山地。「起初我們的觀測點,就在南山和歌樂山最高點,一輪觀測要持續兩三個月,觀測時間是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危騫說,這期間,他們要一直看著天空,過去一群猛禽,就數它們有多少只,然後記錄下來。

「由於這個觀測耗時耗力,我們之前的觀測,都是在兩條平行嶺上進行。獲得數據後,再進行推導計算。而今年,我們首次完成了7條嶺同步監測。其中有一天,我們統計了七條嶺的觀測數據,發現那一天就有1萬多隻猛禽,從重慶遷徙過境。」危騫表示。

因此,重慶可不止是有候鳥越冬,它更是大型猛禽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是實實在在的「鷹飛之城」。

《中國鳥類觀察手冊》樣書

《中國鳥類觀察手冊》明年出版 還有重慶觀鳥地圖

重慶觀鳥會團隊多年的觀測記錄研究,可謂收穫頗豐。

自2012年開始,重慶觀鳥會已連續6年,組織開展全重慶市轄區範圍內的中華秋沙鴨的越冬調查,通過調查了解到重慶是中華秋沙鴨越冬的重要區域,而南岸區的廣陽島則是重慶主城區長江範圍內唯一有記錄中華秋沙鴨的區域。

而明年年初,一本歷經10年準備積累的鳥類手繪圖鑑圖書《中國鳥類觀察手冊》即將出版面世。危騫說,這本書共近700頁,裡面記錄了1400多種鳥類,有30萬字的描述,以及4000張鳥類科學插畫。這本書文字、手繪作者共20餘人,來自全國各地,危騫便是其中一人。

基於多年的觀察積累,危騫為這本圖書,整理提供了200餘種鳥類的信息、照片。

而明年,為了方便市民觀鳥,以及了解我市的鳥類,重慶觀鳥會準備製作重慶觀鳥地圖。地圖上將標明一般鳥類,以及珍稀候鳥聚集地、觀測地,方便市民前往。

「市民在觀鳥前,可事先查閱相關鳥類習性,觀察過程中,遵守一些觀鳥基本規則。例如和鳥兒保持安全距離、不大聲喧譁等等。」危騫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鳥類是人類比較好親近的一種動物,希望更多人可以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列中,為鳥兒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生存空間。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範聖卿 受訪者供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分享|春日觀鳥地圖出爐!龍泉驛就有一個地兒,離家近~
    據成都觀鳥會理事長沈尤介紹:「天府之地成都,生態環境類型多樣,氣候溫潤,記錄有野生鳥類逾480種,居全國特大型城市前列。自1916年居住於華西壩的戴珍女士開啟中國大陸現代意義上的觀鳥活動以來,百餘年後的今天,成都越來越成為觀鳥的熱土。」
  • 武漢光谷觀鳥地圖:十幾個觀鳥點,200餘種鳥,還有「水中鳳凰」
    北紅尾鴝(攝影:向軍)繡眼(攝影:本然)夜鷺(攝影:萬文群)鳥類對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特別是一些候鳥,或許今年看得到,由於環境變化,明年可能就不來了。光谷觀鳥地圖留鳥:終年生活在同一個區域的鳥,如麻雀、喜鵲、鴿子等。冬候鳥:冬季由外地遷徙而來在本地越冬的鳥,如大雁等。夏候鳥:夏季在本地繁殖,冬季向南方遷徙的鳥,如家燕等。
  • 又到觀鳥季!黑喉潛鳥首現四川,成都「觀鳥地圖」看這裡
    4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報告(第一季度2020.01.01—03.31)》(以下簡稱《報告》)出爐。新觀察到十種水鳥黑喉潛鳥首現四川2020年1月12日,成都觀鳥會會同成都平原區地方觀鳥組織及科研院所實施了第四輪越冬水鳥同步調查,調查共記錄到水鳥65種29987隻(其中成都市範圍51種,16342隻),記錄到水鳥個體數量比2019年的20649隻增加近萬隻。相對於2019年的調查記錄,綠鷺、牛背鷺、三趾鷗、灰林銀鷗等四種鳥沒有再觀察記錄到。
  • 福州最全觀鳥路線圖攻略 20處觀鳥地點推薦[組圖]
    5.觀鳥地點:鼓山  觀賞指數:★★★★★  推薦理由:鳥類較多,也是福州重要的觀鳥點之一。若喜歡騎行,路上可帶個望遠鏡觀鳥。  鳥種:常見的有畫眉、大山雀、紅嘴相思鳥、領雀嘴鵯、紅嘴藍鵲、灰眶雀鶥、珠頸斑鳩、暗綠繡眼、白頭鵯等鳥類,有時可以看到幾種啄木鳥或者松雀鷹等猛禽。
  • 福州最全觀鳥路線圖出爐 福建鳥類多達557種
    大人帶孩子觀鳥、退休老人觀鳥……觀鳥已不僅僅是專業鳥友的愛好。福建省鳥類繁多,已記錄到的種類多達557種,也就是說,在我國自然分布的鳥類中,有超過40%的鳥種在我省的野外可以見到。愛鳥周,東南快報(微博)記者聯合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劉伯鋒、福建省觀鳥會會長楊金以及廣大資深鳥友,獨家推出觀鳥攻略,提供觀鳥路線。今日,福州最全的觀鳥路線圖新鮮出爐,20處觀鳥點的鳥類分布、特色等,從公園、高校、郊區到家門口,都有各種各樣的鳥兒。
  • 帶一張候鳥地圖 冬季到南京觀鳥
    讓我們來看看南京觀鳥地圖,尋覓那些划過天際的美麗精靈的身影。   江南時報記者 徐昇   老山森林公園:寶興歌鶇常現身   老山森林公園原生態的環境,對於很多鳥類而言絕對是天堂。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有200多種鳥兒住在老山,其中80%是冬候鳥。
  • 2018年深圳觀鳥大搜查結果出爐,新發現野鳥5種!
    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攝原標題:2018年深圳觀鳥大搜查結果出爐,新發現野鳥5種深圳可見鳥類你能認出幾種?深圳晚報2019年01月13日訊 作為深圳人,您可知道一年在深圳可以看到多少種野生鳥類?近日,深圳市觀鳥協會公布了結果——根據深圳市觀鳥協會記錄資料庫,在排除逃逸鳥、疑似鳥種後,2018年深圳觀鳥大搜查給出的答案是268種,其中個人——最高紀錄是217種!據了解,2018年深圳最令人驚喜的新發現鳥類是長尾賊鷗,《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描述為「罕見候鳥,可能出現於中國南海。香港海上有過記錄。定期從中國東部沿海及臺灣經過。」
  • 首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出爐,盤點成都市內及周邊15處觀鳥...
    首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出爐,盤點成都市內及周邊15處觀鳥聖地(攻略) 2020-04-14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聆聽春天最美的聲音,河北觀鳥地圖新鮮出爐!
    春天是鳥語花香的季節前幾期寫了不少賞花攻略今天就來推薦一下河北的觀鳥勝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一起聆聽春天最美的聲音秦皇島·北戴河溼地觀鳥最佳季節:每年3月中旬至5月下旬,9月上旬至11月中旬。
  • 英國「鳥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 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英國「鳥神」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成為中國多個立法機構環保法律顧問,幫助玉樹發展生態經濟在溫榆河畔與記者攀談了幾個小時,英國人唐瑞(Terry Townshend)扛著三腳架準備回家,這一天,唐瑞總共看到
  • 重慶觀鳥愛好者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
    在重慶,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扛著「長槍短炮」,尋覓鳥兒的蹤跡。他們就是觀鳥愛好者。這兩年,通過他們的鏡頭,在重慶捕捉到30個鳥類新記錄,其中更有13個新記錄來源於重慶都市區。今天,我們跟隨他們的鏡頭,一起去探尋春天的奧妙。
  • 高黎貢山國際觀鳥節12月18日開幕!「五星級觀鳥聖地」百花嶺將再次...
    本報訊12月5日上午,以「探秘高黎貢·邂逅明星鳥」為主題的2019年中國·保山第四屆高黎貢山國際觀鳥節新聞發布會在雲南保山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中國·保山第四屆高黎貢山國際觀鳥節將於12月18日開幕,為期五天。
  • 科學網—在中國觀鳥有它就夠
    《中國鳥類觀察手冊》主編之一、中山大學生態學院副教授劉陽對購書人數超過1萬並不意外,因為眾籌一出,一些觀鳥會就預訂了上百本。而且,作為一名從事鳥類生態與進化研究的青年學者和資深的觀鳥人,他曾經在2000年時一次性購買過4本由英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專家約翰·馬敬能主編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家裡放一本,學校放一本,帶出去一本,收藏一本,現在其中的三本書基本都翻爛了。」
  • 觀鳥 福州有11個最佳點
    為此,本報在福建省觀鳥會的支持下,特別打造出福州首張觀鳥地圖,市民可以依照地圖賞鳥。  城區小鳥種類下降  據了解,福州地區的鳥類,在種群分布上既有絢麗多彩的留鳥,又有數量巨大的候鳥。福建省觀鳥會會長楊金說,該會從今年3月起,首次對福州市區鳥類情況進行了調查。
  • 冬候鳥賴在重慶 夏候鳥提前報到 觀鳥好時機到了
    白頰噪鶥(重慶動物園)紅頭長尾山雀(重慶動物園)白鶺鴒(花卉園)  華龍網訊 昨日,初春陽光再臨山城,重慶觀鳥協會的30名觀鳥愛好者來到園博園尋找鳥兒芳蹤。經觀察,有不少本應離開的冬候鳥還留在重慶,本應更晚些時候才會來的夏候鳥已提前抵達。重慶觀鳥協會會長匡高翔稱,今年春天可同時看見冬候鳥和夏候鳥,是個觀鳥的好機會。  匡高翔稱,由於今年暖冬,冬季來重慶越冬的候鳥停留時間變長,而春天提前到來讓來重慶過夏天的夏候鳥遷徙時間也提前了,有的已經到達了重慶———我們已能夠更早聽見畫眉鳥的歌唱。
  • 廣東十佳觀鳥勝地出爐 廣州南沙溼地公園上榜
    廣東十佳觀鳥勝地出爐 廣州南沙溼地公園上榜金羊網  作者:張愛麗、林蔭  2018-12-21 文/金羊網記者 張愛麗 通訊員 林蔭圖/金羊網記者 宋金峪秋冬時節,正是觀鳥好季節。
  • 觀鳥地圖告訴你
    「最近我們在杭州做了個調查,發現包括餘杭、蕭山等地區在內的大杭州有276種野鳥,算得上種類繁多了,對於觀鳥愛好者來說,也無疑是個很好的資源。」日前,在結束了良渚文化村森林公園的野鳥觀測後,浙江省野生動物協會野鳥分會秘書長範忠勇對記者介紹說。  據了解,目前越來越多的杭州人開始愛上「觀鳥」這項活動,有人甚至不遠千裡駕車前往省外的群山大川觀鳥。
  • 講座| 與西方野外觀鳥不同,中國人曾更喜歡觀籠中鳥
    而在現代意義上作為大眾休閒活動的觀鳥的時代,即將開始。1939年,在二十年脆弱的和平即將結束之際,人們已經開始習慣了「自由選擇」的想法。在這個概念下,人們已經享受了被賦予觀鳥享受的自由,哪怕是希特勒強大的戰爭機器,都不能將這種自由帶走。二戰之後數年,人們的參與意識迅速提升,旅遊熱潮興起,野外指南推廣使用,觀鳥也隨之發生變化。
  • 長沙發布觀鳥地圖 快和鳥兒們來場美麗邂逅
    12月20日,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舉辦大澤湖溼地保護總結會,會上發布長沙市首本《長沙觀鳥手冊》和《長沙觀鳥地圖》。    據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介紹,長沙鳥類資源豐富,目前記載的鳥類共有17目57科219種,約佔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16%,其中冬候鳥有52種,夏候鳥有45種,候鳥總數量每年可達7萬至8萬隻;留鳥88種;旅鳥33種;漂鳥1種。
  • 一本觀鳥圖鑑,「紅」了18年?
    他和朋友們就四處搜尋些書,把有價值的內容拍照衝印出來,東拼西湊出3本簡單的圖鑑相冊,以備野外觀鳥時查閱。  2000年,《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橫空出世。書中描述了1329種鳥,每種配有彩色繪圖和分布圖,另描述了幾百種亞種。分布圖顯示每種鳥在中國及鄰近國家和地區夏候、冬候及居留期的分布。  「當年我聽說,由於沒有又好又便宜的圖鑑,中國年輕人觀鳥入門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