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村莊飄著白的雪,陰霾的天空下鴿子飛翔,白樺樹刻著那兩個名字,他們發誓相愛用盡這一生。有一天戰火燒到了家鄉,小夥子拿起槍奔赴邊疆,心上人你不要為我擔心,等著我回來在那片白樺林...
樸樹的這首《白樺林》是許多80、90後非常喜歡的老歌,歌詞內容描述的是一段關於戰爭殘酷性的悽美、樸實的鄉村愛情故事,感動著無數人的心。故事的主人公因為家鄉被侵略而無奈地與自己心愛的姑娘分別,在奔赴前線之前,兩人將名字對方的名字刻在白樺樹上,在那片飄雪的白樺林之中,兩人相約要在此重逢。
小夥子一去不知道多久,可憐的姑娘在終日白樺林裡守望。在一個大雪紛飛的下午,噩耗忽然傳來村莊,心上的人戰死在邊疆……村莊又恢復了往日安詳,但年輕的人們卻永遠消失在白樺林裡。而故事的結局只是一句:「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
因為歷史原因,每當我們聽到這首歌,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些抗日戰爭期間,不顧兒女情長,毅然奔赴前線驅逐侵略者的中國軍人,以及在故鄉苦苦等候他們的姑娘,他們的心中是何等的煎熬,他們的信仰又是何其的堅定。也正因如此,也更使得我們對烈士墓上的那一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肅然起敬。
其實《白樺林》的原型與靈感並非來源於中國,而是前蘇聯。畢竟前蘇聯處處都是白樺樹,白樺樹是他們的國樹,樸樹的《白樺林》也是改變自那個故事,而這個真實故事遠比歌詞更加感人。
故事是這樣的:
第二次世紀大戰期間,德國入侵波蘭,閃擊西歐各國,在久攻英國無果的情況下,發動了突襲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及其僕從國集結550萬裝甲部隊,兵分三路,入侵了睡夢中的蘇聯,蘇聯隨即對德國宣戰。
在這次戰爭當中,敵對雙方動員總兵力達4800多萬,其中僅蘇聯就動員了近3500萬人。因為德國是在蘇聯虛弱時期突然襲擊,並且首先摧毀了蘇聯大量的兵工廠、機場、武器庫等設施,所以蘇聯為了抵抗德國入侵,付出的傷亡極大,傷亡總人數近3000萬人。這對於蘇聯這個當時人口只有一億多的國家來說,可以說是用盡了最後的力氣。
在戰爭中期,蘇聯西部地區幾乎全民皆兵,上演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正因此,蘇聯才會在「衛國戰爭」這四個字前面,加上「偉大的」三個字。
在蘇德戰爭後期,蘇聯人民經受住了最殘酷的挑戰,德國卻因為冬季來襲而顯露出各方面的問題,最終在史達林格勒一役之後,蘇聯進入攻勢,德國開始轉入戰略撤退。故事即將發生。
1944年,蘇聯軍隊終於將德國軍隊趕出蘇聯國境,但在此時,頑固的德軍依然困獸猶鬥,企圖集結大軍伺機重創蘇軍。但是德國後方的很多消息都被蘇聯派出的敢死偵察隊破獲,這組敢死隊攜帶電臺深入敵境,刺探德國最新的軍隊部署情況,使用「星星」呼號將情報回傳蘇聯「大地」,給德軍造成了極大地困擾。
狡猾的德軍很快發現了這些偵察隊,連夜秘密集結數萬兵力,發動蓄謀已久的「獸夾」行動,意欲將這些敢死隊一網打盡。
在於德軍遭遇過程中,偵察隊不慎丟失了電臺,為了將重要情報回傳蘇聯,偵察隊再次秘密深入虎穴,奪取電臺。經過激烈的戰鬥,他們身陷重圍,但好在還是奪得了電臺。越來越多的德軍圍了上來,小分隊已經明白,這一次是突圍無望了,於是他們迅速轉移到河邊的小木屋裡,安靜極了。
德軍包圍圈極速靠近木屋,一聲炮火打破了寂靜的森林,木屋隨之灰飛煙滅,但「星星」的訊息還是迴蕩在整個戰區,德國軍隊的部署情況被傳回了蘇聯,只是偵察兵們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在這個故事中,小夥子就是偵察隊當中的一員,而姑娘則是白樺林中苦等的那位蘇聯姑娘——卡佳西蒙科娃。戰爭讓她的家鄉成為廢墟,戰爭也使她和愛人忍受分離的煎熬,她曾在白樺樹上刻上她和心上人的名字,滿懷期待地等待愛人凱旋,這是一場漫止境的的信仰競賽,因為小夥子犧牲的消息直到1964年才公布消息。最終姑娘做了一名歷史老師,終身未婚。
戰爭的確是勝利了,但她的愛人卻再也沒有回來。可以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該懷著最真誠的心去感恩。
不知道今天講的這個隱藏在《白樺林》中的二戰真實的歷史故事和樸樹的歌詞,哪個更感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