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
人類史上最為殘酷的戰役之一莫過於史達林格勒戰役,在1943年,數百萬的蘇軍德軍,在這一個小小的城市展開了無比慘烈的爭奪。這場戰爭摧毀了整個城市,也奪走了上數百萬人的生命。據戰後統計,雙方的軍人加上平民共死亡280萬。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有一名士兵在戰死前,給初戀寫了一封情書,這封情書整整花用了50年的時間,才交到了初戀的手裡。
慘烈的史達林格勒戰場
1943年的新年,天氣早已非常的嚴寒,人們本該坐在溫暖的屋子裡,和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戰爭改變了這一切。在史達林格勒戰場上,上百萬的德軍和蘇軍,絲毫沒有因為嚴寒而放棄了戰鬥。德國人認為蘇聯肯定快撐不住了,蘇聯人也認為德國快撐不住了,雙方就這樣陷入了死死的僵持之中。戰火將這個擁有400年歷史的古老城市,變成一片廢墟,大街上到處都是士兵屍體。
此時的德國士兵已經離開家鄉大半年了,在出發之前,他們的長官告訴他們,這場戰爭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結束。可到了彼時,這場戰爭遠沒有看到結束的希望,士兵都開始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愛人。可在戰爭面前,容不下這些兒女情長,他們如果想要回到家鄉,想要再次見到自己的愛人,必須要打贏這場戰爭才有可能。德國士兵是這麼想的,蘇聯士兵自然也是這麼想的,他們為了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堅決不會讓德軍士兵前進一步。
走到生命盡頭的德國士兵
蘇聯是一個高緯度的國家,此時的天氣已經降到了零下十幾度,殘酷的天氣使得雙方的後勤都出現了問題。蘇聯士兵相對來說好一些,他們擁有穩定的大後方支持,德軍就不行了,他們距離德國本土太遙遠了。到了戰爭後期,德國士兵連武器彈藥都有些不夠了,更別說基本的禦寒衣服,大批大批的德國士兵因為嚴寒而減員。
在一次小規模的戰鬥結束後,德軍長官收到命令,要馬上趕到下一個集合點集合。這時一名受傷的士兵,用著沙啞的聲音,對這名長官說道:「長官您帶我走吧,我傷得沒那麼重,我可以活下來的,我還想去見見我的米麗亞……」此時的長官早已被戰爭麻木了心靈,再加上現在又有軍事任務,哪管得上一名受傷士兵的生死。在史達林格勒戰場上,每天都有上萬人死亡,他早已看淡了這一切。
長官並沒有管這名受傷士兵,他招呼了身體還健康的幾名士兵,快步離開了這片孤寂的戰場。這名受傷的德國士兵,看著長官毫不回頭地離去,他知道自己是不能倖免了,即便是不被傷痛和嚴寒奪走生命,他也會被蘇聯士兵找到殺死。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沒有誰會考慮戰俘的問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寫下最後的信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這名受傷的士兵心中反而並不害怕了,他開始思念自己的愛人。他想起自己和米麗亞在柏林大學一起讀書的時候,想起了那些藏在心裡從未說出的話,想起了自己曾經思考過的未來生活。這名士兵並不想死,但他也知道,結局是無法更改的了。他掙扎著從路邊撿起了一張公文紙,準備把最後的話給寫下來。
雖然身體已經受傷嚴重,但這名受傷的士兵仍以頑強的意志將這封信寫完了。這時蘇聯士兵上來了,遠遠就看見了這名德軍士兵,一名士兵毫不猶豫地衝上前來,用一顆子彈結束了他的生命。蘇聯士兵也有些好奇,這名受傷的德國士兵在死前似乎很幸福,手中還死死地抓住一張公文紙。這名蘇聯士兵並不認識德文,還以為這張紙上寫的是重要情報,於是就把這封信上交給了司令部。
最終這份寫給初戀的信,輾轉來到了朱可夫元帥的手中,他看這信上這些感人至深的文字,心底也被觸動,將這張文件紙放入了檔案館保存。之後便是一場又一場的戰爭,這封信也就被遺忘在了檔案館之中。
結語
1993年,距離寫信已經過去了50年,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俄羅斯,將蘇聯時期的檔案館給解封了。一位德國記者恰好看到了這封信,並將它帶回了德國,最終這封信被送到了那位米麗亞那裡,此時的米麗亞已經成為了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米麗亞在看著這封信時,止不住哭了起來,這封信上寄託了太多的情感。
參考資料:《江城子》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