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城銀髮族有了輔具大賣場
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日前開張,老人們在選購適合自己的用品。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本報記者 範曉
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日前在海澱區玉泉路地鐵站北側開張,成為全國首家專營老年用品超市,京城「銀髮族」有了自己的「大賣場」。展示中心不僅品類齊全,提供上門服務,明年還將開通網店,實現線下體驗線上購買。
匯集三千種貼心物件兒
昨天上午,六十多歲的市民李女士在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大廳盯著一張託老床仔細打量。一摁控制按鈕,這張智能床就變成了有靠背、能蜷腿的座椅,床邊的有軌雙層小桌板可以推拉拼成小餐桌,左側的小桌板上還配備自動熱水器、水管和洗臉池,床體中央有一個能打開的小蓋子,下面是如廁盆。「買個這床,子女照顧也方便。」李女士說。
展示中心裡,「銀髮」觀眾可不少,他們東摸摸,西看看,對展廳裡的新鮮物件兒充滿好奇。
據介紹,展示中心引進的品類覆蓋了國際輔具用具分類標準的10大主類和135個次類的大部分類型,包括個人醫療輔助器具、生活自理和防護輔助器具、矯形器和假肢、個人移動輔助器具、家庭和其他場所使用的家具及其適配件、溝通和資訊輔助器具等3000多件商品。
在約50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內,除了銷售展示商品,中心還上門提供居家改善服務和器械租賃。比如,給衛生間安裝掛牆式的沐浴椅、升降扶手和洗臉盆,讓老人洗漱更方便安全。展示中心運營經理魏運成介紹,「居家養老的適配改造服務獲得了市老齡委頒發的資質證書,比如哪裡需要加扶手,高度和角度在什麼範圍內等,都有相應的規定。」
展區內的一些養老護理床和各式規格輪椅還可租賃使用。「對於需要短期使用的市民,租賃更划算。如果家裡有閒置的康復器械,也可以到這裡來回收回購。」工作人員說。
普通賣場難尋老年專區
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2014-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約4萬億元增長到約106萬億元,佔GDP的比例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我國將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養老產業也成為商家扎堆掘金的「藍海」。
然而,當下的老年用品市場卻存在覆蓋有限、細分不足、需求難對接等問題。
記者走訪了本市幾家大型商場超市,雖然每家商場都銷售一些老年用品,但品類大同小異,以足浴盆、按摩椅為主,其他則是常見的羊毛衫、養生補品和醫藥保健品。
醫療器械方面更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不少小公司在醫院附近租個幾十平方米的門臉,有的還沒執照,品質和服務難保障。
「養老市場前景廣闊但尚處於起步階段,市場化程度不高。」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說,「無論是網際網路智能化的高科技,還是商業盈利模式,目前都還處在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成熟可推廣複製的經驗,各種養老公司層出不窮,消費者是否買帳,仍需接受市場的檢驗。」
先體驗再購買受青睞
隨著電子商務迅猛發展,部分老年人也加入網購大軍,花錢買健康、買方便正成為「銀髮一族」的生活追求。據統計,2015年有網絡購物支出的老年人家庭佔19.0%,人均網購支出402元,比2014年增長12.9%。然而一項調查顯示,不能先體驗再購買,讓很多老年人對網購「望而卻步」。
在展示中心,記者發現,老年人更喜歡這種先體驗再購買的方式。插電源、擰開關等手平衡協調訓練板,陪護機器人和人機互動的電視遊戲,很多老年消費者在展區體驗新產品,並表達了購買意願。「現在我們老年人也喜歡新鮮事物,就是了解的途徑少,體驗的機會少。」李女士說。
作為北京市老齡委和城鄉貿易中心重點打造的便民項目,明年,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將開通自己的網店,屆時消費者可以線下體驗、線上下單。
「為了改善老年人的體驗短板,預計明年還將在全市再開兩到三家店,望京和北四環的兩家已基本確定,形成連鎖品牌效應。」魏運成說,「要改變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就要先改變觀念,展示新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老人體驗了解。」
(責編: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