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興元年間,書生李公俊多次參加科舉,最終沒有考中進士。李公俊的朋友是國子祭酒(相當於北大校長),他與禮部官員包佶有交情,而包佶正是主考官,於是國子祭酒請求包佶幫助李公俊考中進士。
公布錄取榜單的前一天,按照常例,包佶應該將進士名單交給執政的宰相過目。
這天,天還沒亮,李公俊就準備去拜見國子祭酒。此時坊間的大門還沒有打開,李公俊就在門邊等待。
李公俊旁邊有一個賣糕點的小販,糕點熱氣騰騰,清香撲鼻。旁邊有一個官吏,背著布囊,頭戴氈帽,好像是外地傳遞公文的郵差。
郵差目不轉睛地看著糕點,咽了咽口水,看起來很想吃糕點,卻沒有行動。
李公俊覺得奇怪,轉頭對郵差說:「糕點非常便宜,你為何不買一些吃呢?」
郵差不好意思地回答:「我身上沒有帶錢。」
李公俊說:「我有錢,願意為你買糕點,讓你吃個夠。」
郵差非常高興,吃了幾片糕點,李公俊為他付了錢。
不久,街巷的大門打開了,郵差上前對李公俊說:「我想耽誤你一點時間,有一些事情要告訴你。」
隨後李公俊跟著郵差來到一處沒人的地方,郵差說:「我是陰間遞送進士名單的陰差,你是不是考進士的?」
李公俊答:「是的。」
陰差說:「進士榜單在我這裡,你可以找找有沒有自己的名字。」
於是陰差拿出榜單,打開讓李公俊看。
李公俊在榜單上查找了幾遍,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心中很悲傷,流淚哭泣說:「我苦心讀書二十多年,參加科考也有十年,為此身心疲憊,希望這一次能考上。如今我榜上無名,再次落選,難道我終生不能得到功名?」
陰差安慰李公俊說:「十年後你才能考中進士,取得功名,而且官位和俸祿都很高。如今你想得到功名也不難,但官位和俸祿減少一半,而且仕途坎坷,只能當一個州郡刺史,你覺得怎麼樣?」
李公俊說:「我所追求的不過是功名罷了,得到功名就已經滿足了。」
陰差說:「如果你能拿出少量的錢財賄賂冥官,就可以在進士榜單上找一個與你同姓的人,將他的名字抹掉,寫上你自己的名字,行嗎?」
李公俊問:「需要多少錢?」
陰差答:「冥幣三萬貫(三千萬錢)。我感激你的恩情,所以才坦誠地告訴你這件事。你的錢我分文不取,都是用來賄賂冥官的,第二天午時你把錢送到就可以了。」
陰差說完又拿出一支筆交給李公俊,讓他自己選擇抹掉進士榜單上的某人。
李公俊在榜單上看到李夷簡(李唐宗室、大臣)的姓名,想將它抹掉,陰差急忙說:「不可以。此人將來官祿非常高,不能更改。」
李公俊又在下面看到李溫的姓名,陰差說:「這個可以。」於是李公俊將「溫」字抹去,改為自己的名字。
陰差收起榜單,對李公俊說:「希望你不要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