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隨處可見,卻為何會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看完就知道了
你們知道當年除四害,除的是哪四害嗎?答案是麻雀和老鼠、蚊子和蒼蠅。老鼠嗅覺很靈敏,它們賊喜歡偷偷地吃人類的食物,而且它們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傳染性疾病;蚊子好吸食人血,我們基本都感受過它的厲害,嚴重時還會起紅色的大包;蒼蠅最不介意它的所在環境,它們的身體上含有的大量毛質,還有它們的消化道、血液中均攜帶有病原體,它們喜歡爬在人類的食物上,防不勝防。最後剩下的就是本文的主角——麻雀。
別看麻雀小小的,從某些角度上看起來還有些可愛,但它們著實稱得上是田園殺手!麻雀生為雜食性鳥類,在夏天和秋天主要是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麻雀特別不認生,可以說是十分近人情了。特別喜歡和人類一起居住,但又對事情都十分警覺。麻雀是群居型的動物。麻雀在數量上較許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穫季節容易形成雀害。為此讓農民伯伯操了不少心,掉了多少頭髮。農民伯伯們各個大施神通,使出渾身解數來驅趕這些麻雀。有的在田地裡紮起像模像樣的稻草人來嚇唬它們,有的直接拿出懷裡的彈弓來打它們,可見農民伯伯們對麻雀有多深惡痛絕。 令人震驚的是,當年的四害之一,如今卻農奴翻家把歌唱,四變二,成了要保護的對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年國家的除四害活動。說來也挺可惜的,過去我們在生物領域上欠缺些火候,生態認識不太全面,且處於那個飯吃不飽的年代,愛吃糧食的麻雀無疑讓大家厭惡,人見人打,覺得是這些小傢伙們擋了大家的生路,所以自發地組織了許多肅清活動,這不能不說是歷史上人民的遺憾。就這樣,麻雀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直到現在,麻雀甚至已經少到了需要國家保護的地步了。
二是在現代,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除草劑和驅蟲劑也有很大的關係。別看麻雀能飛,但實際上它的翅膀太過弱小,不能去太遠的地方,這是很大的一個限制因素,因此它們均會在一個地方定居。每到春天的時期,麻雀媽媽們就會去農田裡找小蟲子來餵食它們的寶寶。但是現代人們為了圖方便,用農藥來灌溉農作物,消滅了一大部分青蟲,可是麻雀寶寶只喜好這一口,很無奈,在食物的緊缺條件下,很多麻雀寶寶就這樣死去了。而成年麻雀也因為糧食苗上面的農藥殘留受到了很多傷害,甚至死去,麻雀數量也在慢慢減少。就像我國的四川省,在這塊土地上,那些曾經熟悉的小鳥身影就這樣漸漸淡出了人類視線。
事實上麻雀也有許多優點。他們的用來餵食小鳥的,竟是我們對我們農作物有害的蟲類生物,其中多為農業生產中的強敵——鱗翅目害蟲。對害蟲的繁殖,大小數量的調控,這些方面上它們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所以我們也要對這些小東西寬容一點啦。
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生態圈,每一個生物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經過此事之後,更要以科學角度去對待各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