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音樂平臺洗牌,阿里音樂「不築牆廣積糧」讓用戶暢聽無限

2021-01-10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成都】3月6日報導(文/張淑英)

2018年3月6日,阿里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共同對外宣布,雙方達成音樂版權互相轉授權的合作。至此,兩大音樂平臺的網絡音樂版權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用戶的視聽體驗將更加豐富。

一方面,阿里音樂將滾石、S.M.、BMG等三家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網易雲音樂;同時,網易雲音樂將天娛、愛貝克思(avex)、豐華、華研國際等四家優質音樂版權轉授給阿里音樂。

這是繼去年9月阿里音樂和騰訊音樂版權互授、今年2月春節前夕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宣布版權互授後,國內在線音樂平臺的又一新舉動。隨著用戶呼聲和國家版權有關部門倡導「推動網絡音樂產業繁榮發展」的政策立場,版權已然不再成為唯一的競爭壁壘,而是開始進入全新的「2.0時代」。

行業新洗牌,「不築牆」獲版權方和用戶支持

此次阿里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攜手合作,目的是希望為廣大用戶更好地提供音樂作品和服務,探索音樂平臺如何建立起更加良好有效的網絡音樂版權授權、合作和運營模式,共同推動中國網絡音樂產業的繁榮發展。

不難看到,隨著阿里音樂先後與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的版權互授,加上自身擁有的音樂版權,——截止目前,從華語到日韓乃至國際,包括滾石、S.M、BMG、風潮音樂、寰亞,環球、華納、索尼全球三大唱片公司、YG娛樂、杰威爾音樂、LOEN、相信音樂,天娛、日本愛貝克思(avex)、華研國際、豐華等在內幾乎所有的優質音樂版權資源均在蝦米音樂播放器落地,曲庫數量超過1800萬,穩居市場前列。

這意味著,用戶可以通過蝦米音樂播放器暢聽70萬以上的藝人歌曲,幾乎覆蓋所有的主流歌手:既有羅大佑、八三夭、華晨宇、曹格、孫盛希、張震嶽、劉若英、周華健、李宗盛、任賢齊、莫文蔚、梁靜茹、張國榮,又有Super Junior、少女時代、EXO、BIGBANG、濱崎步、幸田來未、鈴木亞美、大冢愛,以及周杰倫、蔡依林、TFBOYS、蘇打綠、五月天、林宥嘉、田馥甄、SHE、張惠妹、張雨生、蘇芮等。

在外界關注中,版權和曲庫的運營則是另一個核心指標。通過音樂版權內容的多元營銷和平臺商業營銷模式的探索創新,阿里音樂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也為唱片公司等合作方帶來了更可觀的收益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是多年來,阿里音樂一直同滾石、S.M.、BMG等唱片公司始終保持著密切且良好合作關係的重要原因。

以滾石為例,阿里音樂與滾石的合作不僅局限於音樂本身,還致力於通過攜手打造全方位立體式的數位音樂生態體系,在為用戶提供優質體驗的同時,有效提升音樂人的藝術和商業價值。在原創音樂領域,滾石全面加入了阿里的音樂人扶植計劃。通過尋光計劃、原創歌手大賽、校園歌手大賽、MV創作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共同挖掘原創歌手和獨立音樂人,並整合雙方最優質資源為這些原創音樂人提供從籤約、出片到線下演出等全鏈路的支持。

就在2月14日情人節,「致敬滾石經典情歌」MV翻拍活動在短短一周即收穫了幾千萬的播放量,在彰顯平臺音樂專業調性和探尋版權營銷新模式的同時,也充分證明了阿里音樂的內容宣發實力。

韓國著名娛樂公司S.M.更是同阿里音樂淵源頗深。2016年,雙方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夥伴,在中國國內音樂事業以及電子商務展開合作,同時,阿里收購了S.M 4%股份。除音樂內容曲庫得到進一步的豐富之外,隨著阿里音樂逐步將韓國領先的粉絲運營模式和娛樂商業模式引入中國市場,S.M.也藉助合作夥伴在中國的資源和渠道優勢獲得了更迅速的發展。

自2013年起,S.M.偶像天團EXO每年冬季都會發布特別專輯。2016年,作為EXO新專輯《For Life》的獨家發布平臺,蝦米音樂除了通過音樂來傳遞溫度,更是發起冬日暖心的公益計劃,從EXO專輯的收益裡捐出公益金,聯合用戶一起去籌集1500套冬衣以及100000棵樹苗。此外,阿里音樂還聯合張藝興歌迷共同打造「張藝興百萬地鐵」活動,通過有效的粉絲運營,藝人的公眾形象、有效彰顯和提升了品牌的核心理念以及平臺的商業價值。

率先跳出版權禁錮的阿里音樂,更像是置身局外的「漁翁」。坐擁1800萬海量曲庫,70萬入駐歌手,3萬原創音樂人以及40萬獨立音樂作品,阿里音樂一直保持其專業調性,不斷嘗試突破常規模式。同時將觸角伸向原創音樂、AI推薦、品牌商業化、線上虛擬內容線下實體場景化等更廣闊的競爭領域,探索音樂更多可能性。

從扶持獨立音樂人到優質內容生態建設,「廣積糧」才是核心競爭力

早在2017年9月,阿里音樂CEO、阿里大文娛秘書長張宇(花名語嫣)就明確表示,阿里音樂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廣積糧,不築牆」:與業內達成合作,是阿里在音樂版權上多層次布局的基礎;時至今日,音樂行業發展已至中流擊水,重構音樂行業基礎設施、推動產業升級和行業健康發展是阿里音樂更長遠的目標。

伴隨著版權「2.0時代」的到來,2018年,阿里音樂背後的布局也愈發清晰。

作為國內最早、最專業的獨立原創音樂人挖掘和「點亮」者,蝦米音樂一直在扶持獨立音樂人的方向上不遺餘力。就在今天(3月6日),蝦米音樂正式宣布,本月底,在第二季「尋光計劃」中脫穎而出的十組「未曝光少年」,SHAWEE、方拾貳、鄒施如、GALI、KWORLD、WAV、何小河、未來星、阿圖什衝浪男孩、SARAH,將正式集中推出各自的專輯作品——這不僅贏得了廣大樂迷的支持,而且在音樂同行裡遙遙領先,不是僅僅停留在喊口號上,可謂「既有雷聲,又有雨點」。

同時,依託阿里大文娛的整體生態能力,蝦米音樂希望通過線上平臺推薦、線下落地演出等多種方式,努力幫助優秀的原創音樂人獲得更充分更有價值的曝光和扶持。比如2017年天貓雙11晚會,GALI等第二屆尋光音樂人就首次登上舞臺,與眾多國際大咖同臺演出。

依託阿里大文娛的平臺資源優勢和生態資源優勢,蝦米與優酷、大麥等線上線下場景聯動,不斷挖掘IP的極致價值。以優酷為例,今年3月推出的全新真人秀《這!就是街舞》,上線一期網播量就已破億,開啟了2018年網綜市場街舞第一炸。作為《這!就是街舞》的首席音樂合作夥伴,蝦米音樂會在每期節目上線後的第一時間搶鮮製作節目舞曲歌單,以最快的速度為用戶提供最優質音樂內容。

同時,基於阿里巴巴集團強大的資源背景和電商生態鏈,蝦米不斷挖掘和塑造IP的深層價值。2017年雙十二,聯合口碑舉辦「美食造音趴」,通過開拓更多的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為用戶帶來更優質、更便捷的音樂體驗;今年情人節期間,「致敬滾石經典情歌」MV翻拍活動激發了諸多優質視頻PGC機構參與創意宣發,短短一周即收穫數千萬級的播放量,在探尋版權營銷和運營新模式上碩果纍纍。

除在原創音樂領域打造核心競爭力外,發揮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方面的獨特優勢,通過產品技術創新,不斷為用戶創造極致的視聽體驗,在未來愈發激烈的音樂平臺競爭中搶佔全新的制高點。2017年,蝦米音樂率先將AI引入音樂領域,在精準人工智慧算法的基礎上,推出隨心聽、聽見不同、AI模式等智能推薦模式和刷臉聽歌、AI編曲、AI作曲、AI伴奏等一系列音樂黑科技功能。

此外,蝦米也在持續發力打造全新的音樂平臺服務和品牌商業模式,不斷探索激發音樂內容和商業的「化學反應」。內部人士透露,當前用戶的音樂消費正在升級,用戶從後臺聽歌播放向前臺多樣化場景消費遷移。2018年,公司將重點拓展商業化線上線下場景,探索「新音樂產業」的無限可能。

從聯合《縫紉機樂隊》在北京三裡屯策劃音樂實驗,到聯手號稱中國版「威廉斯堡集市」嘉年華的伍德吃託克展開「城市音樂現場」跨界合作,再到聚焦95後「非佛系」年輕人與麥當勞共同打造音樂旗艦店,蝦米不斷通過潮流新奇的方式傳遞著自身鮮活年輕的品牌形象。截止目前,蝦米音樂95後用戶佔比四成,90後佔比八成。

分析人士認為,如今的阿里音樂除了把重心放在打造音樂行業的基礎設施上,並且不斷通過科技的力量為用戶打造極致的體驗,以阿里全鏈路的資源去連接賦能用戶以及平臺音樂人。隨著獨家音樂版權高牆的坍塌,在線音樂平臺在2018年正迎來全新格局。秉承「廣積糧,不築牆」的阿里音樂顯然「彈藥充足」,或將成為大贏家。

今年1月,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數據報告顯示,2017年,蝦米音樂的用戶活躍率、人均播放時長居行業第一,體現了該平臺超強的用戶粘度。一方面,其用戶活躍率高達25%,繼2016年問鼎行業之首後再次穩居行業榜首。另一方面,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超過34分鐘,最高達到37.99分鐘,在同類型在線播放器中獨佔鰲頭。

作為阿里音樂旗下的在線音樂平臺,蝦米音樂成立於2008年,是中國最具專業調性的音樂網站之一。隨著移動互聯的高速發展,蝦米音樂成為最受用戶喜歡的音樂播放器之一,直至2013年正式融入阿里巴巴集團,逐步從音樂播放器走向泛音樂平臺。在和用戶互動上,蝦米音樂做了很多創新的嘗試,比如開設「音樂趴間」,用戶可以在蝦米播放器展開更多的互動。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阿里不「玩」音樂了?
    2017年,阿里音樂史上第一封CEO內部信《廣積糧、不築牆——阿里音樂未來發展三個方向》曝光,被外界解讀為蝦米音樂未來將受到更大的重視。此後,阿里不斷在資本、人氣和資源上加持,但蝦米音樂的發展並不如意。2019年6月,阿里巴巴宣布新一輪組織調整,蝦米音樂由大文娛劃入創新業務事業群。
  • 蝦米背靠大樹終被阿里放棄 在線音樂平臺競爭終局?
    「蝦米沒有結束,只是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了大家的記憶裡……」停服的最後一刻,蝦米音樂依然不忘再文藝一把,在APP上發出一份「自傳最終章」來跟網友們道別。音樂有多傷感,現實就有多殘酷。誕生於2008年的蝦米音樂,是國內最早探索在線音樂模式的平臺之一,2013年被阿里收購時一度風光無限。但在爭奪版權與流量的大戰中,蝦米音樂連連錯失良機,最終走向被資本拋棄的結局。
  • 蝦米音樂,中國在線音樂發展的犧牲品?
    實際上,這也是阿里的無奈之舉。據Questmobile的統計數據顯示,蝦米音樂的活躍用戶僅在2-3000萬之間徘徊,這與網易雲音樂的過億用戶量相比,自然有些相形見絀。但是,來自騰訊系TME的壓力有如泰山壓頂,阿里也不願意放棄在線音樂這樣一塊肥沃的土地。
  • 在版權爭戰中敗下陣來:蝦米關停,在線音樂平臺競爭是否終局?
    「蝦米沒有結束,只是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了大家的記憶裡……」停服的最後一刻,蝦米音樂依然不忘再文藝一把,在APP上發出一份「自傳最終章」來跟網友們道別。音樂有多傷感,現實就有多殘酷。誕生於2008年的蝦米音樂,是國內最早探索在線音樂模式的平臺之一,2013年被阿里收購時一度風光無限。但在爭奪版權與流量的大戰中,蝦米音樂連連錯失良機,最終走向被資本拋棄的結局。
  • 在線音樂用戶寄望用愛發電,資本不願無米之炊
    3月5日0點後,除網頁端音螺平臺音樂人(即原「數位音樂場景」業務)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外,其他運營均停止,用戶將再也無法登錄蝦米音樂。這意味著,走過10多年的蝦米音樂,留下toB業務後,正式跟C端用戶說出了那句「說不出的再見」。說不出再見的,除了蝦米音樂,還有其背後的眾多忠實用戶——開年第一心碎、爆哭、爺青結、我與音樂有關的靈魂不見了.......是很多蝦米音樂用戶的心碎的聲音。
  • 關停進入倒計時 蝦米再難播放音樂
    蝦米音樂2006年誕生於杭州,前身叫EMUMO,後更名蝦米網、蝦米音樂。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收購。2015年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組建成阿里音樂,兩款產品繼續走差異化路線,蝦米專注於播放器功能,天天動聽則會做更多嘗試。2016年,天天動聽正式更名為阿里星球,7個多月後,阿里星球宣布全面停止音樂服務。
  • 「蝦米音樂」死亡:真實原因浮出水面|音樂|蝦米網|音樂平臺|拳王...
    今年,這個成立13年的老牌音樂平臺將徹底告別了大眾,也讓聽著網絡小眾音樂成長起來的一代90後感慨「爺青結」。如今的音樂平臺版權大戰似乎已經大局已定,但不可否認,不管在哪個網際網路大廠的生態體系中,音樂平臺都是一個尷尬的存在,成本高,難盈利,用戶的付費意願始終沒有得到預想中的水平。也許真正適合在線音樂發展的模式還沒有出現。
  • 切入長音頻,在線音樂走出「圍城」?
    一個白嫖用戶的心聲,卻是籠罩整個數位音樂行業的陰影;當蝦米音樂關閉,網易雲音樂、QQ音樂需要付費之後,不少白嫖用戶不知道要何去何從。「短視頻紅了之後,所有人聽歌只是聽那一段,新人聽歌只有15秒,現在人都不給音樂機會,真正能聽一會兒音樂,已經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了。」音樂人大張偉在《樂隊的夏天》這樣說道。
  • ...在線數位音樂平臺,蝦米音樂宣布關停,下月徹底消失在茫茫的樂海裡
    近日,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公告,將於2021年2月5日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正式停止服務。 公告內容顯示,蝦米音樂從2021年1月5日起開啟用戶處理通道;從2021年2月5日起停止服務,並從應用商店下架;從2021年3月5日0點起關閉伺服器。
  • 音樂有多傷感現實就有多殘酷 蝦米音樂關停
    誕生於2008年的蝦米音樂,是國內最早探索在線音樂模式的平臺之一,2013年被阿里收購時一度風光無限。但在爭奪版權與流量的大戰中,蝦米音樂連連錯失良機,最終走向被資本拋棄的結局。背靠大樹終被阿里放棄「江湖傳聞,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
  • 巔峰日活968萬人,背靠阿里的蝦米音樂,緣何走向末路?
    蝦米音樂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得到了許多文藝青年的認可,至2013年,用戶規模高達2000萬。彼時,音樂界內廣泛流傳著一條音樂軟體鄙視鏈,蝦米音樂憑藉龐大的用戶數量和創始人王皓的理想主義情懷,光榮地站在鄙視鏈的頂端。蝦米音樂上線之初,就成功開啟在線付費模式的先河。
  • 版權時代「蝦米」瀕死 在線音樂如何打勝仗?
    ,返杭後將執行人員變動,隨後阿里官方回應「不予置評」。率先開始音樂付費模式的蝦米音樂並沒有在用戶和音樂人處獲得良好的口碑,蝦米音樂採用的是先上車後補票的方式,先從用戶手上收費,之後再用從用戶手上賺到的錢購買音樂版權。這種方法幾乎同時引起了用戶和音樂人的不滿,蝦米音樂遭到左小祖咒等音樂人的連番炮轟與抵制。
  • 江湖傳聞蝦米音樂關閉,阿里「魔咒」再現?
    蝦米音樂誕生於2006年,當時還沒有移動網際網路,PC時代蝦米音樂的載體是蝦米網。最早的時候還不叫蝦米網,叫EMUMO,取的是EARN MUSIC&MONEY。可見,蝦米音樂網創辦早期,處於理想主義階段,2013年被阿里全資收購後,卻逐漸失去了江湖地位。如今,且不論蝦米音樂是否會關閉,但其一直面臨用戶下滑、拉新難的問題,月留存率的數據也差強人意。
  • 蝦米音樂關停,成也音樂,敗也音樂
    獲阿里支持,但版權沒跟上2015年是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的分水嶺,此前版權混亂的在線音樂得到了清理,國家版權局在2015年7月發布了《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在2015年7月31日前,無版權音樂作品全部下線。此後,版權跟商品一樣,成為數位音樂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誰能擁有更多的版權,誰就取得了先機。
  • 在線音樂內卷,短視頻破局?
    流媒體時代,數位音樂的生命得到無限延展,不同的業務形態以聚合的形式通過流媒體呈現,同時又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用戶的手中。如今,音樂消費早已從單純的內容消費升級為音樂衍生物的消費,短視頻、直播、遊戲,各種渠道都有機會打造音樂新星。抖音、快手這類短視頻APP得以成功從各類渠道中脫穎而出,或許在於它以音樂為動能,搭建了一個具有強互動性的多元而蓬勃的社區生態。
  • 騰訊音樂:付費牆驅動1Q20音樂付費用戶增長 疫情打壓直播收入增長
    受益於用戶付費意願的提升,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4270萬人,同比增長50%,付費滲透率從去年同期的4.3%提升至6.5%,ARPPU則同比增長13%。在擴充內容和支持獨立音樂人上:長音頻取得重要進展:與閱文合作後,公司拿到了高質量的內容版權和部分獨家授權,目前已經取得閱文前10部最受歡迎的圖書。除有聲書外,公司也製作了高質量的有聲劇。播客生態初見成效:截止到4月份,平臺吸引了1萬位新播客和既有KOL。4月21號,公司推出長音頻應用酷狗暢聽,並推出獨立的長音頻會員服務。
  • 紅麥掃描:蝦米被傳關閉,阿里巴巴不做音樂夢了?
    在音樂推薦上,蝦米是「反智能」的,不會完全被數字牽著走。根據彼時報導,蝦米會將推薦權重向小眾音樂傾斜:「從數據統計來看,90%的用戶喜歡王菲,按照蝦米網的邏輯,既然大家都知道王菲,所以並不需要推薦,而那些被推薦的是大家所不知道的10%。在蝦米網近600萬的曲庫裡,5000多個獨立音樂人的歌曲每天被聽的比例達到11%左右。
  • 蝦米音樂播放器將正式關停 「音樂難民」何以為家?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謝若琳「12年的陪伴,說不出的再見!」1月5日,蝦米音樂宣布,將於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蝦米音樂稱,關停決定是由業務調整所作出。同時,蝦米音樂也將轉向音樂商業場景服務,即新成立的音螺平臺。關停之前,用戶及音樂人可以導出歌單和已購買的音樂專輯。此外,音樂人以後可以在音螺平臺創作音樂。
  • 播放列表裡那些「灰名」歌曲能聽了!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
    2015年底,國家版權局組織開展網絡音樂版權秩序專項整治行動,規範網絡音樂盜版。但由於沒有行政介入,統一的收費標準,各大平臺又擔心用戶流失,以致一度沒有願意率先吃螃蟹的人——儘管該政策得到唱片公司與音樂人的一眾支持。
  • 「蝦米音樂」死亡:真實原因浮出水面
    第三, 難以融入阿里的企業文化,從舞臺中心不斷後退,既輸了流量,也丟了氣質。今年,這個成立13年的老牌音樂平臺將徹底告別了大眾,也讓聽著網絡小眾音樂成長起來的一代90後感慨「爺青結」。如今的音樂平臺版權大戰似乎已經大局已定,但不可否認,不管在哪個網際網路大廠的生態體系中,音樂平臺都是一個尷尬的存在,成本高,難盈利,用戶的付費意願始終沒有得到預想中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