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東方網希望小學公益行
東方網記者章叢雨、劉曉晶8月30日報導:自8月27日正式啟動以來,「愛在東方·2018東方網希望小學公益行」在東方網希望小學的校園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除了互動課程和趣味遊戲,志願者還走進孩子們的生活,去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短短幾天時間內,志願者與孩子們的心已經緊緊地系在了一起。
兩塊錢的午餐免去遙遙回家路
在東方網希望小學的校門口,有一條長長的山溝,沿著山溝散布著幾個村落。學生們從山上山下的村子裡,每天步行上學放學,家離得遠的要走上一個多小時。
圖片說明:小賣部門口,幾個孩子拿著袋裝泡麵排隊等待熱水
開學第一天下午,志願者在經過學校邊上的小賣部時,一個令人心酸的情境讓大家停下了腳步。小賣部門口,四五個孩子排著隊,拿著敞口的方便麵袋子等待熱水。這些孩子大的不過10來歲,小的只有7歲。小賣部裡的人說,中午來這裡吃泡麵的孩子不在少數,都是沒法回家吃飯的。但是碗裝的方便麵比較貴,孩子們都買袋裝的,只要兩塊錢。
圖片說明:直接就著袋子吃的泡麵是不少孩子的午餐選擇
隨隊的醫生志願者說,直接把熱水衝進包裝袋,高溫下會有重金屬,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非常不利,更不用說長期這樣吃。
在東方網希望小學的這幾天,志願者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問路過身邊的孩子一句:早飯吃了嗎?午飯吃了嗎?但很多孩子都會搖搖頭。
「下雪的時候,就能見到爸爸媽媽了」
7歲的李菲菲,隨著開學從幼兒園升到了一年級。坐在教室窗邊上的她向外張望時,純淨明亮的眼眸深深觸動了大家。李菲菲告訴志願者,爸爸媽媽都在外面打工,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新疆。下雪的時候,就能見到爸爸媽媽了。她說,她最喜歡看蘇菲亞公主,以後,她也想做公主。
圖片說明:李菲菲和爺爺奶奶
校長李正良說,每個班裡留守和離異家庭佔上了三分之一。留在村子的父母,都是天剛拂曉的時候出門幹農活,中午也不會下山,直到夜色漸深的時候歸家。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愛母愛的缺位。孩子們大多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三年級的褚科彪,甚至是太爺爺太奶奶在照顧。
「這幾年當歸不好種,地都被化肥搞壞了,所以只能出去或者拼命幹活,管不上他」,三年級的張兵強的爺爺這樣告訴志願者。種植當歸是這裡多數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靠著當歸一年收入也就一兩萬。年輕人外出打工賺錢,村子裡的老人也得幫忙種地,孩子的學習成了一個無暇顧及的問題。
圖片說明:張兵強和他的爺爺、妹妹
有的孩子想念父母,但家裡沒有智慧型手機,就會向學校的老師借來給爸爸媽媽打一個視頻。據老師介紹,學校馬上就要通網,孩子或許能更常與父母取得聯繫。
他們有渴望有追求有夢想
在四年級的恐龍課上,班長郎克勤接過志願者姐姐發下來的畫紙時,眼睛笑成了兩個彎月牙:「謝謝儂。」這是志願者課前,在孩子們好奇地要求下,教給大家的上海話。
當被問到覺得城市會是什麼樣子,同是四年級班長的李成剛想了想說,應該有兩個大花園。其實,這裡的孩子對於城市沒有什麼明晰的概念。他們中的大多數,最遠到過的地方就是岷縣縣城。孩子們總是圍著志願者哥哥姐姐們問,城市裡面在發生什麼,關於城市有什麼樣的故事。志願者們翻出照片和書本給孩子們看,孩子們都感到新奇地湊過來,小腦袋靠在一塊兒,眼中閃動著興奮的光亮。
圖片說明:四年級的孩子們圍在一起看書
儘管信息閉塞,但孩子們依然對外面的世界有著渴望。一個個小小的身軀,卻有著大大的夢想。有的想做美食家,有的想做舞蹈家,有的想做警察,有的想做一名人民教師,他們都想走出大山去瞧一瞧。
「學生們的求知慾非常強烈」,李正良校長回憶起上個學期發生的一件事,「老師和學生們一起搬新書到圖書室,我給孩子們說,打掃一下衛生就出來吧。但後來沒有人出來,打開門才發現孩子們都從書架上找了書,坐在角落裡埋著頭在看」。
放學後,志願者從學校離開時,口袋裡滿滿地塞著孩子們攢的零食和糖果。孩子們朝著哥哥姐姐齊聲喊了一句謝謝儂,大家的眼眶都溼潤了。在把外面的世界引向孩子們的時候,志願者們通過和孩子們的暖心互動,也看到了希望在生長。帶著自己的愛心和摯誠,把大山裡孩子們的心聲傳遞出去,以喚起更多人把目光放到西部教育,更多力量幫助學子們圓夢,是所有志願者共同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