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娛樂圈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賣情懷,而明星們則大都開始賣人設,這種風氣真的好嗎?
好多經典的熱門電視劇被改編成電影,也有之前很火的電影找原班人馬在重新開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電影上下功夫,沒有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就開始往情懷上靠,靠著原ip的知名度強行賣情懷,打著商業利益的旗號強行斂財。
《黃金兄弟》當年的古惑仔風靡全國,影響了多少青少年,這些古惑仔又回來了,直接是一波回憶殺啊,古惑仔留下了多少回憶,大家會不由自主的去關注,電影的背後正是情懷,創造了幾億的票房,但口碑卻奇低,可以算的上是一部爛片了,沒有情懷的支撐,估計啥都不是,沒有任何誠意的斂財之作。
這部電影靠的還是二十年前笑林小子的情懷,把吳孟達也拖下水了,不光是星爺,吳孟達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歡樂,太多太多的記憶,豆瓣評分才僅僅3.6,口碑徹底一面倒,心裡最多的還是心酸,沒有了當時的味道,劇情老套,毫無新意,我是感覺沒啥笑點,想販賣的是情懷,但敗給的還是情懷,也找不回當年的記憶。
這種電影比比皆是,靠著以前大眾喜歡的基礎上,拍出一些打著情懷的爛片大肆圈錢,無論初衷是什麼,電影本身完全達不到大眾可以接受的程度,不光沒得到口碑,還失了大眾的信任。
娛樂圈的明星也是開始賣人設,什麼學霸人設、好男人人設、清高人設、少女人設、青春人設、吃貨人設、模仿夫妻人設等等。
為了樹立自己的正能量的形象和吸粉,各種五花八門的人設就往身上安,為了打造自己專屬形象,提高在大眾中的辨識度,而有的藝人只是為了在大眾面前裝出來人設的形象,自身什麼樣我們也不知道。
但是標籤貼上之後,如果被扒出負面的新聞,這種打擊將是很致命的,人設崩塌意味著遭到大眾的反感,也會受到來自商業上的損失,所代言的產品、影視資源、綜藝資源將被統統的丟失或替換,不修養幾年復出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二虎有話說:電影賣情懷馬上都成了老套路了,大眾接受了過多賣情懷的爛片之後,將對賣情懷的電影產生一定的抗力,事實也證明靠賣情懷的電影除了圈錢在影片上的質量上沒有任何的亮點,好片子靠的絕不是情懷,希望國產電影能少些圈錢的情懷作品,出些能上得了臺面的口碑電影,演員賣人設,無可厚非,在這個時代,人人都在往人設上靠,人設對於藝人就好比商品的包裝,直接影響著藝人的商業定位和觀眾印象,但也要根據演員的實際情況,近年來,娛樂圈人設崩塌不在少數,這就屬於人設和實際情況不符。這種風氣,我個人覺得完全不可取,演員應該憑藉自身的實力和作品來贏得觀眾的喜歡,靠賣弄人設早晚有一天會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