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商韜略
文 | 華商韜略 西區苛刻
博納院線高管絕望的吶喊自殺
華誼兄弟王中軍賣房自救
王中磊夫婦清空微博
剛過去的6月10日或許是整個影視行業最冷的一天。
然而,整個行業的知名人物卻萬籟俱寂,除了賈樟柯的一句「行業之悲」,再無其他。
中國電影到底怎麼了?
從華誼兄弟因旗下導演、關聯藝人「陰陽合同」醜聞震驚世人開始,社會對影視行業的責問不絕於耳。「掙幾千萬的時候」「明星貪婪」等等,眼熟到起繭。
顯而易見的是,中國民營電影似大廈將傾之鄉,連續虧損兩年的昔日巨頭——華誼兄弟,奮力自救多時,如今已無心戀戰。
大廈將傾 鏖戰已竭
華誼,在經歷了中國電影最輝煌的時刻,隨之而來的傾覆似乎在劫難逃。
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影視公司,華誼兄弟曾憑藉著諸多當家的大牌明星,在中國娛樂圈擁有著半壁江山。
從2009年深交所掛牌的高光時刻,股價一度達到90元每股,到今天跌至4.16元每股,華誼兄弟被逼迫到了董事長賣畫、賣房、賣影院的慘澹境地。
去年夏天,王中軍變賣包括畢卡索、梵谷作品等稀有畫作時,還尚可大方承認「為了華誼我什麼都可以賣掉」。
而今豪言不再,華誼到底還是撐不住了,王氏兄弟似有放棄抵抗之狀。
在香港《文匯報》的報導中,王中軍所售賣的房產已持有十年,2019年叫價2.88億港元未能賣出,如今降價兩成以2.2億港元成交,帳面獲利可達8800萬港元。而其弟王中磊早在兩年前便將位於同一小區內的房產低價拋售,獲利不足千萬。
房地產及投資管理公司仲量聯行(JLL)警告稱,如果明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惡化,香港住房價格可能會下跌25%。
「什麼都能賣」的王中軍在看跌的香港房市中,為自己做了一次資產挽救,或許並非為救華誼再度割肉。
所以,比其當年賣畫的高調,這一次無論是他本人還是公司都低調了許多。
截至今年3月31日,華誼帳上現金僅有2.68億,而需在一年內償還的流動負債卻高達47.99億。
外債已是天文數字,區區房產變賣不過杯水車薪。因此華誼方面也回應了「系私人財產」,語焉不詳之中,一鼓作氣的自救也沒了後勁兒。
這一口氣,其實已經幫助華誼撐了很長一段時間。
2019年7月,在王中軍還沒捨得賣掉手上的畢卡索、梵谷等珍貴藏品時,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將下屬4家影院的放映設備及附屬設備、設施展開售後回租,融資金額達到4000萬元。
一家擁有院線的行業巨頭,以變相「退貨」的方式,關閉了自己的幾家全資影院,這是拿自己的血脈開刀。
至於4000萬之於50億的窟窿何用之有,華誼的自救策略分明是「應收盡收」。
緊接著,華誼以5500萬美元的轉讓價,拋了自己在一家海外影院技術公司90.5%的股份。這樣的決策當時讓眾多為華誼賣命的院線經理心寒。大難臨頭各自飛,即便是背後罵聲不絕,華誼沒回頭。
放在院線哀鴻遍野、院線副總絕望自殺的2020來看,華誼也許還會慶幸當時的選擇。
到了地產這部分,華誼兄弟積重難返,也找不到人接盤。
斥資45億製造「華誼兄弟電影小鎮」,與投資35億對標美國迪士尼推出「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在2019年再次加重華誼的負擔。
入不敷出,這些統統成了爛攤子,燒錢還賣不掉,曾經的輝煌象徵,成了如今的苦不堪言。
事實上,走到今天前,王家兄弟想得到的招數,賣得動的資產,都被考慮了一個遍。
凌駕市場 「帝國夢」破滅
位於北京亮馬橋附近的華誼兄弟大廈,已經門前冷落車馬稀了。
大廈之中有一處VIP影廳,票價要200元以上,好奇光顧的人不在少數,還有穿著正式的服務員在觀影期間為觀眾送上免費的小吃、水果和飲品。
這番景象恍如隔世,是華誼的「帝國夢」在現實中留下的一個角落。
回望2015年,那是華誼眼前下坡路的肇端。全資及控股公司達到87家,至2018年擴大至117家。
同時華誼兄弟為了加強與明星的綁定,獨創了明星IP資本化模式。
隨著影視作品翻紅,明星話語權不斷擴大,從2013年開始,華誼兄弟開始在資本層面與多個明星股東形成捆綁,先後斥巨資與李晨、馮紹峰、鄭愷、馮小剛等成立的3家公司各70%的股權,並與這些明星股東籤署了業績對賭協議。
圖源:雪球
這一系列操作,在2018年以雪崩之態將華誼兄弟推向了懸崖。
蔑視市場規律的對賭協議,損傷的不只是公司的流動資金,更是市場對中國電影的信心。
將創作者捲入資本遊戲,主要考慮對方個人的合作意願,而非一線市場的反饋,短暫的「流量」紅利透支了市場對明星及作品的好感,不可控的人的因素反噬了野心勃勃的華誼。
所以隨著「娛樂圈反腐」槍聲一響,華誼也成了受害最深的公司之一。
自顧不暇 出局在即
2019年,華誼在影視內容部署上交了白卷,唯一有可能的「補血」只能指望積壓已久的影片。
在疫情籠罩之下,影院復工遙不可及,本就是以年計算的票房回收更不可盼,這條路也斷了。
去年還在為8億戰爭巨製《八佰》作種種推動的華誼,再也不提這部影片的回歸進程。
對於投資出品的周星馳《美人魚2》、陸川《749局》,以及剛拍完的手遊「陰陽師」改編電影《侍神令》、國內類型片「王牌」曹保平導演的《涉過憤怒的海》,也不再做任何宣傳上的努力。
參與出品導演賈樟柯的《一個村莊的文學》(已改名為《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也只能靠賈樟柯自己營業刷屏。
王中軍、王中磊兩兄弟急於賣房和清空微博,但在公司最主要的業務上,隻字不提。
四月下旬,華誼兄弟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稱,擬以2.78元/股非公開發行合計不超過8.24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借款。
陽光人壽曾藉此機會向華誼傳遞認購2.5億股份的意向,被華誼一口回絕。
只因陽光人壽附加的條件中,要求華誼開闢短視頻製作營銷業務,並且旗下藝人為陽光人壽產品及服務代言。
敗於明星捆綁、對賭的華誼,已經用盡一切辦法自救,套現整個「帝國夢」、套牢大半個文娛投資圈。
如今落得孤家寡人,還能拿出什麼來兌現買家開出的條件?
影視行業在這個冰冷的6月,所發出的最後呼喊是悠唐廣場夜空中絕望的嘶吼。
這是巨人倒下的時刻,賣畫、賣房、賣影院,不再是去年亞布力論壇上的風淡雲輕,華誼的處境正在進一步惡化。
在巨人倒下這一側的陰影下,多少活生生的個體、多少關聯行業也身在其中而尚不自知。
誰會是這場大清洗中最後的王者,誰能脫身自保,誰又會重複華誼們的命運?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最新的消息稱:王中磊清空微博是一場誤會。
輝煌與餘暉停滯在一年前,那也許是叱吒風雲26載的華誼想留給大家的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