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主範圍廣,食材多:
一年四季都有居住地和繁殖場所:蔬菜中的黃瓜、西瓜、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類、萵苣以及白菜等都能受其為害,還能為害花卉、果樹、藥材、牧草、菸草等112個科653種植物。2.繁殖能力強:
環境適合時,約1個月完成1代,1年可發生 10代以上,1雌可產 50-100粒卵,簡直成幾何指數增長。3.蟲態複雜:
植株上卵、若蟲、成蟲蟲態不一,大多數菸鹼類等其他藥劑能殺死成蟲,對若蟲和卵幾乎無效,導致打藥次數趕不上繁殖速度,對卵和若蟲高效。4.善於飛躍:
一打藥就飛走,打完藥又飛回來,清晨氣溫低時飛行能力弱,出太陽氣溫高時飛行能力強,加之白粉蝨的翅有白蠟粉,不易黏粘藥液。5.隱藏性好:
新產的卵綠色,多集中在上部葉片,老熟的卵則位於稍下的一些葉上,再往下則分別是初齡幼蟲、老齡幼蟲,最下層葉片則主要是偽蛹和新羽化的成蟲。6、抗藥性的增加:
隨著長期、大量、單一施藥,其抗性也在逐漸增強,變得更加頑固和難治。1.防治意識淡薄,重治輕防
有些菜農朋友對提前使用防蟲網意識淡薄,有洞不補,有縫隙關不嚴,甚至等發現粉蝨後再去使用防蟲網,這樣對防治粉蝨效果極差。2.未能做到群防群治
由於白粉蝨遷徙性強,在蔬菜種植區,只一家用藥防治,而別家不治,用藥後害蟲很快就會「捲土重來」。3.未能連續用藥
一次用藥不能把棚室內的白粉蝨全部殺死,僥倖逃脫的白粉蝨會捲土重來,只要幾天,棚室內的白粉蝨就會再次爆發。正確的打藥是,頭天打完藥,第二天緊接著再用藥一遍,兩遍藥後殺蟲效果非常明顯。4.施藥質量不高
許多農戶用藥時圖省事,只想一噴霧器水就能打一畝地,經常是藥劑根本就沒有噴到蟲子,甚至連葉片都沒有溼潤。或是只噴葉片正面,忽視了葉片背面的卵。5.用藥時間不適宜
中午或下午溫度高時白粉蝨飛行快,距離很遠白粉蝨就飛走了,根本打不到蟲,等你打完藥後,它繼續回來為害。建議最好在早晨露水未乾時進行施藥,打藥時注意把噴頭斜向上,從下往上打。
6.藥劑選擇問題
有些藥劑只殺成蟲不殺蟲卵,導致蟲卵孵化後成蟲不斷。那麼這種「斬草不除根,治蟲不殺卵」的做法讓害蟲在繁殖過程中逐漸產生抗性。7.不知道煙燻劑和噴藥結合
大多數農民都不知道煙燻劑與噴藥結合使用的方式,也不了解結合使用的效果。1.輪作倒茬
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圍的露天蔬菜的種類應選擇韭菜、芹菜、茼蒿、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蝨不喜食蔬萊,既免受此蟲為害,又可有效地防止向棚室蔓延。2.根除蟲源
播種前將前茬作物的殘株敗葉及雜草清理到田外深埋或燒毀;蔬菜生長期間加強整枝,摘去枯死的黃葉、病葉,並帶到棚外燒毀。在夏季休棚期,進行高溫悶棚,能夠有效地消滅棚內粉蝨。播種蔬菜前使用煙燻劑閉棚燻殺害蟲:可用敵敵畏乳油加硫黃粉和木屑點燃燻蒸。播後蔬菜生長期間可用25%蚜蝨一遍淨與木屑等點燃煙燻,悶棚8-10小時再通風。苗床上或溫室大棚放風口設置避蟲網,防止外來蟲源遷入。防蟲網以40-60目為宜。3.誘殺及驅避
白粉蝨對黃色有強烈的趨向性,可在發生初期,可在溫室內設置黃色粘蟲板誘殺成蟲。冬春季,結合放置黃板,在溫室內張掛反光幕,既可驅避白粉蝨,又可增加菜株上的光照。4.生物防治
當溫內白粉蝨成蟲平均每株有0.5~1頭時,釋放人工繁殖的麗蚜小蜂,每株釋放麗蚜小蜂成蟲或黑蛹3~5頭,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釋放3~4次。控制白粉蝨效果良好。也可人工釋放草蛉,1頭草蛉一生平均能捕食白粉蝨幼蟲172.6頭。有條件地區也可用粉蝨殼孢菌防治白粉蝨。5.藥劑防治
可選用吡蟲啉+呋蟲胺+助劑,阿維菌素+蝨蟎脲,螺蟲乙酯+呋蟲胺,啶蟲脒+呋蟲胺,烯啶·吡蚜酮+白糖等藥劑進行防治。強滲透性:添加特有高滲氮酮助劑,滲透性強,藥液擴展性好,可以有效殺滅葉片背面和卷在葉裡的害蟲;
殺蟲迅速:藥後2小時死蟲,藥後24小時死蟲率90%以上;
低溫穩定:採用抗低溫生產配方,藥效受溫度影響較小,15℃左右效果穩定;
殺蟲譜廣:對蚜蟲、白粉蝨、薊馬和木蝨等吸汁小蟲高效;
使用安全:混配性好,在小麥、蔬菜、西瓜和桃樹等作物上使用安全
強滲透性:添加特有助劑,滲透性強,藥液擴展性好,可以有效殺滅葉片背面的害蟲;
使用安全:混配性好,安全性高,在黃瓜、辣椒、番茄、茄子和白菜、蘿蔔等作物上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