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5歲梁阿婆突發胰腺炎,在龍華醫院醫生團隊抽絲剝繭地「偵查」後發現了被胰腺炎掩蓋的早期胰腺癌。
梁阿婆因「突發性上腹部疼痛」前往居家附近的醫院就診,化驗血液後,發現梁阿婆的血澱粉酶升高(血液澱粉酶升高是急性胰腺炎的標誌),腹部CT平掃檢查也提示得了「急性胰腺炎」,此後她進行相應治療。
梁阿婆在發病前兩個月,常覺胃部脹痛,胰腺炎發病並治療後,症狀沒有徹底緩解。她來到龍華醫院脾胃病科進一步診治。接診醫生詳細詢問症狀後,再次建議她做上腹部增強CT。
與平掃CT不同,增強CT通過在人體血管內注射造影劑,可更清楚地顯示胰腺病變。增強CT檢查結果發現,患者胰管出現了擴張,在胰頭部存在「模糊的低密度病變」,血液化驗發現腫瘤指標之一CA19-9升高。
進一步的超聲胃鏡檢查,在梁阿婆的胰頭部發現了一個直徑1.6釐米的質硬腫塊,腫塊造成患者胰管堵塞,並且侵犯膽總管管壁,一切均提示梁阿婆患了胰頭癌。
所幸,醫生發現梁阿婆的胰腺癌還沒有侵犯周圍的血管,屬於早期階段,手術可以予以根治。
龍華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內窺鏡室主任孫波說,急性胰腺炎常因膽道結石或者暴飲暴食而誘發,在去除誘發因素後,大多數病人很快痊癒,但有一小部分患者急性胰腺炎由於胰腺腫瘤壓迫或堵塞胰管造成。胰腺炎急性期發作時,胰腺的炎症和水腫會掩蓋胰腺腫瘤,使普通CT或B超檢查無法有效發現腫瘤。
專家提醒,對於沒有明確的胰腺炎誘發因素的病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平時經常有「胃部不適或疼痛」、血液腫瘤指標CA19-9升高或近期出現血糖升高者,需在急性胰腺炎恢復後儘早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包括超聲胃鏡和胰腺增強CT,以早期發現胰腺的腫瘤。超聲胃鏡可以發現直徑小至5毫米的胰腺腫瘤,對於普通CT和核磁共振無法發現的胰腺小腫瘤更為靈敏,檢查時機最好是急性胰腺炎症和水腫吸收後數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