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石簡訊】你的銀行卡可能會被註銷!多家銀行開始清理這類帳戶

2021-01-16 騰訊網

頭條新聞

近期,建設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發布公告,將對異常帳戶進行清理,一些長期沒有交易且沒有資金的「睡眠帳戶」,以及同一客戶名下的超量帳戶,都將被銀行註銷。

中信銀行:自2021年1月8日開始,對帳戶餘額低於10元人民幣(含)以下以及截至每年10月底,帳戶連續兩年(含)以上未發生任何非結息交易的個人結算帳戶,將被限制交易。同一客戶在該行持有一百個及以上正常或未激活的個人結算帳戶,也將被限制交易。

建設銀行:將在2021年1月21日至2021年2月28日,對長期不使用的個人銀行帳戶進行銷戶清理,包括截至2020年10月31日,連續三年以上(含三年)未發生存現、取現、轉帳等主動交易,帳戶餘額為0,且無信用卡約定還款、個人貸款還款等籤約關係的借記卡、準貸記卡、活期存摺帳戶。金融社保卡、公積金卡、軍人保障卡等個人銀行帳戶不納入本次銷戶清理範圍。

郵政儲蓄銀行:將於2021年6月30日(含)前逐步分批對同一客戶名下個人結算帳戶超標準(即Ⅰ類戶1個、Ⅱ類戶5個、Ⅲ類戶5個)數量進行清理。

為何清理「睡眠帳戶」?部分銀行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清理行動是為了加強帳戶管理,防範電信詐騙風險。銀行卡販賣是當前電信網絡詐騙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法分子通過非正常手段購買、借用、租用他人的銀行帳戶從事非法交易,而這些睡眠帳戶無形中成為不法分子實施電信欺詐的重要工具,對社會和個人帶來極大危害。

對於不希望被凍結的銀行卡,中信銀行建議,客戶可在該行清理之前至網點進行身份核實,並發生任意金額動帳交易,以避免被清理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如不再需要使用該帳戶,請儘快辦理銷戶,根據政策要求,每位客戶最多保留四張借記卡。

豐石基金建議:個人用戶要有兩個意識。一是帳戶盤點意識,定期梳理個人名下帳戶及資產狀況,養成查帳記帳的良好習慣;二是風險管理意識,在密碼設置、帳戶登錄管理等方面加大保護措施,對冗餘帳戶及時註銷,以避免被不法利用的風險。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千萬不要出租、出售、出借自己的銀行卡或支付帳戶。

宏觀經濟

1、2020年新增信貸、社融規模雙雙增長

2020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4.86萬億元,比上年多9.19萬億元;其中,1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821億元,預期2.18萬億元,前值2.13萬億元。2020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4.83萬億元,同比增長13.3%。2020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其中,1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多增1170億元,預期增1.21萬億元,前值增1.43萬億元。2020年12月末,M2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4個百分點;M1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上月末低1.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4.2個百分點;全年淨投放現金7125億元。

2、銀保監會印發《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評級暫行辦法》

宣告保險資管行業正式進入分類監管時代,監管部門將在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產品創新、現場檢查等方面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辦法明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評級結果分為A、B、C、D四類,監管評級最終得分在85分(含)以上為A類,70分(含)至85分為B類,60分(含)至70分為C類,低於60分為D類。

3、銀保監會: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15萬億元

記者12日從銀保監會獲悉,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速超過30%。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銀保監會持續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強化普惠金融服務,加強監管考核,引導信貸資源精準投放,確保小微企業有效信貸供給持續增長。同時引導銀行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小微企業「首貸」「續貸」拓展力度,豐富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等產品,更好地匹配小微企業的貸款方式和期限需求。

4、國家醫保局:動用醫保基金滾動結餘支付新冠肺炎疫苗費用

國家醫保局介紹,醫保支付新冠肺炎疫苗費用是應對特殊事件的特殊之舉。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餘,不影響當期醫保基金的收支,也不會影響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待遇。

5、海南去年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超三成

2020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開局之年,海南市場主體增長迅速。記者從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去年海南新增市場主體31萬餘戶,同比增長30.86%,其中新增企業近15萬戶。據統計,去年海南新增市場主體31.02萬戶,同比增長30.86%。其中,新增企業14.9萬戶,同比增長113.71%;新增個體工商戶16萬餘戶。

6、2020胡潤世界500強:51家中企上榜

1月12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世界500強》,列出了世界500強非國有企業,按照企業市值或估值進行排名。蘋果公司以14萬億人民幣價值成為世界上最值錢的企業,微軟、亞馬遜緊隨其後。中國公司方面,騰訊和阿里巴巴均進入世界前十名。榜單顯示,500強企業總價值327萬億元,相當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印度和英國全球六大經濟體GDP總和。美國以242家企業上榜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國51家,日本30家。

股市證券

1、兩市成交額連續八日破萬億創指跌1.6%,中字頭大漲

截至收盤,滬指跌0.27%,報3598.65點,成交額為5549億元;深成指跌0.61%,報15365.43點,成交額為6797億元;創指跌1.57%,報3130.30點,成交額為2249億元。盤面上,中字頭股票、航運概念板塊漲幅居前,證券、種植業等板塊跌幅居前。

2、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支付機構誕生

1月12日消息,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國付寶股東近期發生變更,新增股東為PayPal旗下的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美銀寶」),出資4285.72萬元,持股30%,而國富通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已不在國付寶股東之列。至此,PayPal通過子公司及孫公司已全資持有國付寶。而國付寶也成為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第三方支付機構。

房產樓市

1、北京和上海樓市2020年末出現翹尾行情

數據顯示,北京和上海兩大一線的樓市在2020年年末出現翹尾行情。具體來看,2020年12月,北京新房和二手房分別成交6681套和20944套,兩者均創下「317新政」以來的月度新高。另外,2020年上海新房與二手房成交量均創近4年新高,這同樣得益於12月的成交量的大幅增長。當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約為3.9萬套,環比增長20.3%,同比增長96.2%。

基金信託

1、34家百億私募在2020年累計調研3474次

私募排排網:2932家投資機構在2020年共計調研上市公司32183次,中小板個股最受關注,調研次數高達9786次,其次是創業板,獲調研8480次,科創板也獲得2767次調研。頭部私募機構是調研主力軍,34家百億私募在2020年累計調研3474次。淡水泉是年度「最勤奮」百億私募,在2020年調研次數達到304次,也是唯一調研次數在300次以上的私募機構。

2、中央層面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完成

記者12日從財政部了解到,截至2020年末,符合條件的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全面完成,共劃轉93家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總額1.68萬億元。財政部表示,中央層面劃轉工作的全面完成,為促進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體現了國有企業全民所有,發展成果全民共享。

期貨債券

1、進出口銀行首次在中央結算公司以彈性招標方式成功發行金融債券

日前,進出口銀行首次在中央結算公司以彈性招標方式開展多券種金融債券發行,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行的7隻金融債券涵蓋1、3、5、7、10年期等各期限品種,共計募集資金415.7億元人民幣,其中,基本發行規模350億元人民幣,上彈發行規模65.7億元人民幣,為全市場單周最大上彈規模。

2、去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鋼廠業績承壓明顯

中證網:去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鋼廠業績承壓明顯。鐵礦石價格暴漲傳導到鋼材價格存在時間差,對鋼廠造成較大困擾。業內稱,每噸螺紋鋼消耗1.6噸鐵礦石原材料。鐵礦石價格每噸上漲100元,螺紋鋼成本每噸至少要上漲150元。由於原料端缺乏定價權,需求端缺乏必要的粘性,我國鋼鐵產業鏈企業中,能夠將原材料價格波動完全轉移出去的僅佔少數。

國際消息

1、美聯儲上繳利潤額5年來首次增加

受降息和量化寬鬆等政策刺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020年利潤增加,其向美國財政部上繳的利潤額5年來首次增加。美聯儲11日發布聲明說,2020年,美聯儲淨利潤達888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333億美元;向美國財政部上繳利潤885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336億美元;美聯儲向商業銀行支付的儲備金利息減少271億美元,與證券相關的利息支出減少53億美元。

2、全球最大對衝基金創始人:中國將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雷·戴利奧日前表示,中國將成為世界金融中心。戴利奧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說,儘管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不如西方國家發達,但「中國已經擁有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我認為中國最終將擁有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縱觀歷史,貿易大國最終都發展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並擁有全球儲備貨幣」。

3、希臘總理呼籲儘快落實歐盟恢復基金

正在葡萄牙訪問的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11日呼籲儘快向歐盟成員國發放恢復基金,以推動經濟復甦。歐盟2020年7月推出總規模逾1.8萬億歐元的經濟復甦計劃,其中包括7500億歐元恢復基金。同年12月,歐盟領導人就落實復甦計劃達成協議。

END

相關焦點

  • 這類銀行卡將被強制註銷,多家銀行已通知,「睡眠帳戶」你有嗎?
    近日,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發布公告,公告稱將對異常帳戶進行清理,若長期沒有交易並且沒有資金的「睡眠帳戶」,以及同一客戶超標準數額的銀行帳戶都將被清理。那麼,銀行這種「斷卡」規定具體是怎麼回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該規定呢?
  • 多家銀行出手,這些銀行卡要被註銷!
    信用卡我們都非常熟悉了,絕大多數朋友手裡應該有2-5張銀行卡,甚至有朋友可能有10張左右銀行卡,但其中幾張已經很多沒使用過了,如果帳戶裡沒有資金的話慢慢地這些銀行卡都會成為睡眠帳戶。另外,還有朋友在同一家銀行有超過2張的一類帳戶,理論上來說這些都是對資源的浪費,所以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最近,建設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都發布了公告,今年會清理異常帳戶,比如一些長期沒有交易並且沒有資金的「睡眠帳戶」,或者同一用戶名下的超量帳戶,都將被銀行註銷。
  • 多家銀行出手,這些銀行卡要被註銷!
    隨著斷卡行動的展開,金融機構對個人帳戶的管理力度正在不斷加大。近期,建設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發布公告,將對異常帳戶進行清理,一些長期沒有交易並且沒有資金的「睡眠帳戶」,以及同一客戶名下的超量帳戶,都將被銀行註銷。
  • 多家銀行出手,這些銀行卡將被清理,大家趕緊自查
    郵儲銀行2020年12月29日,郵儲銀行發布了《關於開展個人存量異常帳戶清理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要求,郵儲銀行將於2021年6月30日(含)前逐步分批對同一客戶名下個人結算帳戶超標準(即Ⅰ類戶1個、Ⅱ類戶5個、Ⅲ類戶5個)數量進行清理。
  • 多家銀行出手清理「睡眠帳戶」 快去看看你的錢包!
    多家銀行出手清理「睡眠帳戶」 快去看看你的錢包! 原標題: 近期,建設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發布公告,將對異常帳戶進行清理,一些長期沒有交易且沒有資金的「睡眠帳戶」,以及同一客戶名下的超量帳戶,都將被銀行註銷。
  • @所有持卡人 這類帳戶趕緊去銀行激活 否則將被註銷
    都市快報訊 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人均擁有超過8個銀行帳戶和6張銀行卡,其中就有不少帳戶是閒置的。最近,建設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紛紛發布公告,將對異常帳戶進行清理,一些長期沒有交易且沒有資金的「睡眠帳戶」,以及同一客戶名下的超量帳戶,都將被銀行註銷。
  • 銀行要對持有這類銀行卡的人下手了!若不想中招,趕緊去存一筆錢
    存款多,用於存錢的銀行卡數量自然也不會少。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我國銀行在用發卡數量接近88億張,人均持卡數量6.29張。如果再加上那些沒有在用的卡,無疑會更多。不過,近日有多家銀行開始對部分銀行卡進行清理,持有一類銀行卡的人可能會中招。銀行開始清理銀行卡行動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手上持有多張銀行卡是很常見的事。
  • 手握眾多銀行卡的人注意了,這幾類卡將被註銷,且銀行不會通知你
    這些銀行卡將會被註銷掉另外,有些人因為一時的需要而註冊的多張銀行卡之後,其實有不少並沒有用到,而現在一些銀行也已經是對外公布了這樣一個通知,當銀行卡長期不使用就會被註銷,包括下面這些類型的銀行卡。第一種,長時間沒有使用的銀行卡。
  • 多家銀行已行動,手裡「這種卡」不能留,有的趕緊去註銷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家手裡都有不少銀行卡,但是並不一定每張都在用。 有些人可能平時都習慣只用一家銀行,這就造成其他銀行卡一直是被閒置的狀態。伴隨著「斷卡行動」的開展,金融機構對於個人帳戶的監管力度也在變嚴。而最近一段時間,建行、郵儲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紛紛發布公告,對於異常帳戶將進行清理。
  • 理財- 銀行卡不用了要不要註銷銀行睡眠卡收費是多少?
    那麼,銀行卡不用了要不要註銷,銀行睡眠卡收費是多少呢,下面就隨小編來看看吧。銀行卡不用了要不要註銷?銀行卡不用了要不要註銷呢?據小編了解,最好就去銀行註銷,普通儲蓄卡如果不去主動註銷的話,對市民而言最大的損失是裡面的餘額或被扣至零。但多 個帳戶並存導致的資金分散管理,對消費者並不划算。
  • 持卡人注意了多家銀行開始清理這種個人帳戶
    1月5日,建設銀行官網發布《關於清理長期不動個人銀行帳戶的公告》,銷戶清理範圍包括,截至2020年10月31日,連續三年以上(含三年)未發生存現、取現、轉帳等主動交易,帳戶餘額為0,且無信用卡約定還款、個人貸款還款等籤約關係的借記卡、準貸記卡、活期存摺帳戶。
  • 銀行卡長期不使用,裡面沒錢也沒註銷,會有什麼後果?大家注意了
    文:默涵現如今,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多了一個,那就是銀行卡,很多人辦理的不止一張卡,甚至很多的人各個銀行的銀行卡都有,但是很多的時候,我們都用不到這麼多的卡,去銀行註銷又嫌麻煩。抱著裡面反正沒錢的想法,就把它丟在小角落置之不理。
  • 內行提醒:手上有「這類」銀行卡,趕緊去註銷,別等有麻煩才後悔
    十年前人們存款普遍使用的還都是存摺之類的產品,現在存取款基本只用一張銀行卡就可以實現了。有些時候還能實現無卡存取款,可見科技的發達給人們帶來的便利也越來越多。在銀行發卡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人手兩三張銀行卡也是常事。有的是發工資需要,有些是用來提前消費的信用卡,總之各種各樣的銀行卡加起來有一大堆。而行動支付的出現,不僅導致人們很少使用現金,就連銀行卡的使用頻率也降低了。
  • 銀行又出「新規定」,「這些卡」最好趕緊註銷,當心惹上「麻煩」
    但是多了又很礙眼,佔用了很多空間,所以很多人乾脆把不想要的銀行卡留在家裡。 不過,銀行現在「提醒」持有這些卡的人最好儘快註銷。 在我國,銀行卡有兩種。一種是借記卡,也就是大家存錢的銀行卡,用於存款和取款。
  • 銀行卡長期不使用,卡內沒錢也不去註銷,會造成什麼後果?
    但是無論你是這兩種心理的哪一種,如果銀行卡長期不使用也不去註銷的話,都會有隱患發生哦!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果長期不使用也不去註銷的話會有怎樣的後果吧。1.產生不必要的費用大部分銀行儲蓄卡每年都是會收取年費以及小額管理等費用的,這時候你的銀行卡是沒錢可以扣除的,銀行也不可能給你扣成負的,那麼這時候就會由系統先把這筆帳給記下來,如果你後來又往這張卡裡存錢了,那麼系統就會立即將之前你欠的費用一起扣除,有的人可能會奇怪為什麼錢轉進去突然變少了,這就是原因所在。
  • 多家銀行對「睡眠帳戶」下手,這樣的帳戶你有多少?不銷戶可以不
    2021-01-09 01:16:20 來源: 專屬定製財經日報 舉報   近日建行、中信等多家銀行發出公告
  • 手中有「這種銀行卡」的注意了,別留著了,儘快去銀行註銷
    加之,最近年間,在行動支付的迅速普及的情況下,很多年輕人更加傾向於通過行動支付帳戶來付款、轉帳等,使用銀行卡刷卡支付的頻率也有所減少,很多人甚至可能忘記了自己還有那張或者幾張閒置的銀行卡。那麼,這些閒置的銀行卡,在長時間不使用的情況下,會不會自動註銷?還是會一直「閒置」在那,或者一直產生扣費甚至於影響到持卡人的徵信呢?
  • 手裡還有這些銀行卡注意了,最好儘早去註銷,留著可能有「麻煩」
    據了解在去年一年之中,我國發放銀行卡的數量就達到了7億張,而歷年來所有發放一行卡的數量,也已經達到了85億張。也就是說如果這些卡都還在,那麼我們人均持有6張銀行卡。當然這還只是一個平均值,要知道有的職工在不斷頻繁地換工作中,由於不同的公司要求使用不同的銀行卡,所以他們的手中或許囤積著十幾張不同銀行的卡。這麼多的卡會同時使用嗎?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
  • 銀行卡註銷以後,還能查到以前的交易記錄嗎?
    銀行卡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一個產品,銀行卡的交易記錄一般而言都沒有什麼作用,但有時候它又偏偏很重要,很多人遇到債務糾紛、生意款項往來、私人借貸等經濟上扯皮或者涉及到法律問題時需要到銀行去查詢帳戶交易流水。
  • 借記卡、信用卡、儲蓄卡,I類II類III類帳戶,你都分得清嗎?
    因為這是對大家的信用進行考核發放的卡,所以大家的還款能力、年齡、資產等都會成為你申請信用卡是否成功的影響因素。根據建設銀行官網上的介紹,該行以信用卡申請的基本條件包括:首先,年齡在18周歲以上,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其次,要具有還款能力;第三要有良好的信用記錄。那麼不滿18周歲的人就一定不能申請信用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