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鹽穿魚聘狸奴——傳承千年的貓奴情懷

2020-08-28 國學長亭

引言:

宋人將養貓視為娶妻納妾,要挑選黃道吉日下&34;,舊時將貓喚作&34;,對於迎貓回家這件事很是看重,需要穿魚折柳聘狸奴,簡而言之便是要拿小魚乾把人家聘回來。陸遊的《贈貓》有雲&34;雖然整首詩抒發著陸遊懷才不遇的自嘲之意,但其中還是難掩對貓的喜愛。

中國人豢養貓的歷史其實十分久遠,幾乎與中華文明並行發展,在各種古代文化遺址中都可見一斑,但是貓真正成為人的寵物卻是近千年之後的事情。宋時人們對於貓有了特別的感情,貓的寵物性逐漸加強,&34;的傳染範圍也越發擴大。

宋人與貓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糾葛?貓的地位在古代又是怎樣的呢?

從&34;到&34;

中國人與貓的淵源極深,在先秦時期便可見諸多文字記載。

《禮記·郊特牲》:&34;

意為在臘月農事完畢之後要迎貓神並祭之,以祈求貓神消滅田鼠,保護莊稼。此時的貓大多與虎、狸等相提並論,貓此時還未被人類所馴化,仍生活於山野之中,被視作野獸,與後世被馴服蓄養的形象還相去甚遠。


中國養貓、寵貓的愛好之風起於唐而興於宋。唐代之前很少有養貓、寵貓的文字記載,又因古人言貓陰氣極重,所以在各種史書如《北史》《隋書》中有關貓的寥寥記載也多是有關養貓事鬼的巫蠱之禍、宮闈之亂。

相傳李唐之時,女皇武則天便是好貓之人,武氏之後愛貓之人不減,同時貓也擁有了很多除&34;之外別有意趣的名字:田鼠將、崑崙妲己、雪姑、白老等。

除此之外,古人取貓的名字也極為浪漫有趣,若為通體雪白之貓,便可為&34;,純白卻尾黑者,可為&34;,可堪謂妙趣橫生。

宋人將愛貓之風推上頂峰,宋詩之中貓的溫馴、乖巧躍然紙上。貓在激揚浪漫的唐詩之中不過是一尋常生靈,在絢爛的詩畫之中並無什麼特別的位置,但在宋時詩意溫和的生活畫卷之中,貓擁有了獨特的地位。

它們是靈巧,乖順,貼心的。貓兒外貌喜人,聰明伶俐,且不為人所馴服,自帶高傲屬性。但它們又能為人帶來溫情,寒來暑往,歲月流轉,貓對人的陪伴中足見深情。宋人對貓的喜愛更是富有深層次的內涵,其中境界可大致分為三種:引之為伴、視之如子、待之以士。

這是前所未有之情感,也是宋人獨有的情懷,這種情感不可能出現在燦爛浪漫的盛唐,不可能出現在扼殺文化的明代,只會出現在兼容創新的宋代。


引之為伴、視之如子、待之以士:宋人的愛貓之心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富庶的朝代。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在中國古代可謂是前所未有的。

宋史學者吳鈞在《宋:現代的拂曉時辰》一書中提到:&39;國家承平歲久......百萬(貫)者至多,十萬而上,比比皆是。&34;

相當於說,你拿石頭往開封城一砸,隨隨便便都能砸著一個十萬富翁,當真是人均富翁。

北宋時候的開封,城市發展程度極高,能夠提供給大眾更高的精神與物質享受,龐大的市民階層沒有其他朝代百姓面臨的衣食住行的問題,他們有機會也有能力去追求更豐富、更美好的生活愛好來充實自己的精神需求,&34;也就應運而生。具有可觀收入的市民階層願意以高昂的價格購買並豢養寵物,謂之&34;。

宋人具有冷靜客觀的時代精神,這時的人們開始跳脫出實用功能而從一種審美的角度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宋朝實在是個詩意的朝代,宋人也實在是不俗。

&34;。養貓原是為了捕鼠,不只是為了保衛倉庫,更是為了護衛書簡。宋人重文,家中常有巨額藏書,便非常需要貓的守衛。

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乞貓》黃庭堅

如詩的意思就是說詩人家中老鼠很多,鬧得家中不寧,詩人甚煩,聽說別人家的貓要產子,便買了魚,拿柳條穿了魚鰓之後前去&34;一隻貓仔,全詩語句寫的淺顯易懂,極富生活氣息,處處體現著對貓的寵愛。

&34;宋人生活富足,坐擁田園,享受生活,他們將貓看做&34;、&34;。

瓶呂鬥粟鼠竊盡,床上狸奴睡不知。——《睡貓》胡仲弓

詩《睡貓》中就深刻的吐槽了貓兒吃糧不幹活卻依舊被愛護的畫面。貓兒恃寵而驕,整日玩耍絲毫不顧本職工作,但主人笑罵之餘對它的寵愛絲毫不減,甚至愈加驕縱,比養子還要嬌慣幾分。這應該就是最早的&34;一族,對自家貓的愛恨交織,像極了怒其不爭又不舍打罵的老父母。

&34;。宋人生活優渥悠閒,看似已經看淡功過成敗,但&34;之情在宋人這裡仍舊火熱,在審美轉換的同時,&34;之責與&34;之能便實現了轉換和統一。聘狸奴之時,士人便以待客、待士之禮待貓。

其中代表便是古今第一&34;的陸遊,陸遊一生報國無門,詩作多是抒發內心苦悶哀嘆故土河山,但其中卻有十二首詩獨寫貓兒。

執鼠無功元不劾,一簞魚飯以時來。——《贈貓》陸遊

陸遊在詩中深深的控訴了貓兒偷懶不幹活,吃了東西之後只知整日高睡的懶散,但作為千古第一貓奴,陸遊所做的也是抱怨而已,其對貓的喜愛已然洋溢在詩中。當然看似是在寫貓,卻寄託的是詩人陸遊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苦悶悲憤,所謂寫貓,皆是寫人。

&34;於貓,寫貓寫己

古人盛行創作,詩中畫中意象萬千,所有的意象都帶著強烈的文化寓意,被創作者用以託物言志。又因為宋朝整個社會都流行養寵物,所以貓在宋人心中也成為了一種傳遞心聲的文化印記。

貓兒靈巧而機敏,毫無奴性,被視作寵物卻又臨寵不驚,宋人成全了它們的天性,它們不再是豢養取樂用於解悶的寵物,而是親密的身邊人,甚至就是詩人寄託&34;的自身。有關貓的創作者中不乏名家,如黃庭堅、陸遊等等,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對貓的態度。

宋朝是個特別的朝代,在此之前、在此之後都難有那般富庶又寬容的朝代。宋人講求現世安穩、偏安一隅,卻又能捨生忘死,一心報國。這樣複雜又矛盾的情緒是中國人千年流傳的,這樣奇妙的矛盾也體現在意象各異、情緒百變的宋詩之中。

以貓為創作對象的詩可以主要分為兩部分:對&34;的歌詠,以及對&34;的評判。其中所寫之其實像極了宋人自身——自憐而自尊。他們身在書齋之中,處江湖之遠,看似淡漠疏離,心中卻時時記掛著廟堂之事,從未有片刻忘記自己的追求。

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兩首詩中室內的&34;與室外的狂風暴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為後來的&34;打下了強烈對比的環境基礎。

第一首以誇張的手法極寫暴雨之強,其中風雨跌宕洶湧之聲正如作者渴望報效國家、收復中原的心,又通過狸奴之感寫出自己的主觀感受,作者自身的悽涼處境一覽無餘。六十八歲的陸遊,住在寒冷的山村之中,屋裡屋外皆是大雨傾盆、狂風怒吼,心裡所思所想卻仍舊是故土山河,報忠君王。眼中所見山河已滿是瘡痍,幸得身邊還有狸奴作伴。

但換個角度一想,鐵馬冰河入陸遊夢時,身邊仍能有一貓作陪,乖巧可愛的貓兒又為這悽涼悲愴的氣氛帶來了幾分溫情和暖色。

結語:

宋人愛貓之甚,便是今人也難出其右,他們以貓入詩入畫,宋時的貓畫、貓詩也在文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貓和人的親密已經維持了千年,如今的貓兒在人類社會之中已經變成了很多人不可或缺的伴侶。這種天生自帶優雅的動物總是很容易觸動人心,讓很多人心甘情願淪為&34;的貓奴,但這份情感也是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才產生的。

從貓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審美的轉變,這其實也是人類情感的轉變,人類有漫長的與大自然鬥爭的歷史,花了很長的時間去了解這個世界、去學著尊重其他生靈。

宋人平和的生活態度和宋詩裡的處世哲學應該被人們所重視,從平淡生活中發現至美至善,以包容之眼看待天地萬物,也許是我們所能採取的與萬物的相處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宋人筆下的寵物》

《兩宋貓畫研究》

《全宋詩》

相關焦點

  • 盤點古今中外三大貓奴,連皇帝都經不住誘惑:這貓真香
    壹 中國古代貓奴大賞中國古代的貓,可不叫主子,它們叫「狸奴」,意思是嬌小、可愛的狸,你瞧,這就和貓奴的奴不一樣了吧。在宋朝,貓主子地位彪升,算是第一次貓奴井噴時期,那時候買貓可不叫買貓,叫聘貓,那可是正兒八經的下聘。下聘的彩禮分兩種,如果聘來的貓是家貓生的小貓,就要給貓主人家送鹽。要知道,那時候的鹽可比錢精貴了,當然,根據不同地區的習慣,也有送薴麻,糖、茶葉、芝麻、大棗、豆芽等等不同的物品。
  • 盤點古今中外三大貓奴,連皇帝都經不住誘惑:這貓真香
    於是,在可愛狸奴的招引下,古人也是在吸貓的路上越走越遠。在宋朝,貓主子地位彪升,算是第一次貓奴井噴時期,那時候買貓可不叫買貓,叫聘貓,那可是正兒八經的下聘。下聘的彩禮分兩種,如果聘來的貓是家貓生的小貓,就要給貓主人家送鹽。要知道,那時候的鹽可比錢精貴了,當然,根據不同地區的習慣,也有送薴麻,糖、茶葉、芝麻、大棗、豆芽等等不同的物品。
  • 宋詩裡的狸奴|醉臥氍毹、好吃懶做皆是被愛理由,貓生巔峰令人羨
    聘貓:狸奴地位超然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盆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在下聘書送聘禮後,如果母貓沒有什麼意見的話(取決於魚是否鮮美),那麼,就選取一個大吉之日,將喵星人正式請回家,聘貓過程才算結束。綜上所述,在宋朝時期,喵星人享有超然的地位。
  • 萌貓出沒喵喵喵,歷史上這些出了名的「貓奴」,讓人好驚喜
    萌貓出沒喵喵喵,歷史上這些出了名的「貓奴」,讓人好驚喜。喵星人在地球上稱王稱霸的時代其實還是有蠻久的歷史,當下愛貓養貓的人非常多,喵星人和鏟屎官願打願挨的故事在天朝可是自古有之,從達官貴人到文人墨客,多少人拜倒在喵星人的淫威之下,淪為了貓奴。古人們對貓也有著極為特殊的感情。
  • 貓奴簡史~
    出於好奇,想找找貓奴這個詞的出處,翻閱眾多資料無果(有知道的可以一起討論啊)偶然在線上看到古貓的這篇文章,挺有意思,轉過來和各位貓奴一起分享。中國的貓奴歷史遠比中華民族的歷史還長...嘖嘖嘖嘖嘖......本文轉自古貓(中國貓奴簡史)並適當做了部分的刪減!
  • 論寵貓,我只服宋朝詩人陸遊,看他教你做貓奴,寫的詩都滿滿寵溺
    △ 陸遊告訴你怎樣做一個合格的貓奴今天,王和尚來分析下「貓奴」陸遊的愛貓故事,來看看「鏟屎官」陸遊對貓的深厚感情古人養貓,需要「聘」,這個字特別有意思,「聘」即迎娶之意,並且還有聘禮呢,要想獲贈一隻貓,要用柳條穿著魚作為聘禮去迎娶,或者用布裹著一包鹽去主人家交換,真可謂是珍而重之。陸遊曾有詩說「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 狸奴 古人愛貓,雅致至極
    1古埃及:貓神貝斯特,掌管月亮和豐收  早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就出現了最早的一批貓奴(愛貓成癖的人)。  當時的尼羅河兩岸土地肥沃,出產了很多糧食。吃不完的糧食囤積下來,導致鼠害發生。古埃及人馴化了貓,將其作為捕鼠幫手。
  • 詩詞大會:古代詩人中第一大「貓奴」,為愛寵作詩無數,寵愛之極
    而喜歡貓的人往往自稱「貓奴」。在南宋的文學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陸遊,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貓奴。想起陸遊,大家一定會想起他的抗金夢想,他的壯志難酬的人生經歷,不過,那都是詩人高大上的一面,我們要看的是詩人生活化的一面。他為愛寵寫了無數的詩歌,可見寵愛之極。八百多年前的一個冬夜,陸遊寫了一首七絕詩,展露了他的冬日生活圖景:風卷江湖雨闇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 不,古代貓奴直接刷新了我的三觀
    除了這種本就愛貓的」吸貓「人士外,還有被動型貓奴。 說的就是堂妹她父母,一開始百般嫌棄,接觸幾天後就真香了。這不禁讓我想到了網上的那些話題視頻,」我爸媽一開始不讓我養貓,後來有了貓之後,就不要我了「。
  • 貓奴的故事
    其實這首詩的前半部分是和他貓奴身份有關。前半部分是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後半部分想必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前半部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天空辣麼黑,大風卷著海水往山上呼呼的吹,譁譁的大雨像海浪翻滾似的,我在家裡裹著毯子,烤著小火爐舒服得很,我和我的貓才不願意出門呢。作為一名愛國詩人,也有犯貓痴的時候!
  • 我與狸奴不出門:古人的養貓之旅
    一般別家有小貓降生,向人求取的時候一定要有聘禮,一般有買魚、帶糖果、茶葉、鹽醋作為聘貓之禮的說法。據說吳語讀鹽為緣,所以以鹽相聘,取的是有緣之意,陸遊便有詩「裹鹽迎得小狸奴」。黃庭堅的《乞貓詩》「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盆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便是以魚作為聘貓之禮。一旦選好了貓兒,就要選個好日子,稱為納貓。乙丑日,丙午日,丙辰日,都是帶貓回家的好日子。但也要注意但大月初五、十七、廿九與小月的初八、二十為驚走日,不宜納貓。除此外飛廉、受死、歸忌等日子也是不吉利的。
  • 八百多年前的杭州人,是這樣成為貓奴的
    ——咱們貓奴的隊伍日漸壯大啊!#狗:今年不是狗年嗎?委屈#不過,說到貓奴,今年7月份有一隻咖位特別大的頂級「貓」將來到杭州,它舉世文明,受人類崇拜多年,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親眼見過它的都不算真正的貓奴!」
  • 鹽裹聘狸奴 猧子綵絲牽——遼金墓葬壁畫中的貓與狗
    宋代養貓之風熾盛,陸遊就有描寫貓的詩句:「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為了討要貓,要用鹽或魚來當聘禮,而詩人稱貓為「狸奴」,可見對貓的喜愛。宋遼時期,貓以「狸奴」之別稱走入凡間,上到達官顯貴,下到販夫走卒,入詩入畫詠頌,甚至成為墓葬中的裝飾圖樣。
  • 趣說擼貓:千年前是人人害怕的「貓鬼」,現在成了「貓主子」!
    古代埃及人將貓作為他們宗教崇拜的對象,一度奉上神壇,那時的貓過著天堂般的生活,居住在寺廟裡,用牛奶、麵包和尼羅河魚餵養,甚至照看貓的人都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當時即便是無意殺死了貓都會被處以極刑。陸遊可謂是當時有名的擼貓達人了,據統計,陸遊一共作過十二首詠狸奴詩「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隴客詢安否,狸奴伴寂寥」、「狸奴共茵席」、「狸奴睡被中」、「夜長暖足有狸奴」。當然最知名的還是那一首: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