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一場秋雨過後,10月14日下午,記者與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林麝研究專家劉文華一行驅車趕往位於秦嶺南坡的留壩縣林麝養殖場,行進在316國道紫柏山區域,如同走在秋天五彩繽紛的油畫中,層林盡染,奼紫嫣紅,在陽光下閃著瑩潤的亮色,更是絢爛美麗。
紫柏山因漢代謀臣張良歸隱此地而聞名。紫柏山也因是林麝全國最大的棲息地,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林麝,是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麝屬的一種動物,食草,因以分泌麝香而貴重,也因瀕臨滅絕而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麝香自古就是名貴中藥材,多年來一直列為國家戰略儲備物資,和專控商品。麝香與黃金價格等同。
山裡來了送「金子」的人
「現在總公司有13個養殖分公司,共養殖427隻林麝。目前麝香市場價格是每克300元,每隻一歲多的公麝年產不純的麝香10—20克,三歲的公麝可每年產純的30-40克,連續10年或多一些。而一隻母的成年麝可產兩個小麝,作種源,售價每隻4萬元。一般母麝都產雙胞胎。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戶準備養殖,加入公司聯盟。因這是山裡農民依靠當地自然資源可致富發家的一個好項目。」留壩縣太達養殖公司經理李建軍興奮地說。
留壩縣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王宏對記者講,目前留壩縣全縣養殖林麝747隻。在不到三年時間,由10多隻發展到今天的這個養殖規模。我們也是紫柏山那頭即留壩縣西北方向的鄰居——鳳縣,學習的養殖產業發展經驗等,陝西省科學院的林麝專家和創新技術是發展的依靠,是送「金子」人。
據了解,林麝作為麝香的原動物,盜獵活動猖獗,2000年前後,該物種在全球範圍內資源急劇下降,在許多原分布區已經絕跡,成為全球性瀕危物種。
10月15日,秋高氣爽。在位於紫柏山西北部的鳳縣,陝西省鳳縣政府副縣長薛戰斌講:陝西省科學院和我們鳳縣政府聯合,通過「科研示範基地+養殖協會(或公司)+農戶」這種模式,推動了我縣林麝產業的發展。尤其在技術方面對我們指導,使我們這個產業逐年發展壯大,到目前,全縣建設的養殖林麝圈舍有380座、7個養殖公司和一些農民養殖散戶,共養殖4761隻。可以說林麝養殖給鳳縣農民增收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
「剛從部隊轉業回來以後,看別人養林麝的效益還不錯,從2003年開始,在劉文華老師的指導下,依靠新技術,引種30多隻麝,投資40多萬,至今平均每年產24隻麝,連同取麝香的銷售收入85萬左右。劉老師到鳳縣,就到咱們農戶,進行每家每戶的養殖技術指導傳授、飼料配方和疾病救治,及講授規範的養殖課。最近兩年,為防治病害,防治近親繁殖,目前養殖戶依據指導要求給每隻麝都進行了種譜的耳標,公司裡85個養殖戶養的麝都挺好,存欄數1042隻,預計明年可產崽500隻左右,將大幅度提高純收入。因一年養一隻麝的成本,既是僱工人養,才500左右。」鳳縣天成林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鳳武抑制不住高興而如是說。
林麝養殖產業,可以說是鳳縣發展的一種朝陽式產業。
$pager$ 接「地氣」的科研項目
「陝西省科學院作為省屬研究機構,設立研究項目一定要能夠使項目研發過程和創新成果為地方經濟乃至社會發展有所貢獻。這樣研究所也才有發展的動力和存在價值。」陝西省科學院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長周杰一貫倡導和堅持的辦院方向。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麝類人工養殖的科研機構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先後取得了「野麝變家養」、「活體取香」、「激素泌香」等系列技術成果,上世紀80年代,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又陝西太白、隴縣、鳳縣等地開展了農戶家庭養麝技術研究,開創了陝西乃至全國林麝人工養殖的新局面。到2003年,陝西林麝人工飼養仍以以農戶家庭養麝為主,投入少、設施差、技術落後,規範化程度低,養殖效益不高,種群發展緩慢,全省林麝存欄僅380餘只,相當於全國人工飼養種群的1/10.與此同時,林麝人工養殖技術研發工作也中斷近15年。其原因是在林麝養殖環境、飼養標準、繁育技術、麝香質量控制及疫病防控技術等養麝關鍵技術尚未得到完全突破,嚴重製約林麝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
此時任陝西省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的周杰,在聽了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文華的科研設想和了解到其在工作中的困難後,即刻支持他新組建林麝課題組,並極力地向陝西省相關產業主管部門反映,爭取到多方經費支持,針對陝西省林麝養殖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使項目組全面開展林麝規範化養殖關鍵技術研究工作。
在陝西省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林麝課題組自2004年起,對全國大型養殖企業進行專業調研,2005年建立了陝西鳳縣林麝科學研究示範基地,開展林麝規範化養殖GAP綜合技術研究;2008年起,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存欄林麝進行遺傳多樣性研究,通過對存欄林麝系統標記和種源質量研究,建立種質繁育系譜和標準評價體系;對不同季節、年齡麝香成分分析研究,為制定麝香質量地方標準提供了依據;2010—2012年,通過陝西林麝主要疾病種類調查研究,明確了陝西林麝主要疾病種類、流行規律、臨床症狀和綜合防控方法。
「這些年來,陝西省科學院給咱們林麝產業發展從飼料研究、疫病防治、養殖場建設、養殖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各個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別是劉文華專家和他的團隊成員,不辭辛勞,對每一個養殖場、養殖農戶,都進行現場指導和技術培訓。從林麝養殖這個情況來看,鳳縣養殖技術比較成熟,促使了鳳縣林麝產業逐步壯大,已成為咱們全國最大的人工養殖基地。」鳳縣科技局局長來彥平陳述。
$pager$ 朝陽產業發展的科技引領
據來彥平介紹,全國目前麝香的產量不足市場需求量的十分之一,市場前景仍非常廣闊,鳳縣計劃「十二五」末全縣達到8 000—10 000隻,同時輻射帶動周邊縣區發展林麝20 000萬隻。
據了解,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隨著種群的擴大,面臨著三個方面難題:第一個是飼料,特別是顆粒飼料配方研究問題;第二個是種群的譜系建設與良種選育問題;第三個就是疫病防治,包括疫苗研究的難題,以及母麝生產的難產、剖腹產等生殖上的問題。
目前留壩縣林麝養殖發展有炒賣種源的苗頭,而政府鼓勵和希望養殖業發展是以銷售麝香為主,才可形成可持續的發展。特別是林麝這種生物種群一般生長在海拔900米以上的高山溼潤草原氣候環境,現在發展速度快,致使草料不夠吃,致使留壩縣紫柏山那頭的鳳縣養殖戶也都翻山過來打草料。一些農戶採取將山上低海拔的草割下作為草料在飼餵林麝。王宏不無擔憂的講。
以發展種源為目標的短視養殖會造成草量短缺和植被的保護問題及病害易發生的問題。劉文華補充說。
薛戰斌表示:鳳縣在林麝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咱們科研部門專家繼續研究發展中的這些問題,依靠科技創新技術為我們養殖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下一步鳳縣要依託院地合作這種模式,依託咱們這個專家團隊,主要從林麝種群的品質提升、防病治病、青貯飼料和顆粒飼料的開發方面取得突破,進一步提升鳳縣林麝的養殖水平,使全縣的林麝養殖不斷有序發展壯大,成為全國真正的林麝養殖最大的基地,依靠科技引領使這項產業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性產業。
紫柏山美,紫柏山麝香富山鄉!
規範化的相關養殖證件
鳳縣天成林麝養殖公司的林麝圈養飼舍
養殖的成年林麝
養殖的林麝幼崽
陝西省科學院林麝養殖示範基地
美麗的紫柏山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