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供不應求 林麝養殖市場前景廣闊(組圖)

2021-01-18 中藥材天地網

【天地網訊】  一場秋雨過後,10月14日下午,記者與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林麝研究專家劉文華一行驅車趕往位於秦嶺南坡的留壩縣林麝養殖場,行進在316國道紫柏山區域,如同走在秋天五彩繽紛的油畫中,層林盡染,奼紫嫣紅,在陽光下閃著瑩潤的亮色,更是絢爛美麗。

  紫柏山因漢代謀臣張良歸隱此地而聞名。紫柏山也因是林麝全國最大的棲息地,成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林麝,是哺乳綱偶蹄目鹿科麝屬的一種動物,食草,因以分泌麝香而貴重,也因瀕臨滅絕而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麝香自古就是名貴中藥材,多年來一直列為國家戰略儲備物資,和專控商品。麝香與黃金價格等同。

  山裡來了送「金子」的人

  「現在總公司有13個養殖分公司,共養殖427隻林麝。目前麝香市場價格是每克300元,每隻一歲多的公麝年產不純的麝香10—20克,三歲的公麝可每年產純的30-40克,連續10年或多一些。而一隻母的成年麝可產兩個小麝,作種源,售價每隻4萬元。一般母麝都產雙胞胎。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戶準備養殖,加入公司聯盟。因這是山裡農民依靠當地自然資源可致富發家的一個好項目。」留壩縣太達養殖公司經理李建軍興奮地說。

  留壩縣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王宏對記者講,目前留壩縣全縣養殖林麝747隻。在不到三年時間,由10多隻發展到今天的這個養殖規模。我們也是紫柏山那頭即留壩縣西北方向的鄰居——鳳縣,學習的養殖產業發展經驗等,陝西省科學院的林麝專家和創新技術是發展的依靠,是送「金子」人。

  據了解,林麝作為麝香的原動物,盜獵活動猖獗,2000年前後,該物種在全球範圍內資源急劇下降,在許多原分布區已經絕跡,成為全球性瀕危物種。

  10月15日,秋高氣爽。在位於紫柏山西北部的鳳縣,陝西省鳳縣政府副縣長薛戰斌講:陝西省科學院和我們鳳縣政府聯合,通過「科研示範基地+養殖協會(或公司)+農戶」這種模式,推動了我縣林麝產業的發展。尤其在技術方面對我們指導,使我們這個產業逐年發展壯大,到目前,全縣建設的養殖林麝圈舍有380座、7個養殖公司和一些農民養殖散戶,共養殖4761隻。可以說林麝養殖給鳳縣農民增收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

  「剛從部隊轉業回來以後,看別人養林麝的效益還不錯,從2003年開始,在劉文華老師的指導下,依靠新技術,引種30多隻麝,投資40多萬,至今平均每年產24隻麝,連同取麝香的銷售收入85萬左右。劉老師到鳳縣,就到咱們農戶,進行每家每戶的養殖技術指導傳授、飼料配方和疾病救治,及講授規範的養殖課。最近兩年,為防治病害,防治近親繁殖,目前養殖戶依據指導要求給每隻麝都進行了種譜的耳標,公司裡85個養殖戶養的麝都挺好,存欄數1042隻,預計明年可產崽500隻左右,將大幅度提高純收入。因一年養一隻麝的成本,既是僱工人養,才500左右。」鳳縣天成林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鳳武抑制不住高興而如是說。

  林麝養殖產業,可以說是鳳縣發展的一種朝陽式產業。

$pager$  接「地氣」的科研項目

  「陝西省科學院作為省屬研究機構,設立研究項目一定要能夠使項目研發過程和創新成果為地方經濟乃至社會發展有所貢獻。這樣研究所也才有發展的動力和存在價值。」陝西省科學院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長周杰一貫倡導和堅持的辦院方向。

  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是我國最早從事麝類人工養殖的科研機構之一,上世紀70年代末,先後取得了「野麝變家養」、「活體取香」、「激素泌香」等系列技術成果,上世紀80年代,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又陝西太白、隴縣、鳳縣等地開展了農戶家庭養麝技術研究,開創了陝西乃至全國林麝人工養殖的新局面。到2003年,陝西林麝人工飼養仍以以農戶家庭養麝為主,投入少、設施差、技術落後,規範化程度低,養殖效益不高,種群發展緩慢,全省林麝存欄僅380餘只,相當於全國人工飼養種群的1/10.與此同時,林麝人工養殖技術研發工作也中斷近15年。其原因是在林麝養殖環境、飼養標準、繁育技術、麝香質量控制及疫病防控技術等養麝關鍵技術尚未得到完全突破,嚴重製約林麝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

  此時任陝西省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的周杰,在聽了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文華的科研設想和了解到其在工作中的困難後,即刻支持他新組建林麝課題組,並極力地向陝西省相關產業主管部門反映,爭取到多方經費支持,針對陝西省林麝養殖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使項目組全面開展林麝規範化養殖關鍵技術研究工作。

  在陝西省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林麝課題組自2004年起,對全國大型養殖企業進行專業調研,2005年建立了陝西鳳縣林麝科學研究示範基地,開展林麝規範化養殖GAP綜合技術研究;2008年起,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對存欄林麝進行遺傳多樣性研究,通過對存欄林麝系統標記和種源質量研究,建立種質繁育系譜和標準評價體系;對不同季節、年齡麝香成分分析研究,為制定麝香質量地方標準提供了依據;2010—2012年,通過陝西林麝主要疾病種類調查研究,明確了陝西林麝主要疾病種類、流行規律、臨床症狀和綜合防控方法。

  「這些年來,陝西省科學院給咱們林麝產業發展從飼料研究、疫病防治、養殖場建設、養殖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等各個方面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特別是劉文華專家和他的團隊成員,不辭辛勞,對每一個養殖場、養殖農戶,都進行現場指導和技術培訓。從林麝養殖這個情況來看,鳳縣養殖技術比較成熟,促使了鳳縣林麝產業逐步壯大,已成為咱們全國最大的人工養殖基地。」鳳縣科技局局長來彥平陳述。

$pager$  朝陽產業發展的科技引領

  據來彥平介紹,全國目前麝香的產量不足市場需求量的十分之一,市場前景仍非常廣闊,鳳縣計劃「十二五」末全縣達到8 000—10 000隻,同時輻射帶動周邊縣區發展林麝20 000萬隻。

  據了解,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隨著種群的擴大,面臨著三個方面難題:第一個是飼料,特別是顆粒飼料配方研究問題;第二個是種群的譜系建設與良種選育問題;第三個就是疫病防治,包括疫苗研究的難題,以及母麝生產的難產、剖腹產等生殖上的問題。

  目前留壩縣林麝養殖發展有炒賣種源的苗頭,而政府鼓勵和希望養殖業發展是以銷售麝香為主,才可形成可持續的發展。特別是林麝這種生物種群一般生長在海拔900米以上的高山溼潤草原氣候環境,現在發展速度快,致使草料不夠吃,致使留壩縣紫柏山那頭的鳳縣養殖戶也都翻山過來打草料。一些農戶採取將山上低海拔的草割下作為草料在飼餵林麝。王宏不無擔憂的講。

  以發展種源為目標的短視養殖會造成草量短缺和植被的保護問題及病害易發生的問題。劉文華補充說。

  薛戰斌表示:鳳縣在林麝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咱們科研部門專家繼續研究發展中的這些問題,依靠科技創新技術為我們養殖產業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下一步鳳縣要依託院地合作這種模式,依託咱們這個專家團隊,主要從林麝種群的品質提升、防病治病、青貯飼料和顆粒飼料的開發方面取得突破,進一步提升鳳縣林麝的養殖水平,使全縣的林麝養殖不斷有序發展壯大,成為全國真正的林麝養殖最大的基地,依靠科技引領使這項產業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性產業。

  紫柏山美,紫柏山麝香富山鄉!

  規範化的相關養殖證件

  鳳縣天成林麝養殖公司的林麝圈養飼舍

  養殖的成年林麝

  養殖的林麝幼崽

  陝西省科學院林麝養殖示範基地

    美麗的紫柏山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肉質鮮美自帶麝香味,三個月長6斤,市場20元1斤,農民可養殖嗎?
    摘要:肉質鮮美自帶麝香味,三個月長6斤,市場20元1斤,農民可養殖嗎? 文/農夫也瘋狂 距離2020年的農曆春節還有幾天的時間了,這個時候大家都在忙著為過年做準備,比如製作豆腐、購買年貨、殺雞殺鴨等。
  • 方世青:小試牛刀初見效 林麝養殖「錢」景廣
    我市賀家川鎮張興莊村村民方世青就抓住這一機遇,返鄉創業,引進林麝特色養殖產業,經過三年嘗試,最終在林麝身上見到經濟效益,為全村村民闢出新的致富路徑。在賀家川鎮張興莊村的紫珠麝業合作社裡,15隻長得像小鹿一樣的動物在這裡安靜地生活,它們是由人工馴養繁育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林麝。
  • 漢源已成全國第二大林麝人工馴養基地 麝香如何飄更遠?
    漢源縣林麝養殖協會秘書長董繼康介紹,曾有一個林麝養殖戶,雞糞便裡的糞腸球菌、綠膿桿菌通過鞋底帶進圈舍,導致林麝迅速肺出血死亡。李志林表示立刻搬走雞舍,今年他有望通過賣幼仔實現十多萬元收入,他可不想到嘴的鴨子又飛了。2013年,漢源縣引進林麝養殖作為扶貧產業,如今已有小成,但進一步發展的瓶頸也凸顯出來。
  • 山西最大林麝養殖基地落戶交城 特色養殖助力脫貧
    王瑞軍 攝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劉靜 路小飛 王瑞軍)「一隻公麝平均一年可以產麝香二十克左右,每克市場價在1000元左右,市場需求量大,供不應求,一年一頭公麝可以增收近兩萬元。」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龐泉溝林麝養殖基地的負責人郭鳳鵬向記者講述著自己養殖林麝的脫貧之路。目前,依託山西農業大學的林麝養殖技術,郭鳳鵬的養殖場已打造成山西最大的林麝飼養基地。
  • 片仔癀連年漲價背後的保密品種特權:可用天然麝香但麝不好養
    袁秀榮表示,正是由於民間對於片仔癀藥效的擴大宣傳,近年來其市場還在不斷擴大。「雖然現在大部分中成藥已經用人工麝香取代了天然麝香,但作為國家僅有的兩個絕密品種之一,片仔癀一直被國家允許繼續使用天然麝香。這也造成了它價格高企。」袁秀榮說。
  • 「麝香」一克400元,農民養殖林麝取其分泌物,走上脫貧致富路
    但是公林麝在腹部的位置有一個很特殊的器官,就是香囊,公林麝會在繁殖季節的時候分泌出麝香,我們都知道麝香是比黃金還貴的中藥材,市場上1克能夠賣出400多元的價格,這樣一來林麝就有了養殖意義麝香這種中藥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鎮靜,醒腦,消炎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能夠對應的症狀就有心血管疾病,腦血栓,腦出血等病症。
  • 蠍子的養殖技術和利潤,蠍子養殖市場前景
    蠍子養殖前景網站塑料大棚蠍子養殖技術蠍子的養殖前景,野生蠍資源日益枯竭,目前蠍子的產量僅能達到市場需求量的10%,貨源奇缺,人工養蠍既可保護野生資源,又可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並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勞動強度小、無汙染等優點,商品蠍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漲,人工養蠍前景極為廣闊。
  • 林麝養殖實現綠富共贏
    66%,是鳳縣林麝養殖在全國林麝養殖規模中的比例。70%,是鳳縣養殖林麝所產麝香在全國麝香總量中的比例。鳳縣1.5萬頭林麝年產值超2億元;30%的農民直接或間接收入與林麝有關;20家企業布局鳳縣專門從事林麝養殖,其中不乏北京同仁堂等知名藥企……每一次,在介紹鳳縣林麝養殖的成果時,鳳縣縣委書記張帆言語裡總是透著驕傲與自信。
  • 農村小夥醫大畢業家中養麝 年產麝香6公斤每克千元勝黃金
    山西翼城縣的王華2007年畢業於省醫科大學後,並沒有進入專業領域繼續深造,而是與61歲的父親王世名在家養麝為生。意想不到的是,經過幾年的考察學習和發展探索,建起了自己的養麝廠。王華靠著養麝致富起來。原本是父親在家養的兩三隻麝,卻讓剛剛畢業的王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經過反覆思考後,王華決定與父親一起從事麝養殖行業。
  • 人稱「四不像」,3月就長到8斤,一斤12元,農民養殖前景如何?
    人們對於這種四不像是非常的熟悉了,可是在動物界中,還有一些動物也被稱為四不像,就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一種動物,它人稱「四不像」,3月就長到8斤,一斤12元,農民養殖前景如何?它就是麝香鴨,它是一種原產於中、南美洲的鴨科動物,通常會單獨或者成對活動,在每年冬季的時候,則會成群的遷移。
  • 這種冷水魚類,刺少肉多,全身為金黃色,市場養殖前景廣闊!
    眾所周知,現在農村經濟發展很快,許多在外打工的農民紛紛回到了村裡,開始發展養殖業,其中魚類就是非常熱門的一種養殖項目,草魚、鰱魚、鱅魚就是養殖列表排名比較高的,不過這些普通的魚類養殖的人比較多競爭壓力大,所以只有往稀有的魚類養殖方向發展,才能有效地提高農民收入,現在就有這樣一種冷水魚類
  • 林麝養殖有「錢」景
    華亭縣畜牧獸醫局高級畜牧獸醫師王新貴介紹,隨著野生林麝資源的減少,人工養殖林麝逐漸在國內興起,從50多年前開始,我國便對林麝人工馴養繁殖技術進行攻關,如今人工養殖林麝技術已經成熟。公麝產出的麝香有「軟黃金」之稱,是國家十大名貴中藥材之一,而國內人工養殖的林麝還不到2萬頭,所產麝香只佔藥材市場總量的10%,市場上根本不愁銷售,養殖前景非常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林麝身上尋找商機。
  • 你真的了解林麝-2嗎?給大家科普一下
    林麝-2,學名為Forest musk deer-2,屬於Cervidae鹿科、Moschus麝屬的一種動物。林麝是麝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成年林麝體重 5-10千克,體長60-80釐米,肩高47釐米。雄麝上犬齒發達,向後下方彎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發達。四肢細長,後肢長於前肢。體毛粗硬以深,呈橄欖褐色,並染以橘紅色。下頜、喉部、頸下以至前胸間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黃色區。臀部毛色近黑色,成體不具斑點。林麝多出沒於海拔2400-3800米高寒山區。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區也曾有林麝的分布。由於人類的活動改變了植被,低海拔地區不再發現林麝活動。
  • 農村利用山溪山泉山養殖溪石斑魚前景廣闊
    小溪石斑魚味道鮮美,市場價格60-70元/斤,供不應求,具有很好的養殖前景。利用山區自然的溪流水,建設砼流水養殖池實現光唇魚流水養殖。養殖水體溶氧充足、PH值穩定、且常年水溫不高於30℃,有利於溪石斑魚健康快速生長。通過合理的人工養殖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益。人工養殖需投餌料,可以投餵蛋白質含量高的對蝦餌料或鯉魚餌料,蛋白質含量要求30%以上。
  • 2018年中國軍曹魚行業海水養殖產量,軍曹魚產業化養殖前景廣闊
    近年來,軍曹魚的人工馴化養殖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我國南方部分海區已進入網箱養殖。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鑑2019》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軍曹魚海水養殖產量為3.88萬噸,同比2017年的4.37萬噸下降11%。資料來源:中國漁業年鑑2019軍曹魚產業化養殖在我國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90年代中期開始,大陸開始從臺灣輸入軍曹魚魚苗。
  • 養殖美國鱷魚龜前景廣闊
    養殖美國鱷魚龜前景廣闊基地坐落美麗壽仙谷景區附近的王宅鎮下渠口村,已建成2100平方米麵積的鍔魚龜專用養殖恆溫大棚。基地業主傅國萍告訴記者,6月初是美國鱷魚龜放苗黃金季節,這個大棚可養殖7000隻鱷魚龜,基地還有4000多平方米麵積的自備水面,業主在養殖鱷魚龜的同時還準備純生態養殖土鱉等珍稀水產物種。
  • 挽救瀕危雄麝:中國重獎人工麝香研製項目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記者王思北、胡浩)中國科學家開展的人工麝香研製項目,8日獲得中國政府的高規格獎勵,這一研究成果有望挽救瀕危動物——麝的生命。  「有麝自然香」。麝香,一種傳奇的珍稀藥材,在433種中成藥中廣泛應用,8日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人工麝香研製及其產業化」課題面對天然麝資源驟減殃及國藥的困境,尋找到了「無麝也香」的解決辦法。  「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殺麝取香的傳統方式,我國雄麝僅存5萬餘頭,屬瀕危狀態。每頭雄麝可取香10克,即使全部捕殺僅產麝香0.5噸。」
  • 四人為割取麝香獵殺19隻馬麝:麝香貴過黃金
    德格縣馬麝被獵殺現場 圖據甘孜日報  ●一隻成年雄麝可分泌號稱「軟黃金」的麝香50克左右,捕獲一隻獲利超過2萬元  ●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粗暴,不論雄雌老幼統統獵殺,實際上只有成年雄麝才會產生麝香  ●「麝香入藥,已有悠久歷史,怎麼兼顧保護與利用的關係,需要社會各方不斷努力」  8月19日,成都商報記者從甘孜州德格縣森林公安局證實,獵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