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盤古蟾蜍到底有多毒?

2021-01-08 川北在線網

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盤古蟾蜍到底有多毒?

時間:2019-12-19 0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盤古蟾蜍到底有多毒? 據媒體報導花蓮有一民眾誤食盤古蟾蜍死亡,五人出現不適送醫,現已康復回家。 什麼是盤古蟾蜍? 盤古蟾蜍(Bufo bankorensis)英語名稱為Taiwan Common Toad,生長在臺灣山區與靠近山區的丘陵地。是臺灣體型最大的無尾

    原標題: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盤古蟾蜍到底有多毒?

    據媒體報導花蓮有一民眾誤食盤古蟾蜍死亡,五人出現不適送醫,現已康復回家。

    什麼是盤古蟾蜍?

    盤古蟾蜍(Bufo bankorensis)英語名稱為Taiwan Common Toad,生長在臺灣山區與靠近山區的丘陵地。是臺灣體型最大的無尾目動物,身長在5到20釐米之間,大多數約6到11釐米,體色依環境而異。

    盤古蟾蜍體眼虹膜紅色,體背黃褐色、褐色或黑色,體表粗糙如疙瘩,具有腺性瘤狀突起或具有黑色、橙紅色斑點,眼後坊至前肢基部有一條黑色的縱紋,有些個體具有背中線,斑型隨環境改變具有個體差異。

    外觀近似黑眶蟾蜍但其各趾端黑色,本種趾端不具有黑色斑,耳後腺可分泌毒液。

    盤古蟾蜍到底有多毒?

    一隻蟾蜍的毒性不大,但若誤食多只會出現噁心、嘔吐並發四肢麻痺等症狀,過量會致死。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誤食盤古蟾蜍中毒致1死5傷 誤食蟾蜍中毒後咋辦?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日前有民眾食物中毒,造成1死5傷,花蓮縣衛生局人員採樣鑑定,17日確認6人是因為誤食盤古蟾蜍而中毒。  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民眾將蟾蜍誤認為青蛙捕捉食用,吃完1至4小時後陸續出現噁心、嘔吐及四肢麻痺等症狀,其中1人送醫後不治,其餘5人經治療已康復出院。
  • 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致1死5傷 誤食蟾蜍中毒後咋辦?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日前有民眾食物中毒,造成1死5傷,花蓮縣衛生局人員採樣鑑定,17日確認6人是因為誤食盤古蟾蜍而中毒。
  • 臺灣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1死5傷 誤認為青蛙食用
    臺灣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1死5傷 誤認為青蛙食用原標題:臺灣花蓮民眾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致1死5傷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日前有民眾食物中毒,造成1死5傷,花蓮縣衛生局人員採樣鑑定,17日確認6人是因為誤食盤古蟾蜍而中毒。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但近日據臺灣媒體報導,在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有人不但招惹了它,還鬥膽吃了它的肉,結果釀成了1死5中毒的慘劇。經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採樣鑑定,確認6人是因誤食盤古蟾蜍中毒。盤古蟾蜍是什麼樣的物種?蟾蜍的毒性成分主要在哪些部位、成毒機制是什麼?帶著一系列疑問,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學科組的科學家。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經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採樣鑑定,確認6人是因誤食盤古蟾蜍中毒。盤古蟾蜍是什麼樣的物種?蟾蜍的毒性成分主要在哪些部位、成毒機制是什麼?帶著一系列疑問,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學科組的科學家。
  • 男子誤食蟾蜍致死 蟾蜍毒素危害有多大
    男子誤食蟾蜍致死: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  重醫附屬永川醫院ICU主治醫師唐澤稱,接診時,小陳有腹瀉、噁心嘔吐、腹痛和心率減慢等症狀。  「送過來後根據他家人的描述和常規檢查,我們確定他是蟾蜍中毒了,立刻給他洗胃、血液斷流,進行心電監護等治療工作。」唐澤說,經過治療,小陳現在已脫離危險,病情穩定,能和家人進行交流,已於20日下午轉至急診科做進一步治療。  蟾蜍毒素危害有多大?
  • 一家「嘗鮮」吃蟾蜍 4人中毒1人死亡
    來源:南方日報8日,廣東省食藥監局通報了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一家庭在聚餐時因捕捉並食用蟾蜍,造成5人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事件引起部分蟾蜍飲食愛好者的擔憂,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隨著餐飲行業的發展,蟾蜍美味逐漸流行,但食用蟾蜍需要謹慎,多家餐飲負責人表示,蟾蜍含有毒素,食用時要經過特別的工序去毒,建議市民切勿隨意食用蟾蜍。專家介紹,蟾蜍俗稱癩蛤蟆,身體表面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其分泌出來的黏液含有劇毒,對人體心臟、消化道及中樞神經會產生損害。
  • 又一人因食用蟾蜍中毒身亡!「民間偏方」千萬不能 輕信!
    民間流傳有不少治病「偏方」許多人以為試試也許能有效,不過小編提醒沒有科學依據的「民間偏方」千萬不要輕易嘗試!近段時間,銅梁區人民醫院已經接收了兩起食用蟾蜍中毒被送進重症監護室的病人。7月9日晚,一位60歲老人因食用了整隻蟾蜍而中毒,搶救無效不幸去世。「這已經是近一個月以來我院接收的第二位誤食蟾蜍的中毒患者了。頭位中毒患者,也是一位胃癌患者,因聽信了偏方,認為食用蟾蜍能夠治療癌症,便食用了一條蟾蜍腿和一些蟾蜍卵,因中毒被送往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所幸該患者食用量少,經搶救後脫離了生命危險。」
  • 兩名男子抓青蛙煮酸菜湯 誤食蟾蜍中毒致1死
    唐女士分析,抓青蛙時,兩人順便抓回來兩隻與青蛙極其相似的蟾蜍。小陳和林子將青蛙和蟾蜍剝皮後,用酸菜煮了一鍋「酸菜青蛙蟾蜍湯」。  當時,林子的妻子和他另一個朋友也在,4人都吃過湯裡的食物。唐女士事後得知,小陳和林子吃得較多,其餘2人基本沒吃。  吃完後,大家就各自回家休息。一個多小時後,唐女士接到了林子妻子的電話,稱林子出現了上吐下瀉的情況,準備送醫院。
  • 兩男子深夜抓青蛙煮酸菜湯 誤食蟾蜍中毒一死一住院
    唐女士分析,抓青蛙時,兩人順便抓回來兩隻與青蛙極其相似的蟾蜍。小陳和林子將青蛙和蟾蜍剝皮後,用酸菜煮了一鍋「酸菜青蛙蟾蜍湯」。  當時,林子的妻子和他另一個朋友也在,4人都吃過湯裡的食物。唐女士事後得知,小陳和林子吃得較多,其餘2人基本沒吃。  吃完後,大家就各自回家休息。一個多小時後,唐女士接到了林子妻子的電話,稱林子出現了上吐下瀉的情況,準備送醫院。
  • 一家三口「嘗鮮」吃蟾蜍中毒 一人死亡兩人住院
    據張通蓉介紹,27日上午,因為聽見路過的人說蟾蜍可以吃,加之周邊也有人在抓蟾蜍賣。她58歲的兒子唐金友(音)就在門前的田裡抓了十多隻蟾蜍。當天中午,唐金友就將蟾蜍剝皮並用油煎後做成一道菜。「當時吃的時候覺得有點苦。」醒來的陳世芬說,十多分鐘後,吃完飯後正在洗碗的唐金友,突然招呼妻子和母親,稱自己的嘴發麻,不久後便開始上吐下瀉。隨後張通蓉和陳世芬也開始上吐下瀉。
  • 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原標題:蟾蜍抗癌靠譜嗎?蟾蜍怎麼用才能沒有毒   蟾蜍是一種兩棲動物,外表皮膚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疙瘩,很難看,所以又俗稱癩蛤蟆。蟾蜍是一種藥與毒並存的動物,它雖然有一定的治病效果,但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的話,則輕者會導致中毒,重則要了人命。
  • 男孩手上有傷抓蟾蜍 毒液經傷口流入體內中毒
    晨報訊(記者 渠穩)7月3日,家住新區福匯佳苑的龍龍(化名)在淇河附近玩耍時,用手抓了一隻蟾蜍(俗稱癩蛤蟆),毒液通過傷口流入體內導致其中毒,經治療脫離危險。據龍龍的父親楊先生介紹,7月3日晚上,他和龍龍一起到淇河邊散步,龍龍在金沙灘南面的河堤上發現了一隻蟾蜍,便將蟾蜍拿在手裡把玩。「回家的時候,我才讓龍龍將蟾蜍扔到了河裡。回到家後,龍龍一直說頭暈、噁心。起初,我還以為他是食物中毒,趕緊將他送到了附近的醫院。」經檢查,醫生確診龍龍是中了一種動物體液的毒。「醫生說,毒液通過龍龍手上的傷口,進入了龍龍體內。」
  • 市民食用蟾蜍中毒身亡!廣州食肆市場仍有其蹤影
    市民食用蟾蜍中毒身亡!廣州食肆市場仍有其蹤影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鍾傳芳  2018-10-09 9日,羊城晚報記者走訪獲悉,蟾蜍在廣州街頭食肆和市場仍能較易食用和購買。食肆市場均有蟾蜍身影蠄蚷,是蟾蜍的粵語讀法,不少老廣把它用作食材和藥材,認為其清熱解毒,美容養顏。9日中午,記者來到海珠區前進路基立南街兩家老店:南樂酒家蠄蚷大王和蠄蚷王。
  • 兩男子誤抓蟾蜍煮湯食用 1人中毒死亡1人住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 一死一住院。圖為經ICU搶救後,小陳目前已轉至急診科做進一步治療。 記者 敖一航 攝(原標題: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一死一住院)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
  • 夫妻兩人抓蟾蜍食用 妻子因吃蟾蜍卵中毒身亡(圖)
    原標題:夫妻兩人吃了蟾蜍卵後妻子竟不治身亡最近,廣西桂林資源一對夫婦在食用了捕捉來的癩蛤蟆及癩蛤蟆蛋之後,出現中毒反應,妻子不治身亡。這事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注,一隻小小的癩蛤蟆竟然能奪走一個人的生命,它的毒素到底得有多大?
  • 河豚、銅鑄蟹、蟾蜍、織紋螺千萬別吃
    南國都市報1月19日訊(記者 蒙健 通訊員 王剛)日前,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食品安全消費提示,公布了河豚魚、銅鑄蟹等易致中毒的食品信息引起河豚魚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後可產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中毒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潛伏期為0.5-3小時。銅鑄蟹,又稱銅鑄熟若蟹。頭胸甲殼呈橫卵圓形,背部隆起分區明顯,表面光滑。全身表面呈青綠至紫褐色,其間有白色,褐色與青橙色的不規則花紋,形成特殊的斑駁色彩,甲長約5公分,甲寬約10公分。
  • 蟾蜍功效與作用
    且蝦蟆背有黑點,身小,能跳接百蟲,解作呷呷聲,在陂澤間,舉動極急;蟾蜍身大,背黑,無點,多痱磊,不能跳,不能作聲,行動遲緩,在人家溼處。《本經》蝦蟆一名蟾蜍,誤矣。《綱目》:蟾蜍入陽明經,退虛熱,行溼氣,殺蟲,為疳病、癰疽、諸瘡要藥也。《別錄》雲,治制犬傷,《肘後》亦有方法。按沈約《宋書》雲,張收為制犬所傷,人云宜啖蝦蟆膾,食之遂愈,此亦治癰疽、療腫之意。大抵是物能攻毒拔毒,古今諸方所用蝦蟆,不甚分別,多是蟾蜍,讀者當審用之,不可因名迷實也。[br]2.《本草經疏》:蝦蟆、蟾蜍,本是二物,《經》雲一名蟾蜍者,蓋古人通稱蟾為蝦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