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生活的兩萬多種魚類中,有許多形狀怪異的魚。這些怪魚不但相貌古怪,習性特別,而且所擅長使用的謀生「招法」也別具一格,不但讓人大開眼界,還能為人類發展仿生技術提供有益的借鑑。
捕獵有術
動物的生存競爭往往是以爭奪食物為焦點。為了爭得食物,那些怪魚有的善用「智取」的謀略,有的乾脆施行「強攻」。
穗鰭魚和瞻星魚就喜歡「智取」獵物。穗鰭魚是一種生活在深海中的魚,它的背鰭活像是呈樹枝狀的一系列釣竿,每根釣竿的末梢均有一個吸引獵物的「誘餌」,這種「誘餌」能全天候地發出螢光。小魚、小蝦的趨光性很強,根本就抵擋不住發光物的誘惑,所以很容易「中計」,成為穗鰭魚的腹中之物。瞻星魚是一種極其兇猛的魚,它常年生活在水底。它能把下嘴唇的奇特紅色突起物伸出去老遠,使得這種突起物更像是一條「蠕蟲」,就憑這一手,它不用東奔西走就使許多貪食「蠕蟲」的魚成了它的「盤中餐」。
但劍魚和食人魚就不那麼「溫文爾雅」了,它們簡直就是海裡的「土匪惡霸」。在太平洋海域生活的劍魚,身體呈流線型,它的彎月形尾巴如同一臺現代快艇後面的大功率推進器,憑藉這個神奇的尾巴,它的遊速最高可達每小時135公裡,只有陸地上有「飛毛腿」美譽的獵豹才可與它相提並論。如遇到獵物,劍魚則採用「一劍穿心」的招法把獵物挑起,然後快速前遊,直至獵物完全窒息,然後才用力把「劍」拔出來,品嘗「戰利品」。在亞馬遜河流域,有一種細小但異常兇猛的魚,這種魚長著兩排像剃刀般鋒利的牙齒。它們特別喜歡吃落水的動物和在海面覓食的鳥類,如果是人落入海裡或在海裡遊泳,它們也照吃不誤,因此,當地人稱這種魚為「食人魚」。食人魚喜歡集體行動,每一群有成百上千條不等,遊動時排列整齊,時沉時浮,哪裡有血腥味,哪裡就是它們前進的目標。秘魯印第安人居住區的內羅耶米利亞湖是食人魚的大本營,美國一位探險家在那裡考察時曾親眼目睹過一隻雙翅展開有1米多長的大鳥因探頭捕魚而遭到食人魚的圍攻,那隻大鳥在水中只掙扎了片刻便葬身魚腹了。出於好奇,這位探險家專門作了一次試驗,他把一隻用繩子捆牢的山羊拋進湖裡,幾分鐘後,他拉上來的是一副山羊骨骼,羊肉已被啃得乾乾淨淨。
逃命有法
怪魚們並不是個個武藝高強,有的怪魚就比較弱小,但面對強敵,它們也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避敵術」:能躲就躲,躲不了就逃,逃不了就玩「魔術」。
四眼魚就非常擅長「躲」。這種生活在中美洲的河流裡的魚,它的眼睛很特殊,分為上下兩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各自獨立的,好像是長了四隻眼睛。憑藉這四隻眼,它能同時看清水中和水面上的情況。因為這種魚既喜歡吃在水面上飛行的昆蟲,又喜歡吃水下的小魚小蝦,所以大自然賦予了它們四隻眼,使它們可以及時觀察水面和水裡敵手的動靜。如果發現有險情出現,它們會提早躲藏起來。如果有人順著河岸向它走近,它在200米遠處就能發現險情,沒等人發現它們,它們已經無影無蹤了。
要論魚類「逃」的招法誰更絕,飛魚應該是數一數二了。飛魚最高超的本領是在遇到強敵時,可以展翅飛出海面,讓強敵攻擊「撲空」。如果強敵接二連三地攻擊,它也會接二連三地「飛躍」脫身,直到強敵因疲憊而放棄攻擊為止。
在躲閃不及的情況下,歐洲鯽和肉球魚會同強敵玩「魔術」。歐洲鯽的天敵是梭魚,當它碰到梭魚又躲閃不及時,會馬上施展絕技:立即「膨脹」起渾身的肌肉,使自己的體型魔術般地加大幾倍。即使梭魚擒著它,也拿它沒辦法,因為膨脹了的歐洲鯽令梭魚無法下口,所以只能無可奈何地棄之而去。不過,每「膨脹」一次,歐洲鯽都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縮短壽命,影響產卵,甚至會因「膨脹」次數過多而夭折。歐洲鯽是目前發現的唯一有此奇特本領的脊椎動物。
不過要論「魔術」的驚險程度,要數肉球魚的最高。肉球魚的背上有根肉筋,一直延伸到尾部,末端是個球狀物。當遭遇強敵而來不及逃跑時,它們為避免惹急強敵而導致被整體吞吃,先是表現得很乖順,好像願意用用自己的「肉球」給強敵「送禮」,當啃吃「肉球」的強敵放鬆警惕後,它們會「帶傷」脫逃。別以為被吃掉的「肉球」從此就永久消失了,過一段時間,它還會魔術般地重新長出一個新的來,肉球魚還可以故伎重演。
養生有道
別以為怪魚們只知道為了「活命」而整日打打殺殺或東躲西藏,它們還很懂得「養生之道」。它們也知道什麼有營養,以及如何防病、治病。
如五彩神仙魚就很懂得「奶」的營養。五彩神仙魚生活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身上的色彩耀眼多變。它們有10多釐米那麼長,頭很小,嘴尖尖的,眼睛卻很大,眼神柔亮可人,遊動起來的樣子更是高雅迷人,因而有「熱帶魚之王」的美稱。有趣的是當小五彩神仙魚從卵裡鑽出來以後,它們會爭先恐後地遊到爸爸、媽媽身上吸食「乳汁」。它們所吸食的「乳汁」,其實是魚爸爸和魚媽媽身上特殊的分泌物。這些「乳汁」就是小神仙魚出生後的第一餐。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因為特殊情況吃不到「乳汁」,小五彩神仙魚就會夭亡,可見「母乳」的營養對後代的健康是何等重要!
讓人驚奇的是怪魚也懂得「防病」。在東南亞沿海一帶生活著一種奇特的魚,它的眼膜顏色會隨著光線的強弱而發生變化,就像戴了一副變色太陽鏡一樣。在光線較暗的時候,這種魚的眼膜非常透明,有利於看清東西。但當遇到較強的光線時,它的眼膜就會呈現一種濃厚的黃色,使強光不至於刺眼。原來,這種魚的眼膜邊緣處有一種特殊的色素細胞,當強光射來時,這種色素細胞就從邊緣散開,使黃色布滿整個眼膜。這樣有防護功能的眼膜構造可以有效保護它們的視力,使它們在強光刺眼的情況下也能「明察秋毫」。
更讓人驚奇的是,有些怪魚竟然知道有病求醫。生活在熱帶海洋珊瑚礁石中的一些魚,一見到彩女魚過來,它們就會立即上前迎接,請它治病。有「魚醫」美譽的彩女魚身長只有三四釐米,行動輕盈,色彩豔麗,遊動時就像一條飄動的彩帶,因而被稱為彩女魚。彩女魚治病時,不是通過用藥,而是用它那尖尖的嘴巴為病魚清除細菌和壞死的細胞。如果魚的喉嚨有病,病魚就會乖乖地張大嘴巴,請「魚醫」鑽進嘴裡去。如果突然遇上敵害,病魚也不會因驚慌而將「魚醫」吞入腹中,它們總是先把它吐出來,然後才逃之夭夭。